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史上最全高中各學科核心素養一覽表!各科教師對號入座啦

本文大概11000字,讀完共需10分鐘

「核心素養」是教育領域探討的「熱詞」,每個學科都有其具備的素養,你清楚嗎?以下是一篇涵蓋高中各學科核心素養總結,分享給大家。

語文

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形成、思維品質與審美品質的發展、文化的傳承與理解,都是以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為基礎,並在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的建構過程中得以實現的。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的水平是其語文素養的重要表徵之一

應該能積累較為豐富的語言材料和言語活動經驗,具有良好的語感;能在已經積累的語言材料間建立起有機的聯繫,能將自己獲得的語言材料整合成為有結構的系統;能理解並掌握漢語言文字運用的基本規律,能憑藉語感和語言運用規律有效地完成交際活動;

能依據具體的語言情境有效地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與不同的對象交流溝通,能將具體的語言作品置於特定的交際情境和歷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評價;能通過梳理和整合,將自己獲得的言語活動經驗逐漸轉化為富有個性的具體的語文學習方法和策略,並能在語言實踐中自覺地運用。

思維發展與提升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思維能力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

語言的發展與思維的發展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因此,思維發展與提升也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表徵之一。

應該能獲得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直覺體驗;能在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活動中運用聯想和想象,豐富自己對現實生活和文學形象的感受與理解,豐富自己的經驗與語言表達;

能夠辨識、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基本的語言現象和文學形象,並能有依據、有條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發現;能運用基本的語言規律和邏輯規則分析、判別語言,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與人交流溝通,準確、清晰、生動、有邏輯性地表達自己的認識;

能運用批判性思維審視言語作品,探究和發現語言現象和文學現象,形成自己對語言和文學的認識;能自覺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語活動經驗,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和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獨創性。

審美鑒賞與創造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及品質。

語文活動是人形成審美體驗、發展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是通過閱讀鑒賞優秀作品、品味語言藝術而體驗豐富情感、激發審美想象、感受思想魅力、領悟人生哲理,並逐漸學會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現美和創造美,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因此,審美鑒賞與創造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表徵之一。

應該能感受漢語漢字獨特的美,表現出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能感受和體驗語言文字作品所表現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能欣賞、鑒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語言和文學作品,分析其思想情感和語言特點,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審美品位;能運用語言祖國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表現自己對美好事物的情感、態度和觀念,表現和創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具有創新意識。

文化傳承與理解

文化傳承與理解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能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地區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覺的意識和文化自信的態度。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文化獲得的過程。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表徵之一。

應該能藉助語言文字,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並認同中華文化,形成熱愛中華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文化自信;能藉助語言文字的學習,初步理解、包容和借鑒不同民族、不同區域、不同國家的文化,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文化的精華;

能關注並積极參与當代文化傳播與交流,在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覺,初步形成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和認識,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強為民族振興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數學

數學抽象

數學抽象是指捨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屬性,得到數學研究對象的思維過程。主要包括:從數量與數量關係、圖形與圖形關係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係,從事物的具體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和結構,並且用數學符號或者數學術語予以表徵。

數學抽象是數學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維的重要基礎,反映了數學的本質特徵,貫穿在數學的產生、發展、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抽象使得數學成為高度概括、表達準確、結論一般、有序多級的系統。

在數學抽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積累從具體到抽象的活動經驗。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命題、方法和體系,能通過抽象、概括去認識、理解、把握事物的數學本質,能逐漸養成一般性思考問題的習慣,能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主動運用數學抽象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

邏輯推理

邏輯推理是指從一些事實和命題出發,依據邏輯規則推出一個命題的思維過程。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歸納、類比;一類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繹。

邏輯推理是得到數學結論、構建數學體系的重要方式,是數學嚴謹性的基本保證,是人們在數學活動中進行交流的基本思維品質。

在邏輯推理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和提出命題;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論證的過程;能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建構知識框架;形成有論據、有條理、合乎邏輯的思維品質,增強數學交流能力。

