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斷了才重視?骨質疏鬆預防從「娃娃」抓起

骨質疏鬆的發生無聲無息,往往到了骨折患者才知道痛苦,所以,骨質疏鬆一直被醫學界認為是「沉默的殺手」;同時骨質疏鬆又伴隨著年齡增加,患病率上升。已有研究數據顯示50-59歲的人,發病率為10%,可到了70-79%歲的人,發病率增加到54%。然而,骨質疏鬆性骨折不會直接導致患者死亡,但是骨折致殘及引發的併發症會導致高死亡率。為此,骨質疏鬆也被稱為「會致命的歲月痕迹」。

預防骨質疏鬆,廣東省人民醫院東病區內分泌科吳文主任醫師表示,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畢生的功課,但人生不同階段預防重點也應有所側重,同時也應提高科學認知,避免踩中誤區。

預防「骨松」 還得從娃娃抓起

吳文主任介紹,骨質疏鬆的發生主要是骨量的嚴重丟失。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一般在30~35歲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最高骨量,稱為峰值骨量。此後骨質就開始丟失。

「峰值骨量越高,就相當於人體中的』骨礦銀行』儲備越多,年輕時存得越多,到老發生骨質疏鬆的時間越推遲,程度也越輕。」吳文同時指出,人的一生中,存「骨量」和「節流」骨量工作是有所側重的。

1、20歲以前:多補鈣和維生素D

嬰幼兒和青少年時期,是骨骼發育的快速時期,人體需要大量的鈣來滿足生長需要。為此,醫生建議,孩子在這些時期要多喝牛奶、額外補充鈣片、維生素D和運動。

吳文特彆強調,小寶寶在幼兒事情除了喝奶(母乳或者奶粉),家長還是要注重孩子鈣的補充和多曬太陽,「更有利於寶寶的骨骼生長」。

2、20-29歲:養成好習慣 煙酒會「耗」骨量

很多人以為,骨質疏鬆與年輕人無關?其實並非如此。人體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在30多歲達到最高的峰值骨量。但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少運動、營養攝入不均衡、過量煙酒和咖啡等,不僅影響鈣的吸收,還會加速損耗已「儲備」的骨量。

3、30-39歲:減少骨量丟失 營養均衡攝入

醫生介紹,到了這個年齡段,人的骨量就開始丟失。日常除了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大程度減少骨量丟失,同時還要注意鈣、維生素D的營養攝入。

「尤其是女性,現在晚婚晚育的女性較多,生完孩子後母乳,受雌激素變化的影響,會疊加此年齡段鈣的丟失。」為此,吳文建議產後媽媽們(特別是出現骨頭痛的)每天補充鈣片2000個單位,堅持半年,同時也應注意維生素D的補充。

4、40-49歲:當心慢性病 「節流」骨量丟失

吳文指出,人到這這個年齡段要開始注意預防慢病的發生了。慢病也會導致骨松的發生。他說,就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島素對骨頭有保護作用,一旦得了糖尿病,胰島素髮生變化而骨頭也會受影響。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在發病5到8年就會出現骨量丟失,骨質疏鬆比正常人高發2-6倍。

「糖尿病及糖尿病治療藥物會降低患者骨密度。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可促進破骨細胞形成,增加破骨細胞活性導致骨吸收增加,從而降低了骨密度。同時噻唑烷二酮類藥物會導致骨量減少。」吳文解釋。

另外,醫生還指出,高血壓會降低患者的骨密度。高血壓患者鈣排泄增加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為維持鈣平衡,骨礦鹽動員增加,導致骨密度降低。

5、50歲以上:密切關注骨健康 預防骨折。

醫生指出,女性在絕經以後5~10年會出現骨質疏鬆,而男性則一般都在65~70歲出現。而骨質疏鬆並非僅靠自我感覺則能發現,所以中老年人不到骨折這一步不會發現。吳文介紹,中老年人如果發現自己身高縮短兩公分以上,或者生活中連拖地都痛就要警惕並積極接受治療了。

「高危人群無論有無癥狀,應定期去具備雙能X線吸收儀的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有助於了解您的骨密度變化。」吳文建議,除了篩查和及時治療,生活方式調整、規範治療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關鍵的。

缺維D 補鈣等於白補

「預防骨質疏鬆,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是防治骨質疏鬆的基本措施。但是居民膳食鈣攝入普遍不足。」吳文指出,鈣劑建議每日理想劑量800mg,絕經和老年人1000mg。而維生素D,每天每天推薦劑量為5ug/d,老年人10~20ug/d。「愛美人士怕晒黑,可以口服補充維D,不曬太陽。」

醫生特彆強調,對於見光少的人群,僅補鈣不補充維生素D,鈣等於白補了。吳文解釋,維生素D通過促進腸道內鈣磷的吸收以及通過抑制PTH的合成來調節鈣磷代謝,維持礦物質穩態。同時維生素D還可提高骨密度和增強肌力,改善平衡功能和降低跌倒風險,進而可降低骨折風險(尤其是對於維生素水平較低的患者)。

「雙膦酸鹽等藥物可抑制骨吸收並促進骨礦化,用藥后血鈣被動員到骨骼中,可引起血鈣降低從而使PTH分泌增加,升高的PTH雖然能將血鈣回調到正常範圍,但PTH刺激骨吸收後會使骨質丟失。如果在使用雙膦酸鹽的同時補充足量的普通維生素D,將可使血鈣穩定在正常範圍,從而阻止PTH的分泌增加,避免骨吸收增加從而阻止骨質丟失,以提高雙膦酸鹽的治療應答率。」

誤區:多喝骨頭湯不能預防「骨松」

吳文主任表示,骨質疏鬆是疾病,需要進行規範化預防和治療,理解偏差會讓預防治療工作事半功倍。他在此指出日常生活中市民對骨質疏鬆的預防和治療存在一些誤區。

誤區一:補鈣能治好

許多老年人錯誤的認為,人老了,骨頭脆了,所以要吃鈣片來防治骨質疏鬆。其實不是這麼回事。骨質疏鬆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是人體衰老的表現。需要進行「減少骨量流失,促骨生長」等藥物治療。

已有統計數據顯示,骨質疏鬆如果不治療,會帶來髖骨骨折、脊椎骨折等情況,20%-24%的患者在發生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一半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誤區二:補鈣會導致腎結石

補鈣與腎結石沒有必然聯繫。腎結石的發生受遺傳、環境、營養及尿鈣濃度等多因素影響。目前,推薦的常規補鈣劑量(600mg)不會增加腎結石發生的危險,是安全的。

誤區三:鈣補得越多越好

不能一概而論。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鈣含量過高,可導致高鈣血症,並會引起併發症。

誤區四:喝骨頭湯能預防

實驗證明同量的牛奶中鈣含量遠遠高於骨頭湯。同時,骨頭湯里的大量脂肪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其他危害。應注意飲食多樣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質和咖啡因的食物。

誤區五:老年人治療為時已晚

很多老年人認為骨質疏鬆症無法逆轉,到老年期治療已沒有效果,為此放棄治療,這是十分可惜的。

誤區六:宜靜不宜動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需要不斷地運動刺激,缺乏運動就會造成骨量丟失。骨質疏鍾患者的運動建議選擇慢跑、瑜伽、徒步旅行和秋拍類運動。

文/ 信息時報記者 張秀麗 通訊員 靳婷

指導專家/ 廣東省人民醫院東病區內分泌科 吳文 主任醫師

圖@視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