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沙皇俄國出售阿拉斯加是賣國嗎

原標題:沙皇俄國出售阿拉斯加是賣國嗎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荀越】

150年前的3月30日,世界上最便宜的一筆土地出讓合同簽訂。沙皇俄國與美國在華盛頓簽署了以720萬美元出售阿拉斯加的協議。根據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和美國總統安德魯·約翰遜派委託人在華盛頓簽署的協議,阿拉斯加以720萬金美元的價格脫離俄羅斯帝國。當時,這約合1100萬盧布。同時,美國在9個月內付清這筆錢。

阿拉斯加轉讓條約簽訂

以現在人的眼光看,這筆交易實在是太便宜美國了。平均才4.47美元一平方公里,更不用說後來阿拉斯加發現了黃金以及石油等戰略物資。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這是傻了么,平白給美國狂送大禮包?

究竟誰傻誰賣國?

實際上在當時,真正被罵成違禁辭彙的是美國國務卿威廉·西華德和總統安德魯·約翰遜。在淘金熱還沒興起,石油更是連影子都沒有的阿拉斯加,當時有價值的出產大概也就是各種動物皮毛這些玩意。所以美國人民實在是覺得主持這一交易的西華德腦子跟雪橇三傻有的一拼,或者是總統大人吃飽了撐想養北極熊玩。直接把阿拉斯加叫「西華德的冰箱」或者是「約翰遜總統的北極熊花園」。

當時的阿拉斯加有什麼?海豹,水獺,木材,鱈魚,黃金和石油還沒出現也沒有能力開採,就事論事的話確實不值這個價

當然,這一切風評後來都轉了過來,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罵成了出賣土地的大傻X。但是真實情況遠遠不是沙皇腦子一抽就簽字了這麼簡單。當時的阿拉斯加就算是沙皇俄國想保都保不住。

實際上早在協議簽訂的十幾年前,沙皇俄國就想把阿拉斯加賣了。

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俄軍開入奧斯曼帝國屬地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然後英法等國相繼向俄羅斯宣戰,從俄土戰爭擴大成俄國和英法為爭奪巴爾幹和黑海的國際戰爭。

雖然戰爭開始在歐洲,但是戰場可不僅僅在歐洲。英法海軍幾乎是全方位地襲擊俄國。從歐洲的黑海英法艦隊和陸軍猛攻塞瓦斯托波爾、波羅的海英法艦隊炮轟博馬松要塞,到亞洲的勘察加半島,英法亞洲艦隊運送水兵登陸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甚至英軍軍艦直接衝進白海,堵著港口對300艘商船進行了檢查,臨走還炮擊了科拉半島。

又一個3月30日,1856年3月30日,戰爭雙方簽訂《巴黎和約》。沙皇俄國放棄所有佔領區域,黑海領域不得駐軍,打了敗仗,丟了面子,俄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

一場挑戰全世界的戰爭讓沙俄帝國跌下神壇,尼古拉一世在行將戰敗之際病情惡化去世

仗打輸了,但事情沒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克里米亞戰爭一戰打掉了8億盧布,等同於俄國四年中央財政收入。這一筆巨大支出給沙皇留下了一屁股爛事,首先是國庫債台高築,沒錢了。再次俄國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原本俄國就窮,農奴被壓榨得怨氣沸騰。兵敗之後起義更是頻繁,去給沙皇當兵也是死,反抗也是死,那還不如反抗好了。

而俄國知識分子們也認識到,俄國不是什麼大國上邦了,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弱,要搞改革才對。催著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學習英法,打造海軍。林林總總這些玩意歸結到沙皇的案頭,都需要一個東西——錢。

錢從哪兒來呢?1857年4月3日,俄國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弟弟、當時主管海軍事務的康斯坦丁·尼古拉維奇大公正式向外交大臣戈爾查科夫提出建議,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康斯坦丁·尼古拉維奇大公

這位大公是何許人也呢,可以說,沙皇俄國的海軍在他的手裡脫胎換骨。在克里米亞戰爭時期,大公在喀琅施塔得要塞與英法艦隊交戰,看到英法艦隊的優勢,把自己的積蓄都拿出來聘請工程師設計蒸汽炮艦。大公傾家蕩產造軍艦沒有白費,俄軍在戰爭期間研製成功潛艇,成功地布置了水雷。1856年建成了被譽為俄國海軍巨艦搖籃的波羅的海造船廠。

大公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海軍建設者,在俄國的改革中也發揮了相當巨大的作用,被守舊分子攻擊成雅各賓派(法國大革命激進派,這種指控相當於在納粹德國說誰是共產黨,而且還是個猶太人)。作為沙皇的親弟弟他一手促成了這筆生意的成功。說他傻或者賣國,都是笑談。

