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曾經的遠東第一大港如何由生到死?

在大航海時代,當西方的冒險家們充滿激情地探尋一片又一片土地、搜刮一塊又一塊黃金時,人們都以為就像與世隔絕的沉睡雄獅,在世界舞台上睡著了。

西方大航海之時

東方在做什麼



不過事實遠非如此。

在大航海時代前期,是世界經濟的主導者,在馬可波羅的筆下,刺桐港(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遍地都是黃金,大批商人雲集至此,貨物多到堆不下……

如果馬可波羅的故事真實可行

他應該也是從泉州登船返回西方

幾百年前的泉州,到底發生了什麼。作為大航海時代前期的世界航運中心,那時的泉州又是如何的繁盛?

五代時期的泉州

底圖來自歷史地圖集



福建多山地,少平原,如果發展陸上貿易,貿易範圍僅限於沿海狹窄一帶。但發展海上貿易,情況則完全不同,福建海域面積廣闊本地的手工業得到一定的發展且與外國貿易已有一段歷史。

而在當時泉州,田制崩壞,土地貧瘠,人均耕地比遠低全國的情況下,發展商業成為了良好的選擇。

福建沿海平原即使和對岸的台灣比

也顯得有些狹窄了

王延彬,擔任了20餘年的泉州刺史,人稱「招寶侍郎」,是泉州航運業的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的治理下,被山脈阻隔的泉州一躍成為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

諸多有利於海商發展的政策被提出,直接刺激了泉州的商業發達,間接刺激了泉州的手工業發展(國外需求旺盛的陶瓷業,紡織業等)。

這些海商,靠著精湛的技術和充足優質的原料,直接打破了由當時穆斯林所壟斷的海洋貿易,泉州成為了著名的國際港。這一優勢一直延續到了宋朝滅亡。

此後泉州的和平過渡,是其能夠在宋亡後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在元朝統一的過程中,浙江、廣州屢受戰火,商貿都受到很大影響。而泉州,在以蒲壽庚為首的力量下主動降元。

因此,元代的泉州可以說是全面繼承了宋代泉州商貿業已有的基礎。由於大運河的淤塞、兩浙廣州等港口的衰弱,泉州在元朝幾乎獲得了壟斷地位(泉州市舶司總收入佔了全國市舶司總收入的75%以上)。在政策上,元朝政府感念於泉州的主動降伏,在政策上也予以支持,保護海商的貿易。

元朝南方三大港

興起於宋

究其原因,在於宋元時代的政策不完善導致大量冗兵、冗官、冗費等嚴重財政問題。想要彌補這個虧空,光靠農業產出無法做到,只能另想辦法。宋代手工業發達、航海技術基本成型,統治者希望通過發展商業抽取稅收。

其中最重要的刺桐(泉州)港處在世界貿易的中心位置。據記載,南宋中期,國庫總收入不到1000萬緡,市舶(航運)總收入為200萬緡,刺桐城的市舶之利獨佔100萬緡。由此可見當時大宋航運經濟的發達和刺桐城的繁榮。

「泉州時代」,是台灣學者李東華在針對宋元時期的海外貿易史提出來的特有名詞。

「泉州時代」的歐亞非三大陸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商品和技術交流。而由於商業、農業、手工業的同時繁榮,南宋城市化率達到了古代的頂峰:22%。

耕地稀缺的福建

會不會在古代就有著很高的城市化率

這一切的一切,足以改變當時朝廷對商業的心態。趙構對海外貿易尤其用心,曾經說道「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取勝於民,朕所以留意於此。」

1087年,是泉州時代的開始。這一年,朝廷在泉州正式設立市舶司,承認了泉州海運貿易的繁榮。由於福建特有的地形和山脈屏障,泉州社會穩定,較少受到戰亂影響。泉州海商力量在國家的支持下,穩步發展。

南宋主要對外港口



1166年,由於社會戰亂,兩浙市舶司被廢泉州成為宋代兩大市舶司之一(另一個為廣州港)。隨後,泉州港超過廣州港,成為南宋,也是第一大港,泉州開始邁入了它的鼎盛時期。

從東亞通向東南亞的貿易路線



與此相隨的,是泉州的商人地位不斷提高。到了南宋末年,伊斯蘭海商蒲壽庚成為了泉州市舶司的總負責人。後來,蒲壽庚與元朝勢力結盟,最終被任為福建行省中書左丞。蒲壽庚家族也逐步控制了泉州,乃至福建官府。

這份獎賞是不是相當優厚?



也正因此,海商集團控制了泉州。在蒲壽庚家族的極力維護之下,泉州迎來了"黃金年代"。

擴張於元

泉州在元代和宋代發展情況類似,且還多加了一層現實原因。彼時京杭大運河河道淤塞,想通過運河北上運糧,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宋代已有基礎上,通過低價的海運運糧,無疑是個好辦法。

元代船隻



至元十九年(1282年)江蘇省太倉,在前海盜,同時也是降元官員朱清、張瑄的主持下,剛剛建成的60膄平底船載著運漕糧4.6萬石,浩浩蕩蕩地向元大都進發。這次運糧,數目雖小,意義重大,最終證明了海路運輸糧食的可行性。這也使從草原上來的元代統治者意識到發展海陸的必要性。

在得到朝廷肯定后,海上運糧數不斷增加,最高達360餘萬石。太倉因此成為東南沿海最重要的中轉港口。此外,為了發展商業,朱清、張瑄還置辦大批海船,與東南亞諸國通商,使太倉成為盛極一時的"六國碼頭"。因此,時人有言:國初海運自朱張,百萬樓船渡大洋。