數學建模

數學建模是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用數學知識與方法構建模型解決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在實際情境中從數學的視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構建模型,求解結論,驗證結果並改進模型,最終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模型構建了數學與外部世界的橋樑,是數學應用的重要形式。數學建模是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動數學發展的動力。

在數學建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積累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夠針對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能夠運用數學知識求解模型,並嘗試基於現實背景驗證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夠提升應用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直觀想象

直觀想象是指藉助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態與變化,利用圖形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藉助空間認識事物的位置關係、形態變化與運動規律;利用圖形描述、分析數學問題;建立形與數的聯繫;構建數學問題的直觀模型,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

直觀想象是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論證思路、進行邏輯推理、構建抽象結構的思維基礎。

在直觀想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發展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能力,增強運用圖形和空間想象思考問題的意識,提升數形結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質,培養創新思維。

數學運算

數學運算是指在明晰運算對象的基礎上,依據運演算法則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理解運算對象,掌握運演算法則,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方法,設計運算程序,求得運算結果等。

數學運算是數學活動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繹推理的一種形式,是得到數學結果的重要手段。數學運算是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基礎。

在數學運算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發展數學運算能力;能有效藉助運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夠通過運算促進數學思維發展,養成程序化思考問題的習慣;形成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是指針對研究對象獲得相關數據,運用統計方法對數據中的有用信息進行分析和推斷,形成知識的過程。主要包括: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提取信息,構建模型對信息進行分析、推斷,獲得結論。

數據分析是大數據時代數學應用的主要方法,已經深入到現代社會生活和科學研究的各個方面。

在數據分析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學生能夠提升數據處理的能力,增強基於數據表達現實問題的意識,養成通過數據思考問題的習慣,積累依託數據探索事物本質、關聯和規律的活動經驗。

英語

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在社會情境中藉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發展語言意識和英語語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並在語境中整合性運用所學知識;

理解口、筆語語篇所傳遞的意義,識別並賞析其恰當表達意義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筆語傳遞意義和進行人際交流。

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知識素質、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強,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能力。

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徵,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

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係;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

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具有明確的目標意識,能夠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有效規劃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選擇恰當的策略與方法,監控、反思、調整和評價自己的學習。

物理

物理觀念

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於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和升華。「物理觀念」包括物質觀念、運動觀念、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及其應用等要素。

科學思維

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係的認識方式,是基於經驗事實建構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科學思維方法的內化;是基於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批判,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質。「科學思維」主要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要素。

實驗探究

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獲取和處理信息,基於證據得出結論並做出解釋,以及對實驗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實驗探究」主要包括問題、證據、解釋、交流等要素。

科學態度與責任

在認識科學本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關係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對科學和技術應有的正確態度以及責任感。「科學態度與責任」主要包括科學本質、科學態度、科學倫理、STSE等要素。

化學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通過觀察、辨識一定條件下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初步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並能運用符號表徵物質及其變化;能從物質的微觀層面理解其組成、結構和性質的聯繫,形成「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應用」的觀念;能根據物質的微觀結構預測物質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質和可能發生的變化。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在不斷運動的,物質的變化是有條件的;能從內因和外因、量變與質變等方面較全面地分析物質的化學變化,關注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轉化;能從不同視角對紛繁複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徵和規律;能用對立統一、聯繫發展和動態平衡的觀點考察、分析化學反應,預測在一定條件某種物質可能發生的化學變化。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能初步學會收集各種證據,對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提出可能的假設;基於證據進行分析推理,證實或證偽假設;能解釋證據與結論之間的關係,確定形成科學結論所需要的證據和尋找證據的途徑;

能認識化學現象與模型之間的聯繫,能運用多種模型來描述和解釋化學現象,預測物質及其變化的可能結果;能依據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建構模型,建立解決複雜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

