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穿上旗袍的女人到底有多美?

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有滿清旗裝的影子,也有大量西式剪裁的揉入。20世紀20年代開始流行並迅速風靡。可以講,除了「旗袍」這個名稱,民國旗袍已經基本脫出旗女之袍的範疇,而演進成為一個全新的女性服飾品類,並一度非常完美地詮釋了女性玲瓏有致的身材曲線和溫婉柔美的知性氣質。

因此,對旗袍有認知誤解且有民族主義情緒的朋友們,大可不必因此對旗袍大加排斥。相反,旗袍作為民國服飾文化的傑出代表,是民國時代的典型元素和象徵,直至今日都擁有極為旺盛的生命力。除了當代大量的影視作品以及婚慶場合之外,旗袍又重新走入了不少文藝女性的日常生活之中,祝願旗袍能夠在孕育她的這片大地上再次煥發新的光彩。

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一說由滿族旗人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故稱為「旗袍」。由於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縟。

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代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后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真正地進入民國旗袍的時代。

在服飾內涵上,清末旗女之袍與民國旗袍的根本性差別有三點:

1.旗女之袍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改良后的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2. 旗女之袍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繡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3. 旗女之袍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較多,裝飾亦較簡約。

可見,旗袍雖源於旗女之袍,但作為女性時裝,其實是民國發端的以漢族女子為穿著主體的中式女裝。經過時間的推移改良后的旗袍逐漸成為了一種現代意義的時裝。

20世紀20年代后,漢族女子開始並盛行穿著相對旗女之袍已經革新性改變的民國旗袍,終於成為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女性的主要服裝,被民國官方確定也同時被公認為女性之國服。

旗袍的流行,原因有三:

一是簡潔;

二是具有東方神韻;

三是能夠與西方傳來的服飾文化完美搭配

例如風衣、大衣、外套、禮帽等等,體現了中西方服飾文化的完美交融。旗袍加上高跟皮鞋的襯托,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的優雅俊美。

旗袍的改良是旗袍流傳至今的重要歷程,但無論如何不會改變旗袍本身獨有的高貴優雅韻致。當下部分旗袍做的改變常讓人無法接受,高到離譜的開叉,也並不是女性日常可穿著的旗袍。夜店女身著這些旗袍的那股風塵味,那對旗袍而言是一種褻瀆。

為什麼現在的旗袍總給人一種服務員的印象?

為什麼現在的旗袍總帶著一層濃重的風塵味?

為什麼穿上旗袍總感覺與自然生活格格不入?

為什麼同樣是旗袍卻失去了民國優雅的韻味?

其實,真正不脫離民國風格的旗袍是溫婉的,是不媚不俗的。改良后可以日常穿著,優雅、大方、簡單精緻。開叉的高度恰到好處,同時起到修飾腿部線條的作用,將女性柔美的一面展現出來。

一般認為,現代旗袍特徵為:立領;收腰; 盤扣;腿部兩側開衩。可以有袖或無袖。下擺最長不遮蓋腳面,最高在膝上。旗袍在各個年代開叉的高低和女性想表現性感無關,只因為潮流而變高變低,目前香港,台灣和大陸地區流行開高叉。面料仍以絲綢或棉麻為主,也有人用高檔化學纖維混紡。

旗袍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風行,30、40年代徹底擺脫舊樣式,走向經典。50年代瞬間燦爛爾後在大陸被長期摧殘。20世紀80年代以來,旗袍重新展現蓬勃的生機和迷人的魅力。

旗袍簡潔明朗的線條、豐富多姿的款式、質地輕柔的面料,襯托出風流女性的優雅、柔美、典雅、嫵媚。

民國文化女性的名字,總伴隨著她們的旗袍照,例如宋美齡、吳健雄、吳貽芳、林巧稚、阮玲玉、張愛玲、林徽音、蕭紅和丁玲等。

作為天才作家的張愛玲,就是名副其實的「民國旗袍代言人」。她的一生,曾親手為自己設計、裁製過數百種樣式的新潮旗袍。她所到之處,吸引四方目光,匯聚驚嘆艷美之聲,賺足「回頭率」,過足「旗袍癮」!

進入21世紀后,隨著人們對民國文藝大時代了解的增加,旗袍作為女性曾經最主要的時裝,重新煥發了新的活力。一批以復興民國女裝為使命的復古文藝品牌開始崛起,其設計的旗袍以及其他品類的民國范女裝,不禁讓人眼前一亮。

註:本文圖片均來自【逸紅顏】 —— 文藝民國風的倡導者,最為貼近民國日常穿著的改良旗袍。回歸,溫婉,明媚,優雅,知性,堅持。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逸紅顏更多美圖!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