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宏亮瞻局|南海-印度洋的介入與反介入(下):印度之困

原標題:宏亮瞻局|南海-印度洋的介入與反介入(下):印度之困

水下力量不容小覷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目前配屬於主要在阿拉伯海巡弋的西部艦隊。但由於只剩下一艘航母,導致印度海軍的東部艦隊目前無航母可用,這對於要同時承擔孟家拉灣制海權爭奪/破交、封堵馬六甲海峽任務,並可能「東進」的東部艦隊來說的確有些勉為其難。尤其是如果脫離了岸基航空兵掩護,沒有航母的東部艦隊如果還想在戰時「東進」,潛艇部隊必然是最優先選擇。印度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布萊爾港建設的保障基地則正好可以為其前出西太平洋的潛艇提供支持。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

印度東部艦隊母港所在地維沙卡帕特南同時也是印度海軍潛艇司令部駐地。目前印度海軍的水下力量主力是4個潛艇中隊,每個中隊配備4艘常規潛艇,東西兩艦隊各轄2個中隊。其中8、11中隊隸屬於東部艦隊,第8中隊轄2艘俄制基洛級潛艇和2艘用於訓練的蘇制狐步級潛艇,第11中隊轄4艘基洛級潛艇;9、10中隊隸屬於西部艦隊,第9中隊轄4艘基洛級潛艇,第10中隊轄4艘德制209/1400潛艇。此外,印度還從法國訂購了6艘鮋魚級常規潛艇,首艇計劃於今年服役。

除常規潛艇外,印度海軍正重金打造的核潛艇力量也不容忽視——儘管目前只有兩艘艇。實際上,由於印度國產的「殲敵者」號是一艘怪異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因此印度目前實際可用於常規海上作戰的核潛艇只有一艘「查克拉」2號(原俄海軍「獵豹」號)。該艇屬於俄阿庫拉-II級核攻擊潛艇,2012年以租借形式進入印度海軍服役。印度此前就有從俄羅斯租借核潛艇的傳統,早在冷戰時代就租借過一艘查理級巡航導彈核潛艇「查克拉」號,該艇目前已還給俄方。

眾所周知,阿庫拉-II級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核攻擊潛艇之一,不僅武備強大,還具有極佳的靜音和高速性能,綜合戰力可超越美國洛杉磯級改進型。「查克拉」2號配屬於東部艦隊,僅這一艘艇的加入就足以讓東部艦隊的水下實力遠超常規作戰艇還多2艘的西部艦隊。該艇無論是潛伏進入西太平洋,還是在印度洋投入破交作戰,都足以令對手的反潛力量高度警惕。

「查克拉」2號核潛艇。

這裡要再次強調的是,所謂印度海軍正在改變過去「重西輕東」部署的做法其實在戰時並沒有什麼意義,首先印度洋貿易航路既包括阿拉伯海航段也包括孟加拉灣航段,兩個航段都處於印度海軍的現實威脅下;其次印度東西兩支艦隊的調動本質上是一種內線調動,與蘇俄和美國海軍面臨的兩洋調動難題完全不同。

與孱弱不堪的水面艦隊相比,印度海軍的水下力量不容小覷。無論基洛級、209型,或「鑽石般寶貴」的「查克拉」2號,都是兼具靜音性與強大突擊能力的「水下刺客」。他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主動破交、被動設伏、海上突擊……由於航速較快,「查克拉」2號甚至可以伴隨航母作戰,從而為作戰能力一般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戰鬥群注入一針強心劑。

儘管15艘可以作戰的潛艇的規模還是難以覆蓋整個印度洋。但如果印度海軍對潛艇任務和活動區域做精心規劃,這15艘艇就足以對印度洋甚至西印度島群中的關鍵航路節點構成巨大威脅。

陸基航空兵自顧不暇

在航母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印度海軍要想更有效地執行任務就必須更多的依賴岸基航空兵。然而,印度海軍航空兵的岸基部分同樣不算強大——儘管其遠程反潛能力不俗。

