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人民的名義》火了,讓我想起了那些「神劇」

我最近看劇少,主要是在忙著論文選題,還要寫寫影評,自然在劇集這塊不像大學部時那麼傾心了,但是性子還在,不曾消弭,客觀條件上的壓制不能阻礙看劇的心,凡事都有個引子,最近看到大家都在熱議《人民的名義》,我便想起了關於劇集的二三事,這個和伍六七閑聊過,在這裡談,則是一個思路整理。

《人民的名義》是部講述反腐題材的現代劇,有政治,還有屁民們操心但夠不到的官場,當然,也少不了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貪腐」問題。這個劇我沒看,我最近在看的是《大明王朝1566》,但,也才看十來集,這劇伍六七在一年前就推薦給我了,我遲遲尚未發動,而這次開始追劇,有兩個導火線,一個就是這火起來的《人民的名義》,一個是我和伍先生前段時間談起的國劇和美劇的區別。

伍六七和我不無抱怨的說:「比起《大明王朝》,我總覺得《紙牌屋》和《權利的遊戲》太過單薄,至少在劇本這塊,邏輯和資料的細緻上比不了。」伍老闆的意思,我懂,說到底,無非是美劇中的權謀劇過於淺顯了,沒有嚼勁,難以回味。

實而言之,我認同一部分,也否定一部分,認同的是,在謀略、劇情安排、資料周全上,以《大明王朝》為代表的國產權謀劇,即使在最優秀的美劇行列中,也不遜色;而意見向左的是,我不認為上述提到的優點在美劇創作中會擺在第一位,換句話說,美劇有它的特色,這一點,我認為從《紙牌屋》和《權利的遊戲》中找不到,從《絕命毒師》和《行屍走肉》這兩部劇中或許可以尋覓出路徑。

文化上的不同應該可以作為最終的解釋,何解?古代重軍事和政治上的謀略和籌算,從《孫子兵法》以降,直至《二十四史》和小說《三國演義》,人在對政治軍事這塊甚為重視,文史創作上講究的是排兵布陣,行文猶如軍事演練,得有開闔之勢。從口碑劇《大明王朝》、《琅琊榜》、《人民的名義》等劇集中不難看出,文藝創作者受到了這一文化的熏陶,我們這些受眾也不知不覺地偏愛於這種優良的權謀劇。

但,美劇不同。講究集體主義、國家主義,也就是「大」,然而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講求個人主義、英雄主義,那則是「小」。於是在劇集創作中,美劇中我們看到的是個人,諸如《絕命毒師》中的「老白」和「小粉」,《行屍走肉》中的「瑞克」、「弩男」、「刀女」等人。可以被稱為「神劇」的美劇,基本是能將個人的心路歷程反映地鞭辟入裡。

舉個例子,《絕命毒師》第三季第十集中的「實驗室打蒼蠅」一集。整整一集,就在刻畫老白和小粉兩個人在實驗室打蒼蠅這一件事。固然有人查資料發現有經費上的不足等原因,但是這種通過細緻的行為,來表現個體的人物內心活動和變化,實話說,國劇是做不到的,即使做到,也沒有美劇的完成度高。

就像《行屍走肉》那種,明明是B級片常用的「殭屍」題材,硬把「社群理論」和「末世情結」作為核心來鋪展,這樣的巧思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本劇中常用的每一集講述一個人物的單獨歷程和心路變化,這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罪與罰》中使用的「復調小說」模式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至於像《紙牌屋》,它是打著「白宮那些事」的名頭,通過將一個政客捧到權利最高峰,接著用各種突發事件來讓人物受挫,這是一種「加冕」和「受虐」的雙重心理把握,同樣的例子,我們在英劇《神探夏洛克》中亦能發現,這是觀眾的一種「自嗨」;《權利的遊戲》可能有所不同,堪比好萊塢A級片製作成本的劇集,本身是一種資本的運作,它和好萊塢大片一樣,知道觀眾想要的是什麼,最近火熱的《速八》也是,同樣知道觀眾想要的東西——「視覺奇觀」和「銀幕神話」。

至於我個人,其實更偏愛美劇中的「個人」刻畫,畢竟《絕命毒師》是我的真愛之一,而《行屍走肉》也是我從大一一直追到現在的劇集,但是並不妨礙我同時讚頌《大明王朝》,畢竟,「神劇」的意義不在於「統一標準」,而在於它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