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式相親」透視

一檔名為《式相親》的電視節目最近火了,在網路上獲得了2億次點擊量。其「式」主要體現在將「帶上爸媽找對象」這一人傳統的相親方式搬到了電視上。節目中,「催婚」的父母走到台前,「待娶待嫁」的子女坐在後台觀察,父母甚至擁有最後否決權。

該節目最近受到美國《紐約時報》關注,《紐約時報》將那群在後台觀察的年輕人看做是毫無主見的表現,並得出「千禧一代」是一群長不大的「巨嬰」的結論。

事實是這樣的嗎?單身年輕人會如何選擇自己的幸福?

電視文本不同於現實

《式相親》是一檔主打「帶上爸媽找對象」的電視節目,基本設置是幾名年輕男子或女子排成一排,與5對父母面對面。這些父母的子女則待在另一個房間,在那裡他們可以通過監視器看到相親的過程,也可以通過電話與父母溝通。只有得到父母同意的候選人才能與他們的子女見面。

節目開播之後,在社會引起爭議。有的人批評節目中家長的擇偶標準「奇葩」,有的人批評節目里的男嘉賓們是「媽寶」,有的人甚至說這是「包辦婚姻」。

近日,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版發文稱,《式相親》賦予父母干預子女選擇的權力,這樣的設置反映了當下的社會現實。該報還援引一名婚戀諮詢師的話稱,「太多的保護和太多的支持讓產生了一代長不大的孩子。」造成了滿是「巨嬰」的情形出現。

年輕人真是這樣嗎?「這是西方媒體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的誤讀。」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劉宏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紐約時報》的解讀更多是從新聞分析角度,用一種沒有調查的方式來看年輕人的相親行為。他們報道來源是《式相親》的節目形態和參加節目的人,關注的重點也並非出於社會學或者人類學的學術考量,而是帶著濃厚的政治意圖和西方價值觀色彩。

劉宏表示,的相親節目最早來源於西方,電視媒體後來做了移植、改版。這個過程中,已經存在去價值觀的現象。因此,在以往的相親節目中,討論點往往是男女嘉賓的收入、直率程度、表演成分、男女嘉賓的選擇等,但是《式相親》做了式的改編,把「帶父母相親」這樣的社會現象用真人秀的方式搬到了電視上。「節目編導做這種改編當然會有收視率方面的考量,不過對於西方媒體來說,這種結構很容易被片面閱讀,認為這是男女嘉賓不成熟的標誌,因為他們相親還要帶著父母、親戚。結果難免陷入以偏概全的大概型的議論。」

《紐約時報》同時認為,父母在節目中擁有否決權,表明家長制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觀念正在復燃。

「這完全是不同層面的概念。」劉宏認為,《紐約時報》犯了很多人都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電視文本等同於現實文本。從專業學術角度來說,電視文本和現實文本不具有對應性。「可能反過來更合理,那就是從現實情況下去研究《式相親》節目。但是《紐約時報》的做法是南轅北轍,得出來的結論自然也是站不住腳的。」

劉宏表示,在現實生活中,包辦婚姻早已廢除,婚姻自由政策推行多年。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在年輕人戀愛、感情生活的作用是很小的,和傳統的家長制隔得就更遠了。即便有一些父母現實中確實幹涉孩子的婚姻,這部分比例也是很小的。當然很多媒體願意把這個很小的比例放大傳播,這是媒體社會化的表現。

年輕人的幸福選擇很堅定

那麼,從現實生活來看,「千禧一代」在戀愛、結婚過程中,多數父母究竟是起「決定性作用」,還是僅僅能提供一些參考性的建議呢?

