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陽志平:人性與暴力——論智力侵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開智學堂」(ID:openmindclub),轉載請聯繫開智學堂

時代正在變化,進入 21 世紀 之後,虛擬現實、深度學習、人工智慧一夜冒出,突然之間,世界從此大不一樣。如今的你正在經歷信息與信任的時代更迭,舊時代,負信息負信任,暴力總相隨,誰更暴力,誰更容易獲得勝利,新時代,正信息正信任,和平正成為世界的主題,所以,你不可避免地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如此時代,是否還應該用暴力奪取勝利?如果不是,拿應該用什麼?看完這篇長文,你的心中自然有答案。註:此文為陽志平老師在開智部落深圳沙龍演講全文。

大家好,很高興與各位開智部落的深圳同學歡聚一堂。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如果以100-1000-10000年為單位,在大時間尺度上,人類與世界所處的位置。管中窺豹,簡單回顧人類歷史后;我將接著探討在當今時代大變局下,你可以做點什麼,才能減少決策偏差,以及為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這個地球,你可以做點什麼。

1.世界發生了什麼?

在發藍的河水裡洗洗雙手洗洗參加過古代戰爭的雙手圍獵已是很遙遠的事

—— 海子《農耕民族》

世界正在快速變化。這是每個人的感受。虛擬現實、深度學習、人工智慧一夜冒出,突然之間,世界從此大不一樣。從前衣食住行拿現金,到後面刷卡,再到現在使用APP。甚至如果一個賊不去更新知識,搶劫都搶不到錢了。反之,如果一位超級駭客,成功入侵銀行,從每個人賬戶上偷一分錢,他能造成社會財富重大損失。

這是一個信息過載時代。日本第一位諾獎得主湯川秀樹在《現代科學與人類》中感嘆,「就整個人類生活而言,也存在刺激過剩、信息過剩、技術過剩之感。對刺激的迅速回應,被信息所纏繞,為技術所主宰,最終使人類失去了自我,甚至連自己將何去何從都不去思考了。」假設湯川是生活在今天,他也許會窒息得失去創造力。

湯川因為研究量子力學榮獲194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一生致力於探索「真實世界」。在物理學家眼中的真實世界,以一些簡潔規則運作,這些規則往往具備數學美。你我生存的「現實世界」則是真實世界的投影。「現實世界」不同於「真實世界」之處,在於它是一個多周期多系統的世界,噪音較大。

如果你擁有上帝之眼,能夠統計出人類在「現實世界」中生產出的所有信息量,你會發現,從2010年前後,人類信息量步入了一個新的增長期。每一天,數億智能手機聯繫在一起,生產著各種文字、圖片、音頻與視頻。新學科新科技噴涌而出,高引用論文2015年高達10萬篇,短短几年內,深度學習、光遺傳學、CRISPR技術席捲天下,十年間新增數百個新學科。又是短短几年內,App Store應用數量從零到300萬;微信公眾號數量從零到800萬。每個新學科、每篇高引用論文、每個 App ,每個微信公眾號又是一個新的「信息源」,繼續引爆第二輪信息爆炸。

2.信息與信任

是誰這麼說過海水要走了要到處看看我們曾在這兒坐過

—— 海子《海子小夜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息火噴,燃燒的是你的心力。信息爆炸,它會如何影響人類文明發展?—— 是信任。信息深深影響了人類之間的信任。以我的12歲到18歲的學生時代舉例,那時少男少女們流行交筆友。因為當時我發表過一些詩歌,常常會收到筆友來信,但到了年底,加上所有筆友在內,值得郵寄賀卡的朋友,依然不會超過150人。然而在今天,你同時和50人以上交流太正常了,甚至你會同時與上千近萬人交流。

按照英國進化心理學家鄧巴的研究,人類從遠古狩獵-採集時代到近代,你的社交網路始終由一系列層層包含的圈子構成,每個層次都比它相鄰的內部層次大三倍。你可以按照親疏遠近,將這些圈子分為親密朋友(最裡層的5人)、最要好的朋友(15人圈)、好朋友(50人圈)、朋友(150人圈)、認識的人(500人圈)以及臉熟但叫不出名字的人(1500人圈)。最為內部的四個層次(到150人圈),一半是家人一半是朋友。超過150人之後,變為純隨機認識,沒有一人是家人。如下圖所示,

