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也許,生活就是這樣 | 新作快評

點擊上方「文藝報1949」,讓文藝成為一種生活!

這些作品普遍關注現實的困境,打量現代人的日常經驗,對習焉不察庸常的人性進行溫和的回望。生命中有甜蜜有辛酸,更多的是日復一日的瑣屑和麻木,我們身在其中,被世俗生活推著往前走,好在生命還有溫情,還有期待……

傅澤剛《簡單生活》:

倫理的亦或文明的困境

郭艷 | 文

《簡單生活》是一篇非常有現實關懷的小說,這種現實關懷不再是對於苦難和苦難者的摹寫,也不是城市漂泊者的故事,而是對於現代人日常經驗的重新打量,是對習焉不察庸常人性的溫和回望。小說延續灰色小知識分子敘事,賦予現代普通婚姻獨特的文化倫理思考。

小說真實地描述了男主人公徘徊在兩個女人或者說兩種文明樣態中的心路歷程。那種對於前現代簡單、盲目生活的緬懷,無疑是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中做了一個黃粱夢,夢醒了,生活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變得更加複雜。小說其實反映了當下從農業文明的價值情感和倫理秩序進入都市文明的很多人的困惑與苦悶,有著這種苦悶的人無疑是這個時代的零餘者形象:無力改變現實,被世俗生活推著向前走,然而卻對現實有著一己的認知和判斷,對人性保有一絲善意的旁觀。

小說《簡單生活》呈現出了對於人現代婚姻情感與文化倫理困境的觸摸與打量。正所謂「時間盲目,世人愚蠢」,複雜也罷,簡單也罷,但願人類在時間之流中尋找到真正安穩良善的生活。

傅澤剛中篇小說《簡單生活》,《北京文學》2017年第4期

張學東《父親的婚事》:

老年關懷中的兩難困境

王春林 | 文

張學東的中篇小說《父親的婚事》是深入思考老年人婚姻問題的一篇現實力作。小說中一位年事已高的父親,準備再一次結婚,如此婚事,必然引起子女的高度關注。

父親的婚事遭到了子女們近乎一致的反對,一是懷疑小蘇心術不正,貪圖父親的退休金與房子;二是出於對母親的殷切懷念,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小蘇的存在。圍繞父親是否應該再婚的問題,子女們陷入選擇的困境。

外出旅遊途中,父親與小蘇的消費理念顯示出極大差異,最後兩人也只能無可奈何地分道揚鑣了。在與父親分手后,小蘇先後兩次上門鬧事,哭哭啼啼,尋死覓活,口口聲聲要父親賠償一筆青春損失費,充分說明了人性和社會的雙重複雜性。至此,小說的思想內涵得到了相對完滿的藝術呈現。說到底,所謂「老年關懷中的兩難困境」,一是指子女們近乎於本能的反對姿態,二是指一不小心極有可能會遭遇如同小蘇這樣反目為仇后的糾纏與勒索。

張學東中篇小說《父親的婚事》,《人民文學》2017年第5期

朱強《有無帖》:從形遇到神遇

朱強的散文《有無帖》從一次瑣碎而無奈的「相親」起筆。幾乎同時,「我」正受命為一部王陽明的紀錄片寫腳本,可以視為與古代哲人在當下的「偶遇」。兩種完全不可類比的「相遇」,看似南轅北轍,卻因空間的重疊而獲得奇異的關聯:五百年前王陽明也曾在此駐留過,棲居過。

現實中的「相親」很快便枯萎如昨日黃花,埋藏在遺忘之深淵的相遇卻「意外」重現——20多年前「我」與朱伯伯和黃老師的「相遇」。它看似被雪激活,其實不止於此。與二位長者相遇,帶來的更多是文化的因緣和際遇。文化或藝術上的「相遇」已非一般的「形遇」,而是「神遇」或者「魂遇」了,如同那場雪悄無聲息地滲融到個體精神成長的年輪,反倒隱而不顯了。

