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好父母是這樣被悄悄毀掉的!

為什麼父母這麼優秀,卻教不出好孩子?為什麼父母為孩子付出那麼多,孩子不領情?答案出乎小婚家的意料。

——小婚家

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些話:

父母這麼優秀,為什麼教不出好孩子?

父母為孩子付出那麼多,為什麼孩子不領情?

或許有人會回答,那是因為父母的好基因沒有遺傳到孩子身上,或是,父母在教育的時候,沒有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沒有學習心理學之前,我的答案大致也就是以上這幾點,然而,現在我知道原因比這些要深遠得多。

01

母愛是羈絆

好父母的愛,不應是羈絆。

昨天去吃早飯,正好與一對母子坐一桌。母親看上去能幹且精力旺盛,但孩子瘦小的身體被埋在了四五層厚的衣服里,四肢佝僂著,神情很倦怠。

我依據他的神態和身材判斷他是幼稚園小朋友,結果他母親說孩子已經上二年級了,母親一邊說,一邊將一塊餅塞進了孩子嘴裡,接著是將牛奶瓶打開,遞到孩子的嘴邊。

孩子無聲地接受著母親的一切,只是咀嚼得非常緩慢,像是在反抗著什麼,但在母親的示意下,又不得不咽下,再張嘴迎接第二塊餅。

他們並不趕時間,而這位母親十分享受餵養孩子的感覺。但從孩子木訥的表情來看,吃飯已然是為了果腹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所以無論吃進去的是什麼,都顯得味如嚼蠟。

你說這位母親好嗎?她看上去那麼的溫柔從容。那極盡呵護的樣子,如果用在照顧一個嬰兒上,絕對是100分的好媽媽。

然而,她面前的已經是個八歲的孩子,她這樣的細緻入微就成了一種阻礙。

阻礙孩子發展成一個獨立的人,阻礙孩子發展他的社會性人格,甚至阻礙了他對自己的信任——我連吃飯都要依靠別人完成,我將來有什麼是可以依靠自己呢?

有句話叫做「母愛是羈絆」,指的就是母親無視孩子發展的需要,只根據自己的意願在養育和照顧。

她滿以為孩子會享受這一切特殊服務,殊不知追求自由是人性本能,而她這樣的無微不至其實就是在剝奪自由,妨礙孩子發展出和他們年齡相符的能力和個性。

這讓我想起從事家庭治療的心理專家李維榕的一個案例,有個孩子有自閉傾向,被父母帶到她的治療室里。

一進診室,父母就輪番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孩子的問題,她們家庭的情況等等。父母語速之快,表達欲之強烈,讓李維榕一下子找到了孩子的問題癥結。

原來是父母代替孩子說了所有的話,所謂「用進廢退」,當我們的表達沒有出口了,那麼我們就會從不用說話,到不愛說話,最後發展為不會說話了。

昨天那位小孩不知道會不會出現行為或語言障礙,單從他木訥的神情,可以看出母親的過度照顧,已經讓他喪失了快樂和活力。

02

好父母不應該披上「犧牲」的外衣

「犧牲」一詞,起源於戰爭時代,用來形容為國捐軀的英雄們。發展到和平社會,這個詞卻大量出現在了家庭中,用來代表親子之間,夫妻間所做出的過度付出和退讓。

我們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話: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你卻什麼都看不見。這既是抱怨,也是吶喊。說者歇斯底里,聽者痛苦無奈。

我在一檔心理訪談節目里,曾看到這樣一個案例。一個三口之家,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幾乎犧牲了一切,包括金錢和幸福。起先是賣掉郊區大房子遷入小的學區房。而後聽說北京的教育比所在城市好,對考入北京重點大學有便利。

於是,母親辭職,帶上家裡所有積蓄和女兒進了京。從此夫妻兩地分居,父親為了彌補妻子離職后的經濟損失,拚命工作,外加頻繁的應酬。

一年以後,女兒發現了父親有外遇的秘密,不敢和母親說,但因此不停地自責,認為自己是那個罪魁禍首,讓母親從丟掉工作到丟掉幸福。後來因為巨大的心理壓力,走向了抑鬱。父母悔悟,但已為時晚矣。

其實這樣的案例在生活中並不少見,現在無論什麼階級的父母,都在為孩子的教育拼盡全力。嘔心瀝血者不計其數,為了陪讀,兩地分居者也隨處可見。

你不能否認他們是負責任又有遠見的人,但他們又真的算不得好父母。

因為他們將親子關係凌駕在了夫妻關係之上,無視自己的情感需求,這可能會留下後患。

直到有一天,當他們感到疲憊無助的時候,當孩子的成績不能達到預期的時候,他們心裡的傷心和失望就會傳染給孩子,讓孩子從家庭關注的焦點,淪為害父母蒙受不幸的罪人,也因此,背負上更多的心理壓力。

03

好父母的謬誤:

給孩子提供自己童年缺乏的一切

除了替孩子包辦一切,為孩子犧牲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外,還有一類父母的「壞」,時常被我們忽略:在物質上面過度給予。

這樣的父母表面看來沒有問題,無非就是在條件允許之下,喜歡買孩子有關的東西,讓孩子歡喜。然而,這個度很重要。

我一個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就說,她的上司是個四十歲的成功男士,他在單位里風度翩翩,雷厲風行,但私底下有個特別童趣的愛好,就是買各種各樣的玩具。

因為工作有密切合作,朋友和這個上司接觸較多,有一次一起出差,這位上司在機場看到變形金剛就買了好幾個。

朋友好奇的問:老闆,你家女兒喜歡變形金剛嗎?