如果你對照觀察,黑猩猩和狒狒只有三層;智商更低的髯候只有不到兩層。這是因為,維持這種多層次社交網路結構的能力,它受制於動物社會腦發育,也就是社會認知能力。因為人類的社會腦足夠發達,才足以支撐更複雜的社交網路。按照人類意向層次論推演。我們可以將人類理解或社會推理層次劃分為:

a. 我知道;b. 我知道你知道;c. 我知道你知道她知道;d. 我知道你知道她知道他知道。

只有人類,可以推論到四階意向層次以上;只有人類才能誕生語言,創造輝煌的藝術。信息倍增,帶來的是什麼?它深深地影響了人類的社會認知能力。這是人類第一次,開始嘗試管理第七個層級及以上的社交網路圈子。從此,人類的社交網路開始變為:5-15-50-150-500-1500-4500,如下圖所示:

4500人也是不少社交達人的好友數量上限。意向層次的層級躍遷,意味著人類能與更多人共享心智模型。絕大多數動物生下來,能夠藉助於身體觸摸,與5位左右的同胞家屬等達成連接;藉助於肢體語言,可以與15位左右的同族達成連接;一旦需要與50人連接,就不得不藉助於口頭語言;到了150人、500人,不得不藉助符號語言。正是語言的誕生,人類通過故事,相互連接在一起,從此,有了部落、村莊與城市。

信息與信任構成了人類歷史的兩大基本命題。從三個意向層次躍遷到六個意向層次以上,我們從猿猴成為人;從六個意向層次躍遷為九個意向層次以上,我們從人變為超級人類。這就是當前人類所處的演化周期。在認知寫作學課上,我講過,偉大作家普遍在第六層級的意向層次工作;同樣,剛剛萌芽的虛擬現實技術,將把人類普遍帶入到第七層級的意向層次。當有一天,人類的社會認知能力能夠同時觸及四萬人時,那時人類正式步入超級人類時代。

3. 人性史與暴力史

活在這珍貴的人間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

—— 海子《活在珍貴的人間》

研究人性,必然關注暴力,整個人類就是一部暴力史。如果以暴力的尺度,來度量人性的演化。結合信息與信任兩個維度,可以將人類歷史劃分為四個常態,如下圖所示:

  • 負信息負信任:人與人之間相互敵對,不創造新信息,將萬事萬物導向無序。典型形態如恐怖主義。破壞就是目的。

  • 正信息負信任:人與人之間依然相互敵對,難以構建信任,但創造新信息。典型形態如人類戰爭,帶來了文化交流。

  • 負信息正信任: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但不追求創造信息,萬事萬物之間存在無序的混亂狀態。典型形態如原始人部落。

  • 正信息正信任:人類社會的常態。典型形態如各類組織,比如宗教、民族、國家,共享一定的信息與信任,相互連接在一起。

你還可以將「正信息正信任」這個區間按照信息密度與信任濃度的高低大小不同,劃分為四個象限,它們分別是:

低信息與低信任

交易型組織。這是人類社會組織常態,多數常見社群與組織都是這種形態。它遵從你買我賣交易原則。在哪個組織,我的獲益最大,我就加入哪個組織或與其交易。雖然,由於人類有限理性,導致人們誤以為的利益最大化,但結果並不如人意。

為什麼有的人職業生涯轉型會成功,有的人會失敗。背後深層次原因與「區間生態位遷移」有關。以現場的一位同學舉例,本來他在潮州銀行當主管非常滋潤,家有賢妻外受尊敬。此時,他身處「低信息與低信任區間生態位」。每天接觸的信息量並不大,跟潮州當地的朋友吃喝玩樂即可。突然有一天,他加入了開智社群,天天被高密度信息刺激,這使得他的認知與行為開始失調,不得不做出改變,於是他從潮州來深圳工作。除非他退出開智社群,回到從前在潮州的低密度信息低濃度信任區間的生態位。

有的人轉型失敗,是因為從一個低信息行業跳到一個高信息行業,信任並沒有跟進。他在某個低信息領域工作的時候,人際交往範圍往往停留在5-15-50這個層級,一天交往的極限是50人,再怎麼折騰,也不超過這個數量。如果你從潮州銀行這種低信息閾值的工作單位跳到一個高密度信息的新行業工作,你的信任必須跟進,這樣職業生涯才能更好地轉型。

