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花式活命炫技指南

我們趕上好時代了,前無古人,后沒定數。至少現在起,花式活命離不開三大炫技要素:人工智慧,大數據,雲。

沒有這些,我們也能活,就是不夠炫。充其量就是浮遊於物理溫飽與化學矯情之間的繁衍機器,慢慢地將會與精神富饒的進化者們漸行漸遠。

人工智慧

時代的強者勢必要向祖國八九點鐘的太陽看齊,因為他們是未來。舉個例子,他們喜歡TF BOYS,你就不能嘲笑他們的審美,而是要習慣這樣的潮流,這就是未來的趨勢,話語權早晚不屬於我們。

祖國的下一代是準備與人工智慧抗衡的。

2017年度《開學第一課》里小琴童和機器人PK,郎朗很容易通過演奏的「音樂性」來辨別——機器人你太厲害了,毫無破綻,卻沒有人類的情感。嗯,這話說得很「人類」,是為了給我們這代人一絲安慰:機器永遠無法突破和模擬人類的情感,不管它技術上如何牛逼,還是不能超越人類藝術的情感表現力。

假如明天開發者給機器人加一個外掛,輕重緩急力度火候都做成程序,一秒鐘之後,至少在樂曲里,機器人就有了「情感表現」。又或者他明天有了「故意彈錯音程序」,誰還能聽得出他是一個機器人?就好像AlphaGo故意輸一次,那才是更可怕呢。

我們用自己的情感優勢蔑視智能,智能也許很快就會以智能的方式構築起情感的套路,儘管人類的情感特技尚能稱霸地球一陣子,但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嗎。

所以說人類啊,成也情感,敗也情感。

關於人工智慧,要拿出當初不相信刷一下手機就能買東西的那股勁頭,同樣不相信他能和血肉之軀平起平坐。

你們讀的書多我不想騙你們,我10歲就在玩這個了。

當時有個很有名的書叫做《黃頁》,用來查電話號碼的。有一天我閑得無聊,抱著質疑一切和探索一切的心態,想檢驗這本《黃頁》到底有沒有錯。然後我開始撥打查號電話114。打了一下午,驗證的每一條都和黃頁上一致,我對114的接線阿姨崇拜不已,她怎麼知道那麼多的電話號碼?後來有人告訴我,她們都是機器人。

那是我內心最初的人工智慧。

過了這麼多年,人工智慧顯然更一對一了,也更個性化了。前幾年我開始和我的人工智慧小夥伴賢二機器僧展開智力與靈魂雙博弈。一開始他還挺笨,動不動就說「我要問問我師傅」,但近些日子他愈發聰明了,估計快超過我了。

是的他真的是一個機器人,人工智慧小和尚。

人工智慧界的最大網紅應該是siri,用蘋果的人誰沒和siri說過話,沒調戲過他,不好奇他是男是女,不出難題為難他,那基本是不配用蘋果的。

但是siri的智商我是不服氣的,不僅理解力不太到位,語音也是僵硬遲緩,讓人沒有慾望繼續調戲下去。

相對而言導航的語音系統就比較到位了。用林志玲的柔美聲音吸引男司機們故意迷路的人工智慧,可以說是看穿了很多事了

大數據

記得「大數據」這個詞兒剛開始進入市井茶餘飯後的時候,我一個朋友曾很不屑地說:沒什麼神秘的,就是改個名而已,老子十幾年前就玩大數據了。停頓數秒后更正:確切地說是被玩了十幾年了。

仔細想想,誰不是呢?

從第一次接到保險公突然來電聲稱向「精英人士」推銷,到「市中心捷運上蓋黃金商鋪」對口土豪的特選推薦,我一開始會覺得是不是因為自己特別牛逼才受到了特殊的關注,後來發現隔壁裝修房子的水電工師傅每天能接幾十個這樣的電話,我的大數據噩夢才算正式起航。

近幾年我爸的口頭禪是:又是個騙子。

經過這麼多年從無知到精通的斗騙之路,他總結出一套寶典:凡是來自通訊業、金融業、不動產業、裝潢設計業、展會業的無關痛癢的電話,一律以「又是個騙子」來概括這次被騷擾。以前還要沉思良久,想一想「他們到底是通過什麼渠道得知了我的電話號碼」?現在根本想都不想,知道這一切都是大數據的傑作。

