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位走出圍城的先生,何以評價中國詩?

這位走出「圍城」的先生,何以把詩貶得「一無是處」?

1945年12月6日,錢鍾書先生在上海對美國人進行了一次詩學演講。

《談詩》是一篇學者文化隨筆,體現了化深奧為通俗、化複雜為單純的學者散文的一般特點。

談詩的傳統方法一般是縱向的,即:按照詩歌發展的歷史進程,習慣把詩歌劃分為先秦詩歌、魏晉詩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等階段,研究不同階段的詩歌特點。而錢鍾書先生則從橫向的角度,居高臨下,鳥瞰世界詩歌,透視全球詩境中的詩特徵,具有很高的智性,一篇短短的演講詞,包容了錢鍾書先生豐富而獨特的詩學精神。

一、站在比較文學的高度方識詩的廬山真面目:

錢鍾書認為談詩要採取比較文學的方法,用普遍聯繫的眼光來看詩,「意中就有外國人和外國詩在」,因外國詩的存在而識得詩是獨特的「那一個」,因詩的存在而得以成全世界詩歌的完整性。單純就詩而論詩的人,「他不能對整個本國詩盡職」,他的眼光會為本國詩所局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此而割裂本國詩和外國詩歌的聯繫,所得的結論也是片面的。

二、全球化中的詩:

(一)詩缺乏邏輯性。

1.發展的無規律性。

西洋詩的發展遵循「史詩——戲劇詩——抒情詩」的基本規律,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而詩一蹴而就達到「純粹的抒情詩的精髓和峰極」,缺乏邏輯性。

最初的小說從屬於歷史,歸於史類。而詩沒有經歷「幼年」時期,最早的詩歌是極為成熟的抒情詩,以先秦時期的《詩經》和《離騷》為證:《詩經》要麼是歌頌純真的愛情(《周南•關雎》),要麼是揭示從軍的悲涼(《小雅•採薇》),要麼是表現稼穡的艱辛(《小雅•七月》),……都是抒內心的情感。屈原的《離騷》更是將這種內心情感的宣洩更加誇張化,代表了古代抒情詩的最高成就。

詩發展無規律性導致了詩的早熟。

2.構思的無序性。

的詩人是天才「空想家」,他們的思緒絲毫不受自然規律、社會律令的約束,一會兒上天撈月,一會兒下五洋捉鱉。可見的詩歌,沒有「地心力吸引」。

莊子建構了「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遊》)」的虛幻所在,李白眼見了「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壯觀仙境,蘇軾更具有「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赤壁賦》)」的偉力。

從美學的角度看,因不受事理的羈絆,的詩歌具有了浪滿主義的氣息,海市蜃樓般的意蘊之美。從詩學邏輯角度看,詩人構建的「空中樓閣」,雖然美麗卻缺乏現實的根基,缺乏事理的邏輯,使理想與現實之間產生巨大的落差,導致了詩歌的「早衰」。

(二)詩是「微雕」藝術。

相對於西方洋洋洒洒的詩歌「大廈」而言,由於受到不許一字兩次押韻的禁律的限制,的詩歌是典型的「微雕」的藝術。正如錢先生所言:「假如鞋子形成了腳,腳也形成了鞋子」,詩歌的形式(如,律詩,絕句,古風,詞,曲等)對詩歌的內容有所限制,但是詩的形式也要適配詩心的需要,不同的思想內容要選擇不同的詩歌形式來表達。

詩體的限制,正好讓詩家們在有限的字數里尋找無限的意蘊,「言有盡而意無窮」,「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這種詩學精神具有暗示性的特徵,是詩人所追求的「含蓄之美」之所在。

晚唐詞人溫庭筠在《望江南》中寫道:「梳流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州。」許多評論著就認為「腸斷白蘋州」為畫蛇添足之句,因為脈脈斜暉和悠悠江水,象徵著女主人公的不盡情思,無窮怨望,給讀者思維無限留下發散的空間,具有豐富的暗示性。「腸斷白蘋州」雖寫出了女主人公更難排遣的斷腸情懷,失望趨於絕望的傷痛,但過於直白,畫面布局得擁擠,沒有給讀者留下虛空的獨處空間。