信任跟進,意味著一方面需要你從5-15-50這個層級躍遷為5-15-50-150-500這種層級,能夠與更多的人際圈子建立信任關係;同時另一方面還意味著你需要與更多的人從弱聯繫變為強聯繫。如之前的150-500-1500人都是自己的弱聯繫,現在開始,50-150-500都是自己的強聯繫。

高信息與低信任

巨頭型組織。它們位於高信息與低信任區間。它的特徵是信息流動速度很快,往往壟斷了某個行業,遵從「一家獨大」原則。典型公司是科技巨頭型企業,在這種企業中,對 80% 的員工智力要求並不高,僅僅對其中的 20% 員工智力要求極高。同事與同事之間往往較低信任。

高信息與高信任

極客型組織。極客型組織既是高信息流,又是高信任流。典型莫過於早期的谷歌、早期的 Github,還有早期的 37signals 以及我創辦的安人心智集團。這類組織的特徵是信息流通快,智力密集,小世界林立,多贏普及。團隊成員遵從「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原則。

在對待員工要求上,極客型組織與巨頭型組織並不相同,它對你職業生涯發展的要求也大不一樣。一家獨大的巨頭型公司,你和工作夥伴不需要建立強信任關係,只需要按照公司分配的任務做好就夠了。但在極客型組織工作,如果你的智力不跟上,你會被秒殺,發現自己以前的工作完全是浪費時間,甚至開始懷疑人生。如果你的智力水平達不到極客型組織的要求,你也不一定非要走向「高信息與高信任」這個生態位。

低信息與高信任

親緣型組織。同處於低信息領域,親緣型組織與交易型組織又不同,它要求極高的信任。它們嚴守等級制,遵從核心圈獲取利益最大原則。典型的如各類商會。商會小圈子雖然信息流速低,但價值高,你在其他地方很難獲取。

從古至今,你所歸屬的生態位,決定了你在世界的位置。階層流通背後是「生態位」的躍遷;戰爭背後都是「生態位」的衝突;人類文明發展是整個人類社會信息密度與信任濃度的提升。在猿猴時代,人類僅僅能處理5-15-50的人際關係;在工業時代,人類開始能處理50-150-500的人際關係;我們今天開始嘗試挑戰150-500-1500-4500的人際關係。人類社會認知能力不斷躍遷,帶來的是彼此之間更容易處理更高密度的信息流通,以及建構濃度更高的信任。

4.未來世界會變得怎麼樣?

莊子在水中洗手洗完了手,手掌上一片寂靜莊子在水中洗身身子是一匹布—— 海子《思念前生》

歷史不會重複,但會押韻。想要知道未來世界會變得怎麼樣,先得回顧歷史趨勢。認知科學家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為什麼會減少》中認為,人類歷史中最重大的事情,正是暴力呈現下降這個趨勢。今天,人類正處於人類有史以來最和平的時代。平克以100-1000-10000年為尺度,總結出人類暴力下降的六個趨勢:人類在五千年前從無政府狀態向第一個具有城市和政府的農耕文明過渡的平靖進程;從中世紀晚期到20世紀,商貿文明架構形成的文明進程;17和18世紀的理性時代和歐洲啟蒙運動的人道主義革命;二戰結束后迄今的長期和平;武裝衝突變得越來越有節制的新和平;1948年《世界人權宣言》帶來的權利革命。

平克總結了人類暴力下降的五種歷史力量:利維坦、商業、女性化、世界主義的力量與理性的滾梯。無論是六個趨勢還是五種歷史力量,均可歸納到人類的信息-信任層級的躍遷。經濟史學家Gregory Clark 教授認為人類歷史上其實只發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後開始的工業革命。只有工業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業革命之後的世界之分,人類其他的歷史細節有意思,但不關鍵。

為什麼呢?Clark 教授如是說:「從大的方面看,世界人均GDP在1800年前的兩三千年裡基本沒有變化,工業革命之後才逐漸上升。微觀方面,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生活方式、社會結構、政治形態以及文化內涵都有本質性的大變革。」正是工業革命,才使得人類開始擺脫馬爾薩斯式陷阱。

如今人類則處在第三個文明周期,信息與信任開始步入新的發展周期。有的人將其稱之為人類社會的第四次革命——神經革命;有的人將其稱之為信息革命。我則喜歡將其稱之為認知時代。在 21 世紀初,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商務部提出宏偉計劃:《聚合四大技術,提升人類素質計劃》。在該計劃中,美國國家科研政策制定者認為,21 世紀有三大重要技術: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而這三大技術應在認知科學統帥之下,直接提升人類素質。將納米、生物、信息、認知四大前沿科技英文縮寫匯總在一起,這就是 NBIC 一詞來源。NBIC,也意味著當前人類科學前沿。

