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鬼谷子大智慧:做人缺什麼都行,就是不能缺心眼!

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些很可惜的事情,很可惜的人,他們本來什麼都沒做錯,但是就是因為缺心眼,被人算計了,等到後悔也已經晚了。那麼今天我們就先來講個缺心眼的故事。

公元219年的某一天曾經發生過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

那年劉皇叔終於撕掉了面具,決定自立為漢中王。不要小看這個漢王,其實暴露了他的野心,還記得「楚河漢界」嗎?漢中這個地方簡直就是老劉家的福地。400年多前,劉邦也是漢中稱王,僅六年時間就正式稱帝,建立西漢帝國。

人們一直有個幻覺,以為劉邦是在漢中休養生息很久才打敗項羽稱帝的,其實不是,劉邦定都漢中之後,就如有神助,以摧枯拉朽之勢把西楚霸王項羽打的情不自禁的唱歌:虞姬,虞姬,奈若何。

稱王前兩人的懸殊有多大?去翻翻鴻門宴就知道了,那年劉邦正式成為漢中王。所以,劉皇叔明顯就是想複製劉邦的成功,完成一次成功的逆襲。

「那麼現在誰來幫我守住漢中?以後誰能跟孤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呢?」

劉備看著賬下的各位武將,是關羽?張飛?趙雲?那個黑臉漢子嘴角略微揚起,臉上似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同時搖著扇子的白衣男人也沖他投去了讚許的目光。大夥心理都明白,關羽守著荊州,這次守漢中的美差必然會是張飛,諸葛亮是這樣想的,趙雲是這樣想的,張飛也是這樣想的。

要知道守漢中就意味著將成為一個集政權、軍權於一體的人物,位高權重。說直接些,那人將會成為第二個韓信。

所以大夥都覺得此人必然是張飛莫屬,一來是自己人,二來軍功卓越。這隻不過是一次流程,走走過場而已。很顯然皇叔的心裡早已有了答案,於是皇叔說:

「我認命前將軍關羽、后將軍黃忠、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話剛說完,空氣凝固了,很顯然漢中守將另有其人。劉皇叔接著說:

「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無冕將軍。」話剛說完,所有人瞠目結舌了,包括一貫鎮靜的諸葛亮。史料記載:一軍盡驚。原來在劉備眼裡,魏延才是可媲美韓信的人。

魏將軍,到你上場了。注意這個無冕將軍,連個封號都沒有,就像一張無上限的支票,只要魏延好好乾,前途大大的有。

魏延一定是被後世黑的最慘的三國將領之一。但是並不影響他一路高升,成為王的男人。

建興元年,魏延被封為都亭侯。

建興五年,魏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

建興八年魏延大敗郭淮,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封為南鄭侯。

很顯然魏延也把自己當成韓信了,兩人連性格都一樣: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意思是他高傲,但是宅心仁厚。他低調,但是受萬人景仰。

本來學韓信不是什麼壞事,但是魏延把韓信的高傲也一起學了去,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東天高地厚,的確不是件好事,比如他連諸葛亮都看不上了: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魏延覺得諸葛亮也是浪得虛名,自己被大材小用了。真是這樣的嗎?真是這樣的。這一次諸葛亮可能真的低估了魏延,老實說諸葛亮用人方面的確很弱。因為魏延獻出了一個奇謀,史稱子午谷奇謀,其實就是韓信暗度陳倉的2.0版本。

魏延曾在軍議上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曹操女婿夏侯楙怯而無謀,故願自請精兵一萬,作為奇兵,由子午谷直取長安,並認為夏侯楙一定會棄城逃走。隨後諸葛亮帶領正兵到長安會合。等曹操回過神來,他的老巢長安已經改姓劉了。魏延的理由很簡單,即便是失敗了,也只損失一萬士兵,但是贏了卻可以徹底端了曹操的老巢,以小博大,划算。

但是領導諸葛亮覺得不妥,他覺得萬一打贏了咋辦,守不住呀。所以他拒絕了「亮制而不許」。其實用兵謹慎,貽誤戰機的人不是司馬懿,而是諸葛亮。難怪古人會認為他: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為干,優於將略。啥意思?諸葛亮就是一個政治天才,一個軍事庸才。

魏延這個人有個問題,他缺心眼,喜歡說實話,所以他的朋友很少,蜀國沒什麼人喜歡他。其實很好理解,一個天才眼裡別人都是蠢貨。他一直以為諸葛亮死了,他就能出頭了,呵呵,天真。在第六次北伐時,諸葛亮果然去另一個世界向劉備彙報工作了,那麼要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的是,誰當諸葛亮的接班人?理論上丞相死了,遊戲就不玩了,蜀軍肯定要退兵了。

