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王健:一·二八淞滬抗戰是中國十四年抗戰的重要起點之一

上海的一·二八淞滬抗戰是十四年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十四年抗戰的重要起點之一。其中所體現出來的團結一致、不畏強暴、敢於犧牲和追求正義的精神,不僅大大激發了中華民族為實現復興的意志和決心,而且也構成了上海城市文化中英雄主義的氣概和愛國主義的情懷,值得我們今天很好地去繼承和發揚

85年前的今天,1932年1月28日,面對日軍的逼侵,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和增援的第五軍在蔣光鼐、蔡廷鍇、張治中、戴戟等愛國將領的率領下,秉承「為中華民族圖生存,為軍人爭人格」的精神奮起抵抗,以裝備簡陋的4萬之師,抗禦裝備精良的10萬敵軍,苦戰月餘34天,迫使日軍三易主帥,四次增兵,自身也付出了極大的犧牲,以血肉為爭得了一線生機,可歌可泣。一·二八淞滬抗戰在十四年抗戰中,特別是在局部抗戰階段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影響。

首先,一·二八淞滬抗戰是十四年抗戰中軍隊第一次與日軍的全面對抗和較量,也是局部抗戰階段給予日軍以沉重打擊的一次戰役。它遏制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全面抗戰爭取了寶貴的備戰時間。九·一八事變后,由於不抵抗政策,日軍在東北如入無人之境,攻城掠地,一周連下遼寧、吉林兩省,共計死亡不足200人。雖在黑龍江等地遭到馬占山等愛國軍民抵抗,但最終還是得手,且遭到的傷亡並不大。因此,日本軍隊在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時竟揚言「三小時佔領閘北」、「十二小時搞定上海」,氣焰極為囂張。

但是第十九路軍和第五軍將士發揚了禦侮衛國的愛國精神,抱定「不抵抗無以為人,不抵抗無以救國」的決心,氣吞倭寇,血濺滬野,共造成日軍傷亡過萬。這一戰局的出現,讓不可一世的日軍在國際上的所謂聲譽一落千丈,使之不得不最終接受國際調停結果。5月5日,在英、美、法、意四國公使見證下,中日雙方簽訂了《中日上海停戰及日軍撤軍協議》,日軍從上海撤軍。雖然挑起一·二八事變的日本軍方帶有轉移視線、試探中方決心的意圖,但軍隊在抗戰中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軍擴大在華,特別是華東地區的侵略行動,為五年後的全面抗戰爭取到了寶貴的備戰時間。

其次,一·二八淞滬抗戰使十四年抗戰中的全民族抗日救亡運動第一次高潮得到了空前體現。共赴國難,抗日圖存的凝聚力轉化為同仇敵愾,奮勇抵抗的戰鬥力,中華民族的團結和自信得到極大增強。一·二八淞滬抗戰中軍人的英勇抵抗,與九·一八事變后的潰敗逃跑,氣象截然不同,使得全國上下瀰漫的亡國滅種低落情緒一掃而光,大大激發了人民抗日的熱情和行動。全國各界抗日團體紛紛成立。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非至日兵全數被逐,絕不開市」。廣大市民組成了20多支義勇軍支援前線。據不完全統計,2月初,僅在第十九路軍參加戰勤工作的義勇軍就有2萬多,約佔當時上海守軍總兵力的一半。全國各地還紛紛募捐,共得慰勞金約900餘萬元,支援第十九路軍官兵。

九·一八事變后,海外華僑就已紛紛成立救國後援組織,捐款捐物。一·二八抗戰爆發后,上海的獨特地位和長達一個多月的堅持,極大地鼓舞了海外華僑,援助規模空前未有。據當時第十九路軍司令部的統計,在其收到的總捐款1068萬元中,華僑捐助了801萬元,佔總數的四分之三。除了捐錢外,海外華僑還購買軍械,如菲律賓華僑捐獻了15架飛機和兩輛載重汽車,美國華僑也捐贈了多架飛機,甚至還組織了義勇隊回國參戰。如抗戰爆發后不久,由北伐軍舊部吳越等人組織起一支200人的華僑抗日救國義勇軍就奔赴前線參戰,不少人犧牲在戰場上。紅十字會、上海醫務界、婦女界等則紛紛組織救護隊和傷兵醫院,短短一月竟創辦了72所。宋慶齡女士不僅籌劃許多傷兵醫院和救護隊的建立,還親自在交通大學創立了「國民傷兵醫院」,多次前往吳淞前線視察和慰問。正如陳銘樞所言:「上海孤軍抗戰能夠維持到三十天,固然是因為士兵的勇敢,而尤為重要的原因,卻是民眾的實力與經濟上的援助。」