人類演化到新的文明周期——認知時代,我們可以粗略地推測未來會發生什麼。先看看科技周期。為什麼人工智慧變得越來越火?你思考過這個問題嗎?實際上,我們已經步入了一個智能+的時代,開始了新一輪科技周期。目前流行的各類協議,如TCP/IP協議誕生於1974年HTTP1.0協議發佈於1996年。所有這部分的協議,在過去三五十年之間,已經齊備。這部分紅利消耗殆盡。不過,一個新的世界在你眼前展開,它就是虛擬世界。

信息一旦膨脹到一定程度,會誕生新的信任關係。虛擬世界現在是開荒階段。相關協議正在制定之中,今天一些科技公司聯合在一起,制定人工智慧世界的協議。比如約定機器人和機器人之間該如何通信;機器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傷害嬰兒,什麼情況下不可以傷害嬰兒。這些事情,表面上看似與你的當下工作沒有多大關係。一旦你把它放在30年的周期看,它會深深地影響到未來世界運轉。就像多年前誕生的TCP/IP協議與HTTP協議構成了今天的互聯網基礎。

再看看人口周期。信息一旦越過臨界值,如同弗林效應,未來人類素質將變得越來越好。如果說三四十歲這一代知識工作者,更多通過書本學習,是成長於信息匱缺時代的陸生動物。與之相反,九零后、零零后這一代數字土著,他們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在信息汪洋時代中誕生的海生動物。他們大腦運作模式、思維結構與學習方式,將大大不同於傳統一代。相應地,人口素質提高可能會影響到生育慾望的下降。未來多數國家將不得不鼓勵人們開始生育多胎。

人口周期與經濟周期與城市周期密切相關。有位朋友看空未來,他認為房價崩盤是在2016年6月份,但實際結果並非如此。他的分析哪裡出錯了?儘管他文章中羅列的不少判斷都是對的,比如他認為人民幣代表著一個國家信用。經濟周期開始步入下坡路,正是因為國家信用達到巔峰,開始轉折。事實的確如此,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1980年至2015年,GDP的年平均增長率都達到了 9.74 %。但到了2016年6月份開始就下滑。上次出現5%左右的數字還是在1989年至1990年之間。自2016年開始正式步入經濟下滑周期。如果你檢索新聞,網路上大約有27萬篇裁員的報道,累計38頁,其中30頁左右發生在2016年。

但這位朋友忽略了一個重要可能,也就是我反覆說的信息和信任加速帶來的時代大變局。以兒童教育為例,我出生在湖南的一個六線小縣城的青陽鎮,上的是青陽幼稚園。幼稚園直接以你所在的街道命名。未來你的孩子上的非常可能是全國連鎖化的國際幼稚園,比如愛貝睿幼稚園(笑)。為什麼呢?因為當地幼教老師已經對付不了信息大爆炸時代帶來的挑戰。不得不引入更先進的師資,才能重建師生之間的信任。這就是全國不同省份不同行業正在普遍發生的事實。

整個人類文明步入到如今信息與信任加速的新周期,會深深地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與信任會先天地具備侵襲特徵,從此窮者越窮富者越富。體現在城市上,會在全世界,逐步形成以矽谷、紐約、北京、深圳、倫敦等城市集群為中心的資源帶。而在,則會形成以高鐵為樞紐的十大超級城市集群: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漢、南京、西安、重慶。十大超級城市集群與App用戶、微信公眾號用戶的城市分佈是一致的。信息密集高地往往也是未來的人口、資金與資源密集高地。十大超級城市集群,會把整個80%的人口,80%的資金,80%優質的資源全都聚集過來,這就是正在你我身邊急劇發生的趨勢。

5.改變世界的三大力量

我們的嘴唇第一次擁有藍色的水盛滿陶罐還有十幾隻南方的星辰火種最初憂傷的別離

歲月呵

—— 海子《歷史》

在人類的不同文明周期,改變世界最直接的力量總是暴力。在原始社會,能護佑部落,打獵獲得食物的人成為部落英雄;在任何一個時代,誰能輸出最大暴力,誰就擁有對整個社會最大的徵收賦稅的權力。每個時代、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最強的暴力賦斂集團往往是整個時代、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統治階層。離最強暴力賦斂集團越近的階層,才是真正的上層。