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

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化學問題,能依據探究目的設計並優化實驗方案,完成實驗操作,能對觀察記錄的實驗信息進行加工並獲得結論;能和同學交流實驗探究的成果,提出進一步探究或改進實驗的設想;能尊重事實和證據,不迷信權威,具有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和批判的創新精神。

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

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識;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認識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綠色化學觀念;

深刻理解化學、技術、社會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讚賞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能運用已有知識和方法綜合分析化學過程對自然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權衡利弊,勇於承擔責任,積极參与有關化學問題的社會決策。

生物

生命觀念

生命是源於自然隨機事件且能在與環境互作中保留下來的具有新陳代謝和自我複製特徵的物質形態,生命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無貴賤之分。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係或特性進行解釋后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后的想法或觀點,有助於理解或解釋較大範圍的相關事件和現象。

學生應該在較好地理解了生物學概念性知識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並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命世界、解釋生命現象。

理性思維

崇尚並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能夠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科學探究

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在開展不同的工作中,都樂於並善於團隊合作。

社會責任

生物學科的社會責任是指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學生應能夠關注涉及生物學的社會議題,參與討論並作出理性解釋,辨別迷信和偽科學;主動向他人宣傳健康生活、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嘗試解決現實生活中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

歷史

時空觀念

對事物與特定時間及空間的聯繫進行觀察、分析的觀念。

史料實證

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並運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

歷史理解

將對史事的敘述提升為理解其意義的理性認識和情感取向。

歷史解釋

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與能力。

歷史價值觀

對歷史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一,是從對歷史真實和歷史意義的追求中凝練出來的價值取向。

政治

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是指人們對一定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認可和贊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確信發展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理解共產黨的領導是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擁護共產黨的領導;

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標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維品質和行為特徵。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面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問題,作出理性的解釋、判斷和選擇,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文化自信,以負責任的態度和行動促進社會和諧。

法治意識

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的認可、崇尚與遵從,是關於法治的思想、知識和態度,主要包括規則意識、程序意識和權利義務意識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法治是人類文明演進中逐步形成的國家治理方式;形成憲法至上、法律權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懂得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的關係;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維權、履行法定義務的習慣;具有法治讓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的認知和情感。

公共參與

公共參與是公民主動有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和國家治理,承擔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踐行公共精神的意願與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具有人民當家作主和勇於擔當的責任感;了解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方式和規則;積累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實踐經驗;提高通過對話協商、溝通與合作表達訴求、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理

人地協調觀

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念,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認識、理解和判斷。學生建立人地協調觀,就能夠正確認識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影響環境的不同方式、強度和後果;能夠理解人們對人地關係認識的階段性表現及其原因;能夠結合現實中出現的人地矛盾的實例,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建議。

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是地理學基本的思維方法,指人們具備的全面、系統、動態地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思維品質與能力。學生運用綜合思維方法,就能夠從多個維度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

認識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並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其發生、發展和演化的過程,從而較全面地觀察、分析和認識不同地方或區域的地理環境特點,並且能夠辯證地看待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區域認知

區域認知是地理學基本的認知方法,指人們具備的對人地關係地域系統的特點、問題進行分析、解釋、預測的方法和能力。學生掌握區域認知方法,就能夠形成從區域的視角認識地理現象的意識與習慣,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等方式,來認識區域特徵和區域人地關係問題,形成因地制宜進行區域開發的觀念。

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地理戶外考察、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學生具備地理實踐力,就能夠運用適當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實踐活動,對地理探究活動充滿興趣與激情,並會用地理眼光認識和欣賞地理環境。

藝術

藝術感知能力

藝術感知是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對生活、文化和科學等情境中藝術形式的感知和體驗。學生在各類藝術的節奏、力度、色彩、結構等藝術語言的聯覺中,形成藝術通感,探究各類藝術的獨特性和關聯性。

藝術審美情趣

審美情趣是學生藝術修養的精神追求,是美感愉悅、優雅氣質、生命關懷的心靈建構。學生在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的情境中,感受藝術魅力,體現生活情趣,追求詩意人生。

