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聽首歌就叫音樂啟蒙?別讓誤解耽誤了孩子的敏感期

現在大家都知道音樂啟蒙很重要,但許多人的疑問是,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具體怎麼做。最常見的兩種情況是——我自己不懂音樂,更別提給孩子啟蒙了,簡直無從下手;如果自己學過樂器,也可能會發生誤解,錯誤地將「音樂啟蒙」和「聲樂訓練」劃上等號。

回看我過去兩年的經驗,深深覺得,音樂啟蒙不是給孩子聽首歌就完了,也不等於長大報班學個樂器,真正的音樂啟蒙是從陪孩子「玩音樂」開始的。

什麼是「玩音樂」?

通常提到音樂啟蒙,大家首先想到就是給孩子聽音樂。這的確是音樂啟蒙的基礎,但要達到真正的音樂啟蒙,光憑「聽」這種單向的「輸入」是不夠的,而是需要「輸出」,要帶著孩子「玩起來」。

「玩音樂」,其實就是要和音樂有互動。「聽」是一種接收行為,是被動的。而「互動」則不僅有接收,還有反饋,是一種交流行為,包含著主動性。

如何互動呢?咋一聽好像挺抽象的,其實我們抓住兩個要點就好:

1、讓音樂變得有趣。音樂不僅僅是家裡的背景音,而是成為一項有趣的活動,為孩子帶來樂趣,讓孩子主動喜歡上音樂。

2、雙重互動。不僅要讓孩子和音樂發生互動,家長和孩子也要發生互動。在互動過程中,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增強記憶能力,培養樂感、韻律感、想象能力、表達能力等等。

怎麼「玩音樂」?

「玩音樂」的方法非常多也並不難,其實爸爸媽媽在家裡就可以做。在我看來,「玩音樂」的方法主要分成兩大類——音樂遊戲和聯想感知。

音樂遊戲,顧名思義就是將「單純聽音樂」,轉變為「伴隨音樂一起做遊戲」,有很多種玩兒法。

1、用身體——韻律感知(0~5歲)

跟隨樂曲的節拍、曲調變化,身體也跟著做動作。對於1歲內的寶寶來說,爸爸媽媽可以跟隨音樂的節奏,帶著寶寶動動小手和小腳,或是抱著他輕輕搖晃或旋轉,這些律動都有助於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和肌肉張力的發展。

如果孩子已經1歲以上了,能玩兒的花樣更多了。例如音調上升,我們就擺動手臂,將身體向上提,音調低沉,我們就跟著蹲下;如果現在是快板,就繞著圈小跑,如果是慢板,就放慢腳步,緩緩地走。用自己的身體去感知韻律,不但能讓孩子對音樂有更深的印象,還能培養樂感和身體協調性。

2、用樂器——節奏感知(1~5歲)

打拍子是音樂學習中最基礎的一環,也是讓孩子參與到樂曲中的、最簡單的方法。不過,如果每次都只是用手打拍子,孩子可能會覺得無趣。尤其小寶寶可能還聽不懂拍子,或者不理解拍手的指示。孩子不跟著做,爸爸媽媽的熱情就容易受挫。

孩子一歲以後,我們可以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給孩子安全的、能響的樂器玩具,例如沙錘、小鼓、木琴。孩子發現能出聲,就會很興奮去擊打。起初也跟不上音樂的拍子,重要的是,孩子被勾起興趣,願意去探索。

等孩子兩歲左右,會觀察爸爸媽媽的動作,漸漸就會模仿了,慢慢地尋找同一個頻率,打擊出節拍來。這時我們又可以換著樂器來玩兒,讓孩子體會不通音色。

3、用遊戲——語言理解(2~5歲)

孩子兩歲以後,有了語言理解能力,就可以一邊放音樂,一邊帶著孩子根據歌詞含義做動作。譬如Heads,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這樣的兒歌就特別適合。你甚至會發現,孩子在理解語義之前就會先記住動作,因為明白了動作,反過來又會理解語義。

這些互動式的「音樂啟蒙」方法, 不但能促進孩子的肢體動作發育、誘發學習動機,還能啟發孩子動覺智能(Kinesthetic intelligence)的發展。

動覺智能,是指善於運用身體來表達想法或感覺,以及善於用身體技巧和動作來創作或改造事物。我們熟悉的一些職業,例如如:舞蹈家、運動選手或雕塑家、外科醫生等,都可說是動覺智能發展較高的代表。

那音樂啟蒙中的聯想感知,又怎麼做呢?

我和果果最近就經歷了一次特別好的音樂聯想體驗。上周音樂課的最後一個環節里,老師播放了一曲凱爾特音樂。和之前唱唱跳跳不同,這次老師要求大家都趴在地上,靜靜地聽。

先出現了小鳥的聲音,老師問:「快聽!這是什麼?有小鳥!」孩子們立刻被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吸引,生怕錯過了一閃而過的翅膀。緊接著,流水的聲音緩緩淌過,老師說:「是水聲,我們眼前有一條小溪!」老師的手臂也跟著水流的聲音擺動起來,在孩子們面前畫下小溪的路徑。

這時候,忽然出現動畫片中,用來表現魔法的那種音效,老師舉起手,劃過上空:「哇,我們頭頂上出現了一道彩虹!你看到彩虹的顏色了嗎?」有的孩子跟著老師叨叨「rainbow」,有的孩子說「是紅色的」。過了一會兒,在悠揚的風笛聲中,傳來了咩咩的叫聲,老師問孩子們:「是什麼在叫?」「是小羊!」「對,我們眼前有羊群在草地上吃草呢!」