正如前文所述,暴力總是發生在負信任、負信息象限。如今信息與信任流通加速,人類社會變得日益溫和,與暴力相對應的另一批力量成為社會主流,它們就是改變世界的三大力量:教育、技術與設計。就像任何時代離不開暴力一樣,人類同樣離不開教育-技術-設計這三大主題。雖然不同時代,我們會使用不同的稱謂。從柏拉圖創建雅典學院到王陽明創辦書院講學;從倉頡造字到今天各類極客開發程序;從原始人模仿天籟,繪製壁畫到今天的工業設計蔚然大觀。越本質的東西往往在歷史上的保真度越高。它不是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為單位保真,而是以一千年、一萬年為單位保真。如果說暴力消除的是壞的可能,教育-設計-技術,則是在創造好的可能。

教育本質是人人交互,它促成了人類社會從「低信任」區域到「高信任」區域流通。文明社會,就是人與人之間有信任,反之,蠻荒世界,用拳頭說話。技術本質是機機交互,它促進人類社會從「低信息」區域到「高信息」區域流通。當你擁有強大的技術力量,意味著你掌握了不一樣的信息或者不一樣的傳播信息的能力。比如一位原始部落的族長,率先將石頭磨得鋒利,從此上山打老虎會變得更容易一些。設計本質則是人機交互,比如你藉助於陶器、青銅器等祭祀禮儀之器與上天進行溝通。與教育、技術不一樣,它更多在系統外發生作用,它無關信息、信任,又同時關聯信息與信任,設計總是會被說成「無用之用」。

教育本質是人人交互;技術本質是機機交互;設計本質是人機交互。人人交互協議模糊,演化緩慢,迭代慢;機機交互協議好制定;人機交互人物交互則核心點在發現新的可能。當然,三者肯定會相互重合,如教育技術,如設計工程,如技術教育。只是它們各自最本質,區分於其他改變世界的力量還是有所側重。

教育因為是人人交互,傳遞信息保真度低,因此傳遞信息流採取的是震蕩傳遞方式;設計以物為媒介,傳遞信息半精準,更多考量是降低複雜度與提升美感;技術可以非常自動與穩健,傳遞信息保真度最高。優秀教育者能成為聖人,說服與改變別人能力極強;優秀設計師能擊中人類自主心智或者發現新的人-物通道;優秀的工程師制定新的協議。

大道趨同,走到終點或最初起點都是一致的。教育極致是成為全宇宙的神,將思想傳遞給所有人,使之聽從;設計極致也是成為全宇宙的神,設計整個宇宙與所有生命;技術極致也是成為全宇宙的神,制定萬物之間的通信協議。只是三者工作的尺度不一樣。教育最宏觀;設計次之;技術最微觀。如果套用道金斯的「盲眼鐘錶匠」隱喻與丹尼特的「宇宙酸」隱喻來看,這個神正是人類自己,人類對宇宙的觀測使得我們成為自己的神。

當前人類社會正處在虛擬世界從競爭到衝突再到戰爭交織和平的歷史周期;接下來,2100年之後,開始處在太空時代從競爭到衝突再到戰爭交織和平的歷史周期。背後永恆不變的是人性;是信息與信任。改變世界的核心力量即暴力與教育-設計-技術這兩大核心力量。整個人類歷史由此敷衍展開,前者是破壞的建設;後者是建設的破壞。

6.成為智力侵略者

把我的寶劍盔甲以至王冠都埋進四周高高的山上北方馬車在黃土的情意中住了下來

—— 海子《農耕民族》

如果以100-1000-10000年為尺度,你該如何掌握改變世界的核心力量?孔子喜歡文行忠信四科與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柏拉圖推崇辯論、修辭與文法智者三藝,以及算術、幾何、天文與音樂貴族四科。在今天,我倡導五大元學科。

每個時代,有 20% 的學科會誕生 80% 的知識體系;而這 20% 的學科中,又有幾個學科格外重要。所謂元學科,學科的學科。美國有60個一級學科、362個二級學科,2318個三級學科;是62個一級學科、676個二級學科或學科群、2382個三級學科。如果以二級學科為考量單位,假設1935年之後,誕生了300個新學科,以二八定律分析,其中60個學科比其它80%的學科更重要。如何找到這60個學科?按照每一個學科裡面發表論文的數量、高引用論文作者的數量排列。為了讓大腦更好記憶,你可以將每個時代的元學科,約束在五個以內,這就是「五大元學科」。對於二十一世紀來說,最重要的是網路科學、認知-神經-心理科學、計算機科學、數學與詩學。