25歲的張可(化名)如今在陝西省西安市的一家國有企業里做工程監理工作。下個月初,他就要和23歲的女友小李(化名)在渭南市老家結婚。在當地,由於男多女少,很多30多歲的男性還在打光棍,因此張可對這份感情十分珍惜。談起兩人的認識經歷,張可說是通過相親。兩人的第一次見面約在一個餐館里,張可還讓姐姐來幫忙做參謀。他說那天心裡其實很急,但在姐姐的安排下,兩人一起逛逛商場、互相打聽了工作情況,逐漸相互有了好感。

值得一提的是,小李在當地做公務員,而中專畢業的張可在工地上打拚,父母又是農民,兩家並不屬於門當戶對的類型。起初,小李父母並不贊成兩人交往,但是看到兩人態度堅決,小李父母沒有再阻止兩人結婚。

當被問及如果雙方父母阻止他們結婚時,張可、小李均表示會儘力說服父母,但最終的主意還是會自己拿。

「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社會壓力更大,但是他們會在努力平衡諸多因素後作出自己的選擇。」擁有10多年從業經歷的婚姻家庭諮詢師張勇軍對本報記者表示,相比上一代人,新一代年輕人的婚戀觀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不管是朋友介紹、相親,還是通過網路社交媒體認識,他們並不在乎形式,而更看重兩人是否合適。當然,由於時代變化,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很直接地提及收入、父母意願、自己期望等各種標準,很多人會堅持這些標準,但是一旦標準切合,他們做出的選擇也是堅定的。」

實名婚戀網站百合網已連續多年對近8萬名單身男女進行婚戀觀方面的問卷調查。據該網向本報記者提供的調查結果,「認為人們結婚是為了愛情」的單身男性和單身女性的選擇人數達到近七成。此外,對於「如果父母對對方不滿意,您會怎麼處理」這一問題,選擇「試圖說服父母,最後自己做主」的「80后」、「90后」比例分別達77%和72%。

「父母參考不等於父母包辦。」張勇軍認為,這是現代婚戀觀改良傳統的家長制觀念后的發生一大變化,「父母在子女擇偶過程中,既要演好裁判角色,又演好助手角色,但是後者越來越重要了。」

他表示,「西方完全自由的戀愛其實存在很大的風險和盲目性,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的智力、見識、閱歷,並不足以支撐他們正確把握戀愛和婚姻,需要父母提供參考建議和經驗。現在有一些人崇尚西方式的憑感覺而結婚,造成後續真正的婚姻生活無法繼續,結果往往是閃婚又閃離。」

健康婚戀觀需多方引導

毋庸諱言,由於年輕人很多是獨生子女,導致一些人在成長中得到了太多的保護和支持,這對他們尋找人生伴侶造成了切實影響。百合網的調查結果顯示,導致年輕人單身的原因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別是社交圈子太窄(59.9%)、不夠積極主動(42.6%)、工作太忙(29.1%)。前兩個原因其實都與年輕人在父母打造的「溫室」中成長有關。

「很多年輕人需要接受情感教育,從了解如何與異性相處學起。」張勇軍表示,由於從小缺乏相關的情感教育,很多年輕人需要「補課」,接受婚姻家庭諮詢師的婚戀諮詢與指導,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戀愛培訓班、相親活動、婚戀諮詢等,幫助他們擴大社交圈子,學會在擇偶中如何積極主動、如何與異性相處及如何面對以前的感情傷害和周圍人的不幸婚戀。

此外,對於很多相親節目中反映出來的部分年輕人成為父母管制下的「長不大的一代人」或是「巨嬰」的現象,劉宏表示,這其實是電視媒體及其節目放棄了媒介的價值觀引導功能的體現,「娛樂至死」:「《式相親》、《非誠勿擾》等節目在某些場合的確用一些合理的、討論的方式去探討年輕的婚戀觀、兩代人的婚戀觀交鋒等問題,但討論空間並不好。比如《式相親》里,父母強勢、孩子聽從的架構其實是自己用羞辱的方式妖魔化自己。我們看到了節目組以一種簡單地、去自我的方式來羅列這些衝突,但他們自身是缺乏真正的反省意識的。」

「電視媒介應該強化對包括年輕人婚戀觀在內的各種社會道德的公共討論,只有觀點公開、相互交鋒,針對年輕人的價值觀引導才不至於是孱弱而緩慢的。」劉宏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