在美洲的俄羅斯人

沙皇俄國賣地時面臨的實際情況就是,阿拉斯加必然會丟,不是英國就是美國,還不如賣出去換筆錢花。

出售阿拉斯加並不僅僅是一塊地的事情,這其實代表著沙皇俄國放棄了在美洲的所有殖民地。俄國人實際上是最早探索美洲的一批人之一,如同英國用東印度公司控制印度一樣,俄國以俄美公司的名義進行美洲探索開發。而俄美公司最大的股東和得利者就是沙皇本人。

從1790年成立,到19世紀中期接近60年的時間裡面,俄美公司從阿拉斯加一路往南沿著北美太平洋沿岸建立了殖民點。一時間在美洲建立了一個面積達150萬平方公里的美洲俄羅斯帝國。

俄國殖民者在舊金山以北建立的羅斯堡草圖

不過,跟英國人對印度的徹底控制,所有土邦主都得在東印度公司的武力和經濟轄制下俯首聽命不同。俄國人對阿拉斯加的統治只能說是蜻蜓點水,根本沒有深入阿拉斯加腹地。

首要的問題是人手不足,俄美公司招募俄羅斯人去北美,但響應的人很少,當時的阿拉斯加根本是窮山惡水,而俄國還是農奴制國家,大多數農奴都是農奴主財產,不可能自由遷移。俄美公司給去北美的狩獵工人的待遇又奇差,工資又低,醫藥治療也幾乎沒有。

考察過移民區的俄國人筆記裡面記載。「……從各地挑選了150名年輕力壯的人派到錫特卡來,到二月份已死去8人,有60多人患病躺在集體宿舍里。在這些房子里既無火爐,又無壁爐,取暖靠的是許多人呼出的帶病菌的氣。這些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衛生。每晚工人們回來時,他們全身透濕,穿著潮濕的衣服和衣而卧,或者就把衣服掛在自己屋裡晾乾。患壞血病的人則被迫去站崗巡邏,直到再也站不住為止,直到寒冷、潮濕及體力枯竭終於使他們倒下。」

雇傭來的人,數量少死得快,俄美公司只能靠給當地土人酋長一些小恩小惠,奴役或者雇傭土人去獵殺海獺或者海豹,進行皮毛貿易。而對土人的待遇比對自己人都更苛刻,

1842年,美國哈德遜灣公司經理在訪問過美洲俄羅斯人據點后得出結論說,當時阿留申人的數量未能達到當初俄國人征服該地時土著居民數量的十分之一。俄美公司幾乎把自己掌控的地盤搞成了無人區。

殖民地爭奪最主要的就是人口數量。俄美公司搞的人丁稀落,俄屬阿拉斯加即使鼎盛時期也不超過800人。而美國方面,轟轟烈烈西進運動正在高潮,從19世紀初開始每年去美國的歐洲移民以幾十萬計。這些人翻越阿巴拉契亞山脈,一路把美國的國土拓展到了太平洋沿岸。1844年加利福尼亞發現大金礦,俄美公司還和洶湧而來的美國掘金者們爭奪過。結果實在扛不住人潮被打退了。

左輪,馬刀,牛仔,鐵路,無論墨西哥人還是英國人法國人印第安人都實在扛不住這滾滾洪流,美墨戰爭墨西哥全國不過3萬餘,美國參戰武裝接近十萬

之前提到的美國哈得遜灣公司,跟俄美公司的性質差不多,屬於拿大炮經商的毛皮商人。當時已經佔據了英屬加拿大的大部分。那是連英國駐紮加拿大的8000駐軍都惹不起的豪傑。哈德遜灣公司經理去訪問俄國人顯然不是去搞什麼共同開發,而是知己知彼去的。就算俄國人不想賣,早晚也得被潮水一般北上的美國人擠出去。

對於這一點康斯坦丁大公非常清楚,在1857年4月給外交大臣的信中,大公強調:俄國財政需要錢,而那塊殖民地的收益太少了。他指出:「我們不要再自己騙自己了,必須看到,美國一直強調在北美的所有權,想要控制整個北美,他們早晚要把阿拉斯加奪走,我們沒有能力保住它。」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在美國人潮水一般的擠壓下俄美公司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小,到出售阿拉斯加當時,俄美公司已經不再是沙皇陛下的一個財源,而是一個包袱了。1797—1821年俄美公司從移民區運出了123萬多張海狗皮,而1842年—1861年只運出了33.8萬張,同一時期運出的海獺皮從7.2萬張減少到2.5萬張。