藝術創意表達

創意表達側重於理解想象、表現創造、反思評價等藝術活動。通過藝術與生活、文化、科學緊密相關的個性化藝術創作實踐,學生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與合作能力,並將藝術課程中獲得的創意表達能力運用到其他學科和生活領域。

音樂

自主音樂需要

自主音樂需要是學生自覺進行音樂學習和音樂活動的基本動力,也是學生自主發展素養在音樂學科的具體體現。發展學生自主音樂需要有情感、認知和意志等不同層次,其一是對音樂產生興趣愛好,將參加學習音樂和音樂活動作為獲得快樂生活,滿足審美需求的一種途徑;

其二是在有實際體驗的情況下,主動將音樂作為保持心理健康和諧的工具;其三是把學習音樂作為提高文化修養、促進自我發展與完善的自覺追求,將參加音樂活動作為一種文明生活的方式。對於經過十餘年學校音樂教育的高中生來說,

自主音樂需要主要表現在:能積极參加各類音樂活動;對音樂具有一定的興趣愛好;能經常用音樂給自己帶來快樂情緒;能主動選擇合適的音樂活動調節情緒、平和心理;參加音樂活動時具有較主動的審美意識。

音樂實踐能力

音樂實踐能力是學生音樂素養的重點。普通高中學生應具備的音樂實踐能力主要包括音樂表達與表現能力、音樂欣賞與審美能力、音樂創造與想象能力、音樂交流與合作能力,其中最核心的是用音樂表達情感的能力。

學生掌握音樂實踐能力應以用為本,圍繞學生在校時和畢業后經常進行的音樂活動,重點培養選擇合適作品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感受和表現優秀作品的能力,即興表演和創作的能力等。音樂能力的基礎源於音樂實踐經驗,

因此,學生應具有較豐富的歌唱和聆聽經驗積累,應熟悉經典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應熟悉各類常用的音樂活動形式。作為音樂實踐活動的基本技能,學生應能夠較準確地歌唱若干首中外著名歌曲和公共活動常用歌曲,能視譜歌唱或演奏簡單作品,能較好地融入集體歌唱或演奏等表演活動,以便在需要音樂的場合選用合適的形式與作品參與音樂活動。

音樂情感體驗

音樂情感體驗是指學生在聽、唱、奏、動等音樂活動中,通過直接體驗(音樂感知覺直接產生的情緒體驗)和間接體驗(音樂表象及聯想產生的情感體驗),用音樂表達與抒發情感,或從音樂感悟與激發情感,這是音樂從音響形式轉化為情感本質的關鍵過程。音樂情感體驗能力是重要的音樂素養。

高中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有三種主要實踐形式:一是在音樂實踐中體驗美感;二是用音樂作品抒情詠志;三是通過音樂活動怡情養性。培養學生音樂情感體驗能力應側重高中階段音樂課的實際育人功能:學生在興緻所至時能選唱昂揚、歡樂、抒情的音樂作品抒發自己向上向善愛美的志向與感情;在心理失衡時能選聽勵志、和諧、優美的音樂作品調節情緒和修養性情;在參加集體音樂活動時能有意識地從優秀音樂作品中感悟美德、陶冶情操;能對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網路、演出和影視中的音樂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判。

音樂文化理解

音樂文化理解是重要的社會人文素養。高中學生對音樂作必要的文化理解,有助於學生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認識音樂,也有助於學生從音樂發展的角度認識社會。音樂文化理解應包括認知音樂的藝術形式和文化特徵;

了解音樂與其他藝術的關係;理解音樂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相互影響。考慮到學生高中畢業后參加音樂實踐活動的實際需要,學生對音樂的文化理解應以四方面為重點:識別與世界音樂的主要種類與特徵;認知音樂的主要形式、藝術特徵與文化價值;了解音樂在舞蹈、戲劇、影視中的應用及它們的相互關係;知曉音樂發展的時代背景與社會意義。