印度海軍航空兵司令部位於果阿,其目前擁有2個攻擊機中隊、6個反潛直升機中隊、3個海上偵察機中隊、1個通信機中隊、1個搜索與救援直升機中隊和2個訓練機中隊。其最大亮點是裝備有8架美製P-8I遠程反潛巡邏機,印度近期還準備再增購4架,並考慮最終購買24架同型機,從而完全取代此前裝備的俄製圖-142和伊爾-38。P-8I的最大巡邏航程接近4000公里。儘管這仍然不能保證覆蓋整個印度洋,但至少可以對印度洋中部和北部的重要海域實施有效監控。

可以肯定,印度空軍的戰鬥機力量在必要時可以為海軍艦群提供掩護,或直接對海上威脅發起進攻。當然,印度空軍的主要注意力必然不在海上,這是由北方超高強度的空防壓力所決定的。

虛幻的「絕對優勢」

如果從絕對實力來看,除了美國海軍第5艦隊外,印度海軍無疑是印度洋上最強大的常備海上力量。考慮到第5艦隊並沒有自己的「固定班底」,其人員和裝備大多是從大西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借調」的。那麼印度海軍在印度洋的「王者地位」似乎就更加難以撼動了。

航母上停滿米格29。

這種表面上的絕對優勢支撐著印度海軍的「區域海權夢」,但該企圖在戰時可能對貿易航路造成致命威脅,因此必然導致相關域外國家的介入。因此,即便在最基本的商船隊護航層面,介入與反介入力量也可能爆發激烈的海上衝突,更何況衝突層級又很可能不僅僅局限於航路保護。

如上文所述,印度海軍在印度洋具備絕對的地緣優勢。這種優勢是如此「刺眼」,以至於域外的其他海上大國也有尋求平衡該優勢的動因。美國海軍自不必說,除在巴林和其他中東海灣地區的基地群外,迭戈加西亞的存在讓美國海軍在印度洋心臟佔據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內線戰略樞紐。而印度和美國媒體近來年炒作的所謂「印度洋珍珠鏈」,至少也表明在他們眼裡其他域外大國也在尋求某種地緣平衡手段。

然而,儘管地緣優勢巨大,但印度海軍自身的能力卻與其野心嚴重脫節。如果說印度陸軍宣稱自己能夠同時打2.5場戰爭是盲目自信的話,那麼印度海軍就連盲目自信的資格都沒有。印度海軍也許能夠在印巴戰爭中遊刃有餘,但2008年的孟買恐怖襲擊卻證明其並不能很好的應對那「0.5場」戰爭,而新德里存在缺陷嚴重的艦隊與造船工業恐怕也很難應對足夠強大的域外海上介入力量,更遑論確保印度洋的絕對控制權。

但正如前文所述,一支「存在艦隊」仍然能夠給對手帶來威脅。印度不能控制區域海權並不代表其他國家就一定能控制,地緣優勢在戰時仍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沖能力劣勢。在自己家門口,印度海軍的破交能力依舊不容小覷。即便面臨一場海上會戰,只要對手不是美國海軍或水下力量仍然超強的俄羅斯海軍,印度海軍在岸基航空兵支援下也不一定會輸。但妄想徹底切斷相關國家貿易航路並堵死馬六甲海峽及其他太平洋-印度洋重要航道的企圖,幾乎沒有可能實現。

換言之,印度海軍更現實的目標應該是不拖陸軍的後腿,而非達到更大的戰略目的。

印度海軍軍艦。

最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以上分析僅僅是就純粹軍事視角的探討。在兩個理智的大國間,陸地上潛在的武裝衝突風險最終升級為陸海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且印度海軍在印度洋公海遂行不分國籍的商船(商船實際擁有國不一定是商船註冊國)臨檢、搜捕、擊沉、航路封鎖等行動也將面臨國際法難題,甚至引起國際干涉。但這些並不應成為外界放鬆警惕或忽視某些潛在風險的理由。

(「宏亮瞻局」系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王宏亮為澎湃防務開設的個人專欄,力求在兼顧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時,在前瞻性、敏銳度上更上一層樓,每周一期,不見不散)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