人與世界相遇的方式更多的是物象和心的遇合,是物我皆「心有靈犀」,是彼此的「肝膽相照」。結尾部分作者寫到祖父的死,再次回到當下的日常現場。「悲涼中,我又想到了人世的無常,想到了生命中諸多的不期而遇,想到人在時空中的小,也想到了人和人在時光里重疊的短。」經歷這世間的種種相遇和相離后,再來領會王陽明的心學,便有了自己淪肌浹骨的體悟。這世間一切事物之有無、之幻滅,莫不與「心」有關,莫不與從「形遇」到「神遇」有關。

朱強《有無帖》,《人民文學》2017年第7期

許晨《一個男人的海洋》:

一個男人的「翅膀」

李春雷 | 文

許晨的報告文學《一個男人的海洋》抒寫的是現實故事,讀罷心潮澎湃,感慨萬端。主人公郭川是一位有著顯赫教育背景的青島「理工男」,在人生得意、事業有成之際,他卻毅然辭職,與帆船為伍,成為職業選手。就這樣,「一個人、一條船、一片海、一道未知的難題。挑戰海洋、挑戰自我」。2016年10月25日15時30分,正在單人駕駛帆船穿越太平洋的郭川,在航行至夏威夷西約900公裏海域時,與岸上團隊通話之後失去聯繫……許晨及時抓住這一重大新聞素材,深入採訪,用心創作了報告文學《一個男人的海洋》,呈現「一個男人」在「海洋」中的「飛翔」。

許晨在注重所報告事件的新聞性、真實性、思想性的同時,精心修練藝術品質,寫實而文學地報告了郭川光輝而充滿挑戰的人生經歷。新聞是即時的、表面的,追求事實的時效性。而報告文學則是深層的、長效的,追求事實的震撼性。新聞報道結束的地方,便是報告文學開始的地方。《一個男人的海洋》為一個新聞事件紀事、紀實、紀史,包含了作家許晨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和認知。更重要的是,挖掘和謳歌了航海家郭川的精神風貌。就像畫,儘管國畫表面是一種線條、筆墨藝術,但其背後卻是一種文化和精神。

許晨報告文學《一個男人的海洋》,《北京文學》2017年第4期

范小青《你的位子在哪裡》:

「假作真時假亦真」

楊國慶 | 文

范小青的《你的位子在哪裡》(《作家》2017年第4期)通過「我」替局長開會一事,敏銳而又尖銳地諷刺和抨擊了某些機關和部門弄虛作假的現象,有力而又犀利地針砭了不正之風的要害。

小說中「我」的遭遇讓人啼笑皆非。上級通知局長明天開會,可因為他陪上級領導在外調研不能趕回,主任讓「我」參加。在會場,「我」坐在寫有局長姓名牌子的位子上,一些參會者都認為「我」是局長。幾天後,在街上,一個參會者喊「我」孫局長,妻子聽了對我格外溫柔,以為「我」要提副局長了。「我」很不安,也想弄清他的真實身份,就到其單位去調查和解釋。結果找遍所有科室並去了局長室也沒見到他,而陪「我」的竟是主任的替代者。年底又通知開會,局長又出差了,「我」再去替會。誰知局長返回趕到會場,但工作人員見我坐在局長的位子上,就將真正的局長請了出去。

這又應了那《紅樓夢》中所云,「假作真時真亦假」,令人哭笑不得。小說從尋常處發現不尋常,從小事情看出大問題,從事件的表象上分析其深層危害,顯示出作家不凡而獨特的「眼力」。

同時,作家將這個「小事」生動形象又淋漓盡致地書寫出來,奇特而又精彩地表現了不拘一格的「筆力」,入木三分地鞭撻了移花接木、欺上瞞下等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歪風。讀來令人捧腹又令人深思,達到了藝術性和思想性的和諧統一,展示了作家高超的小說表現藝術。

