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未來已來:AI技術如何加持保險業?

二十年前是朝陽行業,二十年後還是朝陽行業。在,除了保險業,你還能想到哪個行業呢?

儘管仗著「人多勢眾」,保費總規模已名列世界前三,但快速發展背後,和保費規模地位仍不相稱的保險深度保險密度又將保險業拉回到初級發展階段的現實中來。銷售誤導、理賠難仍然是保險業投訴的重災區。

你眼裡的保險業是什麼樣的?

在你印象中,買保險的體驗是怎樣的?營銷員一次次上門態度誠懇,你卻總擔心他會「坑」你;理賠的時候輪到你一次次跑保險公司,甚至還有被保險公司拒賠的可能。

不是你一個人有這個想法。儘管隨著保險業的發展和監管機構的三令五申,如今保險業的「頑疾」已有大幅改善,但諸如銷售誤導、理賠難等痛點仍然存在。

根據保監會的《2017年上半年保險消費投訴情況的通報》,在涉及人身險公司投訴中,銷售糾紛11847件,占人身險公司投訴總量的50.56%,反映的主要問題有誇大保險責任或收益、隱瞞繳費期限和退保損失等合同重要內容、以其他金融產品名義進行不實宣傳、營銷擾民等。而理賠/給付糾紛4517件,占人身險公司有效投訴總量的19.28%,反映的主要問題有責任認定爭議理賠時效慢核賠金額爭議對拒賠理由不認可等。由於銷售誤導所造成的退保率高企也一直是行業頑疾之一。

而在涉及財產險公司投訴中,理賠/給付糾紛19219件,占財產險公司投訴總量的77.45%,主要涉及的險種有交強險和商業車險,反映的主要問題有理賠金額爭議、定損和理賠時效過長、責任認定不合理等。

而如果你站在保險公司的角度,他們其實也不容易。目前部分財產險公司經營虧損,壽險公司開業若干年仍在虧損泥潭裡苦苦掙扎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在全行業向「保險姓保」轉型以及商車二次費改之下,有渠道、有資源、有人力的大型險企更佔優勢,中小險企要尋求突破更具挑戰。

這點在車險的經營上尤其明顯。根據媒體統計,2016年仍有75%經營車險的公司出現承保虧損,而由於騙保所產生的車險理賠滲透所提高的理賠率無疑也是當中的一大原因。

科技有能力改變這種局面嗎?

無疑,不管是保險公司、消費者抑或監管層,誰都想要改變這種局面,但靠傳統的方法似乎很難,中小險企無論在技術、人力、財力方面對於顛覆流程難以進行全面支撐。那科技可以嗎?

作為全球網民最多的國家,的互聯網科技雖然起步較晚,倒是發展迅速。在保險行業,前兩年還討論火熱的「互聯網保險」還是「保險互聯網」,這兩年已被「保險科技」這個熱詞代替,成為了保險企業的轉型潮中必不可少的利器。在這股熱浪下,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為代表的技術正逐漸走出實驗室,被運用到保險場景中去,未來保險公司一大部分的競爭力來源於科技能力已成為了行業共識。

一邊廂,各大老牌險企在不停地琢磨各種AI(人工智慧)、人臉識別、區塊鏈、大數據;另一邊,新成立的保險公司已開始直接將數字化作為自己的核心戰略之一,似乎科技成為了這些中小保險公司安身立命、甚至實現「彎道超車」的必要手段。

而在大數據和雲計算日漸成熟、區塊鏈保險應用還在相對「懵懂」的時期,人工智慧技術(AI)成為當下保險業的大熱。

事實上,在這片AI保險科技的「藍海」中,已有企業欲佔領高地,其中一些互聯網企業推出的智能定損、「從人」的因素對車險風險進行打分等工具攪動著保險市場,甚至出現了十萬查勘定損員將失業的聲音。

