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當年乾隆戰44.4℃高溫,放了哪些大招?

▲高溫44.4℃,乾隆爺也得放大招

2017年7月下旬,江南地區進入燒烤模式,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拉起高溫紅色警報。

放眼歷史長河,40℃還真算不了極端高溫。

根據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古氣候研究室的專家換算,乾隆八年的7月,華北地區的氣溫曾高達44.4℃!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據史書記載:日中鉛錫銷化。就是說烈日當頭的時候,鉛和錫這兩種金屬都能被曬化了。

請用下面這張圖來想象一下44.4℃到底有多熱。

酷暑難耐,又沒有「電扇空調冰箱」抗高溫三寶,紫禁城里的乾隆皇帝是怎麼過夏的呢?

對於戰高溫一事,乾隆爺一向放大招。

第一招:建冰窖

自古皇家都會藏冰於窖中,供夏日消暑所用。《詩經·七月》中就有記載: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

乾隆朝是康乾盛世的頂點,國家財力雄厚,對取冰儲冰非常講究。每年京城水道結冰前,要先放水「涮河」,去掉水中的雜草。冬至左右,采第一批冰,待水面再次結凍之後再采第二批。每年冬天大概能採到五批冰。

故宮一共有4所冰窖舊址,都是乾隆下令建造的。

每座冰窖的面積在66平方米左右,可存冰5000多塊。

估摸著,乾隆爺也是被44.4℃的高溫給逼的!在他當政時期,紫禁城一年的用冰量維持在25000塊左右。

朝廷也會給各職能部門發放冰票,不過數量極少,大臣們也捨不得用。

比如紀曉嵐,是個胖子,怕熱。夏天上班,一到午休時間,就回休息室赤膊上陣,和同僚們插科打諢。乾隆知道后想戲弄一下他,就搞了次突然駕臨。紀曉嵐來不及穿衣服,匆忙間躲到了太師椅下面。等了半晌,沒聽到動靜,就問同僚:「喂,老頭子走了嗎?」

老頭子當然沒走。

叫朕老頭子,是何用意?說的不好,可要殺頭滴。

紀曉嵐靈機一動:「萬壽無疆為老,頂天立地為頭,父天母弟之為子。」

乾隆心想:哼,算你機智。

炙熱炎夏,逼出了君臣的一段趣聞。

第二招:用冰鑒

到了夏天,內侍們把冰塊從冰窖中取出,放入冰鑒。

冰鑒多為長方型,內部是空的,可以存冰。先秦時期就有冰鑒了,開始時是青銅做的。

到了清代,演變成木頭的,看起來和小時候賣冰棍的箱子沒差多少。

乾隆爺出手一向豪,他的冰鑒雖然也是木製胎體,里為鉛制,但外觀不是一般的奢華,不是青花瓷就是掐絲琺琅工藝。

冰鑒有兩個用處:一、放在屋裡,散發涼氣,達到降溫的功效;二、在冰塊中放食物,起到冰鎮防腐的效果。

宮裡頭最流行的夏季小吃叫冰碗兒,由甜瓜果藕、杏仁豆腐、桂圓洋粉、葡萄乾、鮮核桃製成。炎炎夏日,來上一碗冰鎮的,簡直是晶晶亮透心涼。

乾隆爺最喜這一口,常常詩興大發。

第三招:用風扇

乾隆帝戰高溫的積極性,大約遺傳至他爹,雍正皇帝。

雍正帝有一個消夏神器——繩拉風扇。

楠木架鐵信風扇一架,上安小羽扇六把。原本是用人工來推的,後來雍正提出用繩子拉。

促使雍正帝變身工科男是有原因的,某一日他在睡夢中活生生被推風扇的太監的汗臭熏醒了。

到了乾隆這裡,繩拉風扇進一步演化為水激式風扇。他在《水木明瑟詞》里寫道:以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轉風扇,冷冷瑟瑟……

後來宮裡還從大英帝國進口過手搖式風扇,陪伴皇帝妃嬪們度過一個個炙熱的夏天。

第四招:開溜

一般來說,清代皇帝在夏天是很少住在紫禁城裡的,雍正帝就曾抱怨紫禁城的紅色外牆看上去就熱。

到了夏天,皇帝妃嬪們會遷往城外的西苑、暢春園、圓明園等「夏宮」居住。當然,最著名的還是承德避暑山莊。

離開紫禁城,就自由多了。去郊外,到山中,吹吹涼風,應該是乾隆爺避暑最後的大招了。

文丨王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