彼時朝廷受傳統儒學束縛不深,在思想上負擔較輕,加上豐厚的貿易收入,元代朝廷對海運越來越支持。

河運與海運之爭

各國商旅雲集,亦使泉州成為當年宗教最自由、思想最開放的城市。大量阿拉伯人、波斯人人湧入泉州做生意,不僅沒有受到排斥,甚至受到蒲壽庚家族控制下泉州政府熱情歡迎。當時泉州的招商引資能力獨步天下。

在今天的泉州,仍然保留有大量的伊斯蘭建築——「清凈寺」「聖墓」等都在無聲述說著當時泉州的繁華。

清凈寺內的明善堂(禮拜堂)







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馬可波羅常常看到波斯人、阿拉伯人等不同的種族與當地的漢人結婚。這在古代是很難想象的,唯獨在泉州似乎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事。不過,也正因為思想上的開放,泉州海商在做國外生意時,一直保持著平等的態度貿易。

描繪元代泉州港繁榮景象的圖畫,

來自於15世紀《馬可波羅遊記》手抄本



泉州的衰弱始於明代。明代的海禁政策泉州外貿以毀滅性打擊。加上賤商理念的重新盛行、大運河的重新開通(從海路運糧方法再度轉為從運河運糧)等因素,泉州時代一去不復返。

泉州時代的離去,也標誌著再也不是大航海時代商貿的領頭羊。

但即便如此,泉州在明清還保持著重要的商業城市地位。商業的發達自然促成了社會思想的轉變。泉州是第一批符合明清資本主義萌芽思想發祥地之一。泰州學派的宗師李贄(泉州人),正是在發達的商品經濟環境中大膽提出了重農重商、功利價值、男女平等等一些先進觀念。

泉州給海洋事業留下的遺產數不勝數。無論是文化上還是技術上,「泉州時代」痕迹都隨處可見。

《諸蕃志》、《島夷志略》是「泉州時代」的文化遺產。《諸番志》是宋代官員在詳細詢問泉州外商情況下,編著的一本記載著從東亞到西西里島58個國家和地區風俗的書籍。《島夷志略》則是元代思想家汪大淵從泉州出發,編纂的一本包括了220個國家地理、風俗、人情的書籍。

這兩本書是林則徐和魏源編寫《四國志》和《海國圖志》重要的參考來源之一。(來自幾百年前的參考資料。。看來資料挺稀缺)

《諸蕃志》書影



水密隔艙技術,是建造一艘安全的大型船舶的必要條件,也是泉州時代給後世的禮物。水密隔板把船艙分成互不相通的艙室,這就使船艙成為水密艙室。泰坦尼克號中有16個密艙,就是根據這種技術製作的。

水密隔艙示意圖





最遲在唐代(5世紀至8世紀左右)便發明了這項技術,馬可波羅遊記中也有述及。在歐洲,即使是大航海時代技術領先的英國,也只是在1795年,在本瑟姆的主持下開發出了水密隔艙技術。後來,本瑟姆夫人在為其寫的傳記中提到,這項技術並非本瑟姆的原創,而是本瑟姆在根據人的發明上改進的。

鄭和寶船便是這項技術的典型代表

走進「泉州灣古船陳列館」,在館中最顯眼的文物之一,是1973年在泉州后渚港區發現的一件世界性文物「后渚沉船」。這艘船無論是龍骨、多層板還是櫓和船舵等技術的運用,都居於世界前列。不光如此,該船還擁有13個水密船艙。是古代世界造船技術的巔峰。

陳列館里的后渚沉船



這項技術之所以能夠發明,不僅是因為之前技術已經足夠支撐新技術的創造,更是因為當時貿易的需求,極大的刺激了船舶走向大型化。為了保證船舶安全性,水密隔艙技術應運而生。

泉州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是歷史的必然。彼時站在泉州後面的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政權和擁有高度發達的農業、商業、手工業的國家。

泉州逐步退出世界的舞台也是歷史的必然。維護王朝統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便是重農抑商。

宋代和元代雖都有特殊的原因而重商,但是由於傳統賤商思想的影響,重商政策終究由於朝代的更替而沒落。也因此與大航海時代的機遇失之交臂,逐步落後於世界的潮流……

她,成就了甚至世界,卻也毀了!

英國乃至歐洲愛喝茶的好習慣,就這樣被人培養起來了。但在幾個世紀中,愛喝茶的歐洲人,卻沒有人見過一棵真正的茶樹。以至於長期以來,他們一直相信:茶樹有綠茶樹和紅茶樹之分。綠茶樹產綠茶,紅茶樹產紅茶。直到多年以後,一個叫福瓊的西方人,告訴了所有的西方人,特別是那些品茗者和植物學家:綠茶和紅茶,其二者的區別,只在於制茶工藝的不同而已。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這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幾天, 其中一件大事,一個細節, 一段鮮活的歷史, 被屏蔽、被掩埋了!

三支大軍,不多不少,整整百萬,是名副其實的「百萬雄師過大江」。東路軍35萬人,由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指揮,在南京浦口至南通的張黃港渡江。中路軍30萬人,由第三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譚震林指揮,在蕪湖裕溪口至樅陽鎮段渡江。西路軍35萬人,由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副政治委員張際春、參謀長李達指揮,在江西湖口至安徽樅陽鎮段渡江。

點擊圖片進入文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