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天貓、京東用他的產品,馬雲、劉強東曾想投資他

剛開始融資的時候,鄭勇覺得只要是有人給一點錢,機器人做出來能賣,肯定就會有不錯的利潤,這應該不是一個燒錢的生意,結果越走感覺未來的路越長。

/

| 《企業家》記者 王雷生

編輯 | 馬吉英 攝影 | 王攀

鄭勇的機器人每次亮相都會引起非常大的關注。

他的機器人常常被稱為版「Kiva」,這是一種揀選機器人,像是一個大型的掃地機器人,馱著貨架穿梭在倉庫之中,把需要揀選的商品直接送到工人面前,實現了從「人找貨」到「貨到人」的轉變。

作為極智嘉科技的創始人兼CEO,鄭勇和團隊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把它從視頻里的影像,變成真正的機器人,又走過無數的坑之後,終於得以實現「3倍左右的人工效率的提升」。

在獲得天貓、京東、唯品會等客戶的同時,這家公司也得到了資本的垂青。從天使到A+輪,它獲得了火山石資本、高榕資本、祥峰投資等累計2億多元投資。7月13日,極智嘉宣布獲得華平投資領投,火山石資本跟投的6000萬美元B輪融資,創下「物流機器人領域全球範圍內所獲得的最大單筆投資紀錄」。

但創業之路並不平坦,過程的艱難超出了他最初的想象。

剛開始融資的時候,鄭勇覺得只要是有人給一點錢,機器人做出來能賣,肯定就會有不錯的利潤,這應該不是一個燒錢的生意,不需要持續去融資。「第一次融了一千萬,就感覺這個事兒應該差不多了。每次拿到錢,都覺得這應該是最後一筆,結果越走感覺未來的路越長。」

從零開始

做物流機器人,多少有些機緣巧合。

2014年,還在新天域資本的鄭勇,收到了一位朋友轉發的亞馬遜Kiva機器人的視頻,機器人背著貨架忙碌的景象馬上就吸引住了他。2012年,亞馬遜為買下這家公司,付出7.75億美元現金。

鄭勇馬上意識到其中的市場潛力,這種意識,也與他的背景密切相關。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這個系開設的專業中有一個就是物流工程,而他也一直在做偏供應鏈方向的研究。畢業后,鄭勇先後任職於工業自動化公司ABB集團機器人部門、法國聖戈班集團,2013年加入新天域資本后,他一邊做投后管理,同時也看機器人自動化項目。

這讓他擁有了「物流+機器人」的知識視野,但自己並不是技術出身,他必須找人來一起做。

一開始他找到北航一個做自動化的團隊,但是折騰一段時間卻沒有做出來。後來他意識到,「這個事兒不應該先從機器人入手」,需要先把軟體模擬系統和演算法做進去,要先找做計算機軟體的人。

「清華既做計算機,又做機器人調度的就是我們所,也就我們這幾個人,朋友引薦之後很快就認識了。」極智嘉CTO、時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教師的李洪波說。

李洪波和鄭勇見面一聊,覺得這事兒能做,但是光靠這兩個人肯定不行。李洪波又拉上了兩個人,一位是他的師弟,在航天院所做後台軟體的劉凱,另一位是當時在一家移動通訊設備公司做硬體的陳曦。四個清華理工男的創始團隊組建而成。

「但那個時候,沒有任何逆向工程的機會,2014年和2015年這方面的資料特別匱乏。我們只看過為數不多的視頻,僅此而已。機械設計、電路板設計、主控、二維碼導航完全都要自己做,我們相當於從零開始。」李洪波說。

彼時四個人都是兼職,白天要忙自己的工作,只有晚上回到家后才能推進分到的任務。到了周六周日,他們就到清華或者咖啡館把做的東西拿出來討論,然後開始新一輪的「趕進度」。

用了四個月,他們的機器人終於跑起來。團隊又花了兩個多月,做出機器人後台通信控制系統,一個原型機終於誕生。

2015年7月,鄭勇正式從新天域離職,帶著版「Kiva」尋找融資。他前前後後見了十幾個投資人,不少都表達了投資意向。「後來我們覺得需要有一個場景,讓我們把產品落地,我覺得還是找戰略投資人。」鄭勇說。

他去找到菜鳥物流,菜鳥將其介紹給天貓商超的倉儲管理服務提供商——心怡物流。心怡此時也在尋找提升物流效率的方法,看過極智嘉的原型機、技術鏈條和團隊展示后,心怡物流董事長邢瑋直接告訴極智嘉團隊:「我們肯定會投,估值不是大問題,你們談就行。」

融資很快敲定,2015年9月,極智嘉獲得了心怡物流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兩次大考

融完資不久,邢瑋要去杭州阿里巴巴開會,備戰一年一度的「雙11」,他約極智嘉幾個創始人去杭州一趟,「聊聊公司發展的大方向和戰略」。幾個人一路輕鬆愉悅地奔赴杭州,帶著即將大展身手的期待和融資成功的高興勁兒。

