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誰說「中國沒有真正的便利店」?

便利店業態永遠是個進行時,7 -Eleven是便利店的經典,但不是便利店的全部。

文 | 房煜 萬德乾

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核心導讀:

1.經濟水平真是便利店普及的前提?四大直轄市有三個便利店不發達,就是經濟不行?

2.式小店對經濟真正的貢獻是什麼?為什麼馬雲要改造600萬小店?

昨天,一篇《馬雲在杭州改裝了一家140平米的小賣部 還有600萬家等著他》一天之內刷爆朋友圈,作者用講故事的方式講了浙大一家小店改頭換面的故事,背後則是阿里零售通的一盤大棋。的小店,你說它叫小賣部也好,便利店也好,從未如此幸福過。在新零售的概念下,它們一夜之間從最普通的存在,變成了最前沿的陣地,成為巨頭必爭之地。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這轟轟烈烈的「小店之春」。不久前,一篇題目為《沒有真正的便利店》的文章在網路間廣泛流傳。雖然便利店是目前零售業仍舊保持兩位數增長的業態,但是在這篇文章中,卻給予了全盤否定。文章小標題就可見一斑,比如:「,便利店荒漠」「便利店,不行」。

我曾問過一些做便利店的同行,看完什麼感覺。有朋友總結說,這篇文章洋洋洒洒就說了一句話,沒有真正的便利店,只有小賣部。作者心中的真正便利店,就是7-ELeven。別的都不行。這是一篇典型的公知視角看便利店的文章,讀了一樂罷了。

因為凡是看完原文後,基本都會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作者苦心營造的核心意思:外國的空氣是甜的,外國的月亮更圓。

可是我實在是樂不出來,作為關注零售業的媒體人,看到這樣的文章,實在是有些不吐不快,總覺得作者這樣輕易抹殺便利店從業者的努力,太過輕佻。

第一,的很多城市還沒有便利店,便利店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才有擁有的「奢侈品」,所以很多城市受制於發展水平,還不配擁有便利店,只能做便利店的荒漠。

第二,有很多夫妻老婆店,但是夫妻老婆店不等於「便利店」,因為商品和服務品質難以相提並論。

原文總結起來,邏輯結構如下:人均收入不夠,造成優質便利店發展不出來。便利店代表的生活品質,又拖累城市宜居水準。而城市人口密度、結構特徵和政策審批,以及混跡其中品質低劣的夫妻店,各項因素惡性循環,更加劇惡化了便利店的普及發展。

最後原文得出一句結論:「不是誰都配擁有便利店的。」

1

便利店是為人服務,不是城市為便利店貼金

第一,便利店是城市發達文明城市的標配,反過來,沒有便利店就是這座城市不夠發達?

這句話正著說可以成立,反過來不一定成立。這句定義存在起碼的邏輯硬傷,即因果倒置、循環論證。便利店對於發達城市是充分條件,不是必要條件。因為城市的形態千差萬別。

特別是在,我們就舉作者提到的例子,比如天津,天津在都是一個城市結構非常特殊的城市。作者將天津便利店不發達的原因歸結於天津是個工業城市,是產業結構導致。可是筆者了解到的情況是,近年從天津市內的物流園發貨結構就可以看到,天津市的快消品發貨佔比造就超過了50%(一說已接近80%),所謂工業導致天津商貿不發達,是看的哪一年的黃曆?

再舉一個例子,作者提到北京,說是因為職住分離,導致北京便利店不發達。北京的城市結構俗稱是攤大餅,一環一環就是比薩餅的外延,典型的單中心結構。那我們看看重慶,四個直轄市之一。典型的多中心城市。從沙坪壩開車去觀音橋購物試試,不堵哭你。重慶的城市結構並不適合沃爾瑪購物廣場式的大賣場,更適合近距離購物,但是重慶的便利店也未見得有多發達。便利店不行,外資大賣場也不行,這兩大主力業態都不行,重慶就沒有商業零售業了嗎?

當然不是,重慶市仍舊有豐富多彩的本土業態。所以,該文作者的錯誤在於,因為便利店(特指外資便利店)是個好東西,所以的城市就應該擁有,不擁有就是你的錯。荒謬!