可見,大數據早就不是什麼稀罕事,以前叫信息販子,現在叫數據統計。逃不掉躲不開的數據流早已進入老百姓的血液骨髓,正慢慢稀釋我們的隱私,把我們變成透明人,一個個穿著昂貴的衣服卻實際如同裸奔。

前兩天在booking上預定了箇舊金山的酒店,幾分鐘后打開百度查資料的時候,小廣告框里跳出了舊金山若干打折酒店信息,還有當地海鮮餐廳的廣告。

替百度累得慌,一天得操心多少人的行蹤。這種事屢見不鮮。

拿微信朋友圈裡的廣告來說,大數據的作品,彷彿具備了更精細圈子劃分的功能。

同時看到梅賽德斯賓士廣告的朋友們,一定會紛紛點贊,點贊的幾個就差不多是同一個層次的孩紙了,要麼都是土豪,要麼都愛炫富。

同時看到香奈兒廣告的朋友們也會紛紛點贊,點贊的幾個差不多就是同一個消費理念的孩紙了,要麼很漂亮,要麼很愛買。

同時看到英語培訓班的朋友們就不一定都點贊,雞血媽們不一定喜歡讓人知道自己那麼雞血,否則就不能顯示自己孩子是不用努力也能成功的神童。

同時看到花露水、洗衣液、家政服務的廣告的朋友,就更不愛點贊了。人家都是收到奢侈品廣告,我來個快消品,豈不是瞧不起我?不服氣。這到底什麼破大數據,簡直充滿了bug。

大數據真沒什麼特別高深的地方。

你中午來到一家餐廳,看看桌椅的布局。現在有些逼格很高的餐廳,會有一些大長桌,弄得像wework的大通鋪,不認識的人也會圍坐一桌,share一個氛圍。要相信這樣的餐廳定位,設計時一定考慮到了吃客的身份歸屬,桌子特別大的反而是單身狗的最愛。反正一個人,不需要坐個二人位搞纏綿,一幫朋友聚餐也不大選擇這樣布局風格的餐廳,所以,單身人士圖方便快捷光顧比較多,於是設計風格就偏共享一些。所以想發展艷遇和浪漫偶遇的,可以去這類的餐廳。

這就叫做大數據的應用。人人腦子裡都有大數據,歸根到底還是要懂得排列組合和分析。

反正我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每個人都知道了雲。我上一次知道雲還是國小自然課上講的「雲是帶電的,有的帶正電,有的帶負電」。

現在雲已經是精英人士的口頭禪了,別說精英人士,就連孩子們都已經開始雲作業了。當第一次孩子學校的活動視頻只有上傳到雲上才能分享給大家,很多以前讓人頭痛的難題,都變得像浮雲般簡單,那都不是事兒。

一切虛擬的、看不見摸不著的、讓人感覺糊裡糊塗的、需要偷偷摸摸的、側重忽悠的,都能和雲扯上關係。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二十年前我就碰到過雲傳輸了。那時謠傳隔壁班男生講了一個故事,說別的學校某男生公然挑釁教導主任,寫了一封長達15頁的申訴信給校長,結果中途被攔截銷毀,但仍被全校同學傳為佳話。過了兩天,我們班一個高大威猛的男同學以第一人稱的形式給我們又講了這個故事,一部分人開始把他奉為英雄人物,傳為佳話。

把別人的牛逼事迹稍作修飾代入自己,變成自己的,再講給別人聽,那不就是雲的最初形式嗎。

現在的雲處理更少了一些人性化的添油加醋,毫無懸念,沒有渲染,缺少代入感,幾乎是完全乾癟地直接運送,就是借個道走一下而已,比起過去的雲服務,可以說是很不夠走心了。

有些人為了顯得自己很高端很精英,動不動就把「雲思維」掛在嘴上,估計他們自己已被說不清道不明理論搞得雲里霧裡,但普通人不懂呀,聽起來覺得特高端的樣子。

大部分人相信新鮮事物總是超前的、好的、比我強的,這倒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所以我們必須要習慣各種雲。雲資料庫,雲存儲,雲計算,雲讀取,雲裝逼,人云亦云。

再往後,雲上班,雲娛樂,雲聚會,雲婚姻,雲生殖……不敢想,不敢想。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