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重慶女作家50年後真可復活? 對話人體冷凍首位華人科學家魏曉曦

紅星新聞清明特別奉獻

古時,帝王嚮往永生,煉丹求葯,鬧出不少笑話。當永生的夢想幻滅后,「年壽有時而盡」就成了我們基於生死的一種普遍認識,生命常在,而年壽有盡。

而到了現在,醫療科技帶來的技術革新,永生或將不再是幻想。為此,在清明之際,紅星新聞特別奉獻,推出關於醫療革新改變生命的新聞——

每年清明,都是人們祭奠逝者、表達哀思的時刻。然而出於對死亡的恐懼,從古至今,人類對永生的追求都從未停止過。

兩年前,重慶著名女作家杜虹選擇將遺體經「人體冷凍」後放入美國最大的人體冷凍機構之一的Alcor(阿爾科)后,這條轟動性的新聞,曾一度引爆人們對人體冷凍技術的討論。

▲女作家杜虹 圖據網路

人們意識到,除了接受死亡這一事實外,他們還有另一種選擇——將人體冷凍起來,等待未來50年或更久之後,當科技水平達到足夠高的水平時,再將他們「復活」過來。

▲美國人體冷凍機構Alcor 圖據其官網

雖然Alcor的首席執行官Max More都向紅星新聞記者坦言 「我們目前對復活技術沒有足夠信心」,但杜虹事件后,包括Alcor在內的全球冷凍機構仍迎來一股冷凍「熱潮」。

就在人們仍局限於對該技術的爭議時,一名來自的女科學家,卻早在10多年前就踏足了該領域,並在相關冷凍技術的核心材料——抗凍保護劑的研究上,已取得不俗成就。她,就是超分子化學、低溫冷凍保護劑專家——魏曉曦。

她為何立志研究人體冷凍?對於人體冷凍技術,她又有何見解?未來人類真的可以實現永生么?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對其進行了一次專訪。

1魏曉曦其人

12年前立誓做人體冷凍第一人

被批「大膽」「狂妄」仍未放棄

其實魏曉曦三個字,在網路上已非陌生辭彙。早在杜虹事件的10年前,魏曉曦就曾因立誓「做人體冷凍第一人,並窮畢生研究……讓冷凍人復活成為現實」,而成為媒體追逐的熱點人物。

魏曉曦

魏曉曦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當年(2005年),她還只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學生。在參加一次職業規劃大賽時,同齡同學的職業目標都看似很有前景,律師、IT工程師、教師等等,而唯獨魏曉曦的職業規劃「與眾不同」,她篤定地堅持以人體冷凍研究為目標,並且選此為題。

什麼?人體冷凍?這聽起來不僅像是天方夜譚,魏曉曦的教授更是關切並擔憂地表示,這可能是她「自毀學術前程」的致命之舉。

在當時相對閉塞的科研環境下,魏曉曦的職業規劃猶如觸犯了某種禁忌的「驚雷」一般,立即招來鋪天蓋地的批評與質疑聲。「大膽」、「狂妄」是學界和網友對她最具攻擊性的形容辭彙,就連學校也被捲入其中,被人們質疑是學校和媒體的一次聯合炒作。

壓力排山倒海地湧來,這對當時僅19歲的魏曉曦來說,造成了不少困擾。 「出名的過程是懵懂不覺,結果卻是困擾不堪」。

事實上,即便是學術態度開放的現在,不少專業人士也認為這簡直是異想天開,更是視此話題為禁忌,諱莫如深。

美國醫科博士戴維(David Casarett)在他2015年出版的《震驚:帶回逝者的冒險》(《Shocked: Adventures in Bringing Back the Recently Dead》)一書中,曾提到了美國一家專為Alcor等人體冷凍機構提供醫療技術和運輸團隊支持的公司,名為「假死」(Suspended Animation,簡稱SA)。書中寫道,該公司的總經理凱瑟琳·鮑德溫曾承認,他們「很難找到一個願意做這項工作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她發現,在許多圈內人看來,尤其是醫生群體,任何和人體冷凍相關的工作都等同於「職業自殺」,即自毀前程。

2人體冷凍技術

「瘋狂」「大膽」背後

基礎理論無誤

然而,魏曉曦的職業追求,並非出於盲目和偶然。

魏曉曦說,她最愛的外公,在她8歲那年因肝硬化去世,「那是我第一次對死亡有了直接而深刻的概念」。她親眼目睹親人離去,卻無能為力。做醫生的母親後來告訴她,如果有可供移植的肝臟,外公的生命就可以被挽救。

從那時起,小小年紀的她便有了懵懂意識,希望能著力於生物技術進步,改善器官移植現狀,以拯救更多病患。也正是基於此,她高中畢業后,堅定地選擇了生物技術專業。

魏曉曦的父親曾從事科研工作,一次偶然機會,他在海外了解到「人體冷凍」概念,非常興奮,並認為這是真正的「向天再借五百年」。之後父親便鼓勵魏曉曦,從科學機理上深入探求這一概念的可行性,或許她能幫助實現他的願望。

和大多數人一樣,乍聽到這一概念,會覺得這種想法很「瘋狂」,但魏曉曦還是認真對待。由於國內鮮有「人體冷凍」概念,資源匱乏,魏曉曦開始遍查國際刊物及學術論文。

研究一番后,她發現,在看似「科幻」、「大膽」的背後,人體冷凍實則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通過低溫手段延長生命,不僅在動植物界廣泛存在,而且對於幹細胞、生殖細胞的低溫保存已應用在了醫療領域。」魏曉曦說,低溫生物學已有60餘年發展歷史,人們已能冷凍並成功復活分散系細胞,那麼人體器官只是相對更大、更複雜的組織。「基礎理論無誤,這條路應該走得通,只是攻堅的過程可能充滿崎嶇。」

