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蛟龍」點燃我國走向深藍的創新引擎

砥礪奮進的五年·科技成果

載著海參、海星、海百合等海底樣品,「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從6684米的雅浦海溝深淵區回到海面,之後被回收至甲板。這是「蛟龍」號13日進行的大洋第38航次第三航段最後一潛(總第152次),也是為長達5年的試驗性應用畫上圓滿句號的「收官之作」。

2012年,「蛟龍」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下潛至7062米海底,刷新了作業型載人潛水器的世界紀錄。由於當時潛水器常態化業務運行的條件仍不完備,作為業主的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計劃用5年的時間開展「蛟龍」號試驗性應用,完成其從海試向常態化業務運行的過渡。

「試驗性應用階段主要是為了培養專業化的業務支撐隊伍,建立全國開放共享機制,提高它的作業效能。」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劉峰也希望科學家能藉助「蛟龍」號,提出國際前沿性的科學命題。

開展試驗性應用航次以來,「蛟龍」號更像是一輛深海計程車,搭載經過培訓的科學家等「乘客」下潛到海洋深處,開展現場調查和科學研究。

2013年,「蛟龍」號執行了20次下潛作業,參與下潛的科學家、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王春生總結說,該航次獲得的海底巨型底棲生物的樣品數量超過了過去20年所獲樣品的總和,且質量更佳。

40年前海底熱液活動被發現,受裝備條件限制,在海底熱液方面的研究嚴重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2007年發現龍旂熱液區后,由於沒有潛水器,一直沒有獲得該區熱液樣品。2014年底至2015年初,藉助「蛟龍」號,科學家主導了該區首次海底熱液考察工作。儘管獲得的熱液樣品數量有限,但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周懷陽教授課題組通過對樣品的細緻分析和研究,還是獲得一些基本認識。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地球科學著名雜誌《深海研究》。這是國際上第一篇有關西南印度洋熱液區海底熱液流體化學方面的文章,也是依靠「蛟龍」號取樣並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有關海底熱液流體化學研究的文章,被認為是「蛟龍」號自2013年開展試驗性應用以來取得的突破性科學成果。

5年裡,「蛟龍」號獲得科技部973計劃、中科院戰略性B類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南海深海過程演變重大研究計劃、資源勘探計劃、環境調查計劃等支持,下潛足跡遍布南海、東太平洋、西太平洋、西南印度洋、西北印度洋、馬里亞納海溝、雅浦海溝等7大海區,作業地形包括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特別是在馬里亞納海溝和雅浦海溝下潛作業中,發揮了全球領先的深度技術優勢,為搶佔國際深淵科學研究前沿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蛟龍』號交出了滿意的答卷。」劉峰認為。

大洋第38航次第二三航段總指揮鄔長斌認為,通過152個潛次的歷練,建立了一支職業化的潛航員和技術保障人員隊伍,探索了載人深潛業務化運行的機制,為「蛟龍」號業務化運行奠定了基本條件。

在「十三五」規劃中,「蛟龍探海」是165個重大工程之一,也是海洋領域的四個重大工程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此「蛟龍」非彼「蛟龍」,是更全面的指代。

「工程覆蓋深海大洋事業的各個領域,是全面規劃深海大洋事業的頂層設計。」劉峰說,「『三龍』將會變成『七龍』,從已有的『蛟龍』『潛龍』『海龍』,發展到深海鑽探的『深龍』、深海開發的『鯤龍』、海洋數據進行雲計算的『雲龍』以及在海面進行支撐的『龍宮』。」(科技日報北京6月19日電)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