范小青《你的位子在哪裡》,《作家》2017年第4期

趙蘭振的中篇小說《草靈》深邃得像一口井,清涼的井水反射出的不僅是生活,還有平凡生命的疼痛。《草靈》里的穀米和芋頭無所不吃,但也只有到了秋天,才能吃到肉:蟋蟀、蟈蟈、蚱蜢、甚至蟬。依照以往的閱讀經驗,會以為作家在寫飢餓,可他把飢餓隱藏起來。作家有悲憫情懷,文筆內斂沉穩,字字珠璣。在他的筆下,天宛若一塊大幕布,冷風不僅把楝樹上的葉子吹落了,還把生命的寒凝也吹得裸露出來,而生命卻渾然不覺,並且活得有滋有味。就像穀米和芋頭躲在溝底吃焐羊肉,當街大快朵頤吞咽燒餅夾油條,落進他們肚子里的美味宛若花香,而讀者卻因為嗅到悲苦而涕淚交零——這就是趙蘭振的獨到之處,精湛的敘述不露痕迹,從始至終都牽著人的魂魄。

文本中並沒有多少草的影子,可是全篇都充斥著草的味道。草在他的筆下顯靈了,草用葳蕤的綠意掩映著雪花,遮蓋著冬季的寒冷。靈氣的草不但參與了活著的疼痛,也如濃綠的一汪大水,凸顯了穀米和芋頭和兩隻羊生命的輕薄,亦或是生命的悲涼。

趙蘭振用真情向悲涼宣戰,他把悲涼生命中的溫暖盡情地躍然紙上。這種溫暖宛若一爐熊熊燃燒的大火,燒灼了人心,也是對當下不斷膨脹慾望的一種鞭撻。他不緊不慢地用文字丈量了生命的長度和厚度,用不斷的破碎縫合了生命的悲愴,用堅守向生命致敬,哪怕是弱小的生命。他以草靈之魂,真實地描繪了生命的存在和風雨柔美的世事。

當大雪趁著暮色粉飾了世界,大大小小的物體清一色的慘白,像是蓑衣麻服的靜默人群,像是一場經幡飄揚的盛大葬禮,心就咚的一聲躍起來,就像太陽砰的一聲落下去時一樣。這種悲愴的震顫,不是眼淚所能表達的。

趙蘭振中篇小說《草靈》,《人民文學》2017年第5期

趙振傑 | 文

小說採用時間的跳宕閃回、空間的並置襯比等藝術處理手段,通過三個中年知識分子20年來的人生經歷和生存感悟建構了一個等邊三角形式的敘事結構,各不相同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這個封閉的時空結構中彼此碰撞又相互融合,由此不僅折射出「60后」這一代人的「理想主義」消亡軌跡,同時也呈現出每個現代人內心深處混沌、模糊的心靈圖景。作者在創作中有意識地將現實主義敘事風格和西方現代派表現技法融於一體,從而使讀者既能從現實中感受到一種神秘與荒誕,又能從荒誕中體會出一種真實與殘酷。

「60后」既是「迷失的一代」,又是「憂鬱的一代」,一方面他們已人到中年,以為自己擁有了廣闊的天地,其實只是生活在縫隙之中。另一方面,他們又在隨波逐流、與時俱進的努力中,感到莫名其妙的惶惑與空虛,因為他們永遠無法剷除根植于思想意識深處的那些價值觀、那些夢想。

小說結尾寫道:「也許,生活就是這樣,當多達六盒的甜蜜堆積如小山時,誰還想去思考那些干擾我們正常生活的煩惱呢。」這不禁令人聯想到劉震雲在小說《一地雞毛》中的一段敘述:「其實世界上事情也很簡單,只要弄明白一個道理,按道理辦事,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過下去,也滿舒服。」某種意義上講,劉建東的《丹麥奶糖》實現了對劉震雲《一地雞毛》的跨時代續寫。20年的歲月流轉,改變的只是他們的年齡和身份,不變的是那些縈繞內心的困惑——你還有夢想嗎?什麼才是真正的夢想?夢想應該長什麼模樣?

