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世界原居哈爾濱人及後裔參謁皇山公墓猶太墓地

「親人長眠於此,哈爾濱就是我故鄉」

世界原居哈爾濱人及後裔參謁皇山公墓猶太墓地、東正教墓地

嘉賓們到皇山公墓猶太墓地、東正教墓地參謁。

參觀老巴奪煙廠時,嘉賓羅蒙德·奧茲維奇展示他收藏的老巴奪煙盒。

嘉賓們在省博物館參觀俄僑文化文物展。

松柏吐翠,石碑肅立。安詳靜穆的哈爾濱皇山公墓猶太墓地、東正教墓地又一次迎來遠方的親人。

昨天,來自俄羅斯、以色列、波蘭、美國、澳大利亞、立陶宛等國家的數十名原居哈爾濱人及其後裔來到這裡,參謁他們的先人和親友。

墓草青青,難掩如煙往事;夏風習習,撩撥不盡鄉愁。在這裡,哈爾濱與老僑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太愛這座城市,祖父至死不願離開

「媽媽去世了,這次是我和丈夫來看望您。」在東正教墓地的一角,來自美國的朱莉·索馬克向一座墓碑獻上精心編製的花環。這裡長眠著她的外祖父葛瓦里斯基。

67歲的朱莉·索馬克輕輕擦拭墓碑,眼裡充滿淚水。墓碑上的字跡已模糊不清,但依稀可見1940的字樣。「那是我祖父去世的年份。」朱莉·索馬克說,「他太愛哈爾濱這座城市了,至死都不願離開。我的家族中,只有他一人安葬在這裡。」

葛瓦里斯基是波蘭人,曾是頤園街1號別墅最初的主人、當時的「哈爾濱首富」。他先後在哈爾濱投資創辦了傢具廠、松脂油廠、木材蒸餾廠、造紙廠、膠合板廠以及一家制粉廠,建成了一個商業帝國。「日偽時期,生意變得很難做,許多俄羅斯人、猶太人、波蘭人都離開了。但外祖父堅持不肯走,直到他去世。」朱莉·索馬克說,「他的葬禮上,來了許多人,他們很重感情,這讓我的家族非常感動。」

哈爾濱東正教墓地又名聖母安息教堂墓地,原址位於哈爾濱市遊樂園內,1902年至1958年,墓地共埋葬俄東正教徒44226人。1958年6月9日,根據哈爾濱市政府決定,該墓地遷往東郊皇山公墓,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與猶太教墓地毗鄰。哈爾濱市曾多次出資對墓地進行修繕。

1986年,出生在哈爾濱的朱莉·索馬克陪母親回到哈爾濱,外祖父保留完好的墓葬讓她激動不已。此後,她曾三次陪母親到哈爾濱掃墓。

尋找長輩墓地的經歷寫進傳記

這次參謁是「世界原居哈爾濱人交流大會」重要活動之一,對哈爾濱老僑民及其後裔來說,這裡與他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也結下他們與哈爾濱的情感紐帶。

拄著雙拐的娜塔莉婭·尼古拉耶夫娜來自澳大利亞,她已經回哈爾濱12次了。每次回來她都要到皇山公墓來參謁,這裡安葬著她的父母及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娜塔莉婭出生在哈爾濱,在這裡生活了23年。「我的親人們在此安葬,哈爾濱就是我的故鄉。」老人激動地說,「只要他們在這裡,我還會回來的。」

同樣來自澳大利亞的作家瑪拉·穆斯塔芬帶來一大捧鮮花,她在多個墓碑前駐足,默默禱告,然後輕輕地放上一枝鮮花。「有一次回哈爾濱時,我在這裡找到了家族裡一位長輩的墓地。」瑪拉·穆斯塔芬說,「我把這段經歷寫進了傳記《哈爾濱檔案》。」瑪拉·穆斯塔芬出生在哈爾濱,5歲時隨全家移居澳大利亞。2000年,她第一次陪父母回到闊別41年的哈爾濱。算上這回,她已經7次踏上「故鄉」的土地。

「前些年,我在哈爾濱訪問了一些老俄僑,成為了朋友,他們甚至還記得我的外祖母。現在,他們都已長眠於此。」瑪拉·穆斯塔芬說,「每次回哈爾濱,我都要到墓園看望一下這些老朋友,同他們打個招呼。」

親人已經融入哈爾濱的土地

對於來自以色列的因巴爾·利蒙、亞當·利蒙母子來講,這次參謁公墓讓他們有了一個意外。昨天上午,因巴爾·利蒙在皇山公墓猶太墓地發現了祖父的名字。一瞬間,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上個世紀,歐洲排猶運動期間,哈爾濱曾收留過大量的猶太人。他們在這裡留下了許多特殊的文化遺存。哈爾濱猶太墓地就是其中的代表,這也是東亞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猶太墓地。哈爾濱猶太墓地,共有墓位805座。長眠其中的有猶太教精神領袖亞倫·塞列夫,前以中友好協會會長特迪·考夫曼的親屬,前以色列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的祖父母及其親屬,秋林公司總會計師、麵包師,馬迭爾賓館創始人的兒子西門·卡斯普以及當年活躍在哈爾濱的著名猶太籍企業家、銀行家、音樂家、作家、演員等。

據公墓管理處副主任肇星介紹,墓地是猶太人在哈爾濱活動軌跡的實物證據,也是人善待猶太人的重要見證。近年來,陸續有原僑居哈爾濱的以色列、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英國、波蘭等地的猶太人及世界猶太學研究學者到墓地緬懷,來哈爾濱「尋根」的猶太人逐年增多。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