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摘要]你知道奸臣蔡京是北宋福利制度的重要推行者嗎?知道著名詞人蘇軾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師嗎?知道另一位著名詞人辛棄疾是武功高強的劍俠嗎?知道南宋理學家朱熹又是一位熱愛天文學的科學家嗎?

蔡京是福利制度推手

近人戴敦邦繪蔡京圖。

歷史上許多名人,都有著雙重身份。看過《水滸傳》的朋友應該知道,高俅是宋朝的太尉,又是一名高技能的蹴鞠運動員;宋徽宗既是皇帝,又是藝術造詣很高的書畫家。不過下面這位宋朝人,他的另一個身份你未必就曉得了——他是蔡京,宋徽宗朝的宰相,或者乾脆說,就是一奸相吧,私生活奢靡,執政誤國,同時他也是著名的書法家,據說「宋體字」就是他創造的,這些你應該知道了。不過你知不知道蔡京還是北宋國家福利制度的最重要推動者呢?無數貧苦的宋朝平民都曾從蔡京的福利政策中受惠。

蔡京執政之時,正是北宋的福利政策全面鋪開之期。他推動建立的國家福利制度包括三個系統:一為居養院,是政府設立的福利收養院,收養孤苦無依的老人、孤兒、棄嬰、流浪乞丐、殘疾人,被收養的孤兒還將獲得免費的基礎教育;二是安濟坊,是福利醫院,免費收治窮苦的病人;三是漏澤園,即福利公墓。這三個福利體系,基本上涵蓋了對窮人「從搖籃到墳墓」的救濟。按照蔡京政府的規劃,天下各州縣及規模略大的城寨市鎮,都必須設立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以救濟無法自存之人。

宋王朝的福利政策當然不是蔡京首創,蔡京執政之前,北宋已建立了居養院與安濟坊,不過,宋朝的福利機構卻是在蔡京的推動下全面展開的。而當蔡京罷相之後,北宋的福利制度則出現明顯的收縮。可以說,極力發展國家福利確實是蔡京的執政偏好。

歷史上的蔡京被列為北宋「六賊」之首。不過,我們大可不必因人廢政。了解蔡京作為北宋福利制度重要推動者的另一個身份,可以讓我們發現一個更為立體的蔡京形象。

蘇軾是一位工程師

元代趙孟頫繪蘇東坡小像。

蔡京二十六歲在杭州錢塘縣當縣尉時,他的上司杭州通判正是三十七歲的蘇軾。你知道,蘇軾也是一名具有多重身份的宋代名士,既是政治家、學者、蜀黨領袖,又是大書法家、美食家、大詩人,不過我們未必知道蘇軾的另一個身份——他還是一名充滿奇思妙想的工程師。

蘇軾晚年在惠州為官,還協助朋友修建了廣州城的自來水供水系統。你沒聽錯,宋代廣州已經建成自來水供水系統,它的設計師就是蘇軾蘇大學士。今天的廣州博物館,還陳列著宋代廣州城自來水裝置的模型。

時為北宋紹聖年間,新黨執政,作為舊黨領袖的蘇軾失勢,被貶嶺南惠州。他聽人說起廣州城缺乏飲用水,恰好知廣州的王敏仲是他朋友,便給王知州寫信,提出一個解決飲水難的方案:蒲澗山(即白雲山)有泉,可在「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續處,以麻纏之,漆塗之,隨地高下,直入城中。又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為小石槽以便汲者」。

王敏仲根據蘇軾的提議與設計,真的將這個供水系統給建起來了。蘇軾又向他提了一個更細緻的建議:「每竿上,須鑽一小眼,如綠豆大,以小竹針窒之。」為什麼要在每根竹管上鑽一個小孔,然後又塞住?是為了方便日後檢查哪一根竹管堵塞:有了這些小孔,發現水管堵塞之後,只要拔掉各節小孔的小竹針,看哪處小孔不出水,便可馬上判斷是哪一節竹管堵住,更換那根竹管就行了,不會累及整個供水網路。

憑著廣州城自來水工程的設計者身份,蘇軾便可當之無愧地被稱為工程師。昔日林語堂先生著《蘇東坡傳》,稱「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林語堂果然是蘇東坡的隔代知音,不忘記將蘇軾的工程師身份列了出來。