先說說網路科學與認知-神經-心理科學。網路科學始於1934年,社會心理學家莫雷諾在1934年的著作《誰將生存?》中,藉助於圖論與矩陣數學,通過對青少年的研究,首次確立了今日社會網路分析的基礎:社會測量及社會圖。之後,1959年 Erdos 隨機圖理論誕生,串聯概率論與圖論,奠定複雜網路研究基礎;1967年社會心理學家 Milgram 發現小世界現象;1973年 Granovetter 提出弱聯繫理論;再到1998年 Watts 發現小世界模型,開啟社會網路研究與複雜網路研究的合流,導致今日網路科學的誕生。再說說認知-神經-心理科學,雖然心理學誕生較早,認知心理學卻於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才誕生;認知神經科學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誕生。

每個時代有一些學科會比另一個學科變得更重要。20世紀最重要的是進化論,21世紀則是網路科學與認知-神經-心理科學。為什麼是這兩個學科比其他的學科更重要?評估一個學科的重要性,除了老陽的個人審美偏好之外(笑),最重要的是它多大程度上改變了一個時代的人類認知邊界。比如以前人類信奉地心說,哥白尼藉助於一些巧妙的實驗,揭示了與當時不同的「反常識」,從此,你開始信奉日心說。再如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與望遠鏡,人人皆可驗證人人皆可掌握,這就是科學的威力。

人類自尊遭受到了二次打擊。第一次打擊來自哥白尼,他論證了地球並非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打擊則來自於達爾文的研究,他論證了人類只不過是一種由低級動物進化而來的高級動物。網路科學與認知-神經-心理科學將大大地改變人類對自身的認識。絕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是漸進的,因為有了A才有了B;A和B本是相關,但會誤以為是因果。但網路科學講究湧現、自組織。網路科學的三個高階模型:小世界網路、隨機網路、無標度網路,它們大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認知邊界;認知-神經-心理科學則讓人類普遍意識到,人類不過是有限理性的動物。

馬奇將人類的知識體系劃分為模型、故事、行動三者,網路科學、認知-神經-心理科學僅僅代表著當下的模型這一部分。人類知識體系是一個非常複雜且精妙的體系。數學與詩學永恆。先說說數學。從孔子六藝到柏拉圖的貴族四科,始終存在數學。為什麼?因為它們代表的是人類知識體系中高階的反常識證據。數學給予再高評價也不過分,因為它是人類心智皇冠,唯有數學,才能提供思維最高抽象級別的鮮活證據。

如果說網路科學、認知-神經-心理科學、數學代表著人類知識體系的模型這一部分,詩學則代表著人類知識體系中永恆的故事這一部分。人類知識體系變得日益複雜,我們不得不藉助科學發明越來越多的術語。今天使用的眾多術語,百年後可能不復存在,但百年後你依然還會背誦「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山河」。詩歌是非常特殊的人類知識體系,它是唯一一種思想載體,能用非常簡潔的形式,來表達無窮無盡的複雜和不確定。

接著說說計算機科學。它代表的是行動。任何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更為重要的行動母題。在人類步入第三個文明周期之前,常見的行動母題是戰爭,如二十世紀上半葉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那個文明周期,最傑出的人才始終與軍事脫不了關係。整個人類文明從「低信息低信任」區域躍遷到「高信息高信任」區域,慢慢地,戰爭減少。那些掌握教育-技術-設計力量的人,變得更有權勢。就像在20世紀離不開軍事一樣,21世紀最有權勢的人往往離不開計算機科學領域。

一個時代的行動母題會如何形成?答案依然在信息和信任。拿二十世紀舉例,那時國家和國家之間很難交流,它的利益捆綁不會像今天這麼緊密,後來有了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今天回頭看冷戰歷史,你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會有如此傻的行為,別人登月我也跟著登月。恰恰是這種看似愚蠢的行為,成就了人類今天。因為人類是通過進化的「搭乘」機制來獲取智慧與成功。人類的進步是由愚蠢和聰明交織在一起。