這完全是本末倒置。我們當然不否認便利店給生活帶來的便利,但是任何商業業態,本質上是為城市生活服務,而不是倒過來,削足適履。

第二,7-ELeven是便利店的半壁江山,但不是全部。

作者的第二個觀點和第三個觀點,核心都是在用7-ELeven對標,一棒子否定了本土夫妻老婆店,另一棒子又否定了本土品牌型便利店。

這真的是讓7-ELeven背鍋。說7-ELeven是便利店行業的代名詞,沒有人會反對,我也不會反對,何況我最近就在讀鈴木敏文的書。崇敬經典,這沒有錯。神化經典,就是給7-ELeven招黑。

問題在於,7-ELeven是否就窮盡了便利店的種類,所有和7-ELeven不像的,就不是便利店?

這個觀點至少對於當下的零售業,是非常有害的。

所有的消費業態,都是為「人」在服務,每個國家的消費者都有自己的消費習慣、消費文化,也必然需要適合自己消費習慣的業態。本土化(本地化),本來就是零售業的終極命題。

否則,為什麼阿里要放下身段,改造小賣部?

2

小店的真正價值你不懂

該文原文,對小賣部式的便利店非常不屑,原文如下:

「事實上,分散在小區的這些小賣部(亦稱「夫妻店」)們,在反而仍有極大的生存空間。據凱度零售統計,目前有將近700萬家包括夫妻店在內的小店,它們貢獻了整個零售渠道40%的出貨量。其中約30%的夫妻店盤踞在鄉鎮、農村,46%在三線城市、縣級市。即便是在北京,這樣的夫妻店也到處都是。

這些夫妻店通常開在人口聚集的社區、學校內或附近,面積不大,以經營食品飲料和鍋碗瓢盆等日用品為主,家族經營,店主為夫妻、子女或親戚,且租用普通民居,所以開店成本較低。店面裝潢比較差,門面簡陋,且進貨渠道分散,效率低下。」

實際上,在本土便利店圈內,也會習慣分為兩派,一派就是洋派,以三大日系便利店為代表,一派就是中派,以美宜佳、全時等為代表。大家都是便利店,只是門派不同。

該文作者其實也承認,所謂本土小賣部,在服務方面更接地氣。我家門口的7-ELeven已經存在10多年了,我天天去,它的店員也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也沒關係,我覺得挺好。因為它不是我們樓下的小賣部,小賣部的夫妻倆就在我們單元住,這是完全不同的。

原文作者非常鄙視的夫妻店,卻不真正了解這一業態。夫妻雜貨店除了不擅長鮮食,快消品的動銷率卻比品牌便利店高,毛利也相對高,且商品售價還便宜?請問原作者是否了解這些?如果了解又作何解釋?

幾十年來的城市化運動,帶來廣泛的廉價勞動力人群,正式這些人群,讓城市中的消費者,享受到便宜的乾洗衣、餐飲、快遞、外賣、修理等一系列建立在個體勞力上的生活類服務。作者似乎缺乏起碼的微觀經濟學常識,不知道個體勞力型服務業,遠比連鎖雇傭型更能有利於交易雙方的價值最大化?

3

中外便利店的真正差距,在於企業領袖

便利店的核心在於便利,一個對外開門營業的服務行業,顧客進門消費還得分出個社會階級和血統優劣嗎?而以我們與三大日系便利店內部人士多次溝通所了解到的,這句話在原文反覆膜拜的日系便利店那裡,只會換來 「罵街」般的痛斥。

多說一句,7-ELeven能有今天的地位,要感謝鈴木敏文。從鈴木先生的著述可以看到,鈴木先生被稱為「鬼才」,不僅在實踐層面頗有建樹,而且著述頗豐,在至少就可以看到多本專著(《零售的本質》、《零售的哲學》、《零售心理戰》《、想法1:突破成長的煩惱》、《一位經營鬼才的自白》、《賣到顧客的心裡》)。換句話說,鈴木先生一邊實踐,一邊總結,使得7-ELeven的精可以制度化,經典化,一代一代流傳下去。

所以最該感嘆的是,到哪裡去找的鈴木敏文?這才是中日零售業的真正差距吧!

古人講,立功、立德、立言。很多企業家立功立德,但卻不敢立言,當然和的文化與商業氛圍有關,很多人都奉行低調行事,不敢出大聲。但是日本企業家在這一點不同,很多日本企業家受儒家思想影響,認為經商也是入世的一部分,最終是要改變社會的。

希望零售業早日找到自己的鈴木敏文,別在讓沒有真正的便利店這種鬼話滿天飛。也希望更多的小店在阿里的幫助下,能為本土便利店正名!

新零售氪堂

-交流群邀請-

15210567973

《零售老闆內參》

定義新零售 為零售老闆賦能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