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被看衰的智能穿戴,場景化和數據服務才是未來

用「明日黃花」來形容可穿戴設備如今的處境似乎再合適不過,特別是在Jawbone破產清算、Fitbit股價暴跌、Apple Watch銷量無解等背景下,唱衰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主流的聲音,與四年前的風口論早不能同日而語。

然而,就在可穿戴設備不被看好的當口,卻闖入了一批行業之內的野蠻人,LV推出了旗下首款智能手錶,卡西歐計劃於明年初發布自己的智能手錶。而這到底是智能可穿戴的轉折點,還是傳統手錶廠商的最後一搏?

落幕或者新生

不難理解LV、卡西歐等逆勢追捧智能手錶的原因,在不計其數的智能可穿戴品牌的衝擊下,傳統手錶開始走向下坡路。

從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預測報告來看,2017年智能手錶的增長比例將達到18%,年銷售總額升至100億美元,預計今年智能手錶的出貨量可達2850萬部,並表示在2017年底的時候,智能手錶市場的規模大約將達到傳統瑞士手錶市場的三分之二。Canalys等第三方報告的結果似乎與智能可穿戴不被看好的趨勢向左,原因何在?

一方面,無論是Jawbone還是Fitbit,代表性的產品多為智能手環類,卻始終難以逃脫同質化的圈子。早期的智能手環廠商拋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卻並未進行數據的深度挖掘,在數據的準確性和局限性面臨瓶頸,智能手環本身的概念由熱轉冷,在銷量上的頹勢便在意料之中。相應地,市場上湧入了大量的廉價產品,在市場不成熟狀態下的價格戰,直接導致整個產業鏈維持在「嬰兒」時期和外界對於可穿戴行業的唱衰。

另一方面,儘管智能手環、智能手錶等可穿戴產品被冠以「雞肋」的標籤,卻不能否認智能手環等在市場教育方面的成功,尤其是早期大量低價智能手環湧入市場,計步、心率監測、提醒等基礎功能早已深入人心。此外,谷歌已經不遺餘力的向珠寶廠商推銷自家的Android Wear,國內諸如智能表芯等公司也發布了針對傳統手錶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智能手錶在計時增值服務功能上,加入了一些數碼功能和流行的時尚元素,這是傳統手錶所無法比擬的。

誠然,在智能化的大趨勢下,無論是LV等奢侈品牌還是卡西歐、Swatch等傳統手錶廠商,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選擇:傳統手錶和智能穿戴最終走向融合,而非是魚死網破的衝突與較量。事實上,傳統手錶廠商的抉擇也為可穿戴產品指明了一條新出路,即場景化和垂直方向的突圍。

諾基亞、谷歌等似乎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2016年6月份,諾基亞以1.7億歐元的代價完成了對電子消費公司Withings的收購,WithingsCEO加入諾基亞的健康團隊,主要負責數字健康領域的研發。無獨有偶Google母公司Alphabet也傳聞在研發一款配備電子墨水屏的健康手錶,同樣由旗下的醫療機構Verily Life Sciences負責,且與Apple WatchFitbit不同的是,Verily這款手錶並不是一款消費級設備,而是將之定位於醫學研究之用。

在一連串的碰壁之後,無論是行業巨頭還是可穿戴領域的創業者,終於領悟了一個事實:智能手錶的價值更多的體現在人體的感知和互動方面,其更像感測器而非計算中心。

打造價值閉環

那麼,明確的市場定位能夠讓可穿戴行業走出寒冬嗎?要知道整個可穿戴行業正逐步成為手機廠商、時尚廠商吸引用戶的附屬,單一的可穿戴設備很難獲取利潤,需要的是從產品到數據再到服務的價值閉環。

而要打造完整的價值閉環,智能可穿戴行業仍需解決下面幾個問題:

