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八旬癌症老人執意捐獻遺體 兒子:現在才知道他是英雄

「今天站在紀念碑前,忽然覺得我爸爸像英雄一樣,得到這麼多敬仰。」4月1日,牛學軍在太原市遺體志願捐獻者紀念碑前追思父親牛寶德。

牛學軍的父親牛寶德生前是一名工程師,2015年因胃癌去世,享年80歲。牛寶德臨終前一個月因病住院,提出要捐獻遺體,牛學軍作為家裡獨子並不同意,一直拖著未辦。「老爺子還跟我生氣了。」牛學軍說。

牛學軍介紹,父親牛寶德崇尚科學,早在2011年就寫下了捐獻遺體申請書。老人在申請書中表示,自己曾罹患多種疾病,遺體有研究價值。老人對故鄉晉城有深厚的感情,希望遺體解剖時有晉城醫護人員參加。

在去世前3天,牛寶德與太原市紅十字會簽了遺體捐獻協議和眼角膜捐獻協議。「他當時已經病得厲害,我說我代筆簽吧,父親顫著手非要自己寫,名字寫得不成樣子。」牛寶德這時才感覺到這件事對於父親的意義,他將父親的這張特殊簽字拍照收藏。他後來得知,父親捐獻的眼角膜讓一個20歲的小夥子重見光明。想到父親的眼睛通過別人看到一個嶄新的世界,感觸頗深,牛學軍決定也要做一個遺體捐獻志願者。

春風陣陣思淚涌,菊花朵朵憶恩濃。4月1日的太原天龍山仙居園,遺體捐獻者親屬、遺體捐獻志願者、醫學生等300餘人聚集於此,共同緬懷紀念遺體捐獻者。

」今天我一個人來,看看我百年之後躺的地方,我就安心了,後世也就圓滿了。」當天,70歲的王長庚(前排左一)站在太原市遺體志願捐獻者紀念碑前,手捧菊花,頷首肅然。王長庚與太原市紅十字會簽署遺體捐獻協議,這意味著身故后,他的名字也將被刻在這塊紀念碑上。

王長庚是一名退休職工,六七年前他萌生了捐獻遺體的想法。雖然兩個兒子沒有意見,但老伴兒強烈反對。「人的一生很短暫,人人都有死的時候,但是把有限的資源,也就是自己的遺體,貢獻給醫學界、科研界,做點貢獻,對自己也好,對後代無牽無掛。」經過他慢慢勸說,老伴兒也終於同意。

遺體捐贈主要用於醫學事業,讓醫學生乃至臨床深造的醫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業務培訓,提升自身醫學技能。

公開報道顯示,在美國,一名醫生就要經手10具屍體標本,其他西方國家,平均每個醫學生都要解剖兩到三具屍體,而在大部分院校,平均一具屍體要由16名學生解剖。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觀念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器官捐獻的理念,也願意加入其中。截止2017年,太原共登記遺體(角膜)捐獻志願者699人,實現遺體(角膜)捐獻120例,其中實現角膜捐獻80人。2016年,登記遺體(角膜)捐獻志願者67人,實現遺體(角膜)捐獻16例,其中實現角膜捐獻15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