如果說二十一世紀之前的行動母題離不開戰爭;二十一世紀的行動母題離不開建設虛擬世界,二十二世紀的行動母題是什麼?那時,人類步入太空時代。從此,二十二世紀最重要的學科變為宇宙學。你需要學習如何與更多星球甚至外星人打交道。你今天習得的認知再次被大大顛覆。

整個人類社會趨向溫和,直接暴力日益減少,來自智力的暴力變得頻繁多見。正如斯坦諾維奇所言:

知識精英獨自享用了現代科學的成果。…留給普羅大眾的都是出現在我們科學史之前的故事。…這是一種未來的科學唯物主義的場景。經濟層面的無產者被消滅殆盡,取代他們的將是知識層面的無產者。

所謂科學,就是你到了任意一個國家任意一種制度,都能很好生存的能力。這是吳喜之老師寫的一句話,我非常認同。雖然今天是一個強科學主義時代,不少人缺的依然是「科學思維」,太民科太民哲太雞血是通病。所謂「科學思維」,是指你掌握了「定義-假設-質疑」的系列方法論。科學思維重要的不是發論文,重要的是掌握這套邏輯方法論。它能夠幫助你在任意一個國家任意一種制度下都能夠生存。我們可以在這句話的基礎上擴充一點,從被動改為更主動一些,從生存改為發展:

所謂智力侵略就是你到了任意一個星球、任意一個國家都能夠很好發展的能力。

的未來在誰手中?不在匠者、官僚、書囊、商販與群氓手中,而在能夠對外國展開智力侵略的人手中。世界的未來在誰手中,在那些能夠對外星開展智力侵略的人手中。當一個人在大時代足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往往意味著他/她掌握著改變世界的核心力量,能夠對任意一個國家任意一個星球,開展智力侵略。

7.看得見的未來不叫未來

得不到你妻子滑動河水情意泥沙俱下

—— 海子《得不到你》

在十多年前,有一個當時流行的傻子行為。因為畢業時在不同城市就業,校園戀人不得不分手,這是一個今天看來很傻的行為,因為他主動放棄了未來,去追求一個看似確定的「當下」。隨著城市集群建設完畢,此類行為今天不再流行。同樣,你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今天的你,是不是會做一些在2026年、2100年的人看來很傻的行為?

怎樣才能減少重大決策偏差?你需要用「愛與智慧」去擁抱不確定。愛、智慧都是人類的普世智慧。普世智慧,用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馬丁·塞利格曼的話來總結,是人類六大美德和24種積極人格優勢。每年開智大會的主題就是從中抽取兩類人類不同美德,形成張力。第一屆開智大會的主題是愛與智慧,第二屆是美與好奇。這些都是普世智慧,但你知道再多依然很難轉化為行動。普世智慧它是人類基本文化模因,以幾萬年與幾億年為單位,沉澱在人類自主心智中。每個時代,普世智慧一致,具體的高階模型卻不一樣。為了更好地適應未來,你需要掌握更多體現普世智慧的具體高階模型。

先說說「愛」的高階模型。在二十一世紀,你要學習自我決定論,成為內在動機驅動而非常常計算、獎賞驅動的人。內在動機能讓你帶來熱愛、激情與誠信。這些都跟改變世界的力量有關。有內在動機,才能更好地影響你的同事、下屬與客戶,這就是教育;有內在動機,你更容易發現新的可能,這就是技術與設計。

不同世界的愛是一樣的,但不同世界的智慧不一樣。假設你到了不同的世界,有魔法世界、科幻世界、修真世界,不同世界的智慧不一。在今天這個時代,你需要掌握什麼樣的智慧?你可以嘗試回到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行動母題:如何建設一個更好的虛擬世界?你可以將想自己想象成一個機器人。一旦你把自己想像成一個機器人,你就會開始思考自己怎樣才能給別人提供穩定的介面,穩定的輸出,並且這個輸出能夠自動化。所謂靠譜,就是他的輸出穩定、介面簡潔、能自動化、批量化幫你解決問題。

發現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人類文明大大的進步,我們得以減少彼此的痛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惻隱之心將孤獨的人類連接成更大的族群。伴隨人類文明步入第三個周期,我們還需要從減少痛苦到追求美德,用「愛與智慧」來擁抱不確定。

小結

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成為徵收整個時代的智商稅的人;我更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夠像哥倫布一樣發現新大陸;像哥白尼、達爾文一樣大大地拓展人類認知邊界。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謝謝大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