第三,一·二八淞滬抗戰使得十四年抗戰開始贏得國際關注和支持,改變了國際人士對抗戰形勢的認知,有力地推動了國際反日統一戰線的形成。九·一八事變后,當時的國民政府求助於國聯干預,但並未取得成功。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后,由於上海的國際性特徵,英美等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開始更多地關注的局部抗戰,國際干預程度要遠遠高於九·一八事變,圍繞淞滬抗戰的外交活動貫穿於戰役始終,並最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國際媒體的紛紛報道,使得局部抗戰迅速傳播到世界,並得到各國人民的支持。2月1日,英國《泰晤士報》發表社論,指出日本應該對自己的侵略行為負責,號召各國從速採取國際行動。英國工黨著名領袖朗斯勃指責日本為「國際海盜」。美國也在民間開展了抵制日貨和一系列抗議示威活動。

特別是軍民所體現出來的抗日決心,極大地改變了國際認識對抗戰的認知,開始相信的力量。例如,美國十分尊崇第十九路軍的抗戰精神,特別將部隊所使用的戰笠送到美國博物館中陳列展覽,以歌頌抗日軍人的軍威。淞滬抗戰期間及其淞滬停戰協議簽訂以後,國際社會逐漸開始形成反日本統一戰線。除了美英等國逐漸加大了對的支持力度外,世界進步人士還於1933年9月在上海召開了遠東反戰大會。與會代表通過了《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反法西斯蒂的決議及宣言》等文件,並宣告成立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分會。遠東反戰大會的召開,給在極其困難條件下抗日的人民以很大的鼓舞,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32年12月,宋慶齡發起成立「民權保障同盟」,積极參与國內外反法西斯鬥爭,把抗日鬥爭與世界範圍內反法西斯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有利於推動國際反日統一戰線的建立。許多外國友人和在華外僑也積极參加抗戰。一些外國航空界人士積極來華協助空軍抵抗日本侵略者。在滬韓國青年義士尹奉吉1932年4月在日本於虹口公園舉辦的「淞滬戰役祝捷大會」上實施爆炸,炸死了日本淞滬戰役最高指揮官白川義則等。這一壯舉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有力地支援了上海軍民。美國飛行教官肖特義士看到日本飛機在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對上海軍民狂轟濫炸,出於義憤,他駕駛航校教練機阻擊日機,擊斃一日本駕駛員后壯烈犧牲。

最後,一·二八淞滬抗戰也是十四年抗戰初期共產黨有力展示其抗戰主張、決心和組織能力的重要時機和領導全民抗戰的重要陣地。早在九·一八事變后,共產黨人就從民族大義出發,積極推動和領導抗戰。九·一八事變后,中共中央於9月20日發表了《共產黨為日本敵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除了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野心和南京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外,還提出在東北武裝民眾,發動游擊戰爭,並積極組織和引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前夕,中共中央即發出緊急通知和告全國民眾書,指出日本帝國主義「現在又想佔領上海了」,指出「黨應該動員無產階級與一切勞苦群眾給敵人的進攻以致命的打擊」,號召上海工人階級「實行總同盟罷工」。抗戰爆發后,中共中央不僅連續發表《關於上海事件的鬥爭綱領》、《中共中央為上海事變給各地黨部的一封信》等重要文件,明確黨的任務是積極地參加這一具有民族革命戰爭意義的戰爭,而且還通過黨的組織,並通過工會、學生會和上海各界抗日團體,積極展開支援第十九路軍的工作。1月30日,上海各廠工人舉行代表大會,成立上海工人總同盟罷工委員會,號召全市工人總同盟罷工。其中滬西17家日商紗廠4萬多工人在中共江蘇省委領導下,一直堅持罷工到4月。此外,中共江蘇省委還派遣幹部向上海民眾反日救國聯合會發出指示,立即成立義勇軍委員會,並分頭髮動群眾,建立義勇軍。其主力就來自閘北、滬東、滬西、浦東等四區中受共產黨影響較大的工廠工人。

總之,上海的一·二八淞滬抗戰是十四年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十四年抗戰的重要起點之一。其中所體現出來的團結一致、不畏強暴、敢於犧牲和追求正義的精神,不僅大大激發了中華民族為實現復興的意志和決心,而且也構成了上海城市文化中英雄主義的氣概和愛國主義的情懷,值得我們今天很好地去繼承和發揚。

作者為上海社科院歷史所副所長、研究員

主編:王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