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司馬懿教你如何在三國打終極大boss?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目前的豆瓣評分在8分以上,相比以前三國戲中的「一群長鬍子老漢」只為鬥智而存在,吳秀波扮演的司馬懿,第一次有了些許的煙火氣息。這絲煙火氣讓司馬懿的形象顯得更為豐滿,不再僅僅是一味腹黑的老頭子了。但三國戲畢竟還是男人的天下,而位於這天下中心的,永遠是人才。

今天,就來聊聊,若身處三國時代,如何才能入仕為官。

該劇開首便提到了流行於東漢末年的「月旦評」。咱可以把它理解為當今的名家書評或推薦。連曹操當年「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都出自這個評價體系。東漢末宦官擅權專政,國有太學名存實亡,進身無望的士子才人們,便互相品題、共相標榜。正所謂「匹夫抗憤,處士橫議」。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文人學士之間相互吹捧,有那麼一丟丟不要臉的意思,不過在當時沒有科舉、交通擁塞,大範圍的學術交流匱乏的情形下,學士才人相互提攜,客觀上也促進了知識和學術的流通傳播。

一個儒生,從學有所成到最終成功入仕,在當時需要三步走。電視劇里,司馬懿和楊修,因為論證《尚書》中一篇文是否為托偽之作,而在月旦評現場進行了辯論。看似這是他二人的初出茅廬之辯,而且台下觀摩的曹操對他們還似有欣賞之意。但實際在此之前,司馬懿和楊修二人,已走完了必要的前兩步,月旦評現場的辯論,是他二人最終成功走上仕途的臨門一腳,最重要的是,這一腳還是曹操踢的。

來看看司馬懿要成才入仕,那必要的三步走是什麼吧。

英雄要問出處

現如今我們說家族,說姓氏,更多是心理上認祖歸宗的依託。然而在司馬懿的時代,姓氏家族是在社會上立命的根基。好比提起袁紹,人們就想到了四世三公;說到楊修,嘴上念念的就是弘農楊氏。科舉興之前,一個家族幾代在朝廷里任職的現象非常普遍,沒有一個長效的人才晉身渠道,那些世族大家自然就近水樓台先得月了。當然在科舉時代,也存在一個家族幾代人都有官員的現象,可科舉畢竟還給了平民百姓一絲晉級的希望,只要你有幸考中,也就晉級的可能了。

而在司馬懿所處的時代,出身即徹底限定了你的高度。科舉有之前是世族,出身決定一切;科舉興之後是士族,教育的投入產出決定一切。雖然士族存在久了,也容易使得階層的固化,並再一次跟血統相結合,進而形成更牢固的利益固化體,但科舉就像鯰魚效應,理論上還是給了很多平民晉級的機會和希望。所以,如今當人們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等,導致教育投入和產出不平衡而吐槽時,你該慶幸自己沒有和司馬懿所處一個時代,因為他那時是真正的「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的時代。

英雄,在那個時代是要問出處的。所以賣草鞋的劉備逢人便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曹操雖然統一了北方,但也因為宦官家世和養子身份,時常會有自卑感。相比之下,司馬懿的家族雖不是太顯赫,但河內司馬家族也是大家。司馬懿有這樣的家世,才能接受完整和系統的教育。而這,才僅僅是跨出了第一步。

老鄉薦老鄉,互相都當官

在沒有科舉的時代,即使學富五車,若是沒有品評和引薦,你也難以入仕。看看孔子的遭遇,幾十歲了還在列國奔走求官,結果還是處處碰壁。這就要說到司馬懿時代入仕的第二步,品評和推薦了。

電視劇里所提到的月旦評,是帶有全國性質的品評,而當時的士子們想要走到這一步,得先通過家鄉所在地的品評。古代因為交通以及通訊的不發達,所以最初級的品評,都局限於各地。同鄉之間品評之後,因為相互熟識,之後會進一步的提攜和引薦。而且一旦其中一位入仕,那麼他就成為了當地士子們的實際代言人,畢竟朝中有人好做官。這樣一來,朝廷官員的構成,就有了明顯的地域性。比如電視劇里的荀彧,就被提及他並非一人,身後站著一個潁川士子集團。

在司馬懿的家鄉河內,東漢末期最具影響力的品評人是楊俊,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就得益於楊俊的評價。《三國志·楊俊轉》有記載,司馬宣王年十六七,與俊相遇,俊曰:「此非常之人也。」

當然,在家鄉所在地能夠出名算不得什麼,要想成為天下的名士,就必須得走出地域,走向更廣闊的天下。司馬懿能夠嶄露頭角,全是靠崔琰的功勞。

「聰哲明允,剛斷英跱」。這是崔琰對司馬懿的評價。

崔琰作為東漢大儒鄭玄的弟子,而且又是名門望族,又深得曹操的信任,他品評的人,曹操不會不看重。從家鄉所在地的一個儒生,逐步走向了全國,司馬懿漸漸進入曹操的視野之內了。

有好的家世,還得有恰到好處的推薦,都不是尋常家的子弟能夠做到的。當然,這些都還是外在施加的影響,帶有很大的主觀性,最後的那一步,才是極為關鍵。

姓曹還是姓漢

曹操的臨門一腳,更像是考驗司馬懿和楊修的投名狀。

正因為曹操的身世不好,所以他才提出要唯才是舉,因為他明白英雄和身世的關係不是必然的,英雄不應該問出處。當然,有才只是基礎,這個「才」能不能為己所用更重要。於是,通過影視劇的藝術化,曹操既要立威,又要選才,抓了司馬懿和楊修的父親,等於給他倆出了同樣的考題。

以往影視劇里的司馬懿是腹黑的,這個能帶兵打仗的儒生,沒有半點儒家風範。而《軍師聯盟》里的司馬懿救父的一節,相較於楊修的毫無底線,與以往塑造的形象比起來,似乎又被洗白的太徹底了。透過對《尚書》是否托偽的辯論一節,已能隱隱看出他不是一個拘於形式的人。而為了拒絕曹操的徵辟不惜壓斷雙腿,這股豪狠勁兒,也只有曹操能跟之相媲美吧。或許在司馬懿看來,他的才華是為天下人而生的,至少在心理層面,此時的他還是把曹操看作是「曹賊」的。可是他做事的方式,又徹底暴露出他和曹操其實是具有同一氣質的人——他們在內心深處並不看重這天下到底姓什麼,看重的是姓什麼的人能夠讓天下平定。就像,曹操並不忌憚人們罵他曹賊,而是忌憚那麼多有才的人,冥頑不化,拘於形式和古法。

然而,曹操畢竟需要的是為己所控的人才。楊志為了入伙梁山,不得已殺人做投名狀,曹操開出的投名狀,雖然姓曹,但是也姓天下,唯獨不姓漢。司馬懿在成名后的入仕之路上,自己在抗爭,實際也一點點在被曹操所打磨。

至此,在曹操面前,司馬懿通過救父的另類方式,展示出了自己的才華,他的入仕三步曲也就走完了。

人才是三國時期的重中之重,不光是司馬懿,胸有抱負而又想把抱負展示出來的人,都在走著各自的入仕三部曲。至於到底想姓什麼,那重要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