美術

圖像識讀

圖像識讀指對美術作品、圖形、影像及其他視覺符號的觀看、識別和解讀。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以聯繫、比較的方法進行整體觀看,感受圖像的造型、色彩、材質、肌理、空間等形式特徵;以閱讀、搜索、思考和討論等方式,識別與解讀圖像的內涵和意義;

從維度、材料、技法、風格及發展脈絡等方面識別圖像的類別;知道圖像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與價值,選擇、辨析和解讀現實生活中的視覺文化現象和信息。

美術表現

美術表現指運用傳統與現代媒材、技術和美術語言創造視覺形象。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形成空間意識和造型意識;

了解並運用傳統與現代媒材、技術,結合美術語言,通過觀察、想象、構思、表現等過程,創造有意味的視覺形象,表達自己的意圖、思想和情感;聯繫現實生活,結合其他學科知識,自覺運用美術表現能力,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

審美判斷

審美判斷指對美術作品和現實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評價、判斷與表達。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感受和認識美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形成基本的審美能力,顯示健康的審美趣味;用形式美原理和其他知識對自然、生活和藝術中的審美對象進行感知、描述、分析、評價和判斷;通過語言、文字和圖像等方式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用美術的方式美化生活和環境。

創意實踐

創意實踐指由創新意識主導的思維和行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養成創新意識,學習和借鑒美術作品中的創意和方法,運用形象思維,大膽想象,嘗試創作有創意的美術作品;

通過各種方式搜集信息,進行分析、思考和探究,聯繫現實生活,對物品和環境進行符合實用功能與審美要求的創意構想,並通過草圖、模型等予以呈現,與他人交流,不斷加以改進和優化。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從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美術作品、美術現象和觀念。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逐漸形成從文化的角度觀察和理解美術作品、美術現象和觀念的習慣,了解美術與文化的關係;認識中華優秀傳統美術的文化內涵及其獨特藝術魅力,形成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理解不同國家、地區、民族和時代的美術作品所體現的文化多樣性,欣賞外國優秀的美術作品;尊重藝術家、設計師和手工藝者的創造成果和對人類文化的貢獻。

體育與健康

運動能力

運動能力是體能、技戰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是人類身體活動的基礎。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運動知識、技能和方法,參加與組織展示和比賽活動,

體能與運動技能水平顯著提高,掌握和運用選學運動項目的裁判知識和規則,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獨立制訂和實施體能鍛煉計劃,並對練習效果作出合理評價;了解國內外的重大體育賽事和重大體育事件,具有運動欣賞能力。

健康行為

健康行為是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綜合表現,是改善健康狀況並逐漸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關鍵。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校內外的體育鍛煉,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逐步形成鍛煉習慣,掌握健康技能,學會健康管理;

情緒穩定、包容豁達、樂觀開朗,善於交往合作,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強;關注健康,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狀況,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

體育品德

體育品德是指在體育運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範以及形成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對維護社會規範、促進社會風尚具有積極作用。

學生在體育與健康學習中自尊自強,主動克服內外困難,具有勇敢頑強、積極進取、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夠正確對待比賽的勝負結果,勝不驕、敗不餒;勝任運動角色,表現出負責任的行為;遵守規則,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競爭的意識和行為。

通用技術

技術意識

技術意識是對技術現象及技術問題的感知與體悟。學生將形成對人工世界和人技關係的基本觀念;能就某一技術領域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做出理性分析,形成技術的敏感性和負責任的態度;能把握技術的基本性質,理解技術與人類文明的有機聯繫,形成對技術文化的理解與適應。

工程思維

工程思維是以系統分析和比較權衡為核心的一種籌劃性思維。學生能夠認識系統與工程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能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針對某一具體技術領域的問題進行要素分析、方案構思及比較權衡;領悟結構、流程、系統、控制基本思想和方法的實際運用,並能用其進行簡單的決策分析和性能評估。

