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 簡政放權和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有關情況

襲艷春: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討論了進一步簡政放權和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有關工作。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關情況,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國務院審改辦負責人吳知論先生,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先生,請他們為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吹風會的還有國務院審改辦審改司司長郭沛先生,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劉衛軍先生。下面,就先請吳知論先生作介紹。

吳知論:

有一個文字材料,本周國務院常務會議涉及到簡政放權有三件事:

第一,在更大範圍內推進證照分離的改革試點,這個試點是2015年國務院批准在上海浦東新區進行的,經過兩年來的運行,取得了明顯成效。國務院決定把上海浦東新區的試點經驗推廣到天津、遼寧、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廣東、重慶、四川、陝西10個自貿試驗區。同時,還明確經過各省級政府批准,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推廣這些改革措施。

第二,國務院各部門再次取消了行政許可事項,這一輪推出52項。絕大部分與就業、創業、投資經營、環境、營商條件相關。具體內容都會公布,我就不再細說了。這52項當中要說明的是,有13項涉及到法律修改,要等法律程序走完以後才能公布實施。

第三,再次取消22項中央指定地方政府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涉及企業生產經營、個人就業創業佔大頭。無論是52項還有後面指定地方實施的22項,這一輪都要求相關部門在20個工作日之內製定詳細的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措施,就是說,取消這些事項是為了給企業的進入門檻放低,並不是說放棄政府的監管,相應的門檻沒有了,事中事後監管需要加強。

襲艷春:

感謝吳知論先生的介紹,下面有請田世宏先生作介紹。

田世宏: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媒體吹風會。首先感謝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質量工作的關注支持。

9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推進質量認證體系建設的措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提升製造品質。會議強調,按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推行和強化質量認證這一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有利於加強質量監管,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促進位造提質升級、邁向中高端。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質量工作的重視以及質量認證工作的重要作用。下面,我向大家作個簡要介紹。

認證認可是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手段和貿易便利化工具。認證是指由認證機構證明產品、服務、管理體系、人員符合相關標準和技術規範的合格評定活動。類似於我們常說的「擔保人」、「證人」。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認證認可體系,將認證認可確定為重點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推動質量認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目前,全國累計頒發有效證書176.7萬張、獲證組織60.3萬家,其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45.4萬張、42.9萬家,頒發證書及獲證組織數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目前質量認證工作也存在諸多不足。比如認證的社會認知與應用程度還不高,規避或濫用認證現象還比較突出,認證服務供給不足等等。

下一步,質檢總局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按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推行和強化質量認證這一市場經濟基礎性制度,服務加強質量監管,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促進位造提質升級、邁向中高端。具體來講有五項舉措:一是大力推廣質量管理先進標準和方法,以航空、鐵路、汽車、信息等產業為重點,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快完善和提升適合行業特點的質量管理體系。二是引導和強制相結合。對涉及安全、健康、環保等產品實施強制性認證。鼓勵企業參與自願性認證。大力開展綠色有機、機器人、物聯網等高端產品和健康、教育、電商等領域服務認證,打造質量品牌。三是探索創新質量標準管理方式,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實施審慎監管。四是強化監管,嚴格資質認定標準,加快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與政府部門脫鉤,培育發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清理整合現有認證事項,取消不合理收費。建立質量認證全過程追溯機制,嚴厲打擊假認證、買證賣證等行為。五是深化質量認證國際合作互認。

我先簡要介紹這些情況。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國家認監委副主任劉衛軍非常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

襲艷春:

感謝田世宏先生的介紹。下面,我們進入答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大家提問。

中央電視台記者:

目前,國務院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已經取消了多少?現在還保留了多少?這些保留項目是基於什麼樣的原則?謝謝。

郭沛:

國務院審改辦從2013年本屆政府成立之初接收的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是1692項,就像總理在記者會上講的,大數是1700項。經過我們近一年的時間,對照著法律法規,跟部門反覆進行了甄別核實,剔除了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不屬於行政審批的事項、相互包含重複的事項,最後捋下來是1526項。2014年初,向社會公布了這個清單,所以第一個概念,等於是基數上有兩個,一個是大數1700項,之後按照法律法規依據進行了一些梳理,變成了第二個底數,就是現在常用的1526項。

