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太可愛了好想neng死它啊啊啊!!!"…面對萌物,人類也會產生暴力衝動...

話說,當你看到下面這些小動物時,

心裡有什麼感受呢?

好萌,好軟,好小隻....

哇哇哇好想抱抱它們啊!!!

很多人看到萌寵圖,或者可愛寶寶圖,大部分的想法都是『天啦嚕好可愛我想養,要摸摸,要親親』,之類的,基本都是想正面的情緒。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看到以上這些圖的反應卻是:

『天啊!!!!怎麼這麼可愛!!』

『可愛到我想哭,風暴式哭泣!!!』

『媽呀,可愛到控制不住,我想殺掉它!!!!』

嗯,沒錯,是殺掉

或者是拍扁它們,吃掉它們,或者是用手死死捏住它們,或者是把它們緊緊抱在懷裡接近窒息.....

這..這是啥啊...

變態么?虐待動物者?

嗯,其實...這種想法很普遍,甚至是健康的,

它是大腦調節情緒的一種自然反應,

叫做:cute aggression (可愛侵略性)

最早研究這種奇特想法的是兩個耶魯妹子。

在2013年,心理學研究所Rebecca Dyer在繁忙學業之餘,最常用的休息方式就是在網上看小動物的萌圖或視頻。

大部分圖和視頻還好,Rebecca一邊看一邊傻笑,

但當一張極端可愛、可愛到炸裂的萌圖出現在Rebecca眼前時,她卻有了一種很古怪的,矛盾的感受...

在正面情緒『好可愛!』的海洋中,

有一股負面的,相反的暴力情緒,

她的渾身難受,特別想動,想接近那隻萌寵,然後....把它搞疼,或者直接弄死。

......

『原來我是個隱形的耶魯變態?』妹子心想。

但她詢問過自己的同學、室友們之後,她們也袒露自己有時會有這種可怕的情緒。

Rebecca很困惑...

於是在那年,她找來同學 Oriana Aragon,

兩人一起做了幾個實驗...

兩人從網上招募了109個實驗參與者,讓他們看一系列照片。

照片分為三組:

一,動物的搞笑照片,類似這種...

動物打扮成人的樣子,或者做出一些滑稽搞笑的表情....

(以下圖片來自油管頻道SoulPancake做的模仿實驗)

二,普通照,就是成年動物的照片,比較嚴肅..

三,可愛照,

基本都是年幼的小動物的萌圖...

妹子們讓參與者一邊看圖,一邊給自己看圖后的反應打分(是激動...煩躁....一般...etc.),並解釋。

妹子們發現,參與者認為越可愛的圖,他們說自己產生了更多的暴力情緒。

比如..

『實在太可愛了,我好想...死,把你吃掉,殺了你,弄傷你。』("So cute I could... die, eat you up, kill you, maul you")

『我受不了啦!!』

『就是想大喊『呃啊!!!!』』

也有人直接說,『就是有各種暴力的想法。』("It's just all this violence."

妹子們覺得這還不夠,因為這些語言可能只是表達自己覺得可愛的方式,

她們想測出參與者們會不會在行為上真的更暴力。

於是她們做了第二次實驗。

妹子們招募了90個新的參與者,

讓他們看一套和實驗一差不多的圖。

但看圖前,妹子們沒有告訴參與者這個實驗的真實目的是什麼,而是告訴他們,這實驗是為了測試他們的記憶力和肌動能力。

她們給了參與者每人一張泡泡紙,讓他們看圖的時候想捏碎多少泡泡就捏碎多少,不想捏也可以。

但無論何時,泡泡紙必須拿在手上...

於是開始看圖....

成年動物圖沒什麼反應,

但是到可愛動物圖時....

人們有了這種表情...

手指開始活動,捏碎一兩個泡泡...

或者開始撕泡泡紙....

或者是整個把它當毛巾一樣擰起來,

感覺雙手就是很想使勁。

實驗后,妹子們發現,

當人們看萌圖時,捏碎的泡泡數量是人們看搞笑圖時的1.5倍,是看普通圖時的1.2倍。

這說明,人們在身體上,確實有相對更暴力的行為!

『看小貓小狗為什麼會想捏泡泡呢』妹子後來問參與者。

『不知道,就感覺...就感覺手上很想擠壓一個東西。』

看到萌物就變得暴力.....這不應該啊。

根據過往的心理學研究,普通人見到『可愛的動物』時,心裡只會有正面的情緒,想要照顧它們,對它們好。

而這是由於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決定的...