評論者對《望江南》結句的批評與錢鍾書的詩學精神——「一種懷孕的靜默」是契合的,而與西方詩「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聯接著確切」的理念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灰色」即指詩歌中傷感的色調,「確切」是指一首詩歌里的具體意象,正是著「確切」讓讀者產生無限的「空泛」,留下無窮的藝術想象空間,「確切」具有很強的暗示性。

詩歌詩體的濃縮性、詩心的暗示性,往往產生 「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三)詩的總體風格呈現「中和之美」。

西洋詩因其記史性的特徵,讀起來給人一種厚重感。而詩者缺乏這種厚重感,讓讀者感覺很「輕」,很「淡」。

西洋詩,多半宣洩的是民族情緒,抒發的是群體情感。如《荷馬史詩》,其內容來源於公元前12世紀的特洛伊戰爭。詩隱約出現了荷馬的影子,是壯烈而美麗的故事與歷史真實。正是這種民族的「歷史的真實」,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如同「樂隊合奏」,顯得十分渾厚。

詩主要是宣洩個人的情感,屈原在仕途上失意了,就悲苦地吟誦「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顛沛流離的杜甫,飽受戰爭摧殘,登高之時就悲嘆道「無邊落木瀟瀟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柳永因不忍心與朋友的分別,凄切地唱道:「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當讀者能夠找到與詩人相似的情感觸發點,就能夠跟詩人產生共鳴,否則詩「像吹著蘆管」,只能單弦獨奏,味道十分「淡」。錢鍾書在談到詩的這個特點時,並不排除詩也有「厚重」的成分,比如,《孔雀東南飛》就是對封建社會婚姻制度帶血、帶淚的控訴,到今天劉蘭芝悲劇的濃重的悲涼依然盤旋在讀者的心頭,揮之不去。

詩歌風格的「輕」、「淡」,與古代哲學有很深的淵源。其思想精髓「中庸之道」,「中和之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給人提供了一種表情達意的範式,那就是「不偏不倚」。而詩人把這種人生哲學帶進詩歌里,自然對情感的宣洩制定一個「度」,不過於悲傷,也不過於高興;不過於厚重,也不過於清淡。即使是再豪放的蘇軾,也不過是有「凌風出塵的仙意」而已!

(四)詩成份中特別的「化」。

錢鍾書先生認為,詩歌的內容與西洋詩沒有多大的區別,但是也有特別「」的地方:

1.社交詩多,宗教詩少。

與西方人相比,人向來缺乏宗教信仰,因而寫宗教的詩很少。而是「禮儀之邦」,突出「天、地、君、親、師」的社會地位,把「經夫婦,成孝敬,厚倫理,美教化」作為倫理道德的準則。因此,內容上表現倫理道德主題的詩歌隨處可見。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一首典型的社交詩,王維的社交詩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光無故人」(《渭城曲》),把朋友之間的友誼描寫得格外動人;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更是揭示了友誼的無等級性;就是心憂天下的杜甫也不免俗,用詩歌記下他對李白的懷念之情:「涼風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 江湖秋水多。(《天末懷李白》)」,因秋風感興而懷念友人,詩人對充滿殷切的思念、細微的關注和發自心靈深處的感情自然流淌於筆端。

2.田園詩是「古典主義的逍遙林下」。

自然風光以獨特的魅力,吸引了詩家的眼球,成為他們表情達意的重要載體。

自陶淵明把田園詩歌發揚廣大以來,寫田園詩的人可謂絡繹不絕,也確立田園詩在詩中的重要位置。而在錢鍾書先生看來,的田園詩「不是浪漫主義神秘地戀愛自然,而是古典主義逍遙林下」。這種詩學精神是對詩人寫山水田園創作動機的最深刻、準確定位。