本屆政府四年多來,審改辦分了10批提請國務院取消國務院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670項,這是精簡的數。按照基數1500多項,又扣除由人事部提請的、人大修法直接取消的,以及取消非行政許可事項時有的轉成內部審批或者其他權力的,再加上這四年法律法規新增的行政審批事項4項,總共算下來,目前剩632項,加上需修法后公布實施的事項,就掛在國務院審改辦網上。

除了大家關心的國務院部門審批事項外,實際上經過國務院審改辦提請國務院審議的還有:分四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審批事項有305項,分三批取消國務院行政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有323項,分四批精簡國務院部門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有197項。其他部門,像發改委也作了一些工作,質檢總局、人社部取消的賬,就沒有算到國務院審改辦的賬里。

吳知論:

我補充一下。保留632項基於什麼考慮?今天只能說一個大的概念。我的判斷是有40%到50%、還有300多項未來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保留的,其實世界上多數國家也都實施,這裡面主要是直接關係到健康、安全的產品和事項,包括金融安全,這將來肯定都要保留。剩下的大約還有一半,目前還留著,之所以沒有取消,主要的原因是如果取消了有一定的風險,或者不用事先審批辦法,後面事中事後監管的措施一時半會到不了位。這次52項,其實是到最後審議的時候才定下來。過程中有4項部門同意取消,我們也傾向於取消,領導同志方方面面論證也是取消,但是進一步審慎評估一下,涉及取消以後的監管措施不踏實,看不準,所以留著。簡單來說,這600多項未來還有一定的空間,但是這種空間主要是考慮到相應的監管措施能不能儘快設計出來,特別是要能夠有效運作。

日報記者:

本周常務會提出推進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加強通過事中事後監管、提升製造品質。想問一下質量認證工作在其中具體發揮什麼作用?第二,這次會議確定一些重點發展產業,比如鐵路、航空、信息產業,我們會怎樣用質量認證的體系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推廣這些領域的先進質量認證標準?謝謝。

劉衛軍: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們在進門的登記台上放了一本認證認可方面的基本情況,在這個小材料裡面,對我們的認證認可的定義、本質、屬性、進展情況、發揮的作用、未來的發展有一個基本的介紹。我注意到在材料里專門談到了認證認可能夠在質量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質量管理等五個方面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但是,我想利用這個機會,用更通俗一點地表述對認證這項工作到底對經濟社會發展,跟百姓有什麼樣的關係作一個介紹。

用通俗的語言講,第一,就是市場經濟的「信用證」。你看筆記本電腦底面一定會有一個CCC的認證標誌。現在手機都是電池和機器一體化了,包裝盒上一定也有CCC的標誌;如果手機、電池是分開的,電池背面也一定會看到這樣的標誌;去購買汽車,前擋風玻璃右側也會有一個CCC標誌。這個CCC就是強制認證的標誌。去商店、超市買一些有機產品,上面有一個標誌就是有機產品認證的標誌。我舉這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說明認證起「信用證」這樣一個很基本的作用,相當於第三方證明證人的作用。認證認可的本質屬性就是「傳遞信任、服務發展」。這個傳遞信任,一方面是向消費者傳遞信任,到商場去買東西,知道這個東西更可靠一些;一方面是向社會、政府、企業、國際社會各個方面傳遞信任。政府通過用第三方的評價方式,轉變管理職能,把一些行政許可用技術評價的手段代替,變成用第三方的評價方式。政府如果需要做一些強制性管理,就可以制定技術法規,採信第三方評價結果。

第二,就是企業或者組織質量管理的一個「體檢證」。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無論產品認證也好,或者是管理體系認證也好,還是國際上通行的ISO90001質量管理體系標準也好,對整個生產過程等各個環節都有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評價要求。如果是產品認證,最終的產品還要符合相應的標準。所以,認證機構在發證書之前既要對產品進行評價,又要對整個管理體系進行評價,這取決於要申請什麼樣的認證,不同的認證制度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獲證申請過程和評價過程中,就會發現自身企業還有哪些方面沒有達到相應的標準和管理方面的要求。這個獲證過程對他來說就是一個體檢過程,可以發現管理當中存在的不足或者漏洞,及時進行改進和完善。

另外,體檢證的作用還表現在認證證書是有一個有效期的,發了證以後還要做很多日常跟蹤管理工作,要不停地對最終產品、對整個管理體系進行再次的評審和跟蹤檢查,特別是在發現了一些質量信息有問題后,更要對它的發證情況、對企業的整體情況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其他問題。所以,它另外一個方面的作用就是體檢證。通過這樣一個體檢,保證認證的有效性,保證企業或者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夠長時間的跟它認證的時候保持一致。所以,這是一個長期的體檢證的作用,保證你時時健康。

