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動靜脈留置針穿刺》方法與技巧,全部收藏!

動靜脈留置針穿刺技巧

頭皮靜脈穿刺方法

頭皮靜脈的選擇

首選用正中靜脈,此靜脈是頭皮靜脈中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易滑動,易固定,其次顳淺靜脈,(此靜脈細長淺直,不滑動,暴露明顯)、耳後靜脈(較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帶彎曲,但易破)

以5ml注射器抽取0.9%生理鹽水3ml~4ml,與套管針相連。消毒穿刺部位,左手繃緊頭部皮膚,右手持套管針與皮膚成5°角,快速刺皮后,降低穿刺角度,視血管情況在皮下潛行約0.5厘米,針頭與血管平行,緩慢直刺血管,見回血后,立即停止進針,向血管內試推入少量0.9%生理鹽水,針頭部無腫脹左手固定針柄,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針翼,緩慢退出內針芯,將外套管送入血管。以無菌透明敷貼固定,頭皮針塑料管以「S」或「U」型固定在針翼同側。

頭皮靜脈穿刺技巧

新生兒頭皮靜脈豐富,但管腔小、管壁薄、表淺、彎曲,較直部分短,加之患兒無主動配合能力,末梢循環不良,頭部常呈暗紫色且皮膚鬆弛,靜脈穿刺難度較大。穿刺的部位、進針的角度、深淺度及手法都要控制在適當的程度。刺皮要快,皮下潛行要穩,探血管動作要輕柔、緩慢,見回血后要立即停止進針,送管要適當,切忌不要過深,以免穿破血管。

固定方法

ß 良好的固定方法可提高留置時間. 固定是整個穿刺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固定不當可引起外套管的滾動、滑脫,致液體滲漏,輕者出現局部腫脹、疼痛致患兒哭鬧,重者可引起皮下組織壞死。

ß 我們在穿刺點的兩側均給與固定,這樣就增加了套管針的穩定性,降低了藥液對血管的壓力,減少了對血管壁的損傷。頭皮針塑料管與延長管間的「U」、「S」型固定,減輕了外力對延長管的牽拉。

四肢靜脈穿刺法

方法

同頭皮靜脈穿刺法,採取斜刺法在欲穿刺的靜脈旁側距靜脈約1 cm~1.5 cm處,針頭與皮膚成20°~30°,將針頭刺入皮下,然後在皮下潛行0.8 cm~1 cm后再剌入靜脈,適於肘靜脈、大隱靜脈及較大靜脈等。最後小夾板固定關節處(夾板外包裹紗布),鬆緊適宜,過緊影響血液循環,過松達不到固定的作用。敷貼固定時避免張力性粘貼

腋下靜脈穿刺法

先將留置針排氣,將患兒置開放式搶救台上,將一側手臂輕輕拉直背伸,使穿刺上肢肢體與軀幹成110°~145°角,暴露腋窩,協助者固定軀幹使患兒與床面呈30°~45°角。左手拇指及其餘四指輕握該側三角肌下緣使腋窩處皮膚繃緊。腋靜脈位於腋下動脈的內側,顏色呈藍色無波動。

ß 常規消毒后操作者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套管針針翼,左手稍抬高肩部並繃緊腋窩外皮膚,與皮膚呈現出10°~25°角進針留置針在腋下靜脈下方0.5~1.0cm處進針,見回血后將留置針針芯拔出,軟芯輕輕送入,接肝素帽,用3M透明敷料固定,手臂恢復自然位置,註明穿刺時間。

檢驗方法

ß 證明穿刺成功與否的方法。將留置針軟管送入腋靜脈內,拔出硬芯回血順暢,接液體后滴注順利,患兒安靜無不良反應,證明穿刺成功。

ß 若誤入動脈回血成衝擊狀,顏色鮮紅,液體不滴,推注藥液時阻力大,腋下局部皮膚呈樹枝分叉狀蒼白,在肝素帽與留置針接頭處可看到回血明顯波動,立即拔出,按壓5分鐘后重新選另一側腋下。

優點

ß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頭皮靜脈表淺細小,血管壁薄嫩,管腔窄,血管外觀小於留置針,留置過程中針尖軟管部分緊貼血管內壁,四肢血管管腔細小,且患兒無自控能力,活動靈活,套管針體易刺激管壁導致靜脈損傷,加之血流相對較慢,在進行部分靜脈營養(脂肪乳,氨基酸溶液)時,可造成血管壁機械腋靜脈離心臟近,該靜脈是貴要靜脈與肱靜脈匯合而成,收集上肢淺、深靜脈的全部血液,位置恆定,管腔粗大,管壁厚,走行直,套管針體不易損傷血管,血流快,可迅速降低液體滲透壓,從而保持了血管的完整性,減少了靜脈炎的發生。四肢留置針不易固定,腋下靜脈位置隱蔽不易被患兒抓掉,安全性較高,且不影響活動,有利於長時間的靜脈輸液治療。

ß 性損傷而引起局部的發紅或蒼白,長時間留置易發生靜脈炎。

注意事項:預防堵塞

腋靜脈靠近心臟,在每次更換連接管頭皮針注射器時,應排儘管內空氣,同時在每次更換藥液時,應將留置針內回血沖乾淨,以免在留置針管內形成小血凝塊,引起堵塞。

注意事項:防止滲漏

ß 腋靜脈位置相對隱蔽,少量液體滲漏時不易發現,應經常對比、觸摸兩側腋下至腰際間範圍的質感,發現滲漏及時拔針。

穿刺注意事項由於套管針翼前能進入血管內的針體全長只有 2.7cm左右,故穿刺點離血管距離不宜太遠,穿刺角度不宜>30°,以免刺入腋動脈,如誤入腋動脈,應立即拔出,並按壓穿刺點,以免出血。將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才能有效地延長保留時間,穿刺時進針速度宜慢。

