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教材將「五胡亂華」改為「北方游牧民族內遷」?真相在這裡!

2017年9月1號起,國小一年級和國中一年級全面使用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統編教材。對於這三科統編教材的情況與問題,筆者在之前許多文章里已經有過相關的介紹。這裡僅僅談一下近來網上流行的關於歷史教科書的一種說法,即統編歷史教材將「五胡亂華」改為「北方游牧民族內遷」。

實際上說句不好聽的,傳播這種信息的網友本身就是歷史盲。不管是什麼時候的教科書,也不可能將「五胡亂華」改為「北方游牧民族內遷」。因為「五胡亂華」和「北方游牧民族內遷」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北方游牧民族內遷」指的是東漢後期到西晉前期,由於氣候變化和兩地之間發展水平的差距,原本生活在蒙古草原等地的游牧民族南下遷徙到山西陝西等地帶。「五胡亂華」指的西晉後期內遷的游牧民族趁八王之亂的時機,建立了眾多少數民族政權,進一步加劇了中原地帶的割據與混戰局面的事。因此,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內涵上,兩者指的都不是同一件事情,根本不是同一歷史事件的兩個名稱,沒有也不可能出現「將五胡亂華改為北方游牧民族內遷」。

當然,新版統編歷史教科書的確迴避了古代民族衝突的情況。但是,這並不是現在的統編教科書開始的,甚至不是近年來才有的,而是在新成立之前的國民黨時代就已經出現的。在此,筆者就簡單回顧一下歷史上教材中關於以「五胡亂華」為代表的民族衝突的介紹。

在清朝末年,採取西方近代教育模式的早期歷史教科書當中,對於「五胡亂華」普遍採取了濃墨重彩的渲染方式。這可能和當時流行的反清情緒有關。像1904年夏曾佑編寫的第一套中學歷史教科書就大量引用了古書中關於西晉滅亡慘狀的史料:

在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對於「五胡亂華」越來越多的強調積極作用,像19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學教科書當中,對於「五胡亂華」的評價是:

不過,這一時期仍然強調「五胡亂華」的破壞與客觀上促進民族融合的進步性兩個方面。到國民黨上台以後,提出了所謂「只有一個中華民族,少數民族是漢族的宗支」這一套理論。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歷史教科書中關於「五胡亂華」對的破壞,越來越成為一個巨大的政治禁忌。南京大學歷史系的一位專家研究發現:

不過,和今天專家對於這一時期歷史教科書迴避民族矛盾熱情洋溢的歌頌不同,延安時代的共產黨,對國民黨這種迴避歷史上民族矛盾的做法很不以為然。1943年7月21日的《解放日報》刊發的《評之命運》中,便對於國民黨篡改歷史掩蓋民族矛盾的說法,進行了無情的嘲諷:

【把國內各民族做那種解釋,則全部歷史都變成一堆不可了解的糊塗帳。如果照那種解釋,則漢時代漢民族和匈奴的戰爭,就不算是民族的戰爭,而只算是一個民族內部的戰爭了(或者說是大小姓的衝突吧)。五胡亂華、南北朝那時代漢民族與各民族的戰爭,也就都不算是民族的戰爭,而只算是一個民族內部的戰爭了。唐時代漢民族和回紇、葉蕃、沙陀的戰爭,也就都不算是民族的戰爭,而只算是一個民族內部的戰爭了。五代時漢民族和契丹的戰爭,宋時代漢民族和契丹、西復、女真、蒙古的戰爭,也就都不算是民族的戰爭,而只算是一個民族內部的戰爭了。明時代和蒙古、滿洲的戰爭,也就都不算是民族的戰爭,而只算是一個民族內部的戰爭了。同盟會反滿的戰爭,也就都不是民族的戰爭,而只是一個民族內部的戰爭了。若然,則岳飛、文天祥、陸秀夫、朱元璋、徐達、袁崇煥、史可法、鄭成功、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以及孫中山先生……這一切在漢民族史上可歌可泣、而為漢民族和河山生色的歷史人物,不就都成為一批毫無意義而死去的愚夫愚婦嗎?而石敬瑭,張邦昌、劉豫、秦檜,洪承疇,張勳……這一切萬惡不赦的漢奸,不又大可以「登廟堂之上,而受俎豆於千秋」嗎?按照作者外行民族的解釋和歷史的渲染,則全部歷史,必須完全推翻,而我們民族也寄託於烏有。
……以前入居中原的許多民族,都在中原和漢民族同化了。今天,滿民族在事實上也已同化於漢民族了。但這決不是由於什麼漢民族的「固有德性」,而是由於他們在內地和議民族混居,漢民族在經濟上、在文化上、後來並且在政治上,都比較他們先進,比較他們佔優勢,而在人口數量上也較優越,這樣就在長期的殘酷鬥爭中逐漸地同化起來了。】

在新成立以後,新編的歷史教科書當中改變了國民黨時代迴避民族矛盾的做法。在強調民族融合的進步性同時,熱情洋溢的歌頌的歷史上各族人民反對民族壓迫的鬥爭。例如1956年的高中歷史教學大綱就強調:

類似的闡述大體保留到了20世紀90年代,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民國范兒」的日益流行,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再度出現了迴避歷史上民族矛盾的情況。甚至出現了只講漢族對少數民族的民族壓迫,不講少數民族對漢族的民族壓迫這種顯失公平的現象。例如,統編歷史教科書之前的人教2001版歷史教科書便是如此敘述相關歷史的(各地方版本教科書大同小異):

這種表述顯然透露著一種「狼圖騰式」逆向民族主義色彩。因此,最新的統編歷史教科書中「既不講歷史上漢族對少數民族的壓迫,也不講少數民族對漢族的壓迫」的表述較之之前的人教版以及各地的分編歷史教科書還是有所進步的。不過,歷史上民族衝突與民族矛盾是客觀存在的,絕不是教科書中不寫就沒有了,甚至在教科書中刻意迴避歷史上的民族衝突反而可能會增加學生對教科書的不信任,乃至加劇民族的隔閡。從這個角度來說,仍然沒有擺脫「民國范兒」的簡單迴避歷史上民族矛盾的統編教科書的確是不合格的。

針對歷史上的民族關係,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與實事求是的原則。首先,應該把民族平等作為基石,無論是古代漢族對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對漢族的壓迫都應該有適當的表述和批判。這種做法不但不會激化民族矛盾,反而會令人更加珍惜新成立后建立的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的局面。其次,應該指出各民族之間並沒有優劣之分,但是有發展水平高低之別。在歷史上看,漢族與少數民族影響是相互的,但同時這種影響也是不對等的,漢族對少數民族的影響遠遠高於少數民族對漢族的影響。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少數民族的發展水平普遍低於漢族這一客觀歷史事實所決定的。最後,民族問題本質上仍然是階級問題。例如像「五胡亂華」時期北方游牧民族雖然實行了殘酷的民族壓迫,但是對於漢族世家大族仍然是以拉攏為主,同時北方游牧民族中的普通勞動者生活也是極為悲慘的。同樣,歷史上漢族政權對於少數民族的壓迫當中,也充斥著對於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收買與拉攏。只有新成立以後消滅了各民族的剝削階級,諸如像漢族和維吾爾等族的地主,藏族的農奴主等等,才真正建立起了各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基礎。這不僅尊重了歷史上民族矛盾與衝突的事實,而且指明了民族友好交往與融合的根本前途,同時明確了新成立對於民族關係發展的決定性作用。一舉多得,不是比當前教科書中這種簡單迴避民族矛盾的做法強得多嗎?

軍工圈—軍工行業第一公共平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