俄國武裝獵人繪畫

毛皮越來越少的原因,一是長時期的捕獵,北美沿岸海域的漁獵資源已掠奪殆盡,造成了毛皮來源的枯竭。

另一個是毛皮資源的大客戶的進口量劇減。十八世紀開始,俄國使團每隔三年來北京一次,其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將開發西伯利亞獲得的毛皮向傾銷。而鴉片戰爭之後,一方面被強迫開關,外國貨物傾銷,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消費能力下降,這批人正好是這些毛皮的客戶。另一方面英國、美國以及加拿大毛皮商人也將皮貨運往,大大縮減了俄國毛皮在的銷售量。俄美公司逐漸債台高築。

1863年由政府各部門代表組成的委員會審查了俄美公司得出結論說:俄羅斯美洲移民區的活動,「不僅在移民區的開拓方面,而且在工業、商業和人口發展方面,也都處於完全停滯狀態。總之,公司完全辜負了政府對它的期望。一方面,這正是無條件的專營權所造成的直接後果,這種專營權取消了一切同公司競爭的可能,因而不能激發公司去積極進行活動,但是另一方面,造成公司現狀的最主要原因,還在於該地區的自然氣候和地理條件」。

在這種背景下,俄美公司已無法繼續維持下去了。如果俄國還想維持阿拉斯加的現有統治,至少還要每年持續投入25萬盧布,如果還想深入統治,這筆錢無論如何是負擔不起的。

美洲殖民地已經是俄國的負資產,而克里米亞戰爭中英法艦隊攻擊勘察加半島也證明了一件事情,面對優勢的英法海軍,沙俄當時根本無法保護自己的海外領地。

而且戰爭期間美國政府也向沙俄政府通風報信,說他們有足夠證據表明,只要俄英雙方處於敵對狀態,英國即使不奪取阿拉斯加,也會封鎖阿拉斯加的主要港口。當時俄國在阿拉斯加只有少量武裝僑民駐守著幾個用來防禦土著的木製堡壘,英軍一旦進攻俄國人根本沒有防禦能力。

羅斯堡遺址,殖民探險隊更多的要求是居住,而不是修建防禦工事,在阿拉斯加地區恐怕比這種防禦都不如

既然保不住已是定局,就想想怎麼止損吧。丟給英國毫無作用,而近百年來俄美之間關係都很不錯,雙方和英國的關係都敵對,將阿拉斯加給予美國既有利於進一步加深關係,也能夠免除英國進攻阿拉斯加的可能性。

因此,在賣出阿拉斯加這一方面,著急的是想賣地的俄國,不著急的是想買地的美國。在克里米亞戰爭時期,為了防止阿拉斯加被英國人奪取,俄國駐舊金山副領事、俄美公司代表康斯特拉米尼諾夫曾提出,製造一個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加利福尼亞「美俄貿易公司」的假象。簽一個假合同宣布這裡是美國領土,就可以阻止英國人入侵了。

這個假合同提交俄國駐美國使館后,俄國大使表示贊同,並開始與美國有關人員商量。但是,美國國務院馬西等人認為,這種把戲沒人會相信,簡直是自欺欺人,事情不但辦不成,反而會把美國也牽扯進去。

著急賣地的沙皇和疑神疑鬼的美國國會

美國人不想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惹一身騷,那戰後總該沒問題了。因此康斯坦丁大公一提出建議,沙皇就火急火燎地同意了,並且於1857年4月29日批示,賣地一事最好做成,而且價錢好商量。

從1857-1860年,俄國駐美大使斯傑科一直與美國人接觸,力圖促成此事。熱心於購買阿拉斯加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參議員戈文也一直在努力。在他的遊說下,美國總統布坎南也已接受了購買阿拉斯加的想法。

但是著急也沒用,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了,阿拉斯加問題暫時擱置。

等到南北戰爭結束,1866年9月,財務大臣賴滕給沙皇呈上一份報告,一句話,要錢。儘快籌集450萬盧布償還舊債。償還了這部分債務,沙皇俄國才有良好的信用能夠進行國際貸款借新債還舊債。

因此沙皇火急火燎的催促趕快把地賣出去。此時沙皇的心理價位不過是500萬美元,而美國方面張口開了720萬美元的價格。這筆錢在當時約等於美國當年財政總支出的5%,也就是美國聯邦政府全年花的錢二十分之一砸在一塊不毛之地上,所以也難怪美國人民不遺餘力的黑總統了。