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Konrad Lorenz最早發現,人們覺得小孩子長得可愛,是因為孩子的臉符合『baby schema』(寶寶圖示)。

這個圖示主要包括圓圓的臉,大大的眼睛,身體胖乎乎,

在這些細節上微調,人們能感覺出可愛程度的不同....

為了讓人類撫育後代,大腦在進化過程中讓『寶寶圖示』自動激發人類的父母愛,讓人類覺得『哇好可愛,我要好好照顧他』這種情緒。

同時,因為很多動物的小時候長得符合這個圖示(圓臉,大眼睛),

所以也自動激發了人類的父母愛,漸漸的,也就變成了『哇這隻喵好可愛,想養』。

根據過往的理論,

看到可愛的動物,應該只有正面情緒才對啊,為什麼有人有想殺它們的想法?

就算不說那麼極端,

為什麼有很多人看到可愛的寵物,忍不住用很大的力氣緊緊把它們抱住,就算寵物感到很難受?

對可愛的人類嬰兒也是如此,

為什麼總是忍不住捏臉,明明知道小嬰兒會疼...

看到萌物,手上的擠壓、捏,

心中晃過的極端想法....

到底是怎麼來的?

妹子們剛開始以為,這是由於萌寵在屏幕上,人們想接近但無法接近它們,帶來的煩躁感。

但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有人看到身邊的萌寵仍然會有暴力想法。

在研究了2年多后,

她們通過種種實驗,得出一個最可能的理論:

因為極端可愛的萌物給大腦帶來的正向能量太多,難以承受,大腦就用相反的負面能量來進行中和。

2015年的實驗中,參與者們看完一系列萌圖后,

承認自己對看上去更萌的動物有更多的關愛,同時也有更多的暴力想法(『想捏它們』,『好想吃掉』)。

但過了5分鐘他們做了干擾注意力的活動后,

參與者再回過頭來看之前的萌圖,發現萌圖帶給自己的情感極大地、非常顯著地降低了。

他們不再有那種『啊啊啊啊我受不了了』的感受,

也不再有『好想捏碎它們』的感覺。

之前的萌圖給他們的感受,已經變成了一張普通圖。

這是由於二態感受( dimorphous expressions)。』Rebecca在採訪中說。

(沒找到特定中文翻譯,我儘力了...)

二態感受是指,一個刺激物帶來的兩種不同的感受,而且這兩種感受往往是相反的。

比如喜極而泣,怒極反笑,

因為一種維度的情緒太極端,太濃烈,引發第二種相反的情緒,最終這兩種情緒中和,重新恢復平靜...

『極度可愛的萌物帶來的積極的感受實在是太高了,高到讓人有一種失控的感覺。』Rebecca說。

『就是那種,你覺得可愛到沒法忍受,可愛到hold不住的感覺。』

『因為這個超高的情緒,大腦會覺得不應該在這方面花過多能量,就必須讓它停止。』

澳洲南十字星大學的神經科學教授Anna Brooks支持她們的『二態感受』的理論:

『我們看到萌物后的反應是由中腦邊緣系統調控的。它能釋放多巴胺,讓我們感覺很棒。』

『但有趣的是,當我們展現暴力傾向時,這套系統也參與其中。可愛與暴力之間,可能有部分串線。』

『也因此,當大腦認為臉書上小狗的激萌感太高后,它會自動激發暴力情緒,讓我們的大腦漸漸恢復原本的平衡狀態,然後繼續一天的工作...』

所以,

當人們看到萌寵想『捏死』它們時,人們不是真的想捏死,

而是一種因為過於激動導致的條件反射的想法。

請注意,只是想法,而且不會持續太久。

所以....

下次看到你家喵太可愛,忍不住有想咬它的想法,

不要有太多負罪感,你只是在調節大腦呢~

ref: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poYwEeDNrc=

一松子:哈哈哈哈哈知乎上有人問「看到路上圓滾滾的小孩就想一腳踹飛他們是一種什麼心態

_YL-RO:我強烈的有這種感覺,看到可愛的玩具,超想rua死它!!

釀青椒:「愛你愛到想殺死你」 你們對可愛萌力的黑暗面一無所知……

阿歷山大胖子:是我…天天都想把我閨女吃掉廣州奮鬥的小護士:天哪,困擾我20多年的難題居然有人提出來了

UncleButcher:沒錯就是這樣!想吃可愛的小貓,咬它舔它揉它!狠狠揉!狠狠吸!但是給我一隻真貓我會很溫柔對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