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走進他/她們的世界——同性戀學術研究書單推薦 | 社論前沿

編者按

本平台曾推出過多期關於同性戀群體的相關研究和評論(見底部連接),受到讀者的廣泛關注。如何認識、理解這一群體,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本期推送一組有關同性戀研究的學術著作,通過閱讀它們,希望對性別研究有興趣的讀者有所助益,也希望普通讀者可以更好的了解性小眾群體面臨的困境。每本推薦書單下面所附的內容簡介及豆瓣可以參考,同時也歡迎您在留言區吐槽或者推薦相關書單哦。

這是社論前沿第S661次推送

《歐洲同性戀史》

作者:[法] 弗洛朗斯·塔馬涅

譯者: 周莽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 2009

豆瓣評分:8.3

內容簡介

本書除了揭示英、法、德三國處理同性戀問題的不同模式,還告訴大家同性戀問題並非只是性愛史的一個次要部分,它在社會形態和表現的歷史上自有其地位,它作為一種吸引或反感的作用揭示一個社會的幻想和恐懼。當然,作者並不企圖僅僅藉助性愛來解釋兩次大戰之間的階段、納粹問題和二戰的發生。顯然,經濟、政治和社會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另外,本書也不同於心理學史,儘管有時藉助心理分析的假設也能說明問題。作者認為同性戀史研究應該把輿論的恐懼和政府的恐懼區別對待,也許應重新估量性幻想在社會想象中的分量。

豆瓣短評

兩次大戰間歐洲三國同性戀群體及其生存狀態是本書的論述重點,作者選取的時域很短,但卻非常關鍵,在這20年間,歐洲同性戀群體的身份構建、文化特徵、社會包容度都發生了重大轉變,尤其是后10年間,柏林這個20年代同性戀的樂園搖身變成他們的夢噩,而倫敦和巴黎則充當起「避難所」,這使得德國這個最早建立同性戀組織的國家充滿了歷史飄搖的幻滅感。有意思的是,塔馬涅通過豐厚的基礎史料證明了這一時間段中同性戀與階級的關係,工人階級往往通過同性性行為獲取生存來源,而上層階級則將與底層階級的同性關係視作新鮮的樂趣,這是我所忽略的。三國的同性戀模式是迥然不同又息息相關的,德國模式因受到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帶有強烈的反精英、反現代主義的激進特點,而英法兩國則趨於精英主義,同性愛甚至成為社會上層保守文化的組織部分。

——by 猞猁 2015-04-01

2

譯者: 邵濟源
出版社: 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07

豆瓣評分:7.6

內容簡介

讓·勒比圖先生使用大量翔實的原始資料,當事人證詞以及他同讓-保羅·薩特和米歇爾·福柯的談話,重新揭露出一段被埋藏的歷史——「二戰」時期歐洲同性戀者遭受納粹迫害的事實。他同時也向人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被迫害和犧牲了的同性戀者因何成了我們集體記憶中被遺忘的人們?

豆瓣短評

我很希望,今天我們對「跨性別」的了解、學習、研究在以後變得再無意義,就像是呼吸、睡眠,跨性別這一概念完全融入所有人的生活,成為最日常最普通的一件事情,而不是種種的獵奇、恐懼、歧視以及傷害。

——by 荒井 2009-05-17

3

譯者: 郭劼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09

豆瓣評分:8.4

內容簡介

繼《性別麻煩》和《身體之重》之後,巴特勒的這部論文集對她自己提出的性別操演觀點進行了重新審視,並開始將對性別的關注點從哲學話語轉向現實生活與政治。她針對身體解剖學、美學以及社會與政治等領域對性與性別的各種限定和標準,提出了消解性別這一應對策略。在本書中,她考察了亂倫禁忌的意義和目的、新型親屬關係、性別跨越、雙性、性別診斷和變性手術等問題,將對性別規範的批判置於人類生存與延續的框架之內。巴特勒的論述涉及近年來出現的「新性別政治」的各個方面。

豆瓣短評

在巴特勒看來,生理性別(sex)無關緊要。人在社會中或主動或被迫尋求自我認同,不過是為了進入被定義的『人』的範疇內,性跨越者所尋求的是被社會接納和承認,也就是獲得作為一個人的權力。「堅持將男女二元關係作為理解性別領域的唯一方式的限制性話語就上演著權力的約束性運作,這種權力將霸權自然化了,而且預先排除了破壞這種權力的可能性。」性別決定性向不過是權力的產物之一,而由於身體從一出生就處在被交出去的地位,性別跨越者面臨的是自我的破裂和與身體的分離。但是界限是不確定、可改變的,所以抗爭是必須的。

——by 有絲 2013-05-12

4

豆瓣評分:9.1

內容簡介

《掩飾》是作者第一本書,融合了有力的法律論證和誠懇的自我剖析。該書於2007年獲得了由PublishingTriangle頒發的RandyShilts獎,被譽為年度著名同性戀非小說類書籍。