被後人尊為田園詩鼻祖的陶淵明,曾受「達則兼濟天下」思想的影響,決定以己之肩力扛救民的重任。但是,官場的污濁,讓他幡然醒悟:「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於是陶淵明張開雙臂盡情地擁抱著田園:「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詩人將勞動的情景化為一種從容圓融的妙悟,其早出晚歸、欣慰自足的隱居之趣在文字間流淌;「採菊東籬下,悠遠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在田園裡,陶淵明找到了做人地「真意」,找到了精神地歸依。

李白熱愛祖國的山川,曾寫下了「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詩人與敬亭山成了相親相愛的朋友;李白在寂寞無聊的時候,還邀請月亮陪他喝酒:「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自然中的敬亭山、月亮是李白主觀情感宣洩的對象,表現了仕途失意的李白在離開長安之後的孤獨寂寞之感,以及回歸自然後心境的寧靜。

在仕途上一帆風順的王維,一生官職右丞。然而,晚年的王維也歸向山林,在輞川置別業。王維這樣表達他的隱逸之趣:「中歲頗好靜,晚家南山棰。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終南別業》」,詩人閑適的逸致和超脫的情懷盡顯,那種淡逸的天性、超然物外的風采更是叫人仰止。

三位豐碑式的詩人,都在自然中找到了「樂趣」,使自己完全浸潤在自然的懷抱中。但是陶淵明、李白因不滿官場的污濁而退隱,王維則是一種功德圓滿的退居,所以,他們歸隱的知趣是不同的:陶淵明、李白借山水田園,張揚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在自然界里他們盡情地釋放著自己地個性。王維,則是借自然的寧靜傳達自己心性的寧靜與淡泊。由此可以看出,三位詩人回歸自然,並不是出自對自然本能地熱愛,一種「浪漫主義神秘地戀愛自然」,而是借自然寄託自己得情感或志趣,張揚超越世俗規則約束的「逍遙林下」。

三、詩在全球化中的位置:

錢鍾書先生認為,「詩並沒有特別的地方」,就詩歌的發展規律來看,中外詩歌詩相通的,就詩歌的表現手法來看,中外詩歌是相似的,而就詩歌的內容來看,中外詩歌幾乎是相同的。我們套用錢鍾書先生的話,也可以這樣說「西洋詩並沒有特別西洋的地方」。

正因為,中西方詩歌相似相同的地方很多,所以,「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感覺」,「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外國詩里,我們可以找到與詩歌相似的元素,觸發情感上的共鳴。

由此可見,詩與西洋詩是並峙的,也是交融的。錢鍾書先生的這一詩學精神揭示了中西方詩歌的互相滲透的內涵,反映了其高瞻遠矚的詩學眼光以及文化的前瞻性,不僅具有文化意義,更具有社會意義。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還是處在文化上的盲目「自尊」,其體現就是許多人都以文化為「本位」文化,對外來的文化一概排斥。

錢鍾書先生敏銳地看出其實質,說「有種捲毛凹鼻子地哈巴狗兒,你們叫它『北京狗』。我們叫它『西洋狗』」,無論是稱呼「北京狗」還是「西洋狗」,都是對外來文化的排斥,以本土文化為本位的生動概括。

而在他看來,中西方文化是並峙的,且堅決反對那種把文化割裂開來本位主義做法,「這隻在西洋就充而在有算西洋的小畜生,該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文文化地人」,這隻既有文化特質又有西洋文化特質的「小畜生」應該去打擊那些硬生生把東西方文化割裂開來的人,以維持文化的交融性。

詩與西洋詩的並立與對峙的詩學精神,更具有長遠的歷史意義。當今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西方的文化幕天席地般襲擊了的寸土村壤。西方文化的先進性敲打著飽受磨難的國人的心,從而滋生出一種對「優勢文化」盲從的心態。如果錢鍾書先生還活著,一定回叫這隻「小畜生」,來咬這些對西方文化頂禮膜拜的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