第三,就是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剛才田主任說了,認證認可是國際上通行的質量管理手段和貿易便利化工具。現在認證手段,已經被國際標準化組織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定位為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國家在對管理質量評價的時候,用認證手段非常的普及,國際上也有通行的準則和標準。獲得認證之後,大家用一個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準則得出的評價結果,發的證書很容易得到國際上的認同。因為國際認證界遵循一個共同原則,爭取「一個標準、一次檢測、一次認證、全球通行」,所以獲得這樣一個證書,能在國際上有一個很好的競爭力。除了國際貿易以外,國內也一樣,獲得這樣一個證書,給人這樣一個信譽,使你的產品很容易進入到市場之中。

所以我簡單用這「三個證」來把我們的認證作用做一個簡要的闡述,實際上它還對產品質量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政府職能轉變,甚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際市場競爭力等等諸多方面都有非常有益的作用。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國務院常務會把認證這項工作提到這樣的高度來進行推廣、應用、規範。

第二個問題。我們提出「打造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升級版」,主要任務就是針對一個一個行業建立具有行業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和認證制度,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變革傳統的認證技術和監管方式,利用認證機構的專業優勢和得天獨厚的橫向縱向數據資源,為企業質量「把脈」,開出質量提升的「良方」,已經在航空、鐵路、汽車等領域率先開展試點。實際上,信息化對各項工作效率提升都有巨大的作用,同時在認證領域也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比如剛才田主任談到了認證存在的不足的時候,談到了社會認知度不高。我們現在實際上就是在利用信息化系統,利用網路系統,在不同的平台上更多地讓企業、消費者了解認證方面的知識和作用。所以,在宣傳推動上、營造社會氛圍上,用信息化手段會起到一個很重要的推動的作用。再比如,因為認證評價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我們通過網路化、信息化手段應用,可以大大提升認證有效性以及認證環節的便捷性。比如,一些現場評審,要是有網路系統,有些可能沒有必要去現場,通過一些視頻的途徑,就能夠了解到一些方面的內容。再比如,通過信息化系統,收集到了這個行業內的產品和企業質量管理方面的信息,包括這個申請企業方面的信息,在做認證評價過程中,通過這些信息就會能更聚焦,知道哪些方面是我們評審的重點,這更能增加評審的有效性。

規範認證活動的有效性方面,加強監督方面,我們也在利用信息化系統。所有的國內機構發的認證證書到底有哪些,在網站上都可以查詢到。包括對哪些機構進行監督管理,進行懲戒退出,哪些機構有問題,都會及時地通過信息化系統,包括網站的系統對外進行公布,營造一個社會共同監督的局面。現在我們在積極探索「互聯網+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鼓勵開發全樣本分析、檢測雲和在線監測等,強化與相關部門的信息互享、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機制,推動聯合監管、聯合懲戒。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目前,質檢總局正聯合相關部門開展「2017全國質量日」活動,明確提出要升級質量管理認證體系,積極推廣先進的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引導和鼓勵企業開展精細化質量管理,這一次國務院常務會提出要開展質量體系的升級行動,國家質檢總局還有認監委在質量提升方面會有哪些具體的措施?謝謝。

劉衛軍:

在國務院常務會後來新聞通稿里專門談到了,同時我們也列舉出來像航空、汽車、信息幾個領域的重點工作。為全面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關於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任務要求,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已在認證認可領域重點開展10個方面的先導性質量提升行動,充分發揮認證認可在堅守「安全底線」、拉升「質量高線」、加強全面質量管理等方面的特有作用,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具體來說,將開展10個方面的先導性行動。

一是大力強化全面質量管理。我們認證工作包括產品認證工作、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剛才我已經談到了,對企業整個管理的提質增效、升級都有積極作用。但是,我們目前現在比較聚焦,有一項工作相對來說做的比較突出一些,就是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及其認證的升級工作,因為ISO9001是質量管理體系,和我們現在倡導的加強全面質量管理、質量強國建設都更有更直接的關係。而且,現在ISO9000獲證的企業數在國內有43萬家。

