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蓮動——品讀花間詞(23)

品讀花間詞(23)——蓮動

江畔,相喚。曉妝鮮。仙景個女採蓮。

請君莫向那岸邊,少年,好花新滿船。

紅袖搖曳逐風暖,垂玉腕,腸向柳絲斷。

浦南歸,浦北歸?莫知。晚來人已稀。

河傳

這首詞寫採蓮少女的風情。

上片開頭勾勒江南清晨中的採蓮少女,景美,人更美。「江畔、相喚」四字寫盡江南採蓮女天真爛饅、嬉笑相招的情態。隨後「仙景個女採蓮,請君莫向那岸邊」一句有多種猜測。有說是船夫提醒的,有說是路人提醒的,有說是詞人作為第三人視角的一種敘事方法,總之是為了引出下面的花船少年。接下來筆鋒轉至花船上少年,這段文字是引發本詞情感主旨的關鍵。「好花新滿船」為鮮艷美好的景象,實為渲染船中少年的青春年少與風儀氣質,對於情竇初開的採蓮少女有種微妙的吸引力。

下面的筆墨又落到採蓮女身上,和風吹拂、柳絲蕩漾之中,她們紅袖搖曳、垂腕採蓮的景象清新動人。一句「腸向柳絲斷」透露了採蓮女的幽微心曲。柳絲為物纖柔細長,喻少女心思的微妙細密,輕漾飄搖,巧妙點出了採蓮女對少年的暗自傾慕。同時,也可解為少年身處柳樹邊,惹得少女們的目光不時向絲絲垂柳邊看去,關注他的去向。這裡「腸」指採蓮女,「柳絲」就有雙關之意,既指柳樹邊花船上的翩翩少年,也借喻春情蕩漾如柳絲。「腸斷」一詞已非少女懷春的泛泛之意,而指情思的深切與急切。「腸斷」中用「向柳絲」三字隔斷,構句巧妙。

結尾二句寫採蓮女見少年後的情思恍惚,不辨歸宿。從南浦回家?還是從北浦回家?主意難定。表現出采蓬女對船中少年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意迷茫心情。同時,也指採蓮女抬頭看那柳邊花船上的少年已不知去向,情不自禁地猜想:「他是從南浦去了呢?還是從北浦去了呢?」「浦南」、「浦北」是女子的自言自語,可見其失魂落魄、不知所歸、直到天晚人稀的恍惚狀態。

《河傳》這種詞牌的特點是句式和曲調節拍短促,換韻頻繁,像這首詞中就連續換了幾個韻腳。「畔、喚、鮮、蓮、邊、年,船、暖、腕、斷」等,句型富於變化,韻腳再三變換,給人以繁音促節之感,填詞難度是很高的。

明人王世貞將溫詞概括為「艷而促」,並說「花間猶傷促碎」,這種「促碎」其實是詞與音樂的一種關係。詞最初就是用來唱的。音樂的節奏感是詞的本質屬性之一。故清人沈曾植說:「所謂詞之境界,有非詩所能至者,此亦一端也。」「花間詞」是詞人「倚聲填詞」的結果,音樂感是它的特點。正是這種與音樂共生的關係,使詞中的情感內容也得到了強化。

遺憾的是,今天的我們只能讀讀詞的文字,無法親耳一聽當年它的弦歌之美了。

到了夏天,路邊常有小販拿著一把把新鮮的蓮蓬叫賣。家人往往會買上幾個回來,剝開蓮衣吃那蓮子。蓮子清甜,也有些澀和微苦。於是就剝了好些煮在粥里。喝著蓮子粥,咀嚼著來自湖水深處的一份幽幽滋味,一絲溫暖的回憶便會在心底升起,想些與蓮子有關的童真歲月,想起曾經讀過的美好的採蓮詩詞。就如同魯迅先生《好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樣,也曾經無數次夢到江南。搖搖晃晃的小石橋,白色翅膀的水鳥,青青的菱角,肥碩的蓮蓬,馨香的荷風,飛揚的裙裾,少年的笑顏……一瞬間宛若清晨的水霧,撲面而來。那是一種根植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江南情結。

採蓮,歷來是一種美好的意象。自古江南吳越之地,水道縱橫、池塘遍布,多植蓮藕。在那片美麗的吳山越水裡,春岸堪折柳、湖中可採蓮。夏秋之際,少女多乘小舟出沒蓮盪中,輕歌互答,採摘蓮子。衣裙飄揚的採蓮少女輕歌淺笑,人面與蓮花相映紅,那是一種浸染到了骨子裡的詩意和說不出的美感。如水的江南,像一張慢慢鋪開的宣紙,縱使歷經千年顏色依然不敗。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就說到:「這是一個熱鬧的季節,風流的季節。」文人詞客往往將此情景,寫入賦、詩、詞等抒情作品中。歷代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不少關於採蓮的名篇佳作。

漢樂府《江南可採蓮》算得上是採蓮詩的鼻祖。詩云:「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蓮葉何田田」是指蓮葉繁茂、高低錯落、連綿不絕的樣子。這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詩中大量運用重複的句式和字眼,表現出一種樸素明朗的民歌風格。詩歌描繪了江南採蓮的熱鬧歡樂場面,雖沒有人物描寫,但從穿來穿去、欣然戲樂的游魚中,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氣,聽到了採蓮人的歡笑,領略到採蓮人內心的歡樂。

南朝梁元帝蕭繹所作《採蓮賦》:「於是妖童媛女,蕩舟心許……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南朝樂府《西洲曲》:「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王昌齡《採蓮曲》:「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憶郎郎不至,出門采紅蓮。」其實在南朝的時候,採蓮不是目的,可以看作是「興」,目的是在說「蓮子」的「蓮」。因為古代「蓮」字還有「戀」、「憐」之諧音意義,意為「愛戀」和「憐惜」。

