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i·寧德] 蕉城「大黃魚文化」——與大黃魚相伴的歲月

每一項人類重要的傳統經濟活動,無不蘊含著千百年來沉澱的經驗、技術,深藏著人們對自然的敬畏、感恩與期盼,此間代代相傳著無數祝願、祈求、禁忌......,創造了無數諺語、故事、傳說乃至詩篇。我們不妨將這些三都澳沿岸民眾在與大黃魚相伴的歲月里產生的深厚的精神產品,稱之「大黃魚文化」。

「水頭暝」與禁忌風俗

一年一度傳統大黃魚汛期間,有著許多特殊的風俗與禁忌。

年年農曆三月二十七傍晚,官井海灣沿岸的海灘、礁石邊,條條木船上,人聲鼎沸。海邊村莊的榕樹、宮廟、瓦屋下,送行的人群集聚。「瓜對」(傳統捕大黃魚的木船為一對,民間稱為「瓜對」。該大小兩艘船組成一個作業單位,大船叫「母船」,有六七人,六支槳;小船叫「仔船」,有三四人,三支槳。)將出海,先要敬海神和吃「水頭暝」。船主與槳手,挑一擔酒、肉、魚、米,先到海邊,放過鞭炮,供上祭物。再將祭物挑回船上,辦一桌豐盛的晚餐,稱為「水頭暝」,酒足飯飽,船隻趁潮開向官井洋。

到了海面上,夥計們要謹言慎語,還有一些行為要禁止。比如睡覺不要俯卧,吃魚不要翻,筷子不要擱在碗面上等等。一些用語也變成了行語和隱語。當然,這些風俗都體現了人們對於海洋的敬畏和對豐收的期盼。

舌尖上的追求——「趕鮮」

官井黃花魚大豐收,三都灣沿岸方圓百里的人有口福了。每年夏初官井洋發海,不論日夜,捕撈的大黃魚當天就從海上運到了各個碼頭。近的鄉村人們前來購買,遠的地方,則由挑夫兼程趕路,送到山區、集鎮、鄉村。行腳的路程最遠的甚至到達百里之外。

舉霍童鎮來說,離最近的海邊八都街有五十多里路,還要翻山渡河。為了「趕鮮」,販魚的人就等在碼頭上,漁船一靠岸,人們就搶著裝魚。他們把大黃魚肚子朝上,頭尾相連。裝好魚即刻起步就跑。挑夫們只用了三個小時,就能趕到霍童鎮上。碼頭上裝魚時,大黃魚是銀灰色的,三個小時過後,就變成黃燦燦的顏色了。

這時,霍童街如過年一般熱鬧,家家戶戶都要買上了一二尾嘗鮮。買魚時不一定交現錢,賣魚的當場大聲吆喝,誰買了魚,魚兒幾斤幾兩,為得是記賬和買主都心中有數。

第一批挑到霍童街市的魚有五六百斤,但是很快就賣完了。待到第二批、第三批大黃魚挑子來到街上,魚的價格就下跌了。可是人們就是要儘早嘗到黃魚,生怕「黃魚不吃明年事」。而「趕鮮」,也成為了當地人們生活中的一句口頭語,比喻做事宜早不宜遲,凡事必然要博個彩頭。

這樣的場景,不但年年在霍童街上呈現,在官井洋沿岸無數個大小村莊里,也一年一度地演繹著。

平民的盛宴——「黃瓜瞑」

每年到了大黃魚漁汛,官井洋沿岸的埠頭鄉村都熱鬧起來。寧德縣城下街尾的各個埠頭,特別是臨海的外街,更是人聲鼎沸,熱鬧異常。

漁船大都在白天趁大潮水的漲潮,把鮮魚從官井洋運送到這裡。這需要四個鐘頭時間,船隻又要乘潮靠泊,故而交易開始,已到晚上八時。起魚,過秤,要忙到下半夜。假如是初二、三與十六、十七的大潮,大黃魚到岸,就到了半夜,這樣,交易就要通宵達旦了。人們稱這個一年一度難得一見的熱鬧景象為「黃瓜暝」,這是一個深深映在老輩人腦海中不可磨滅的場景。

魚之鮮,只在數小時之間。於是有個約定,深夜時分,或清晨之際,魚販們尋上熟悉的人家,將尺余長數斤重的大黃魚,掛在一戶戶人家的門搭鎖上,無論這家人平素時是多麼的節儉,生活是多麼的窘迫。一些深宅大院的大門門環上,有時也被掛上大黃魚。數日或許多天之後,這家人有了錢,自然會送到魚販的手上。

但這不是簡單的賒銷,而是數百年來不變的約定。「黃瓜暝」,一年一度在三都澳畔大小埠頭歡樂上演……

大黃魚,是蕉城名頭最響亮的美食

也是蕉城人從小吃到大的家常美味

烹飪也是另一種大黃魚文化

小愛收集了一些常見的大黃魚的做法

大家一起來學習下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