現在ISO9001的標準,從1987年開始發布到現在有30年的時間,一共進行了6次換版,2015年剛剛進行了新一次ISO9001標準的換版,這個換版更注重在風險性的管控上,也就是說可能出現什麼樣的質量安全風險。另外,更加註重在最後應用效果的結果上,同時在標準靈活性上都進行了一些改動,更利於企業的執行。我們認證的升級版就是以ISO9001換版為契機。在認證的這個評價環節如何利用好ISO9000新版的標準,實際上我們也採取了一系列的認證升級相關工作。比如ISO9001新版標準對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有更多的靈活性,我們現在企業的管理體系,不同的企業雖然都有質量管理,但是不同的企業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我們會進行一些分級性管理,雖然都滿足ISO9001標準要求,但是有不同的級別。

另外,質量管理體系各個行業還有各自的特點,所以我們在ISO9001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行業,又推出適應這個行業特殊的管理要求,我們簡稱為「A+B」,兩個結合也是對企業有重要的針對性的服務。再比如質量管理體系和其他的管理體系,像環境管理體系,還有我們材料里介紹了十幾個管理體系,有的企業同時申請多個管理體系,我們會進行合併,減輕企業的負擔,我們也在打造認證的升級版的工作。

所以,我們要利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推動獲證的40多萬家企業,進行新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升級換版,對新版管理體系進行廣泛宣傳推廣,使他們的管理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我這裡只是舉ISO9000管理的例子,除了ISO9000之外,我們一些高端品質產品認證、服務認證等,這些都對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積極的助推作用。

二是著力打造高端品質認證服務。圍繞農業供給側改革,培育一批高端農產品和農資認證品牌,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圍繞「製造2025」,推行機器人、物聯網等產品認證,引導製造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圍繞服務業提質升級,在養老、教育、衛生、金融等領域,加快推進服務認證。圍繞區域經濟發展,支持地方政府運用認證認可手段打造區域質量品牌。

三是統一整合綠色產品認證體系。按照國務院的部署要求,編製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目錄和實施規則,優先選取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產品開展認證,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

四是深入實施「同線同標同質」工程。加強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協同聯動,對出口食品企業進行「逐一幫扶」,逐步擴大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的實施範圍,從更大範圍帶動相關產業和消費提質升級。

五是培育壯大認證認可新業態。在信息安全、物聯網、電商服務等領域推行「互聯網+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新模式,助力互聯網經濟發展。完善認證認可「雲橋」信息共享平台,推動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數據資源向社會公開共享,為質量提升提供公信權威信息。

六是積極創建認證認可示範區。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和行業創建一批檢驗檢測認證產業示範區、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良好農業規範認證示範區、綠色產品認證「領跑者」行動等一批示範項目,推動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集聚發展。

七是加快構建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台。向社會各方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檢驗檢測認證的低成本服務,增加中西部地區和新興產業檢驗檢測認證的高水平供給,發揮公共服務平台支持「雙創」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

八是鞏固擴大國際合作成果。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積極推動國際互認,構建「一帶一路」認證認可國際合作機制;推動檢驗檢測認證與海外投資、產能合作項目緊密對接,助推企業及產品「走出去」。

九是加強完善事中事後監管。深化「放管服」改革紅利,鞏固簡政放權成果,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方式,向業務全領域、監管全過程覆蓋;建立「互聯網+事中事後監管」模式,切實加強全面質量監管。

十是夯實提升基礎支撐能力。深化國家質量技術基礎(NQI)認證認可關鍵技術研究,構建認證認可強國評價指標體系;實施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國家統計制度,完善認證認可標準體系,打造人才創新工程,加快邁入認證認可強國行列。謝謝。

田世宏:

我想補充一下剛才記者朋友說在質量提升行動上怎麼做的問題。因為從質量工作來說,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這項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方向就是要提高供給質量,提升供給體系的中心任務就是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總書記要求,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下最大氣力抓全面提高質量,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提高質量標準,加強全面質量管理,這是總書記親自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要求。李克強總理也多次強調指出,要建設質量強國,強化標準引領,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促進經濟邁向中高端。為此,國務院也相繼發布了很多質量提升的一些文件和政策措施,比如《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還有《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等等一系列文件,包括9月6日又進一步研究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工作,這一系列措施都是在推動質量提升。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質檢總局也積極的在協同相關部門,會同發改委、工信部等有關部門一起在研究進一步提升質量工作的措施和具體的辦法。要在質量提升方面,扎紮實實的一個行業、一個行業的抓,直至抓出成效。所以,對質量提升工作我們已經在部署開展一些工作,下一步還會跟相關部門一起提出一系列的具體措施來推動質量提升行動的開展。具體的涉及到一些領域和工作措施,我們還會對社會各方面進行宣傳和解讀。我就補充回答這些。謝謝。