辛棄疾是一名劍客

辛棄疾畫像。

蘇軾的詞,開宋詞豪放派之宗,執豪放詞之牛耳。與蘇詞並列於文學史的是南宋的辛棄疾詞,世稱「蘇辛詞」。說起詩人辛棄疾,他也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武功高強甚至有點心狠手辣的大劍客。吹噓「十五好劍術」的李白肯定不是他的對手。

辛棄疾在他的詞中說:「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這可不是書生的紙上談兵,而是一名劍客在撫劍感慨刀光劍影的往事。

辛棄疾出生在濟南府,少年時,濟南已淪入金國之手,他的祖父也在金朝為官。但辛棄疾要效忠的國家是大宋,不是大金。

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攻宋,後方中原故土的宋朝遺民趁機發動起義。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拉了一支二千餘人的隊伍,加入耿京領導的山東義軍。次年,辛棄疾受耿京委派,潛回南方的宋朝,拜見宋高宗,「奉表歸宋」。高宗大喜,封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讓小辛帶委任狀潛回金國,召耿京歸宋。但辛棄疾回到山東時,卻得悉一個晴天霹靂一般的消息:耿京已被叛將張安國殺害!張安國帶著耿京人頭投奔金營去了!

這這這,如何是好?辛棄疾竟率領五十名勇士,直闖敵營。其時張安國正在金營「與金將酣飲」,辛棄疾突然闖入,生擒張安國,「縛之以歸,金將追之不及」。然後,辛棄疾押著張安國,一路闖關南下,抵達南宋杭州。時小辛方二十三歲。

南宋人洪邁寫了一篇《稼軒記》,形容辛棄疾的神勇:「赤手領五十騎,縛取於五萬眾中,如挾狡兔。束馬銜枚,間關西走淮,至通晝夜不粒食。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關羽之勇,也不外乎如此吧。

朱熹是一個「三體迷」

明代畫家郭詡所繪的朱熹像。

南宋紹熙年間,辛棄疾擔任福建提點刑獄官時,曾三度前往建陽考亭,拜會他的忘年之交、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這位老人家,便是一代儒宗朱熹。

朱熹,當我們提起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時,聯想到的人物形象大概就是一名嚴肅的道學家、儒學的集大成者。許多人未必知道,朱熹還是一位對宇宙充滿了好奇、並保持著終生思考的天文學家。

很小時候,朱熹就在思考一個問題:宇宙的盡頭在哪裡?他自述說:「某自五六歲,便煩惱道:『天地四邊之外,是什麼物事?』見人說四方無邊,某思量也須有個盡處。如這壁相似,壁后也須有什麼物事。其時思量得幾乎成病。到而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搞音樂的才女吳虹飛說,她是霍金的門徒,成天思考宇宙的邊界。其實朱熹也是這樣子。如果劉慈欣在十二世紀出版了《三體》,朱熹一定是一個「三體迷」。南宋時還沒有《三體》,朱熹只好將宋朝的一本自然科學著作——沈括的《夢溪筆談》翻得滾瓜爛熟。我敢說,除了儒家經典,最讓朱熹心動的書就是這部《夢溪筆談》了。在與朋友、門人的談話中,朱熹無數次引用《夢溪筆談》,事見《朱子語類》。

儘管朱熹到老都不知道宇宙的盡頭有些什麼,不過他一直在嘗試對一些天文學問題作出自己的解釋。他解釋雨的形成:「陽氣正升,忽遇陰氣,則相持而下為雨。」現在我們都知道,下雨乃是因為受熱的水蒸氣在高空遇冷空氣而形成小水滴。他又解釋雷的形成:「只是氣相摩軋。」現在我們也知道,雷電是雲層的正負電荷相撞擊而爆發。又解釋虹的形成:「虹非能止雨也,而雨氣至是已薄,亦是日色射散雨氣了。」我們也知道,虹是大氣中小水珠對日光的折射和反射。可以看出來,朱熹對這些自然現象的理解是相當接近科學解釋的。

難怪胡適先生認為,「從某些方面來說,朱子本人便是一位科學家。」另一位民國學者胡道靜先生更是乾脆宣稱:「朱熹是歷史上一位有相當成就的自然科學家。」(吳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