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14歲女孩私綁媽媽銀行卡玩遊戲花4萬,都怪父母沒和孩子談錢!

近年來,未成年人偷偷打賞網路主播、玩遊戲充值耗巨資的新聞層出不窮。這次主角是一名14歲女生,她私自綁定母親的銀行卡,通過網路轉賬購買遊戲裝備,僅23天就花掉4.5萬餘元。

1

女孩花4萬玩遊戲,母親報警后才發現

8月7日,女孩母親朱英收到姐夫轉來的10萬元,隨即銀行發來通知簡訊,她發現信息顯示的餘額與記憶中的餘額不符,明顯少了幾萬塊。朱英懷疑自己銀行卡被盜刷,隨即報了警。

根據民警提示,朱英到銀行列印近期交易清單,清單顯示5月21日至8月5日期間,銀行卡內4.9萬餘元均通過「財付通」轉出,然而朱英並沒有接觸過財付通。民警檢查她的手機發現,朱英手機上有一個QQ號開了財付通,上面有遊戲「充鑽」交易記錄,而這個QQ號正是朱英的女兒在使用,經詢問發現卡內少的錢都被女兒用到了遊戲中。

知道真相后,朱英和丈夫都非常驚訝,女兒一直很聽話,成績也不錯,還在學校拿到了獎學金,偶爾有玩遊戲也沒影響到成績,實在想不通女兒為什麼會闖出如此大禍。

2

熊孩子巨額遊戲充值絕非個案,家長須反思

無獨有偶,武昌一名8歲男童,只是玩半天遊戲就花掉5萬元,掏光爺爺奶奶的養老錢。除了玩遊戲,熊孩子還有另一種消遣方式—打賞主播。家住上海的13歲女孩小卞,在短短兩個月內,給自己喜歡的網路主播打賞了25萬元,小卞的母親孫女士同樣毫不知情。

現在支付寶、微信支付相當便捷,手機儼然變成了一個錢包,家長稍微不注意保管手機,支付密碼,就有可能出現案例中的情況。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後知後覺,是不是也說明了平時的教育陪伴不到位,如果家長們能夠放下手機、放下應酬、放下娛樂,多陪陪孩子玩耍,去外面走走,培養積極正向的愛好,孩子們還至於沉溺在虛擬的網路空間嗎?

除了家長監管不力,未成年人巨額打賞行為,歸根到底還是心智不夠成熟,沒形成正確的消費觀,認為只要能滿足自己的慾望,即使浪費父母的錢也沒關係,而且錢通過手機移動支付就能輕易得到,花起來更沒感覺。

大部分孩子都有零花錢,但超過一半的孩子存在亂消費、高消費、理財能力差的問題。別說熊孩子玩遊戲亂來,大學生為了買手機借高利貸的不在少數,一切亂象背後還是父母對孩子財商培養太少。很多家長和彤彤的父母一樣,最看重的還是孩子的成績,只要成績好,其他問題忽略不計,更談不上培養孩子財商。

相反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們非常重視兒童理財教育,他們將這種教育滲透在兒童與錢財發生關係的各個環節當中,從3歲開始,家長和學校就開始對孩子財商教育制定了詳細計劃。

三歲: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

四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小玩具、小食品。

五歲: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六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用攢錢器具,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七歲:能觀看商品的價格標籤,並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

八歲:懂得大銀行開戶存錢,並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

九歲:可制訂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

十歲:懂得節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車等。

十一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從中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並有打折、優惠的概念。

十二歲:懂得珍惜錢,有節約觀念。

十二歲以後: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從上面計劃安排可以看出,孩子金錢觀培育主要集中在6—12歲之間,12歲以後孩子就可以具備金錢上完整的態度和能力。所以14歲的彤彤偷用媽媽銀行卡買裝備,不是年紀小無知,而是財商教育匱乏釀成的惡果。

3

家長應該學會和孩子談錢

父母有個通病,對錢的話題常常是退避三舍,覺得「談錢」是一件很粗俗的事,小孩子沒必要知道太多,但想杜絕熊孩子亂花錢的案件,父母至少要端正態度,正面地跟孩子講清楚錢是什麼,錢有什麼用處,錢應該怎麼花,積極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

注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

金錢觀教育的核心在於,能讓孩子體會到勞動賺錢獲得的滿足感,明白金錢來之不易,更加珍惜和享受金錢所帶來的東西。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自力更生的意識,讓孩子明白錢要靠自己的勞動和努力去獲取。

西方很多父母給孩子零花錢時,不是直接給,而是讓孩子做家務換取。參與家務過程中孩子知道憑藉自己的能力能做什麼,能創造什麼價值,正是這種獨立的意識幫忙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而價值觀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又影響著孩子的金錢觀。

和孩子一起學習理財常識

像支付寶,微信支付,信用卡等理財工具越來越普及,父母在孩子面前使用這些工具,卻從來不和孩子解釋這些工具的使用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項,孩子看到的只是可以滿足自己慾望的神奇按鍵,根本不知道不當使用這些工具會有什麼不良後果。

比起把手機藏起來,不讓他們接觸支付工具,還不如主動向他們科普理財常識,從源頭杜絕使用金錢時的無知無畏行為。

有意識地和孩子探討金錢話題

在家庭生活中,小到孩子零花錢的使用規則,大到家庭的收支消費情況,作為家庭成員,孩子都有權利參與進來。和孩子談錢不用擔心孩子會變得「市儈和粗俗」,相反憑著對金錢更多了解,孩子可以深入理解金錢的威力和邊界。

讓孩子為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

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對孩子的要求,有些家長都是來自不拒。即使是違背的自己消費原則,家長也願意滿足孩子的願望,長此以往,孩子根本分不清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

其實家長可以在一些細節上給出干預指導,比如超市購物時,孩子要求的不再預算內的東西絕不購買;又比如零花錢孩子可以自由支配,但一定要服從你所指定的規則。目的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上,讓孩子學會能量入為出,對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

美國家長們有一句口頭禪:「要花錢打工去!」相比之下,父母還是太心軟,捨不得孩子吃苦受累,讓孩子們很少有機會思考錢從哪來,用到哪才是最合算。財商決定著孩子以後支配金錢的能力,樂樂媽最近在研究一些培養寶寶金錢觀的小遊戲,想提高孩子財商的朋友可以加樂樂媽微信kid166,和她分享交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