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身體疼痛不明原因,竟是情緒作怪!

導讀

有沒有遇到過這樣一些人,他們總是覺得身體不舒服,可是,真的去體檢,身體卻很健康,其實,這樣的情況,有一大部分都是因為情緒引發的心理疾病導致的,所以,想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先從調節心理做起。

緊張型(多是勞碌人)

正處於事業發展期的張女士,經常頭痛、牙痛,甚至全身疼痛。可到醫院檢查都正常。後來,心理門診的醫生判定,她是因為心病導致了身體上的緊張性疼痛。

像張女士這樣出現緊張性疼痛的人並不少見。他們長期處於緊張的生活狀態之下,好像一部處理工作的機器。此時,緊張情緒往往會影響他們對軀體癥狀的判斷,導致感覺異常,總是覺得身體不適。

緊張性疼痛一般會隨著情緒的好轉而緩解,因此,學會放鬆心情非常關鍵。

最簡單的自我放鬆法就是深呼吸。

患者還可以採用自律訓練法:

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兩手放在扶手兩邊,頭稍稍前傾。或者仰卧在床上,兩手放在身體兩側,兩腳稍稍張開,閉上眼睛,全身肌肉放鬆,排除一切雜念,達到舒緩緊張性疼痛的目的。

疑病症(大部分是感情脆弱的人)

蘇女士今年45歲了,似乎成了疼痛的「靶子」。不是懷疑自己的肝出了問題,就是覺得胃出了毛病。後來,經精神科醫生確診,蘇女士患上了疑病症。 疑病性疼痛患者通常說不清具體哪裡疼,疼到什麼程度,就是總覺得自己因為某種病引發了疼痛。

出現疑病性疼痛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徵:

首先 是患者平時比較膽小、多慮、拘謹,感情比較脆弱。

第二 是身邊有熟悉的人患過某種重病或因此去世,他們於是就懷疑自己是不是也病魔纏身。

第三 是有輕微的軀體癥狀,例如因吃壞了東西或天氣涼而感到胃部有點不舒服,他們就把這種癥狀無限放大,然後懷疑自己的疼痛是重病的信號。

第四 是對醫學知識半懂不懂。有些疑病性疼痛的患者覺得自己久病成醫,經常自我診斷為某某病。 如果身邊有人屬於疑病性疼痛,首先讓他們從正規途徑獲取正確的醫學科普知識。但是,如果疑病性疼痛的患者已經到了很偏執的階段,恐怕這些調節方式就不大起作用了。

暗示型(女人比男人多)

要了解暗示性疼痛,就要明白暗示能對人體產生如何大的作用。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

當人們遇到某種環境、聽到某種話時,會根據以往形成的經驗,捕捉顯示中的蛛絲馬跡,迅速做出判斷。 有研究顯示,性格比較內向或爭強好勝的人都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響。另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

抑鬱型(有話愛憋著)

有資料顯示,在非器質性的慢性疼痛中, 大多是抑鬱情緒引起的。這類人抑鬱不重,例如,總是提不起精神,整天鬱鬱寡歡。但是,他們對疼痛的感覺卻持續而頑固。一般來說,抑鬱性疼痛患者開始大多表現為頭痛,當抑鬱程度惡化時,身體其他部分的疼痛也隨之而來,例如腰疼、腹痛等,甚至發展成像魯先生這樣,覺得內臟疼痛。

鑒於這類患者的抑鬱往往是抑鬱情緒,一般臨床上會使用心理調節的方式。首先要主動向心理醫生求助。其次,轉移注意力。少去體驗和強化不愉快的事情,學會自得其樂。同時,還要多和親朋好友聊天傾訴,把自己想說的都說出來。

心理疾病並不完全是精神壓力所致。

對於「心理疾病不是病,只要稍微休息一下、減輕點壓力就可以好了」的說法,這種觀點並不完全正確。如果是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單純的心理因素所佔成分比較少,更多的是生物因素,包括遺傳、先天神經發育、身體內部生化紊亂等。

雖然大家都忙著掙錢,但是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要盲目地追求超過自己實際承受能力的東西,這樣會讓人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中,大起大落的情緒會成為潛在的負面心理因素。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當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一定要注意自我調節,要主動地釋放自己的壓力。對於心理疾病平時應多加了解,儘早到專業的機構進行諮詢,不要等問題累積起來,讓本可以很快解決的輕微心理疾病慢慢演變成嚴重的心理疾病而得不償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