採蓮會有絲,「絲」與「思」有關,採蓮當然就會與愛情有關。這就包括吳越少女種種細膩的感情:傾慕,思念,羞澀,幽怨……因此,採蓮詩成為樸實地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表面上,是寫姑娘小伙採蓮的情景,實際上,也是寫男女青年相愛的情景。荷花盛開的湖面,碧水藍天之中,他們蕩舟心許。

李白一生遊歷天下名山大川,足跡也到過江南吳越之地。這位才情縱橫、文思豪放的大詩人,「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漫遊會稽若耶溪時寫下了一首《採蓮曲》:

若耶溪旁採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

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這首詩將吳越採蓮女置於青翠欲滴的荷葉叢中,她們新妝打扮,在陽光明媚的春日裡快樂嬉戲,和風陣陣,吹起她們的衣袂,岸上的遊冶少年們對採蓮少女愛慕流連,一片旖旎風光。

他還寫過五首《越女詞》,其三是:「耶溪採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女子在若耶溪上採蓮,蓮歌飄散,突然發現層層綠葉紅蓮中有客乘舟而來,趕緊巧笑著調轉舟楫躲進密密的碧葉之後。小兒女情態頗有趣味,體現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詩風。

《越女詞》其五也值得玩味:「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妝盪新波,光景兩奇絕。」新妝的若耶溪女子肌膚勝雪,乘舟蕩漾於「新波」之上,波光人影相互輝映,景色極美,頗有「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感覺。

溫庭筠寫過一些採蓮題材的詞作,除前面的《河傳》一首外,還有《荷葉杯》多首。其一為:

一點露珠凝冷,波影。滿池塘。

綠莖紅艷兩相亂,腸斷。水風涼。

這首詞寫破曉時的荷塘景色。前四句寫波光荷影,露珠滴滴,綠莖紅花,繚亂其間,清麗可愛。后兩句寫情,面對清涼的水風,神情悠然。《栩庄漫記》評道:「全詞實寫處多,而以腸斷二字融景入情,是以俱化空靈。

其二為:

鏡水夜來秋月,如雪。採蓮時。

小娘紅粉對寒浪,惆悵。正思惟。

這首詞寫月夜採蓮女的惆悵。波平如鏡,秋月如雪,採蓮女子面對寒浪,心生惆悵。言盡而意韻深長。

其三為:

楚女欲歸南浦,朝雨。濕愁紅。

小船搖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風。

「楚女」泛指南國女子。「南浦」泛指送別之地。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濕愁紅」,即雨濕帶愁的荷花。「隔西風」指小船已去遠,隔風相望。

這首詞是寫目送少女駕舟歸去的一霎那所引起的淡淡哀愁。

這哀愁是岸上送別者的哀愁,也是少女的哀愁,只是送別者並未出場,卻從行者眼裡寫出。用雨濕花紅烘托氣氛。花紅無所謂愁與不愁,但在朝雨歸去的離人眼裡,卻帶上了愁的輕紗。小船駛入花叢,本是極美的境界,只是風起波掀,人又遠去,無影無蹤,頓感茫然若失。

採蓮詞源於南朝《採蓮曲》,自晚唐五代溫庭筠、李珣等人開始創作文人採蓮詞,至歐陽修、承源拓等,寫出數量可觀、風神秀麗的作品,開拓了採蓮題材的新境界。

歐陽修的採蓮詞在題材與內容上以描寫採蓮女的美貌、悅人心旌的採蓮歌、對心上人的思念為主要內容,但寫法獨樹一幟。如他的這首《蝶戀花》: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

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露重煙輕,不見來時伴。

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看越女採蓮,那是多麼曼妙的動作,秋天的岸邊又是多麼美麗的場所。起首三句把她們的綽約風姿、婀娜體態勾勒出來,鮮明如在眼前。

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寫得好,羅是一種輕柔的絲織材料,輕羅裁成的衣服,輕盈,纖巧,精緻,穿在採蓮女身上有種美好的風韻。金釧就是金手鐲,在採蓮女的窄袖之中隱隱可見,別有一種含蓄、朦朧的美。

這裡的「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是非常精妙的神來之筆:少女伸手採蓮時忽然看到水中人面和花色的掩映,一片神光的閃爍迷離。芳心是形容採蓮女的心靈。「絲」字指採摘蓮花拗斷蓮梗時從斷口中拉出來的絲,即溫庭筠《達摩支曲》所云「拗蓮作寸絲難絕」的「絲」。「絲」者,「思」也。以此「絲」之亂擬彼心「思」之亂,絕妙的雙關寓意。

下片「鸂鶒灘頭風浪晚」七個字渲染出一種緊張氣氛:天晚了,起風了,湖上湧起陣陣波濤。採蓮船在風浪中顛簸、掙扎,有的竟被風浪衝散,似乎只剩下一個採蓮姑娘。鸂鶒是一種類似鴛鴦的水鳥,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稱紫鴛鴦。這種美麗水禽能引起採蓮少女關於愛情的美好聯想。

「露重煙輕」描繪暮色。此時天幕漸漸暗下來,天地蒼茫,能見度極低,也許失散的夥伴相去不遠,但採蓮姑娘卻找不到她們,只隱隱地聽到遠處渺茫的歌聲,她們都划回去了。採蓮女的焦急之情,令人可以想見。結局怎樣呢?

「離愁引著江南岸」一句似茫然若有所失;是採蓮女若有所失,還是看到這一幕的詞人心裡若有所失?

好風拂過,原來不是蓮動,而是心動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