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翰墨飄香丨禹安平:永遠在路上

編者按】

該文作者黃祖示,韶山人,1940年7月出生,1959年入伍。1990年,任湖南省軍區副政委,1990年7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9年4月從湖南省軍區副政委崗位上卸任。中共九大代表,共青團九大特邀代表,第八屆湖南省政協常委。2009年7月被解放軍總政治部評為「100位新成立後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範人物」。將軍一介武夫,然於古典文學和書畫藝術皆有頗深造詣。此番,八十在望的黃祖示將軍拿起筆來,寫他熟悉的老友、欽佩的畫家禹安平。他說自己筆拙難達意,而心頭卻生出萬般感慨……

禹安平:永遠在路上

本文插圖均為禹安平貴州石阡石固和石阡樓上寫生。

文丨黃祖示

我與禹安平相識近30年,有空經常到他那間簡陋的畫室里,看看他那一幅幅新作品,翻翻那一疊疊的寫生手稿。看到他從奇山秀水間歸來時喜悅的臉色,聽他講一路的趣聞和感慨……我每每感動和震撼。他的那種勤奮耕耘、謙卑為人、低調自我、安靜平和的工匠心境,令人欽佩。他是我難得的朋友。

禹安平1955年生於湖南新晃,1987年考入畫研究院,受何海霞、李可染、龍瑞等名師指導學習和創作山水畫。1988年就獲過湖南省「洞庭湖杯書畫大獎賽」一等獎。多年來他的生活就是一個模式,除了安安靜靜作畫,就是奔波于山水間寫生。筆墨表現上,他不是承而不化。在長期的探索和寫生中,他崇尚以線為上的理念,將線賦予了生氣和靈魂。現在他自己提出了一個新論:由線寫轉為沉穩的線游。長期的積累,他的畫、他的線有了自己的個性語言。

禹安平憑著堅強的毅力,40多個年頭裡用雙腳丈量萬里河山,用雙手表現山水清韻。他堅持深入生活,登臨山頂闊胸襟,步於平川展視野。他的創作注重以文化作支撐,對於古典文學,盡心去讀,去領會、去悟道。長期思考如何融入畫中,使畫作蒼茫里呈博大,玄冥中見精神。他作畫時把調息運用到過程之中,心指手、手握筆、筆隨意念而生境,基本達到無我之狀態。他淡泊名利,很少與外界往來,孤獨於畫室,思考、練習和探索,在自己的境界中,充實而又自得其樂。

我已故老友陳白一先生生前撰寫過《師造化,得心源》一文,介紹禹安平的人與畫。今年兩會期間,此文刊登在了由全國政協主管的《經濟社會論壇》兩會特刊中,引得注目,獲得了一些影響和關注。我為之高興,並祝賀!

禹安平散淡內斂,厚道善良,樸實無華。以我軍人的眼光來看,他就像獵人,精確射擊,一筆一劃,沉穩而又通暢。他這耐得寂寞的行為,很多熟悉他的人都是這麼評價:是沉寂在鬧市為藝術而努力的一位隱者。我認為,他用一生精力去悟道,去探索,境界不斷升華,筆墨日益高尚。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定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有目標的人才會想得深,看得遠。最近有位文化圈的朋友,看了安平近期畫作說:「我一直以為國畫是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自然是表達天與地的關係,地是表達山與水的關係;水生氣,山養氣;山水畫的精髓在於對虛無飄渺、捉摸不定的氣的理解、領會、沉澱、把握和表達。萬物因氣而生,植物也有光合作用。氣宜生不宜死,宜靜不宜躁,宜虛不宜實,宜自然不宜生硬……」

我是這麼認為的:如果將水喻於兵,則山類於城,安營紮寨,收兵束馬,各得其所,各司其職,像靜而勢雄,動而不亂,靜而有力,觀之不敢妄議妄動,是為「和合」。因此,國畫最難就在山水關係的表達。至於在山水之上安排什麼樣的光景,比如橋船亭路等等,合理表達天地人相生相合的關係,就更需悟性和匠心。悟性是悟出來的,與慧根有關;匠心是練出來的,與勤奮有關。是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比起當下一些以藝術為名,鑽營浮華紅塵的畫家,安平顯得沉穩安靜。安平說:「一生一事。藝術探索無止境,永遠在路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