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ARTYOO 觀點 | 戴陳連——鏈條上的明月

展覽海報

海上明月共潮生

藝術家 戴陳連

展期 2017.7.15 - 9.3
地點 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

鏈條上的明月

文 | 張文心

戴陳連在亞洲當代藝術中心的個展《海上明月共潮生》在視覺上給人以特殊的感受——在近乎純白的展廳里,一艘木製的大船靜止在空間中,物體們被單色的畫筆勾出極為簡化的輪廓、打上陰影,並以文字標註出名稱,如「BOAT」、「礁石」、「明月」和「水」,在另一間展廳中,則是被簡化到只剩體塊與陰影的「樹」。這些物體彷彿是介於二維與三維的存在,以樸素的方式象徵著其指代的事物。因保有統一的風格,展廳內似乎形成了與外界相區隔的、關於表象的異世界。在這「異世界」中,物體間的視覺差異被降低,這種相似性使它們得以在藝術家的思維體系中被相互關聯、類比與互斥。

展覽現場

現場表演

繩索/動線也是這次展覽中相當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由於展覽以介於現實與虛構之間的兩岸關係為故事背景,繩索對應著航海的主題;另一方面,線條反映著展覽與現場表演不可分割的關係——在幾條貫穿於展廳空中的長線上,夾著一系列繪有動作分解示意的草圖,每個動作上都以線條與箭頭標出動線;地面上的虛線似乎標示著某種運動軌跡;而展覽中的數個物體也可通過拉繩進行升降或移動。這些動線似乎都指代著某種「力」的概念,然而,這「力」與現代科學中力的概念並不一致,它更接近於一種魔法性的存在。在表演中,藝術家彷彿被一股不知名的強大力量拉扯,隨著自己口中喊出的指令在展廳中來回沖跑、一次次摔倒、搬動展牆、拉扯繩索、燒煮開水,這些密度極高的動作卻沒有形成任何敘事,而是帶來了深切的消耗感與徒勞感。這與戴陳連在過往的訪談中常提及的,勾勒一個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的意圖是吻合的。在勾勒的過程中,藝術家並沒有使用其他討論此類議題的作品常用的手法(如直接記錄或是戲劇化濃縮),而是以一種非邏輯、前科學的交感式手法建構了一個半架空的世界。這個世界如同現實世界中「大時代」的投影,在其中,現實的表象得以保留,其因果卻被抽空,只有口號、名稱、規訓與錯誤在表象上浮動。

美麗島的姿勢1,2017,水彩紙本,56x76cm

美麗島的姿勢 2,2017,水彩紙本,56x76cm

美麗島的姿勢3,2017,水彩紙本,56x76cm

藝術家的數幅油畫則位於一個與劇場後台頗為相似的房間,而油畫在這裡也扮演著類似幕後人員的角色。在《美麗島的姿勢》組畫中,戴陳連延續了其油畫的創作脈絡,將物體/場景進行分解,並與另一看似毫不相關的事物相聯繫。從畫面上來看,這組油畫與歐洲中世紀或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讀物插圖或是占星術/鍊金術插圖異曲同工,它們反映著前實驗科學時代人們所相信的理念,即物質實體中普遍的神性力量以及事物之間源自這種隱秘力量的普遍相互作用。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人們得以建立從物到神的「存在巨鏈」[1]。戴陳連的油畫和草圖與這種巨鏈式思維高度契合。與其說這體現著藝術家對此理念的深切認同,不如說描繪這種「不合時宜」的理念正是戴陳連的一種反抗方式。在這個講究理性、邏輯與科學實證的現代社會中,一切似乎都有條不紊地向前推動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不斷被歌頌。然而,「大時代」也扮演著殘酷的角色——小人物被推擠到被遺忘的角落;一切物品、故事,甚至場景也都在快速地過時。作為站在時代潮水中觀察的人,藝術家背對理性與邏輯,與小人物的命運靠近,選擇了一條從一開始就註定貧乏並且錯誤百出的創作道路。但藝術家與小人物的道路從根本上仍是不同的——藝術家得以運用各種語言與符號,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上造出一個微型的自治場域,儘管它往往不會比現實世界更加美好。

展覽現場

草圖 3,2017,水彩紙本,33x25.5cm

與戴陳連以往的展覽相比,《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視覺呈現更加極致,物件、場景與草圖在展廳中相互融合,為觀者營造了強烈的浸入感,使普通觀者就算繞開藝術家難解的理念,也仍舊能在展覽的表象中觸及些許藝術家的思維過程。這次展覽彷彿由一張巨大草圖展開,並在其中又包含了大量的草圖。作為直接反映藝術家創作觀念的文本,草圖在展覽中的雙重展開也反映出藝術家在開始嘗試一種更為開放的觀念傳達方式,當草圖中所描繪的「魔法」與現實中的視線相遇,在觀者腦中,圖中的元素開始相互關聯、類比於互斥,儘管這一過程在藝術家有意為之的邏輯錯誤之上又將繼續產生偏移,並形成更多的錯誤。這可被看做是一種「力」的持續性釋放,或是一種結構愈發精密的抵抗。

[1] 概念引自諾夫喬伊(Arthur O. Lovejoy)於1933年在哈佛大學的講座《存在巨鏈:對一個觀念的歷史的研究》。

部分作品圖

草圖 4,2017,水彩紙本,33x25.5cm

草圖 9,2017,水彩紙本,33x25.5cm

草圖 19,2017,水彩紙本,33x25.5cm

草圖 30,2017,水彩紙本,33x25.5cm

水壺 2,2016,木板丙烯,100x150cm

相思樹 2,2017,布面丙烯,150x100cm

相思樹 1,2017,布面丙烯,Acrylic on Canvas,150x100cm x3

藝術家

戴陳連

戴陳連 1982 年生於浙江省紹興市,2004 年畢業於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現生活及工作於北京。個展包括:「海上明月共潮生」(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上海,2017)、「回眸一笑百媚生」(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南京,2017)、「千軍萬馬來相見」(龍口空間,北京,2016)、「社會現實劇場」(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6)、「一江春水向東流(四)」(媽媽拉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5)、「似水流年」 (ACTION-SPACE,北京,2013)。群展包括:「Springhouse」(Hellerau,德累斯頓,德國,2017)、「新一代藝術實踐中的影像表達」(西安美術館,西安,2016)、「Talk, Talk」(剩餘空間,武漢,2016)、「身在亞洲:激活中的人與物」(外灘美術館,上海,2015)、「BBCT(1)」 (媽媽拉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14)、「風向—中俄文化年展覽項目」(莫斯科當代藝術博物館,莫斯科,2012)。策劃包括:「括弧」(站台•dRoom 項目空間,北京,2017)、「去寫生」(Tong Gallery,北京,2016)、「媽媽拉藝術節」(媽媽拉當代藝術中心 ,北京,2014)。

撰稿人

張文心

張文心,1989年出生於安徽合肥,2013年獲得美國加州藝術學院純藝術碩士學位,她從事視覺藝術創作與寫作,主要探討現實與虛構的關係,以及跨學科的藝術實踐。

點擊圖片、標題可閱讀精選內容

獨家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