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博士可能是所有學生群體里被黑最猛烈的【中國科訊】

讀博這件事

關於博士群體

在所有的學生群體裡面,這可能是被黑的最猛烈的一個群體了。比如「碩士讀完讀傻了,博士讀完讀呆了」,還有稱女博士為「第三種人類」的,當然也有自黑的,比如自稱「博士牌民工」的肖月老師。

1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目前國內的博士數量只佔高校畢業生數量的0.07%,讀博士的畢竟是極少數人,一些人們出於羨慕嫉妒恨的心理黑博士群體,比如說博士生是能力差無法適應社會才讀博士,博士生都是書獃子,要是再看到「博士畢業工資不足3000元」的新聞那就更興奮了。

2

以偏概全

少數奇葩的博士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關於博士的負面新聞也更具傳播性(原因見此),於是就有人以為博士群體都是這樣的。

3

反智主義

這和讀書無用論是一脈相承的,也有這個時代拜金主義盛行的原因,不尊重知識、嘲諷專業人士是很多人喜歡乾的事情。

博士因為研究細分領域已經遠超常人理解的範疇,對於不了解的事物缺乏尊重,就乾脆認為那是無用的,並以此增加自己的優越感。

當然博士生群體本身也有原因,比如國內博士的質量畢竟不如歐美等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博士生的絕對數量太多並且幾乎沒有淘汰機制進一步降低博士的質量。

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博士生群體因為有文章、畢業等壓力,需要在一個領域浸淫很長時間,因而對自己更加克制,性格偏向內斂,這在很多人眼裡就有了呆的形象。

有真正的書獃子,但是多數人都與常人無異,談戀愛、健身、追美劇、旅行這些常人會做的事情博士生也都會做。博士生里有獨立思考堅信普世價值的,也有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有博覽群書知識淵博的,也有除了專業書什麼都不讀的;有各種技能爆表的,也有不會用智能手機不會淘寶的。

總之這個群體和普通的大學生群體沒有什麼差別,除了博士生這個頭銜。甚至在喜歡讀書這個維度也和普通大學生群體差別不大,因為很多的博士生都不是因為喜歡才讀博,而是因為工作不好找,所以讀博士。

讀博的體驗

導師的選擇直接決定讀博期間的體驗。選一個好導師對於讀博士至關重要,所謂好導師,最基本的是有錢(項目多)有能力(成果多),然後對學生指導多。

現實中往往年輕的老師沒有那麼多項目和成果,但是有時間仔細指導學生;學術大牛錢多成果多,但是忙得神龍不見首尾,組會都沒有辦法保證,更別說指導學生了。

現在的導師負責制,博士生的收入多少、能不能畢業都是導師一句話說了算,如果將來想在學術界混,那就更要謹言慎行,導師基本就是學術界的引路人。

很多人讀博之前由於信息不對稱對選擇的導師缺乏足夠的了解,而入學之後換導師或者轉學都是很困難的,就導致博士期間比較痛苦。

讀博士和讀碩士是截然不同的,碩士可能隨便水一篇中文核心就達到畢業標準了,博士則一般都要求有 SCI 文章才能畢業,博士論文的要求也遠高於碩士論文。

所以讀博士一天到晚看文獻、做實驗、分析數據、寫文章都是常態,周末也很少有空去玩。

如果找不到做研究的樂趣,這樣的生活無疑是地獄,但是如果能在研究中找到樂趣,並且博士期間發的錢能夠滿足溫飽,那還是比較幸福的。

儘管國內博士的水平被認為普遍不高,但是博士想要三年準時畢業絕非易事。

就拿生態學相關專業的博士生來說,出數據是最大的難題,沒有數據就沒有文章,沒有文章就無法畢業,無法找到工作,畢業即失業。

一年的數據是肯定不夠的,但是如果做兩年的數據,那就很可能不能準時畢業了,分析數據、寫文章都要時間。國內博士超過三年就是延期,延期沒有國家助學金,有的導師延期還不發津貼,而這時候很多博士都二十七八了,那真是非常苦惱的事情。

最焦慮的還是文章,沒有SCI文章之前,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覺得有大山壓在心頭。前段時間看中科院院長講話說「不要不要急於發表多少文章」,問題是現在畢業要文章,考核要文章,沒有文章連位置都占不住,怎麼可能不著急?

這不是急功近利,而是為了生存。

為什麼讀博

讀博對我而言是當下的最優解。因為有轉博的機會,加上個人也比較喜歡科研,能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找到樂趣,就順理成章轉博了。

為什麼讀博?

一方面,對很多工作來講博士只是基本條件,比如大學老師、科研工作者這些,沒有博士學位連門都進不了,有了博士學位也遠遠不夠。

一些和國外大學聯合培養的機會也僅針對博士生。另一方面是人生這麼長,讀博也就幾年時間,不過是相比同齡人晚一點成家立業,但是總相信這是有意義的。

借用一句話,讀過博士才會發現更大的世界,花上幾年的時間,我覺得很值。

國內的科研環境雖然糟糕,但是正在迅速地變好,各種變革正在發生。錢已經不是值得抱怨的問題,我自己是比較滿足了。

各種新的儀器都在往回買,硬體條件不比國外差。但是有機會我還是會爭取出國,去感受不一樣的科研文化。

現在博士畢業進高校每年的要求都水漲船高,很多學校沒有留學經歷都不要。對於科研這個行當,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文章轉載自宋春林科學網博客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自動識別> 添加關注!

轉載授權、合作、投稿事宜請在本文留言!

近期文章推薦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1. 年輕院士大盤點,媲美39歲顏寧的開被當掉研人生

2. 一個一輩子都沒有做出突破性貢獻的科研工作者對這個社會有什麼貢獻

3. 《Science》發重大突破!80后女科學家解決異種器官移植關鍵難題

4. 157位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完整公示材料在這裡!

5. 夫妻院士,伉儷情深——盤點18對院士夫妻

6. 農大原校長談「非升即走」:南橘北枳與溫室種植

7. Nature發布科研影響力榜單,中科院等15家機構上榜

8. 國科大在列!54所高校正式入選2017新增研究所推免高校名單

9. 教育部:解決高校高層次人才及家庭住房等問題

10. 高校爭奪人才豪擲千金:千萬科研經費百萬住房補助成標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