橈動脈的穿刺方法

穿刺點的選擇

ß 選擇合適的穿刺點能夠降低術者穿刺的難度,有助於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所以穿刺點的選擇非常重要。由於橈動脈越靠近遠端其走行越為表淺,但其分支也越多,因此如果穿刺點的選擇過於靠近遠端,誤入分支血管的可能性就會增加;而如果穿刺點過於靠近近心端,由於橈動脈的走行較深,也會增加穿刺的難度。

* 穿刺點一般選擇在橈骨莖突近端1cm處,即先將前臂掌側腕關節上方第2橫紋平分為內外側各二分之一,再取其外側中點為進針點。此處為橈動脈的終支與掌淺支分支的前段,分支相對較少,穿刺誤入分支血管的幾率較小,血管較大,位置較淺且血管直,穿刺容易成功。

穿刺手法

ß 在橈動脈穿刺時最好能夠將患者的腕部墊高,保持腕關節處於過伸狀態,有利於提高橈動脈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時將穿刺者左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自穿刺部位由遠至近依次輕放於患者橈動脈搏動最強處,指示患者橈動脈的走行方向。食指所指部位即為穿刺的「靶點」,三指所指線路即為進針的方向。

這裡需要避免的一種情況是,有些術者為更清楚地感覺動脈搏動手指按壓過度,這樣就會造成橈動脈遠端的血流受阻,人為增加了穿刺的難度。進針的角度一般為20~45°,進針后見回血,停止進針,兩手配合,左手進軟管右手退針芯,確定軟管在血管內后固定。

橈動脈穿刺過程中的問題及處理

ß 1).同一部位反覆穿刺不成功

原因 ⑴未能刺中橈動脈:如果此時仍存在橈動脈搏動,對於較硬易於滾動的橈動脈,患者的動脈搏動很強,但難以刺中,這種情況下適當加大進針的角度和速度常有助於刺中橈動脈;相反對於橈動脈較細、搏動較弱的患者,應小角度穿刺,同時緩慢進針常有利於穿刺成功。

ß ⑵穿刺部位橈動脈走行迂曲:通常在這種情況下難以保證穿刺時的進針方向與橈動脈走行一致,因此穿刺難以成功,多需要更換穿刺點至橈動脈走行較直部位后再行穿刺。

ß ⑶橈動脈發生痙攣:這種情況下常表現為橈動脈的搏動減弱甚至消失,此時選擇盲目穿刺可能會進一步加重橈動脈痙攣的程度,等待橈動脈搏動恢復后再行穿刺或許是更為明智的選擇,也有學者認為皮下給予硝酸甘油有助於縮短橈動脈痙攣后的恢復時間。

⑷穿刺局部形成血腫:此種情況下在原部位繼續穿刺很難獲得成功,應避開血腫部位后重新選擇穿刺點。

ß 2).穿刺針刺入橈動脈,但穿刺針尾部血流不暢

原因:⑴穿刺針尖斜面未完全進入血管腔:在這種情況下,針尖的位置可能位於橈動脈的前壁或後壁,術者常可通過調整穿刺針的深度和進針角度使針尖完全進入血管腔。

(2)穿刺針進入橈動脈分支:在調整穿刺針位置后仍血流不暢,提示此種可能,穿刺點過於靠近腕部時多見,常需要向近心端前移穿刺部位后再次進針。

影響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保留成功的因素

影響因素

ß 1. 較胖患兒 血管較深,穿刺時要掌握好深淺度,紮上止血帶后,如用於可觸摸到的血管,且血管充盈時,以20°~30°角在血管的上方,看準方向進針,見回血后,減小角度,順血管方向將套管針送入血管內。若觸摸不明顯的血管,進針以30°~40°進針,如無回血可適當再抬高角度,且穿刺要深,可獲得成功。

ß 2. 較瘦患兒 一般血管較表淺,顯露明顯,進針角度要小,以8°~12°角進針,可望成功。

ß 3. 水腫 因患兒皮下水腫時,血管不易顯露,穿刺時按壓局部,待血管顯露時再行穿刺,進針要比平時略深。

ß 4. 滑動靜脈 血管活動度大的靜脈,穿刺時以左手食、拇指壓迫血管上下端,在血管上方快速刺入,若進針緩慢,血管隨針頭來回擺動易引起穿刺失敗。

5. 脫水及微循環障礙患兒 由於休克、腹瀉、嘔吐等造成脫水,血管不充盈,甚至萎閉,彈性差,穿刺前可給予熱敷,止血帶略紮緊,血管可顯露,以10°~20°角緩慢進針,角度不宜過大,當脫水嚴重者,針頭雖己在血管內,但回血慢或不回血時,易給穿刺者造成錯覺,不要急於退針,若自感針頭確在血管內,可鬆開止血帶,試打開輸液夾,見點滴通暢且局部無腫脹時固定針芯,將套管針隨輸液送入。

想了解護士出國的親們可回復關鍵詞新加坡」、「沙烏地」、「日本」、「德國」查看最新海外醫院招聘信息。nursechuguo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