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元在書社——會跳舞的筷子

會dance的筷子

筷子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一些道具性的功能。例如為舞蹈、雜技等藝術形式的所用,成為表演者所持的道具,成為某種藝術形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筷子作為舞蹈道具出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筷子舞。作為蒙古族民間舞蹈之一,筷子舞多流行於伊克昭盟的鄂托克旗、烏審旗一帶,舞蹈時舞者手持筷束,按節拍交替擊打肩、腰、膝蓋等處,節奏樸素,動作利落豪放,伴隨著彪悍洒脫的韻律形式變化多樣。

在蒙古族喜慶的節日里,婚禮上,祭「敖包」的活動中,「那達慕」大會期間都能觀賞到高原牧人歡快的舞蹈。歌濃酒酣時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會披掛上陣,收集起宴席上的筷子熱烈起舞。筷子在他們手中上下翻飛,並伴隨著音樂節奏不斷敲擊身體關節處。筷子舞明朗、靈巧,將鄂爾多斯高原上的蒙古民族彪悍、洒脫、率真的性格表達得淋漓盡致。鏗鏘作響的筷子敲擊聲,被蒙古人民認為是充滿了生機和激情的節奏。

其實蒙古族使用筷子舞蹈的傳統並不久遠,只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早先蒙古民族忌諱敲打食具,認為這樣不吉利,甚至會將人們的好運氣帶走,但筷子舞的出現,一改這種習俗禁忌。究其起因,卻源於舊時底層人民對壓迫反抗。傳說以前蒙古民族普通百姓受封建統治者的迫害,無法生活,很多人被逼無奈離開妻小給王爺當奴隸,日子過得牛馬不如,沒有自由。人民不甘心這樣被奴役,每到過節時,大家乘著可以聚在一起的機會商量如何反抗壓迫,如果有管家過來監視,大家就拿起正在吃飯的餐具——筷子、碗盤,跳起舞來,不跳舞的人就唱歌伴奏,以此瞞過監視人的眼睛。雖然反抗最後並沒有成功,但是這種聚會形式被人們傳習了下來,不但產生了筷子舞,還有碟子舞、頂碗舞等。

直到抗日戰爭時,為反抗日本入侵伊克昭盟,蒙古人民還以這種方式進行過反抗密謀。今天,筷子舞作為一種特別的舞蹈形式被保留了下來,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愈加成熟,從最初的男子獨舞發展到男女均可表演,獨舞群舞形式不限的狀態,在民間舞者及專業舞蹈家的共同加工、洗鍊下舞蹈語言也得到豐富,越來越賞心悅目,成為重大集會、節日的必備節目。筷子舞也從民間的自然狀態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具有鮮明的蒙古族民間特色的舞蹈藝術。作為鄂爾多斯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之一,2008年筷子舞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雙再普通不過的筷子竟然蘊藏著這麼多鮮為人知的文化內涵。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筷子的知識嗎?每周日不要錯過我們的筷子系列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