國際廣播電台記者:

請問審改辦的領導,我們看到這一輪簡政放權中,剛才給我們材料中提到,一個是取消52項國務院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還有再取消2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許可審批的事項。請問這一輪的簡政放權跟以往相比有什麼樣的突破。另外,這一輪的審改工作存在著哪些難點?

第二個問題,想問關於質量認證的問題。我們看到這幾年出了一些大家比較關注的熱點新聞,比如像塑膠跑道和快遞三輪車等等,其實這些熱點背後常常引發了大家對標準缺失或者標準滯后的討論,我們知道國家也正在進行這種標準化工作的改革,請問這個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績,目前進展情況如何?謝謝。

吳知論:

這四年來審改工作都差不多,要說跟以往的不同,這次不僅僅是強調放,更強調在放的同時還要管起來,更要優化服務,就是「放管服」三管齊下。說的直白一些,不僅僅是把妨礙企業經營公民就業的束縛放掉,放了以後,市場又不能亂,還要管起來,要放管結合。同時,政府還要提供優質服務。強調三者並重。特別是近幾年格外強調在放的同時,要有一定的監管手段,確保不至於出現大的亂子。

關於審改工作難點,說一下我的工作感受。主要是政府怎麼管的問題。我們過去習慣於事先審批。對於審批,用我的土話就是說,審批肯定是有用,但對它的作用有一些誇大或者迷信。如果說不要這些審批,用別的辦法去管,說實話,第一我們不習慣,第二是沒有經驗,第三是沒有經過考驗,得試成功了才行。要用新的管理辦法來取代舊的管理辦法還是難。舊的管理辦法我們已經認識比較充分了,但是好的新的管理辦法怎麼用起來,這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相當多的事項,我們在內部,包括我本人在審核的時候比較為難,感覺不踏實,不批出了事怎麼辦。具體舉一個例子,比如「三新」食品,新的食品原料、新的食品添加劑、新的食品相關產品,這個事原來是衛生部門批的,衛生部門現在考慮不用批了。傳統的材料、傳統的工藝,不太容易出事,因為經過多年的檢驗了。但新的怎麼管,衛生部門弄了一個辦法,但是看不準、看不清,我們找了專家進行評估,專家認為不可靠,這種情況之下,就先拿下了。實際上相關部門很願意取消,但真正用什麼好辦法來管,還是比較難。舉這個例子,是不是能說清楚審改工作的難點。謝謝。

田世宏: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來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你剛才說到的標準缺失、標準滯后的問題,確實是標準「成長中的煩惱」。當然,更是我們推進標準化改革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現在我們正按照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部署和要求,採取措施,推動改革,目的就是要重構標準體系,理順標準化管理體制機制,提高標準化科學管理水平。

目前,各項改革進展順利,取得了積極成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推動政府標準的「瘦身」,重點就是要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過去標準體系里有國家發布的強制性標準,也有行業部門和地方政府發布的強制性標準,這給我們推動市場經濟發展、推動放管服帶來一些技術上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按改革的要求,把三級強制性標準整合為國家一級,減少強制性標準的規模和數量。再有就是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我們對現存的10萬多項推薦性標準進行了集中複審,有30%的推薦性標準都要進行修訂。通過這些措施,來優化「存量」標準,嚴控「增量」標準,推動政府標準「瘦身」,為市場標準的發展留出足夠的空間。

二是釋放市場標準發展的活力。一方面取消企業標準的備案,實施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給企業在新技術向標準轉化、通過標準形成產業化打開一條口子,充分釋放企業的活力,讓新技術、新工藝能夠通過標準化儘快產業化。據統計,過去企業平均備案一項標準要14天,改革后,企業制定的標準足不出戶,通過上網不到10分鐘可以公開聲明,激發了企業制定標準的活力和積極性。一年多來,已有11萬多家企業公開40多萬項標準,覆蓋70多萬產品和服務。從建國以來到我們實施標準化改革前,企業標準備案的數量是100萬項左右,可見企業標準改革的成效是非常明顯的。另一方面,就是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我們重點鼓勵在技術創新活躍和市場需求旺盛的領域發展團體標準,經過改革試點,在團體標準信息平台上註冊制定標準的團體有800多個,公開的團體標準有1500多項,很好地滿足了市場對標準的需求,增加了標準的有效供給。