圍繞這些技術產品,肯定方向之人有之,質疑之聲亦有之,包括其智能定損工具所包含車型和數據量仍較小、維修配件價格如何落地、非保險業的數據是否能使得車險分的「從人」概念精準定義車險風險、廣告聲音大於實際效果等,最關鍵的是,這些工具目前還缺乏實際運用的數據來支撐。

相對於互聯網企業的高調,其實在人工智慧應用領域有一家保險企業已經低調地在內部實驗了一年有餘並將面向全行業開放,那就是平安。

和互聯網企業最大的不同是,平安作為保險業「巨頭」,二十餘年的保險數據和保險經驗使得其擁有大量金融底層數據和風控措施。但也許你不知道的是,這家綜合金融企業如今的科技能力也是超強的。

在平安2017年半年報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明哲表示,近10年來,平安建立起科技驅動發展的業務模式,每年拿出數十億元的科研資金,投入金融科技、醫療健康科技,通過人工智慧等科技創新變革傳統金融業務模式、服務模式。

目前,平安擁有金融機構中規模領先的大數據平台,大數據科學家超過500人,科技研發人員超過兩萬名,多項成果取得全球領先地位。人臉識別技術、聲紋識別技術、預測AI技術、決策AI技術以及平安區塊鏈技術等在上百個場景中均有應用。截至2017年6月30日,平安的專利申請數高達1458項;人臉識別技術準確率達99.8%,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已被成功應用於200多個集團內外部場景中。

壽險理賠從3天縮至30分鐘,

車險定損提速4000倍

那平安在改善保險行業諸如的痛點方面又做了些什麼?

「智能認證」「智能閃賠」就是平安目前的兩大利器。

據了解,這兩個產品是平安的科技驅動器之一——平安金融壹賬通的「智能保險雲」系列的產品。

其中,「智能認證」是通過人臉識別、聲紋識別等科技手段,為每位客戶建立起生物識別檔案,從而使保險行業從保單制跨越實名制直接到達「實人、實證、保單」三合一的「實人認證」,可快速對代理人、投保人的相關行為及屬性進行核實,從而使得保單銷售過程產生的糾紛大大降低。

據了解,智能認證在平安人壽投入使用已達一年,目前平安人壽新契約投保退保率降至1.4%。而「理賠難」的問題則通過實人認證技術結合線上智能化,處理時效由三天提速至30分鐘,由此帶來的客戶滿意度提升使保單加保率提高了一倍。同時,智能認證技術可覆蓋保險公司90%以上客服環節,公司的客服效率得到質的飛躍。

而「智能閃賠」產品則有效解決了車險理賠行業時效慢、糾紛多、滲漏風險高的痼疾。據了解,它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真正落地運用的人工智慧定損產品,通過平安首創的圖像定損技術,通過智能定損、智能風控、智能理算、智能支付,案均定損時效提速到驚人「秒級定損」,較傳統流程提速4000倍。

該產品自2016年在平安產險上線以來,一方面客戶凈推薦值NPS提升到了82%,另一方面2016年就控制了約52億元的風險滲漏。

這樣的實際落地效果顯然比打概念的「噱頭」更為「靠譜」。

而在平安3.0的開放平台戰略下,金融壹賬通正準備將這些技術開放至全行業。

來算一筆賬。以「智能閃賠」對理賠滲漏的效果為例,如果能在全行業推行,以全車險行業2016全年賠付3600億元計算,預計可為行業帶來超過200億元的滲漏管控收益,這對中小保險公司無疑是件喜聞樂見的事。

平安金融壹賬通總經理邵海峰稱,本次即將開放的智能雲產品具備APP、SDK、API等多種接入方式,可滿足各種不同場景的業務需求。智能保險雲產品可拆分為細化的專項產品,以供用戶按需求靈活搭配。用戶可以自主接入金融壹賬通的金融科技開放平台——金科空間站網站,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將產品對接進自身運營體系,實現保險科技能力的瞬間升級。

而針對中小保險公司最為關心的安全問題,金融壹賬通則為每個產品提供兩地三中心的布局,區塊鏈數據加密授權技術以及高性能MAX底層框架,使其安全性在業內首屈一指。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