關鍵技術:

尋找合適高效無毒的冷凍保護劑

雖然質疑聲不斷,但她也獲得了一些企業家和來自社會的支持。一位少年,在他父親因車禍去世后,輾轉各地通過學校聯繫到她,希望其能幫助聯繫美國的Alcor(阿爾科)冷凍機構。雖然因運輸限制原因未能成行,但這次經歷讓她看到了家人對逝者的期盼,以及對生的熱烈渴望。

魏曉曦大學部畢業后,踏上了赴美留學之路。她發現低溫生物學進展局限,可能是源於缺乏在化學和分子角度的深入研究。於是,她決定放下大學部的生物技術專業,師從著名化學教授,重點攻關「超分子化學」。

超分子化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由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Jean-Marie Lehn 發起,主張效法自然,通過化學手段合成超分子。2014年,魏曉曦在美國化學博士畢業后,於舊金山成立了一家致力於低溫冷凍保護劑突破的公司X-Therma,探索再生醫藥低溫保存領域。

眾所周知,低於0℃的體溫,對任何生物而言都是嚴苛挑戰,因為水低於冰點,會結冰,並導致體積膨脹,形成的冰晶會撐破細胞,導致細胞死亡。因此,加入合適的冷凍保護劑,防止細胞內外部冰晶形成,是人體冷凍技術中最核心的關鍵技術之一。

雖然人體冷凍技術中有「冷凍」二字,但包括Alcor在內的冷凍機構們反覆澄清的誤區之一便是,人體冷凍技術並非「冰凍」,而是「玻璃化」。玻璃化是一種在迅速降溫過程中,水不再結晶或結冰的狀態,細胞60%以上的水分被保護性化學物質所取代,因此可避免人體在深度冷卻過程中結冰。

▲手術操作台 圖據Alcor

魏曉曦介紹說,目前業內使用的傳統冷凍保護劑,如二甲基亞碸等化學物質,已超過50年之久。「但是其高毒性、低效率的局限性,越來越不能滿足再生醫藥無毒性、無損傷的保存要求。」她說,使用這種傳統冷凍保護劑,平均細胞的冷凍復甦率僅50%左右,注入人體還會產生各種嚴重副作用。

「現行的人體冷凍技術及低溫生物學技術使用的冷凍劑近似,其抗冰效果與濃度正相關。」魏曉曦從科學的角度講述道,為了實現玻璃化,摩爾濃度需高達8以上,「比很多汽車使用抗凍劑的濃度還高,雖可防止冰晶損傷,但是毒性更大。」

因此在操作過程中,需要程序控制冷凍劑濃度的增加與時間的關係,但即便如此,也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3冷凍后復甦?

關鍵難題仍未攻克

期待注入需更多科研力量

相比之下,大自然經過百萬年進化,卻要聰明很多,已經給了人類很好的答案。

魏曉曦介紹說,北極魚類和昆蟲,為了抵禦嚴寒,會製造出天然的抗凍劑——天然的抗凍蛋白,相比工業抗凍劑具有百倍抗凍效率,但目前造價超高,提純困難,一噸含有天然抗凍蛋白的魚僅能提純5g抗凍劑。因此,目前創造出超高效、無毒抗凍劑,是低溫冷凍復甦的關鍵之一。

▲技術人員準備人體冷凍過程中的灌注裝置 圖據Alcor

而她的公司X-Therma,作為首個進入「實時器官」計劃的企業,目前已獲得來自美國國防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等多項基金支持。她的團隊,得以在擁有1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進行研究,利用納米仿生技術模擬魚類等北極生物體內天然抗凍蛋白,生產出比現行抗凍劑高效500倍的抗凍分子,這種類蛋白分子進而被發現具有比天然抗凍蛋白更高的降低冰點的能力。

目前在實驗室,已經可以幾乎無損地成功冷凍復甦造血幹細胞。他們正與約翰霍普金森醫學院等著名器官移植專家合作對動物器官冷凍再移植。「這是超分子化學,模擬自然,超越自然的一個成功的應用實例!我們計劃應用此新型抗凍材料於幹細胞療法、輔助生殖、器官移植等再生醫藥等領域,實現安全長效的生物組織低溫保存,將全球化生物保存庫變成現實。」魏曉曦自信地說。

對於杜虹的選擇,魏曉曦發自內心地稱讚,「我欽佩她敢於對自己人生未來做出選擇的勇氣,也祝福她收到更多包容。」她說,她已欣慰地看到,當今社會再提起「人體冷凍」時,人們也變得更加冷靜和客觀。

「我希望社會能對新生科技有更多包容心態,允許其更多生長空間,期待有更多科研力量注入,聯合攻克世界難題。」

對於人類永生這一科研終極目標,魏曉曦也有十分清晰的認識。「這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工程,不是一個人,或某個團隊可以在短期內實現的,需要世界科研團隊共同努力。」

她笑談,「人體冷凍是個人志趣,做低溫生物學研究卻不能打折扣,需一絲不苟,實事求是。」 人體冷凍未來究竟能否復甦還屬未知,但她給自己定下了更為堅定的人生道路,「既志存高遠,亦腳踏實地」。向最高峰攻堅,即便不能達到最終目的地,沿途的風景,產生的系列「副產品」幫助再生醫藥的革新,也足具劃時代深遠意義。

目前,她還正在組建一支世界頂級團隊,將精準醫療及再生醫藥結合,建立保存基因,到幹細胞再到人體組織器官的生命銀行,期待未來與祖國的合作。

END

紅星新聞記者丨王雅林 實習生 翟佳琦

編輯丨汪垠濤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未經授權轉載或抄襲,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