三是提升標準化科學管理水平。推動科技研發、標準研製與產業發展「三同步」,加強標準化與科技緊密協作,加速科技成果通過標準轉化。同時,我們也對標準的出版、編審進行改革,以標準制修訂工作的無紙化和專家投票電子化以及標準編審一體化這「三化」來提高標準的制修訂效率,這樣更好的滿足社會對標準的需求。

四是搭建標準的公共服務平台。推動強制性標準的免費公開,同時也推動推薦性標準向社會公開,便於企業和社會公眾更加便捷、更加快速的了解標準信息,推廣實施和應用標準。同時,我們針對一些產業集聚、創新成果集中的地區和領域,建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搭建起技術標準創新服務的平台,目的也是為了讓創新技術更快的通過標準化實現產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這些都是解決標準缺失、滯后問題的措施。同時,我們也鼓勵標準化服務業包括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的發展,主要是針對中小微企業,給他們提供認證、標準的諮詢、培訓以及符合性測試和實驗驗證等服務。特別是剛才劉衛軍同志談到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新版ISO9001國際標準,對於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有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我們還將加強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服務的集成和協同,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國家質量技術基礎設施服務。

剛才你提到的塑膠跑道和快遞三輪車標準的進展情況,我簡要通報一下。塑膠跑道的標準,目前有《中國小體育器材和場地》《合成材料跑道層面》《體育場地使用要求及檢驗方法》等三項標準,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聯合教育部、石化聯合會、體育總局正在修訂這三項標準,修訂工作進展比較順利,標準委對這幾個標準的修訂工作開設了綠色通道,我們會在徵求協調各方意見以後,儘快頒布實施。

再一個就是電動三輪車標準。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會同國家郵政局在組織起草《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技術要求》,現在這個標準已經面向社會徵求意見,下一步我們要組織專家論證完善,並根據《快遞暫行條例》制定進展,進一步協調有關方面推進標準的制定。謝謝。

襲艷春:

時間關係,我們最後一個提問。

央廣新聞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於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的,2015年國務院批准在上海浦東新區推行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材料當中說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請問有哪些經驗是值得推薦的?接下來向其他10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廣,推廣過程中有哪些政策的變化,以達到因地制宜?謝謝。

吳知論:

第一個有哪些經驗。有一個專門的材料,人民日報、新華社都有專門的報道。上海改革試點有116項審批事項,不同的事項有不同的辦法。審批事項取不掉的,審批時限要壓縮,申報的材料要壓縮,相關的中介能不能別去找了,自己做了就可以了。但在審批過程中怎麼壓縮,我覺得目前方方面面重視還不夠。怎麼優化辦理流程,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還有一個是實行告知承諾,就是有一些事項將來行為合不合適,相應的設備、工藝安不安全,有固定的明確的技術標準,判斷起來比較容易。碰到這種事情,在申報材料的時候就不用去檢查了,只要企業有承諾,清楚國家的標準和違規的後果,就可以不審了,因為這些事情比較容易判斷。這樣,審批的過程就大大縮減,而且我個人認為,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逐步培養大家的自我信用,全靠審批來維持企業的信用,效果還不如他自己承諾。

還有一些經驗,比如把一些需要現場檢驗的東西,改為先審批、再到現場檢驗。因為有一些檢驗,說實在,沒有運營的時候檢了也白檢。比如空氣指標,搞一個小食堂,在沒有運營的時候,跑去檢,還是白檢,不如等他運營的時候再去檢空氣指標是不是合適。

第二個,在推廣當中有沒有變化?國務院明確,就是把上海的經驗做法複製推廣。但是,在推廣當中強調兩點,一個是要求在鬆綁的同時,怎麼加強監管、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方面提出了進一步的明確要求。還有一個變化,是在這個過程中,怎麼解決信息共享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要求在上海儘快在這兩個方面加大力度,積累更好的經驗。

這個文件很快就會公布,謝謝。

襲艷春:

再次感謝幾位發布人,也謝謝大家,今天的吹風會到此結束。

轉載請註明出處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