但是魏延卻不這麼看,他說:「諸葛亮死了就死了唄,這仗幹嘛停?我不是還在嗎?」(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果然魏延的情商跟韓信一樣低,哦不,比韓信還低。當然也折射出了另一點,他以為他就是諸葛亮的接班人。不過同事楊儀對此很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才是接班人,所以兩人互相看不順眼。

一直自我感覺良好的魏延,直到發現蜀軍居然背著自己撤兵了,才發現自己一直被蒙在鼓裡,一切都是諸葛亮計劃好的,而這個撤兵的命令是楊儀發出的。莫非諸葛亮打算讓楊儀掌權?於是他幹了一件最缺心眼的事情,魏延第一時間帶領手下的部隊直接南歸,燒毀所過地方所有的棧道。楊儀發現情況不對,馬上上書:魏延叛變。

咱們人一直有個毛病,驕傲的人一定是壞人,溫婉的人一定是君子。魏延這下就尷尬了,不管從道德還是從政治正確上,他都變成壞人了。其實這是一個陰謀。因為諸葛亮去世后打破了一個平衡,魏延跟楊儀之間的平衡,兩人不管誰得勢,對方都將會成為犧牲品。於是文臣與武將之間的博弈又開始了。

是不是奇怪,為什麼魏延突然帶兵南歸?曹操在北面,很顯然他不是去打曹操的,而是去做另一件事,殺楊儀,但是老魏啊,你還記得嗎?玩軍事的從來不是搞政治的對手呀。

結果很老套,楊儀笑到了最後,魏延因為缺心眼被誅殺。

其實所有人都以為魏延會接替諸葛亮(冀時論必當以代亮),而魏延之所以不聽調令完全是因為他作為一個將領,覺得放棄大好機會太可惜,他從來也沒打算叛變,只是為了清除政治對手楊儀而已。

諸葛亮去世的當天,楊儀找人給自己算了一卦,卦象是「風火家人」,很顯然這個接班人不是自己,那會是誰呢?

莫非是魏延?想到這裡楊儀驚出一身冷汗,於是他決心剷除魏延,無論如何。果然魏延中計被殺,楊儀認為這次接班人總是自己了吧。尷尬的一幕又發生了,諸葛亮的心中早已有了人選。

這人不是魏延,也不是楊儀,而是蔣琬,諸葛亮還是不放心又加了一個備選,依然不是楊儀,而是費禕。有人說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對不起,那是小說里說的,諸葛亮並沒有提到讓姜維接班。

楊儀內心崩潰了,因為他一直把自己當成蕭何。呵呵,歷史從來不按劇本來。

故事講完了,其實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奇謀這件事。

奇謀到底是什麼?你可以找找,你會發現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阿信找了半天相關資料,居然網路上排名第一的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所以才有了前面講的魏延的故事。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其實很簡單,魏延帶奇兵突襲長安,諸葛亮帶正兵向長安推進,最終在長安裡應外合。此謀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直取長安,打的曹操措手不及。符合孫武說的「以正合,以奇勝」的軍事思想。

雖然諸葛亮並未採用,但是依然是一個出色的奇謀,兵分兩路,正奇相合。比如姜太公說過:「不能分移,不可語奇。」意思是說作戰不能分別調動使用軍隊,不能與之言奇。

孫臏也說過:「形以應形,正也。無形而制形,奇也。奇正無窮,分也。」意思是說看的見叫陽謀是正謀,以無形對有形是陰謀,奇謀。所以奇正變化無窮無盡,要學會在奇正之間掌握分寸。

可是尷尬的是,不管是姜太公、孫武還是孫臏都提到了奇謀,但是卻並沒有說如何謀划奇謀。我查了很多資料,只有鬼谷子對奇謀做了解釋。

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意思是說認真了解時機情況,確定上中下三儀,參立三儀,便可參出奇謀。這句話最大的難處在於,到底什麼是三儀?

天地人?三才?三策?根據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並未提出前面三種解釋中的任何一種。而是對蜀軍與魏軍進行優勢、常勢、劣勢分析,通過對比雙方的三儀,來確立奇謀。

這就是我們今天想說的三儀思維,通過對比雙方優勢、常勢、劣勢三個標準,相互對比參驗,進而策劃出來的謀略,就稱之為奇謀。

其實魏延只要稍微動動腦子對比下他跟楊儀的實力,相信他就不會那麼魯莽,干傻事了,可是歷史從來都沒有如果。所以我們普通人在平時做事的事情切記,要長個心眼,不要蠻幹。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