1、產品和服務的穩定可靠性。

智能可穿戴產品的兩個核心價值在於,離人更近且佩戴時間更長。換言之,可穿戴產品必須擺脫「雞肋」的產品屬性,在智能手機功能更加廣泛,智能手環等在計步、心率監測等基礎功能上失去唯一性的情況下,找尋更符合剛需的產品形式已經成為可穿戴產品活下去的不二法門,比如與傳統機械手錶的融合,再比如加入更多的時尚元素。

另一個問題便是解決可穿戴產品的續航問題,在感測器而非計算中心的現實定位下,Apple Watch等與手機功能高度重疊,卻又不具備獨立使用價值,反而犧牲了續航和價格優勢的產品,儼然不符合穩定可靠性的目標。這就需要對可穿戴產品的功能進行取捨,保留低功耗且剛需的核心功能,以延長產品的續航和美觀度。就目前來看,大多數傳統手錶型外觀的智能可穿戴產品已經做到了4個月左右的續航時間,也就可以理解LV、卡西歐等積極進入這一市場的原因。

2、完善的場景應用和數據服務。

進入2017年之後,智能音響的火爆程度不亞於當年的智能手環。所不同的是,智能音響的故事並沒有局限在硬體本身,而是講了一個人工智慧語音助手的故事,相比於硬體創新,更偏向於場景應用和數據服務。或許在可穿戴設備處於風口期的時候,也有一些廠商在場景和數據服務上畫餅,可迄今為止仍處於空白狀態。幸運的是,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可穿戴產品或可以彌補這一短板。

更重要的是,場景應用和數據服務驅動的是一個萬億規模的藍海市場。從第三方報告來看,女性塑身美體、老人看護、幼兒看護、女性呵護、健康、商務、運動等場景的市場規模不可小覷。以女性塑身美體為例,智能可穿戴設備可以通過心率監測、睡眠監測、運動記錄、體重記錄等數據,結合用戶的減肥計劃,在飲食管理、運動規劃、時間提醒等給出個性化的建議,還可以通過好友PK、實時分享等形成激勵效應。有數據顯示,女性塑身美體類的整體市場規模高達12-15萬億。類似的,藉助可穿戴設備的溫度檢測、哭鬧提醒等開發嬰幼兒監護的場景,不用再擔心孩子尿床和哭鬧;對心率、血壓、睡眠監測、情緒監測等數據的處理分析,導入醫療健康服務資源,布局健康管理場景等等。

3、完整的個人行為和健康數據服務體系。

可穿戴市場的核心病因在於不同廠商之間的各自為戰,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數據孤島。就拿醫療方向來說,理想的狀態應該是智能硬體搜集用戶數據,然後通過後台數據處理和分析,對接到醫院等大健康體系。包括蘋果、三星等都在嘗試構建起完整的健康體系,並通過開放平台吸引第三方開發者的加入,一是這些解決方案在國內大多水土不服,研發成本虛高,商業環境和技術環境沒有打通,二是用戶習慣的培養仍然差強人意,用戶體驗被嚴重割裂,缺乏商業前景。

當然,國內也有一些公司曾發力個人行為和健康數據服務體系,比如百度的Duwear、微信的開發者平台等等,可項目大多處於停滯狀態。深圳智能表芯的模式似乎為行業開闢了一條新路徑,依賴自身作為行業鏈技術源頭的優勢,在提供核心技術和產品服務的同時,讓下游廠商快速推出穩定的產品,與合作夥伴一道打造了由硬體終端、人機交互、後台數據服務三大部分構成的PMPD系統。這一商業前景在於,讓用戶在終端體驗上更加統一,建立一個完整的行為數據和健康檔案,並為用戶提供場景化需求,逐步演化成為兼顧生活管家、私人醫生、健身教練和私人秘書為一體的智能系統。

總之,對於智能可穿戴行業而言,單純的功能已經無法滿足用戶需求,針對細分場景和細分人群才是大勢所趨。與時俱進的,可穿戴領域的從業者是時候思考如何打通產品、數據、服務和商業之間的連接,形成更具想象力的價值閉環。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於對智能硬體、雲計算、VR等行業的觀察研究。微信公眾號:spnews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