上司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小時候我家裡窮,除了幾本小人書,從沒有人給過我任何玩具,我不想讓女兒重複我的苦日子,所以我一見到好玩具就會給她買。

學過心理學的朋友對這位上司開始同情起來,這位上司在堅強光鮮的外表下,其實包裹著一顆匱乏的脆弱的心。

他這哪是在滿足孩子,明明就是安撫過去那個未曾得到滿足的自己。

而他的女兒呢?會喜歡爸爸這樣的「示愛」方式嗎?答案是否定的,這位男士曾吐槽過女兒不懂得珍惜,又有見什麼就要什麼的壞毛病。

究其原因,其實與他自己過度物質給予,又缺乏真正的心靈陪伴有關。西方有句話叫做: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爸爸媽媽。

一個懂得和孩子互動,能夠讀懂孩子內在需求的父母,無論他給不給孩子買玩具,孩子都會很滿足,很幸福。

04

沒有好的父母,

但有不斷成長的父母

作家莫言說過,沒有天生的好父母,那些將孩子培養成才的父母,無一不經歷過戰戰兢兢的日子,無一沒有歷盡艱辛的過程。

在我的理解里,所謂的歷盡艱辛,指的不僅是父母如何付出,而是在養育過程中,父母有覺察力和反省之心,通過改變和修繕自己,來匹配孩子的發展之路。

比如那個十幾度的天氣給孩子裹上棉衣,還給孩子喂飯的母親。她是按照本能在養育,她既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也沒有顧及過孩子的發展需求。

如果她在給孩子穿棉衣前徵求一下意見,用喂飯的精力和孩子交流生活的趣聞,孩子的食慾和精神都會好很多。

那個為了孩子的學習放棄工作和生活的母親,在做出一切付出之前,有沒有想過孩子是否承受得了來自父母雙倍的犧牲。

如果孩子留在父母身邊,每天能在和諧的愛里長大,那麼即使不入北京名校,她的人生也不會遁入抑鬱,痛悔自責。

而那個外企的高管呢?據說他後來聽從朋友的建議,去找治療師做了處理,通過催眠發現了創傷的根源:

七歲的他和父親提及想要一個同桌那樣的汽車玩具,沒想到父親二話不說給了他一巴掌,告訴他:想要可以,以後自己掙錢買。

這句話成了他心理的烙印,在他工作以後,買玩具就成了他生活中最大的愛好。通過這次治療,這位男士終於明白自己對玩具執著的根源,而後他和自己達成和解,並學會和女兒通過故事互動,打球運動來給予高質量的陪伴。

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的快樂前所未有,而孩子過往的「貪心和不懂珍惜」等問題也日漸消失不見。

這很好地佐證了,最好的養育,其實是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同時滋養了自己的心。

我一個朋友最近欣喜地感嘆,她的老公過去是個熱衷聚會和夜歸的大男孩,但最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緣起是他們剛滿2歲的兒子的一句問話,那天她老公依舊和客戶喝了酒回家,例行公事去房間看孩子,正巧孩子沒有入睡,聞著酒氣就問:爸爸,你是壞人嗎?

孩子目光凜冽,爸爸像被冰水澆醒,打了個冷戰。「我是壞人嗎?」這句話在他心裡回蕩,他說那一夜他失眠了,後來他逐漸減少飲酒和應酬,說就為了給孩子留個好印象。

阿德勒說,孩子本不是孩子,因為他們天然具備與大人同等的智慧,不用開發,就能洞察大人一切。

朋友的老公在孩子的提醒之下改變了自己,這種改變亦是一種回歸和成長,他從一個任性的男孩成為了檢點的爸爸,這是表露孩子智慧的最好例證。

最近有則新聞說一個母親在陪孩子考研時,孩子沒有考上,她卻考上了。我覺得這樣非常好,因為一兩的影響,好過一噸的說教。

這位母親身體力行的向孩子證明了,學習是伴隨終身的過程,而非一時的成敗,那麼她的孩子受此影響,就能有更多的信心去面對人生的挑戰。

心理學有句話我特別喜歡,就是發展是終身的,用在家庭教育上最合適。

當父母將自身的學習和成長放在教育的首位,孩子就一定能受此影響,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以求發展成為與父母同樣健康積極的人生來。

所以,每當我想和孩子說「你努力」吧,我就先對自己說「我努力吧」。

因為我知道,任何一個生命都不希望受到約束和強迫,我們在要求孩子成長之前,還是先自己成長起來吧。

關於作者:周周 ,心理諮詢師,用愛和智慧去理解生活。

小婚家還為你準備了更多好文章哦,點點看↙↙↙

投稿請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婚姻與家庭雜誌社微信矩陣

婚姻與家庭雜誌(hunyinyujiating99)

情感生活全媒體平台,專註女性成長與婚姻幸福。

常春藤親子營 (cctqinziying)

幫助父母培養心態健康、全面發展的國際化人才

歐麥媽媽 (oumaimom)

心靈養育第一品牌,關注0~3歲寶寶心理健康及孕媽產婦的精神陪伴。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