720萬美元支票

而換在俄國這筆錢等於沙俄當年每年關稅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財政支出的三十分之一,還能少掉大筆支出,這實在是飛來橫財。1866年12月16日,沙皇,外交大臣戈爾查科夫、海軍大臣康斯坦丁大公、財政大臣列伊金,駐美大使斯傑科,以及海軍部了解阿拉斯加情況的一個軍官科拉貝六人開會。會議上當場拍板。駐美大使斯傑科馬上回美國運作。

這時候起了疑心的反而是美國了。美國國會議員質疑俄國賣阿拉斯加的目的。1868年4月8日下午,當時的美國外交委員會主席索姆奈曾在國會參議院向議員們宣讀了他的一個長達3個小時的答辯講演。其中的問題之一就是「俄國出售阿拉斯加的原因」。

索姆奈沒有正面說明出售原因。他指出:「關於這個問題,我沒有什麼秘密可以告訴大家。但我不會忘記當年拿破崙一世出售路易斯安那是出於如下3種考慮:第一,他的國庫需要錢;第二,他不願讓那塊遙遠的、疏於防範的領土落入英國人之手;第三,用拿破崙自己的名言說,他很高興使美國永遠成為英國的海上競爭對手,以削弱英國的銳氣。」

就這樣,在心照不宣聯合抗英的目的下,兩國簽訂合約,150萬平方公里國土易手。沙俄拿自己根本控制不了的地盤換了一筆錢,而且甩掉了一個大包袱。美國方面得到了土地,雙方皆大歡喜。

阿拉斯加的逐步發展

而阿拉斯加的初步開發還要等到十幾年後的淘金潮,1880年在朱諾發現了黃金,20年來18萬淘金者奔赴阿拉斯加,其中大多數空手而歸。不過,在整個19世紀下半葉太平洋沿岸各州都發現了金礦,阿拉斯加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比起同期大規模的加利福尼亞掘金潮無論是收入還是實際建設都要小得多。因此直到20世紀初,阿拉斯加還是籍籍無名,1912年,直到美國購買阿拉斯加45年後,阿拉斯加才正式設立行政機構,成為了美國國土。直到二戰後1959年,阿拉斯加才正式成為美國一個州。

就算如此,長期以來阿拉斯加的主要價值體現在軍事方面。在美國海軍向太平洋發展的時候,阿拉斯加對於北太平洋航線的影響作用才體現出來。原本是捕魚港口的荷蘭港在大力建設下變成了重要的海空基地。在1942年,日本發動阿留申群島作戰時,阿拉斯加範圍內駐紮的美軍兵力多達14萬,日軍只敢對荷蘭港虛晃一槍,然後佔據了兩個無足輕重的小島撤退。

這個時候的阿拉斯加一共才有50萬人口,才剛修好一條通向加拿大的近2000公里的砂石公路。這是阿拉斯加第一條陸上交通樞紐,此前根本陸路不通。這時候的阿拉斯加還談不上什麼建設。

冷戰時期,在核戰爭雙方數千枚核導彈互指的時代,蘇聯洲際導彈穿越北極上空打到美國只有7000公里,不到半小時時間就能飛臨美國上空。阿拉斯加作為冷戰最前沿,其布置的預警雷達能夠在第一時間監控到蘇聯的導彈發射,為美軍的攔截和核反擊爭取時間。也因此,美國持續在阿拉斯加加強遠程預警雷達的部署和地基攔截彈的設計。

美軍還優先將最先進的戰鬥機部署到阿拉斯加。最先裝備F-15、最先裝備F-22的都是在阿拉斯加的聯隊。

部署在阿拉斯加的地基GBI攔截彈

而阿拉斯加令人津津樂道的石油資源要等到1969年了。1923年起對阿拉斯加的石油勘探就已經開始,但是在阿拉斯加這種冰天雪地的地方勘探和採取石油顯然不是當年的技術能搞定的。1944~1953年開展系統勘探,探井打了36口,一無所獲。1962年恢復勘探,打了9口鑽井還是一無所獲,直到1969年,全美當時最大的油田普拉德霍灣油田發現,距離沙皇俄國出售阿拉斯加已經過了102年。沙俄都沒了,阿拉斯加的石油資源才真正得見天日。