到了杭州,邢瑋一番話讓這種輕鬆瞬間煙消雲散,「雙11歷來都是電商的兵家必爭之地,今年尤為重要。你們能不能上?」邢瑋說道。

2015年5月,逍遙子張勇接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同時仍兼任菜鳥網路CEO。作為菜鳥的締造者之一,張勇對物流一直非常重視。在當年雙11之前,菜鳥高調發布了雙11物流戰略,開出1億元激勵計劃,鼓勵快遞公司提速。「物流提速」也成為2015年雙11的一個關鍵詞。

「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如果你們能上那我就推,如果你們覺得不能上,那我也不勉強。」邢瑋說。

鄭勇和李洪波拍板,肯定能上。兩年後回憶起這一幕,李洪波依然記憶猶新,「我們好大的壓力,我回來後跟另外兩個兄弟說,這幾乎impossible(不可能)。」在當時,他們只有一個沒有外殼的原型機,技術鏈條剛剛打通,業務鏈條還沒有對接過。而雙11至少要20台機器人。留給極智嘉的時間只有兩個月。

回來后,他們開始瘋狂加班,先把原型機做進一步優化設計,定型后馬上向零部件供應企業下訂單,要求在11月前,所有零部件必須全部到位。

團隊一邊在倉庫布設二維碼、優化軟硬體系統,一邊等待著零件的到來。但到了預定日期,零件還不齊。11月5日,距離雙11隻有6天,所有零件才全部到達。

接下來三天,極智嘉先裝出來第一台量產的機器。11月8日,拉著一台完整機器和十幾台機器的零部件,極智嘉所有的十四五個人,包括管人事財務的姑娘,全部到了天津武清的心怡物流倉庫,馬上開始組裝,每天裝七八台,熬了兩天才把機器組裝好,然後進行調試。

相比熬夜的疲憊,更讓鄭勇和李洪波「提心弔膽」的是機器出問題。「一有噪音就很痛苦,意味著又出問題了,真的是聽到異常的聲音都會心生恐懼。」鄭勇說。

2015年雙11,天貓交易額達到創紀錄的912億元,而在這一天,印著極智嘉和心怡物流LOGO的智能機器人也登上了許多媒體的版面。

鄭勇坦承,這時的機器人還不成熟,不足以應對客戶真正的訂單需求,又打磨了三四個月後,機器人才開始能夠真正運轉起來。而他們的第二次大考,也悄然而至。

2016年5月,極智嘉與唯品會簽署合作協議,為其部署智能倉儲。8月份,唯品會把騰出來的倉庫交到極智嘉團隊手上,地面處理、強弱電施工、二維碼鋪設、貨架上場又花掉了一個月的時間,直到9月份,機器人才跑起來。

按照商定的計劃表,最開始唯品會將給極智嘉上1000件貨物,每天五六十個訂單,如果沒有問題,再慢慢累加。

一個月後,極智嘉已經可以每天穩定的出兩三百單,他們找到唯品會,希望把訂單數量加到每天500單。

「可能不止這個量。」對方說,「馬上到雙11了,你的出貨量可能一下就有一兩萬件。」這意味極智嘉機器人的工作量是百倍的提升。

上還是不上?不上,可以慢慢打磨產品,但錯過了最重要的雙11,相當於一年就荒廢了,「所以我們肯定上」。

雖然在天貓項目上已經有所歷練,但每個項目都有差異。如果訂單大量涌過來,要怎樣保證系統能扛住雙11的洪峰?剩下的時間裡,團隊開始進行壓力測試,準備各種補救措施,「我們當時壓測能做到一天5萬件、6萬件、7萬件,都沒有問題,但實際用時有沒有問題,誰也不知道,所以特別擔心。」李洪波說。

雙11順利扛過去了,緊接著就到了唯品會的主戰場雙12。鄭勇、李洪波等都到了現場,一邊調試監督著機器人,一邊又為訂單太多、沒法快速出貨著急。「機器人都排隊,來不及揀,工人又去吃飯了。不能讓機器人等著,我們就都上去幫忙揀貨。」鄭勇說。

等到2016年的雙11、雙12走完,鄭勇覺得心裡踏實多了。

漫長的路

隨著十幾家類似的創業公司湧入物流機器人的賽道,二維碼導航等設備也開始變得模塊化,集成一台看起來差不多的機器似乎並沒有什麼難度。

「可能很多早期的公司,他們還預想不到,在未來還有很漫長的填坑的路要走。」鄭勇說。

從硬體來說,即使是看起來最簡單的貨架,如果強度、穩定性不好,搬起來就會搖搖晃晃。甚至連二維碼的鋪設,用什麼樣的材質識別率更好,能在地面和貨架底部粘貼得更加牢固,「這種地方都會有很多的坑」。

鄭勇也給自己「挖過坑」,早期設定產品目標時,他一定要將機器人做到30公分高,比亞馬遜Kiva還要矮10公分,為的是底盤更穩,貨架的容量更大,但研發的精力和成本也更高,團隊也因此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迄今為止,極智嘉的機器人已經從第一代更新到了第五代,軟體系統則從1.0、1.1一直更新到了3.5。此外,他們又開發出了適用工廠車間的搬運機器人和適用電商包裹的分揀機器人。

