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商業航天:中國的spaceX們該走一條什麼樣的路

經濟觀察報 趙文宇/文 近期商業航天投融資消息密集。4月21日,民營衛星公司天儀研究院宣布公司獲得近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5月23日,航天科工集團設立的火箭技術有限公司開啟A輪融資,擬計劃增發28.57%的股權。自2015年政策鼓勵民營公司進入衛星和火箭領域,商業航天正成為一條火熱賽道,被各路資本看好。

相比同樣火熱的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科技領域,商業航天又是截然不同的。因為這個市場從無到有的過程中,資源與人才相互博弈始終相伴。這源於商業航天的三大特點:第一,政策先行,國家對航天產業的開放程度決定了行業發展進程;第二,盈利周期比一般科技產業長;第三,核心技術和人才資源基本都聚集在傳統航天產業鏈中,儘管目前已有外溢的趨勢。

對於的商業航天賽道也存在著科技領域的普遍問題,即正出現市場熱度偏離實際價值的趨勢。但和其他科技領域相比,行業仍相對理性。

業內普遍期待的是,國家能否在未來設立以商業航天定位的產業級基金。目前民營公司投資者者仍是風險投資。儘管國有航天企業已有部分航天基金,但是僅限於傳統航天產業鏈。同時,國家層面能否出台商業航天的管理辦法,以及體制內對體制外的具體採購協議,這將規範市場參與者的商業行為。

的spaceX更值得尊敬

對於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旗下投資管理平台哈工大機器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哈工大機器人」),從沒有要求所投企業成為的SpaceX,那只是一個類比概念。事實上,的商業航天公司與SpaceX從生存環境、發展歷程等多維度存在諸多不同。而其中,兩者最大的不同是資金渠道不同。SpaceX靠注資,而民營火箭公司靠融資。這意味著團隊註定要走一條截然不同的路。承擔著比SpaceX更大的壓力和風險,他們的成功更值得尊敬,也將得到更大的商業回報。

目前民營火箭公司屬於初期階段。從估值的角度看,A輪在5個億左右,B輪在20個億左右。若從企業未來在主板上市的價值來看,這個估值是偏高的,但如果市場會淘汰至1-2家后留下獨角獸,這個估值就偏低了。

國外商業航天比國內發展早得多。馬斯克2002年創立的私人火箭公司SpaceX,以低成本提供火箭發射為競爭力,在2008年成功將運載火箭送達太空軌道。而馬斯克以近乎狂熱的、想要移民外星的太空願景,在2014年將SpaceX估值帶到100億美元。

SpaceX每一次火箭發射或融資的消息,無不激勵著國內投資人更加關注和看好這個產業。但不應該將國外的SpaceX和的民營火箭公司相比。兩者在政策土壤、資金渠道等諸多發展維度中截然不同。

SpaceX在最初成立的10年內獲得了40億美元的合約,其中約5億美金來自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並在2006年獲得NASA(美國國家航天航空局)的合同。2014年,NASA再與SpaceX簽訂了一個26億美元的臨時合同,項目關於運送人員前往太空。2015年11月,SpaceX與NASA確認ElonMusk主導的空間貨運合作項目將會在2017年以前承擔起運送宇航員進入國際空間站的任務。而在近期,SpaceX成功發射了高度機密的間諜衛星,這是通過美國國家偵察局(NRO)和美國軍方簽訂的第一單合同。

SpaceX是注資模式,即便火箭多次發射失敗,依然有NASA的訂單合同和馬斯克大量自有資金支持;而火箭公司依靠融資發展,也就更經不起任何一次的發射失敗,失敗意味著之前一輪投資人的資本打了水漂,的投資機構中,沒有哪家公司可以讓火箭公司反反覆復地發射失敗。目前情況是,民營企業的火箭一次都沒有發射過。二者唯一相同的是,民營火箭公司若出現獨角獸,則在概念和市值上能達到SpaceX的水平,或是更高。

而哈工大機器人需要做的,是利用哈工大航天軍工背景,提供技術、人才資源以及品牌,扶持他們快速適應的商業航天環境,成為一個行業先行者。目前,我們仍然在商業航天產業鏈上尋找適合的投資標的涵蓋從衛星、火箭到地面終端設備。

低成本是民營火箭生存之基

但以目前航天科工與航天科技的火箭載體數量來看,未來火箭發射市場將出現較大供需缺口。目前市場上出現以製造商業火箭為業務的公司有五家,包括3家民營創業公司和2家航天集團設立的公司。按照燃料類型不同將火箭分類,大型火箭是液體發動機,小型火箭是固體發動機。商業用途的火箭主要是後者。而民營火箭公司主要從事火箭集成,即採取零部件或部分模塊採購的模式。

民營火箭公司的生存空間在於製造出比傳統模式更低成本的火箭。航天技術之所以在世界聞名,歸功於產品的高可靠性,這也意味著將花費大量資金用於實驗和技術驗證。

軍民融合后,非核心零部件的部分產業鏈向民營公司開放,這種模式下民營公司的進入會降低國家火箭的造價成本。按照這樣的思路,通過減少為保證高可靠性而進行反覆實驗的過程,以降低火箭製造成本。不同於傳統模式按照國家任務研製和設計火箭,民營公司在做集成的過程中,走入招標、議價等諸多環節都可節省成本。

物聯網是下一個焦點

目前,對市場的民營火箭和衛星公司,BAT等互聯網巨頭並沒有介入投資,但並不意味著未來不會參與。商業衛星在將來勢必成為收集大數據的主流渠道。因此,布局商業航天對互聯網巨頭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當下的人工智慧。互聯網巨頭們將努力形成自己的通信網路、大數據業務,未來也會將商業航天作為下一個競爭焦點。

據哈工大機器人統計,根據目前商業用途衛星發射計劃,未來有超過3000顆以上的衛星將要上天。其中諸多大型企業紛紛提出了組網計劃,除了傳統衛星公司外,組網計劃的提出者包括了BAT、大唐等公司。這也決定了商業衛星市場的火箭發射是供不應求的。

一方面,衛星作為形成物聯網、互聯網的基礎設施,覆蓋區域遠超過地面基礎設施,如何形成天地互聯,成了布局物聯網等業務的公司競爭焦點,率先發射衛星的公司可以提供同業提供不了的服務;同時,衛星可發射的軌位資源和頻段資源有限,更讓國內外公司急於搶先發射衛星。

不同於充滿著風險的火箭領域,商業衛星市場的爆發幾乎是肯定的。商業航天的產值能擴大到什麼程度,不在於製造端,而在於下游應用的拓展。衛星傳輸下來的大數據如何應用,將成為市場拓展的關鍵點。雖然目前商業衛星市場規模並不大,公司主要以製造為主,但部分優秀的民營企業正積極探索衛星應用,積極探索著商業藍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