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行走丨800年客家古村,"三生三世"的家訓

這是一座擁有800年歷史的古村落,以其精緻的建築、精湛的工藝、濃郁的客家人文氣息蜚聲海內外。

30餘幢高堂華屋,20座古祠,5處書院,2座跨街牌坊,1條千米古街,組成一個連片成群、規模宏大、布局講究、設計精美的古民居建築群,與福建永定土樓、廣東梅州圍龍屋一起,成為客家建築經典之作。

這裡便是閩西山區的一個古老山村——培田。

培田,坐落於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宣和鄉。村民皆為吳姓,客家人,其開基祖吳八四郎在元至正四年(1344年)由福建寧化遷入,繁衍至今已歷三十世,時近七百年。

循著環村古驛道走在古民居夾巷中,彷彿進入塵封已久的明清年代,牆影幌幌,古韻留香。這裡一扇花鳥蟲魚的木刻窗雕、一幅雕花石聯壁畫、一堵灰褐色風火牆、一座飛檐翹角門樓,追溯起來都是千百年的如煙往事。

衍慶堂,全村現存最老的屋宇,由培田六世祖吳郭隆修建於明景泰年間。原來為住屋,內掛堂匾「至德衍慶」。至清乾隆年間擴修為郭隆公祠,始取名「衍慶堂」。這裡是全村祭祖、打醮、集會等活動之所,村民仍稱「老屋」。

繼述堂又稱「大夫第」,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堂名取自《中庸》「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它是典型的客家「九廳十八井」建築,在整體建築上,科學地運用樑柱式框架結構。儘管廳多井多房多,卻不失整體的井然有序。廳與廳之間既有通道相連,又有門戶隔阻,各成單元,既可聚族而居,又方便小家庭各享天倫。

雕刻

雕刻是培田古民居的一個重要特徵,從門前的石獅、石鼓、旌表、門當到門楣、屋檐、門柱、窗欞、柱礎、枋頭、雀替等無不精雕細刻,光是雕刻手法就有透雕、浮雕、淺雕、深雕、鏤空等,把一幢幢古宅雕飾得古樸典雅、文采飛揚。信手推開一扇宅門,觸目之處皆是山水蟲魚的磚雕、飛禽走獸的石雕、工筆寫意的木雕,真可謂無所不有、多姿多彩,體現出客家匠人的聰穎智慧。

古街

培田村中心是一條近千米長的古街,貫穿全村,旁列古祠、民居商鋪,是培田的主要商業集市。曲折的古街和巷道互為連通,把錯落的明清古建築有機連為一體。

除了獨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築,培田還有豐富的精神瑰寶——培田吳氏留下的族規家訓:《家訓十六則》《家法十條》《族規十條》《公益社章程》等。

形成過程

吳氏家訓族規體系的形成有一個過程。乾隆年間,吳氏已制定《家訓十六則》,包括「敬祖宗」「和兄弟」「勉讀書」「勤生業」等條目,側重對孝、悌、仁、愛、勤、儉等傳統道德的倡導,鼓勵族人遵守。但後來吳氏「誠恐訓之不從必繼之於法」,於是制定了《家法十條》。家法是帶有懲戒性質的道德約束,保證家訓教化能夠順暢通達。但家法本意不是為了懲戒,而是警惕後嗣,「顧立訓使人遵,立法使人畏」。

家訓、家法之後,培田吳氏又立《族規十則》,以期「風純俗美,可稱仁里」。族規所規定的內容大部分與宗族公共事務相關,對生態環境保護、家族成員冠婚喪祭等作出規定。光緒二十三年(1907年),培田吳氏又制定《公益社章程》,更多的關注社會治安、社會習俗以及當地實業發展,其治理範圍,可以說,進一步從家族往外擴展,有著比較強的鄉規民約意味。

貫穿吳氏家訓族規的精髓在於「興養立教」,「興養」指發展生產、促進生產,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立教」則是加強文化教育,以文化人。

培田過去是福建清流、寧化等縣通往汀州府的通衢,清鼎盛時期,文人、官宦、商賈雲集於此,一度繁華似錦。「勤者有賞,惰者有罰,以昭激勵」,在家訓族規的滋養下,吳氏家族士農工商並舉,艱苦創業,積累財富,建造幢幢高堂華屋:衍慶堂、繼述堂、官廳、務本堂、雙灼堂、都閫府……不一而足。

培田歷史上有過十八個書院、私塾和學堂,最為著名的是南山書院。明清以來,舉人吳茂林、福州才子邱振芳、翰林曾瑞春等一批名士執教於此,有「距汀城郭雖百里,入孔門牆第一家」之美譽。

南山書院內景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時任福建學政的紀曉嵐曾到汀州(今長汀縣)巡察主考。而培田村,是古時官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紀曉嵐聽聞培田村重教化、尊文墨,人物不俗,便到村中詳察細訪。從早到晚,培田民居內都會傳出琅琅書聲,還有那縷縷墨香。一番考察后,紀曉嵐深為培田的耕讀風俗所折服,鋪紙蘸墨,寫下「渤水蜚英」的贊語。「渤水」,代指吳姓。吳姓郡望分渤海、延陵等,培田吳氏屬渤海;「蜚英」,即讚譽此村重學興文,代有英才。

鋤經別墅

培田村中還有不少「特殊」學堂。在培田古街中段,有一座不甚起眼的數椽瓦屋,大門上書一聯,橫批:「鋤經別墅」,聯曰:「半畝硯田余菽粟,數椽瓦屋課桑麻。」

「別墅」並非豪宅之義,此處實際是培田先民建造的一所「職業教育學院」,是學習耕作、種植技藝的教育場所。

容膝居

村中還有女子學校「容膝居」,取名源出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這裡是本族女子學習文化、女紅、禮儀的場所。

人才培養

培田客家人對教育的重視不止於此。為了給前往省城參加鄉試的學子提供較好的食宿條件,培田吳氏族人還舉一村之力,在省城興建起了一座「宣和試館」,凡是培田籍的學子到福州考功名,入住宣和試館,食宿一律免費。當時,培田的鄉紳還倡議,凡是汀州八縣的吳姓子弟到福州考試,入住宣和試館,也一樣食宿全免。這在客家社會是不多見的。

此外,培田還建立了人才培養的保障和激勵機制。培田客家人先後設立了義田、經蒙田和秀才田,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完善的助學、獎學制度。

地面卵石圖案「鶴鹿同春」

「養成正氣參天地,磨練文章著春秋。」數百年來,培田吳氏正是以「興養立教」為己任,傳承家訓、嚴守祖規,尊師尚學、興家立業,才打造出吳氏家族的精神血脈,熏陶出風淳俗美的客家古村。

老宅、大屋、古巷,延伸的是一段又一段遠去的歷史;家訓、家法、族規潤澤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漫步村莊,望著那些鐫刻著歲月滄桑的合院建築、曲曲直直的古街古巷、悠然自得的淳樸村民,內心寧靜而祥和。這一刻,自身也融化在這古樸的村落里,分不清哪是我,哪是它……

歡迎分享轉發!

統籌監製:許興旺 責編:李鵬臻製作:趙琳 審校:李鵬臻

微信ID:zgmzbwx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民族報微信期待您的關注哦

聲明:本微信是國家民委主管的民族報社主辦的官方新媒體平台,發布的內容不代表本方立場。內容主要來源於民族報和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路分享,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也不具有任何商業目的。如果您對我們發布的內容有異議或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刪除。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感謝您對本微信的關注!


歡迎訂閱民族報
國內統一刊號:CN11-0192
郵發代號:1-236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