「你爬過的坑有多深,豎起來的門檻就有多高。」李洪波說。

極智嘉的信心不僅來自於產品本身,也來自於資本的支持。7月13日,極智嘉宣布獲得華平投資領投,火山石資本跟投的B輪6000萬美元。這已經是火山石資本領投A輪、跟投A+輪后的再次加註。

這家資本在2016年初由IDG首位榮譽退休的合伙人章蘇陽創辦,極智嘉是他們最早的幾個項目之一。

火山石資本副總裁劉凱從鄭勇有創業想法時,就一直和他保持著交流,A輪融資后這種關係更加密切,被戲稱為「第五合伙人」。在他看來,物流行業成長迅速,物流公司對提升效率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以及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設備自動化將成為物流行業的趨勢之一。

在極智嘉還只有樣機時,火山石就決定投資A輪。他們很早就向鄭勇表達了投資意願,雙方口頭承諾,但還沒有簽訂Term sheet(投資條款協議),結果A輪份額搶的非常凶,有好幾家機構堵在門口。但最終無論怎麼搶,鄭勇承諾給火山石的份額都沒有變。

「這個公司就一個字,『快』。」劉凱評價道。

華平投資執行董事張磊也感受到了這種快。他一直在關注物流行業投資,2016年初他發現,物流行業成本在不斷上升,而AI熱潮又為顛覆這個行業增添了新的可能,倉儲物流恰恰也是AI機器人可以大規模商用的場景之一。

極智嘉2015年底還在心怡物流的倉庫里小範圍試驗時,張磊就聽到了消息。2016年初,他去心怡物流的天津菜鳥倉參觀,看到地上一大堆機器人在跑,他走過去仔細一看,原來就是極智嘉。「當時覺得這個省人又省地方,貨架的密度大幅提升。」他觀察了很久,離開后就直接找鄭勇開始聊。

但當時是華平投資的中通快遞準備赴美上市的關鍵時刻,張磊也隨著中通到世界各地路演,2016年10月中通上市后,他馬上把精力放在極智嘉項目上。

就在張磊決定投資之前,他得知菜鳥物流準備投另一家公司——快倉。

鄭勇此前也考慮過菜鳥網路的投資。菜鳥正在加速倉儲智能化改造,2017年5月的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菜鳥總裁萬霖提出,未來要將5000萬平方米的傳統倉庫轉變成智能倉庫。進入菜鳥體系,也意味有了更多的機會。

極智嘉與快倉此前都曾與阿里巴巴有間接股權關係。阿里巴巴、菜鳥、雲鋒基金(馬雲是發起人之一)等持有極智嘉的股東方——心怡物流的股份約為35%;快倉的A輪投資方百世物流里,阿里巴巴也是最大股東,菜鳥網路董事長童文紅還兼任著其董事職位。

最終極智嘉未能與菜鳥達成投資意向,也放棄了京東拋過來的橄欖枝。心怡物流在B輪退出,極智嘉的股東全部變成了財務投資人。

但華平還是決定投極智嘉。「物流行業又大又散,每家的佔比都很小,最終可能有4到5家跑出來。」張磊解釋自己這一選擇。

鄭勇並不諱言資本的選擇帶來的壓力,但他也多次強調獨立性帶來的好處,可以更加中立地為不同行業、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服務。

新的競爭者也在不斷出現,市場上的玩家已經從兩年前的幾家變成十幾二十家,「價格戰」的擔憂已經開始隱現。

極智嘉準備開啟新的商業模式。以前,極智嘉是全部把機器人系統賣給客戶,而現在,它將轉變成設備的投資運營方,根據客戶訂單完成情況來收費,以降低客戶對物流機器人的接受門檻。這意味著極智嘉將從單純的倉儲物流機器人製造商,向製造商+運營商轉變,同時要承擔更大的重資產風險,也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

「B輪融完資之後,這個市場開始『燒錢』了。」鄭勇說。

此外,極智嘉進軍海外市場的節奏也開始加快。8月初,極智嘉宣布位於日本的ACCA項目正式落地,極智嘉正式進入日本市場。該項目也被視為物流機器人首個海外的「貨到人」機器人倉庫。

極智嘉在日本的ACCA項目

幾個月前,日本第三方電商服務企業ACCA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之前ACCA也在跟一家名為GreyOrange的公司接觸,但看了對方的產品覺得不太放心,便來到尋找合作夥伴。

GreyOrange是一家成立於2011年的印度機器人公司,在鄭勇還捧著原型機尋找融資時,GreyOrange就已經拿到了3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公開資料顯示,GreyOrange佔據了印度自動化市場90%的份額,一直是鄭勇「比較看重的公司」。

幾個月磨合下來,根據ACCA的反饋和團隊對GreyOrange產品的觀察,一下讓鄭勇覺得「比較有信心了」,「我們現在覺得全球除了亞馬遜,我們可能是做得最好的。」

(王雷生 [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