這個環節讓我這個成人都感到特別快樂。不過是聽到一首曲子,我們眼前卻出現了一幅美妙的田園畫面。原本只需要調動聽覺,但現在,視覺和想象能力也都被調動起來,聯繫到了一起。大腦獲得了鍛煉機會,進行了一項更加複雜的工作,而音樂也不再僅僅是曲調變化,而是一場探險的體驗。

聯想感知從孩子兩歲就可以開始嘗試,一直到成年都不過時。其實我們都熟悉的《音樂之聲》,也是運用了大量的聯想感知來進行音樂啟蒙。例如膾炙人口的《Do-Re-Me》,不僅諧音的歌詞讓孩子們可以將抽象的音階聯想成具體事物,而且女主角還帶著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體會、去尋找這些形象: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Ray, a drop of golden sun…

在近代的科學研究中,聯想感知也被證明是音樂啟蒙中非常重要的方法。1975年,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研究者Edwin Gordon博士,提出了「Audiation」這個詞,即「音樂聽解」,是指一個人聽到音樂(或聲音)后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戈登博士的研究,主要是基於人學習語言和理解音樂的相似性。他認為,音樂聽解是一個人發展音樂才華的必備潛質,如果要提高音樂水平,那麼必須具備和運用音樂聽解能力。在戈登博士研究所涯的後期,他對新生兒及兒童音樂啟蒙做了大量研究。我讀的是這本《Music Learning Theory for Newborn and Young Children》,推薦給有興趣的家長。

怎麼選音樂?

聯想感知的選曲,重點在於選擇有場景、能聽出人物色彩的樂曲,或者是歌詞內容能夠和身邊環境產生關聯的歌曲。兒歌童謠大家可以自行找喜歡的,古典音樂方面我挑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適合互動的:

  • Charles Orth-In a clock store

查理·奧爾特《鐘錶店》

  • Theodor Michaelis-Der Schmeledimwalde

特奧爾多·米夏埃利斯《森林鐵匠》

  • Lake-In a bird a store

萊克 《小鳥店》

  • Tschaikowsky-The Nutcracker Suite op.71a (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

柴可夫斯基 《胡桃夾子》 糖果仙子舞曲

  • Johann Strauss-Thunder and Lightening op.324

約翰·施特勞斯 《電閃雷鳴波爾卡》

  • Chopin-Prelude NO.15 op.28,15 in D flat Major (Raindrop)

肖邦 《雨滴前奏曲》

  • Camille Saint-Sa?ns-Le Camaval Des Animaux

聖桑《動物狂歡節》

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非常有趣,每首曲子都是一種動物的出場,形象生動。同樣可以配合繪本,例如先講一本關於獅子的繪本,然後合上書一起回憶獅子的樣貌、性格特點,再一起描述獅子的那段音樂,想象和模仿獅子趾高氣昂登場的樣子……孩子的聯想能力就在遊戲中被啟發了。

怎麼選樂器玩具?

音樂遊戲的選曲,比較寬泛,無論是古典音樂、流行音樂,還是兒歌童謠,只要能夠引起孩子的興趣,就可以一起跟著節奏「玩」起來。這裡就不展開說了,說說哪些玩具適合給孩子做音樂遊戲吧。

1、沙錘

果果最早玩兒的「聲音玩具」是搖鈴,但如果說「樂器玩具」,應該是沙錘。和我一樣帶孩子上早教的家長,一定對沙錘不陌生,基本是每節課必備了。

可以搖動來打節拍,也能敲擊,而且沙沙的聲音還能模仿雨聲,一些海島音樂(例如夏威夷)或是地中海音樂中也經常使用,挺全能的。而且玩兒的年齡跨度大,從孩子1歲前後開始,直到幼稚園畢業都用得上(幼稚園課上會用到)。

2、塑料鼓

小泰克的這個鼓,是有一年雙十一時買的。也是因為在早教班的教室里有一個大鼓,敲鼓是每節課的開場環節,我特意給果果也買了一個。這個鼓最大優點就是禁得住蹂躪——果果通常不用鼓槌敲鼓,鼓槌被拿來當麥克風用,而鼓呢,主要是用來站在上面的……

孩子不愛敲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塑料材質很厚,聲音比較悶,玩法兒相對單一(所以就要站上去嗎?唉~)。但我之所以買塑料的,就是考慮到皮鼓她一拳下去,肯定漏了!我覺得鼓還是可以準備的,但要慎選材質和形式。

3、小鋼琴

很多人可能都覺得,鋼琴是孩子大了以後才要買的。我家恰恰相反,鋼琴是孩子最早接觸的樂器之一。視頻是果果不到6個月(不能獨坐,需要倚著靠墊)彈鋼琴的樣子。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覺得,要培養孩子的某種興趣,或者是學習的積極性,其實並不難。很小的回饋、很小的鼓勵,都能讓孩子高興半天。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需要的無非就是樂趣和自信心,如果能持續感受到快樂,誰會不願意學呢?畢竟,音樂是人類最美妙的語言,貫穿其中的靈魂是童心一般純真的快樂。

而我介紹的音樂啟蒙方法,無論是音樂遊戲,還是聯想感知,最重要的都是爸爸媽媽的陪伴和引導。戈登博士在他的研究中也說過,家庭是孩子音樂啟蒙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地方,家庭給一個人的影響,沒有任何場所可以取代,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都不如家長親身影響來得重要。

所以希望大家讀完這篇文章,不僅僅能收穫方法,更要堅持每天陪孩子一起共度有質量的一段時光。哪怕是15分鐘也好,一起聽著音樂,跳一段舞蹈,也將收穫豐厚的回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