該書結合個人經歷和學術觀察,作者提出,社會對待同性戀者往往有三個階段的態度:首先把它當成病,予以治療;隨後,社會不再強迫這個群體改變自己,前提是他們必須在很多場合冒充成「正常」的異性戀;如今,這個群體不再被矯正,很多時候也不需要偽裝,但社會仍然要求他們淡化自己的某些特質,保持低調,作者稱其為「掩飾」。事實上,每個人都因種種顧慮,需要在不同場合掩飾自己。作者以有色人種和女人為例,進一步說明了掩飾如何阻礙我們充分實現公民權利。最後,作者並提倡一種跳出身份政治的新民權範式,讓每個人都能更真實地做自己。

豆瓣短評

對「普遍人性」的追求曾對個性和差異造成壓制,因而有了身份政治下以「解放」為名的對差異身份的定義,但同樣的,身份概念的本質化依舊會壓抑主體,有了這兩重波折,新民權倡導的「人權」或許可以被看作是微觀敘事下對「普遍人性」的召回,落腳點不再是以「普遍」的名義對個體進行規訓與製造,而是以同理和同情為前提,在微觀的個體間對話過程中,尋求一種「毋生分別心」的默契和包容,在這一向度上,有可能達成民權運動所追求的平等和自主。

——by Wings 2016-12-01

《同性戀亞文化》

作者: 李銀河
出版社: 今日出版社
出版年: 1998

豆瓣評分:7.7

內容簡介

同性戀是一種跨文化而普遍存在的現象。同性戀者作為一種非主流的文化群體,具有獨特的行為規範和方式。無論從同性戀活動對家庭和社會關係各個方面的影響程度,還是同性戀者在社會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來看,同性戀研究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領域。作者多年來致力於對同性戀現象的深入研究,其學術觀點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重視和肯定。本書是國內社會學界在同性戀研究領域最早的成果之一。

豆瓣短評

對於同性戀狀況的研究認真詳細,見解深刻透徹。真的非常不錯的掃盲書了。在一個大多數國民對性知識的了解幾乎為零的國家,並不指望大多數人去閱讀和了解,很多人甚至覺得研究的人是變態,也不會去理解那些看得開懂得多的人。

——by Stone 2017-07-26

《他們的世界》

作者: 李銀河 / 王小波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992

豆瓣評分:8.2

內容簡介

本書可以說是第一本男同性戀研究的專著,它填補了在同性戀研究方面的空白,這項調查研究採用了社會學的問卷調查方法與人類學的深入個案訪談方法,勾勒出男同性戀現象的概貌,對人口中這一種具有異常性取向的人們作了客觀可信的描述。

本書內容翔實,既有個案調查,也有理論性的歸納與分析。對於男同性戀的形成原因、感情生活、性生活、婚姻生活、社會交往、價值觀念、社會地位等帶普遍性的問題,都有論述。

本書揭開人社會生活的晦暗一角,令人對生活在他們自己的世界中的男同性戀者多幾分了解,或酗]可改變我們向來對這一問題的觀念。

豆瓣短評

20年過去了,他們的世界似乎還是書里的樣子。

——by Fornever 2013-04-28

這是他們的世界,也是我們的世界。對於同性戀一直採取的「非打壓非承認」的態度,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by 克林貢猴子 2015-04-19

《法視野下的同性戀》

作者: 郭曉飛
出版社: 知識產權出版社
出版年: 2007

豆瓣評分:8.2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集中探討法律和同性戀關係的專著,通過關注邊緣之物、被遺忘被排斥之物,旨在恢復「被總體化敘事所壓制的自主話語,知識和聲音」。有過同性戀行為的非罪化嗎?同性之間的性交易是否構成組織賣淫罪?同性強姦不為罪僅僅是立法的疏忽嗎?同性戀身份是在各個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種類型,還是西方近代以來的一種建構?離婚過錯賠償案件在何種意義上揭示了同性戀者和傳統婚姻所遭遇的困境?本書試圖通過比較法社會學的框架以及跨學科的研究來回答或廓清這些問題。從清末的雞姦立法到今天公共論壇和學術界的同性婚姻討論,從流氓罪中所貶斥的流氓行為到今天的同性戀者,本書分析了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是什麼樣的社會變遷導致了法視野下的同性戀成為一個必須關注的問題。

豆瓣短評

此書五章內容似乎在著眼於法下的同性戀,實際上卻是新一代同性戀平權運動的自覺性的展現。同性戀的成因僅僅在政治訴求上有意義,對改善同性戀的權益現狀並無推動作用,郭先生的觀點是比較時髦的,同性戀作為一種狀態不需要回答異性戀的好奇心,只需要爭取正當權益。此書一出,標誌著同性戀的平權運動進入了一種新狀態,即將行為與身份徹底分離。

書單整理:唐斌斌

有一種聲音叫同婚合法化丨社論前沿

勞工市場的性取向|社論前沿

什麼時候異性戀員工開始抵制組織的反LGB群體婚姻平等政策?|社論前沿

黑皮膚+gay=雙重歧視?未必 | 社論前沿

社論前沿關注國際頂級刊物聚焦前沿理論方法追蹤名家研究軌跡推送最新學術論文社論譯介作品,歡迎投稿、個人轉發朋友圈,自媒體、媒體、機構轉載請申請授權,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註明「機構名稱+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