不過即使發展到現在,阿拉斯加人口不過才72萬。第一大城市安克雷奇才30萬人口。

150年時間,150萬平方公里

150年後的3月30日,俄美簽署《轉讓阿拉斯加條約》150周年的紀念日,美國當天舉行了多場慶祝活動。然而,部分俄羅斯網民發出了「歸還阿拉斯加」的說法。

實際上就算是在當年,也不是所有俄國官員都贊成出賣阿拉斯加的。直接管理太平洋地區這幾個殖民地點的遠東官員和俄美公司的股東當然不贊成。但是胳膊拗不過大腿,比不了沙俄的戰略改變了。而且即使沙俄反悔,也實在搶不回來。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俄國戰略上一直專註於歐洲地區,與奧斯曼帝國爭奪黑海出海口,東方几乎完全依靠武裝移民自行搶掠。19世紀中期,沙俄在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基本只有武裝僑民和探險隊的存在。從黑龍江北到阿拉斯加全都是大片無人區,裡面點綴著幾個居住移民點。

即使是二次鴉片戰爭沙俄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搶奪了大片地區,但是這些地方可以說完全是無人區,完全是清政府沒有任何反應,才坐視了這些地方丟失。

俄國人掠奪外東北的開始,是在1850年一支沙俄探險隊乘坐汽船,沿著黑龍江探險,最後建立了幾個商站、貿易點。這件事情直到1852年俄國貿易團到北京貿易,才被清政府知道。

而沙俄帝國真正重視遠東,也是在克里米亞英軍攻擊勘察加半島之後,俄國人闖過黑龍江,向勘察加運輸補給。

1854年4月,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以克里米亞戰爭為借口,向北京提出要求借道通過黑龍江去太平洋沿岸防備英國攻擊。7月照會到達北京。清政府批複允許借道,後來接到吉林奏摺,首次報告在黑龍江下游俄國設立了屯據點,有「大銅炮二位,小銅炮二位,槍炮弓箭俱全」,但清廷對此並無反應。

穆拉維約夫可謂是沙俄對外侵略的急先鋒,對俄國擴張的功勞之大讓他堂而皇之地登上了5000盧布的鈔票

1855年初穆拉維約夫再次提出借道。帶領一支包括七千屯民,內含兩千五百名武裝男丁的船隊順江直下,並佔領了闊吞屯(今俄馬林斯克)。而吉林將軍報告庫倫地方兵力不過四百,一切糧餉裝備都需借墊,對俄人無能為力。然後穆拉維約夫向清廷提出要求割讓黑龍江以北,當地居民一律南遷,但立即被拒絕。在兩邊扯皮過程中七千俄國移民就在黑龍江不走了。

第二年吉林將軍上報,因為路途遙遠並不清楚俄英戰爭,並且黑龍江下游「曠邈無涯」,渺無人煙,根本不清楚到底丟了什麼地方。吉林全省兵力不足三千根本不敢與俄國武裝僑民交戰,向北京求取援兵。而清廷當時忙於圍剿太平天國,沒有回復。當年六月,俄方又派出一支有1660名武裝人員的船隊,基本上可以說到當年年底,俄國對黑龍江江北已經形成了實際佔領。

可以說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俄國在遠東地區就這麼萬把人,幾千武裝,靠清朝的反應遲鈍和畏敵如虎強賴了外東北。甲午戰爭之前,從西伯利亞過黑龍江到遠東一直是這個樣子。俄國人只擁有零零散散的居住點。

1891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建立以前,俄國如果真的想派兵去駐守阿拉斯加跟英軍或者浩浩蕩蕩的美國牛仔們開戰,要從莫斯科出發翻越烏拉爾山,經過幾千公里的無人區,坐船在英法艦隊的威脅下橫渡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在冰天雪地裡面修堡壘作戰。當然後續的彈藥糧食補給也要走相同的一條道路。這基本等同於自殺。

與其如此,對於俄國而言顯然爭奪氣候條件更好、更適宜居住的東北才是「上策」。於是在1900年,已經在遠東擁有足夠人口的俄國人悍然製造海蘭泡慘案,製造真空區,著手開始了他們的黃俄羅斯計劃。

在歷史上俄羅斯佔據阿拉斯加,既無能力,也無需要;而今天,阿拉斯加已經變成了美軍重要的前沿基地,俄羅斯人面對的也不是清政府,在這個時候的叫囂無非是發泄一下民族情緒。與其想著對面的阿拉斯加,不如想想每年流失2萬人口的遠東地區怎麼解決。

歷史上最便宜的這一筆大規模土地轉讓。對俄國而言其實並沒有什麼虧本,反而是止損的上策。一個並沒有實際控制,完全沒有開發能力,上百年都不見得能回本的遠方殖民地地區,把它稱之為領土,跟現代國家聲稱對月球擁有主權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喊口號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如果真要細究的話,阿拉斯加是應該歸還給俄國人,還是歸還給被俄美公司奴役到死的愛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的亡靈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