創新設計

創新設計是指基於技術問題進行創新性方案構思的一系列問題解決過程。學生能運用人機理論和相關信息收集等綜合分析技術問題,提出符合設計原則且具有一定創造性的構思方案;

能進行技術性能和指標的技術試驗、技術探究等實踐操作,並進行準確地觀測記錄與信息加工分析;能綜合各種社會文化因素評價設計方案並加以優化。

圖樣表達

圖樣表達是指運用圖形樣式對意念中或客觀存在的技術對象加以描述和交流。學生能識讀一般的機械加工圖及控制框圖等常見技術圖樣;

能分析技術對象的圖樣特徵,會用手工和二維或三維設計軟體繪製簡易三視圖、草圖、框圖等;能通過圖樣表達實現有形與無形、抽象與具體的思維轉換。

物化能力

物化能力是指將意念、方案轉化為有形物品或對已有物品進行改進與優化的能力。學生能知道常見材料的屬性和常用工具、基本設施的使用方法,了解一些常見工藝方法,並形成一定的操作經驗的積累和感悟;

能進行材料規劃、工藝選擇及其比較分析和技術試驗;能獨立完成模型或產品的成型製作、裝配及測試,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與創造能力。

信息技術

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指個體對信息的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具備較強信息意識的學生能夠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自覺、主動地尋求恰當的方式獲取與處理信息;能敏銳感覺到信息的變化,獲取相關信息,

採用有效策略對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內容的準確性、指向的目的性做出合理判斷,對信息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預期分析,為解決問題提供參考;在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與團隊成員共享信息,實現信息的最大價值。

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是指「個體在運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方法形成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思維活動」。

具備計算思維的學生在信息活動中能夠採用計算機可以處理的方式界定問題、抽象特徵、建立結構模型、合理組織數據;通過判斷、分析與綜合各種信息資源,運用合理的演算法形成解決問題方案;總結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並遷移到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解決之中。

數字化學習與創新

化學習與創新是指個體通過評估和選擇常見的數字化資源與工具,有效地管理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形成創新作品的能力。

具備數字化學習能力的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字化學習環境的優勢和局限,適應數字化學習環境,養成相應的學習習慣;掌握數字化學習系統、學習資源與學習工具的功能和用法,並用來開展自主學習、協同工作、知識分享與創新創造。

信息社會責任

信息社會責任指信息社會中個體在文化修養、道德規範和行為自律等方面應盡的責任。具備信息社會責任的學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識,能夠遵守信息法律法規,信守信息社會的道德與倫理準則,

在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中遵守公共規範,既能有效維護信息活動中個體的合法權益,又能積極維護他人合法權益和公共信息安全;關注信息技術革命所帶來的環境問題與人文問題。對於信息技術創新所產生的新觀念和新事物,能具備積極的學習態度、理性的價值判斷能力和負責的行動能力。

《未來教育家》雜誌: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國家教育部主管、教育學會主辦。2012年教師節創刊,面向全國公開發行。這是國內第一份中央級教育家類期刊,更是國家教育部新聞宣傳的一份新生力量。2012年榮獲「好教育影響力媒體獎」,2014、2015年榮獲「全國教育好新聞二等獎」,2016年榮獲「全國教育好新聞一等獎」。

訂閱《未來教育家》:

一、通過當地報刊局訂閱,郵發代號:80-572

二、從郵局直接匯款。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十條24號青藍大廈7層719室《未來教育家》編輯部,郵編100007

三、通過網上銀行匯款。開戶名:教育學會;賬號:0200 0033 0908 8103579;開戶行地址:工商銀行北京長安支行;行號:33;網銀匯款請備註「未來教育家」字樣,匯款后請致電010-84022301查詢到款情況。(每月6日出版,全銅全彩,單價14元,全年168元)

郵箱:[email protected]

wljyjzz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