劉建東中篇小說《丹麥奶糖》,《人民文學》2017年第1期

劉鳳陽 | 文

在中篇小說《母親》(《紅岩》2017年第2期)中,婚姻和家庭、親情與愛情構成了一幅歷歷在目的圖景,紛亂、真實而細緻,於冷峻戲謔之外,因「真相」的無從捉摸而幾近令人悲戚。

「我」10年前就已分手的前女友的母親劉女士從濟南出差到南京,希望和「我」見見面。「我」在為難中答應下來。劉女士的來訪引起了妻子、母親和「我」本人的狐疑和不安。妻子的態度是滴水不漏的含蓄,然而「僵硬」;母親雖極其反對,卻趕來洗菜做飯,視「來客」為大事。結果,一頓飯下來,除了劉女士「用密集的語言填滿整個飯桌」之外,什麼也沒有發生,她表現得像一位多年不見的親友,令眾人的揣測都落了空。日常中,「我」和妻子常常陷於「吃力」的交流、母親和岳母為爭奪「祖母權」的齟齬,都是為了活得「得體」、順遂而做出的種種努力,「我」終於體味到,此中「人之常情,堪稱活在世上的證據」,時有「叫人動容」之處,「沒有什麼不對」。惟一的疑問是:前女友為什麼要斷然分手?多年前「我」和前女友同居時,劉女士曾來一起過了一個春節,給「我」帶來過「一些難以啟齒的困惑」,「我」甚至對她有過一次「僅此而已,但僅此足夠」的、「摻雜了不倫情慾」的窺視。真相是否與此有關?這個令「我」脊背發硬的問題,在劉女士那裡卻完全不是問題,她的答案如此輕飄、薄脆而抽象——「因為她不愛你」。

曹寇中篇小說《母親》,《紅岩》2017年第2期

秦嶺《吼水》:重現農民的君子情懷

周寶東 | 文

當下的農村底層敘事中,很少有作家在鄉村的顛簸中深情回眸農耕文明在農民骨子裡的閃耀。《吼水》如一股清風,它借農民、水、馬三者的關係,關注農民苦難背後的人性溫度,讓我們看到了農民踐行「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過程中質樸、厚重、溫婉的君子意識。

信義與承諾,是君子之道。毫無疑問,隱喻、象徵意味濃郁的《吼水》是農民對水、對命運的一種悲愴呼喚。農民的君子情懷,就這樣深深嵌入由人、水、馬構成的故事脈絡之中。董球對媳婦委身他人沒有絲毫的抱怨,而包養妻子的老闆既有當下暴發戶的情感慾念,同時也承擔著作為男人的全部責任;全村人在與水爭奪生存權的艱苦抗爭中,對董球的一連串遭遇報以同情,董球則因缺了一隻耳朵無顏再見家鄉父老;已賣給新主人的馬試圖重返尖山與董球共患難,董球卻強行把馬送還新主人,而新主人寧可遭受損失,也試圖讓馬物歸原主;妻子並未在老闆那裡養尊處優,而是領著兒女回到董球身邊。這一連串看似有悖倫常的現實邏輯,惟妙惟肖地反映了當代農民極度複雜、糾結的內心世界。

《吼水》中,作者獨闢蹊徑地探照到了農民的另一種內心,體現出一股「載道」的文學品格,同時反思現實、認識生活、吸收西部民間傳統文化。當然,對農民君子情懷的重現,僅僅是小說價值指向的一個側面而非全部,可這個側面卻是彌足珍貴的,它更像對當下農村敘事的一次警示,它似乎在提醒我們,怎樣以文學的名義認識真正的農民。

秦嶺短篇小說《吼水》,《當代》2017年第2期

張翎《心想事成》:變幻不定和苦辣辛酸

楊國慶 | 文

張翎的《心想事成》(《天涯》2017年第2期)反其意而用之,「我」為了搪塞上司要自己加班的要求,隨便編了很不吉利的事哄騙她,誰知很快就接二連三的發生了一連串意想不到的悲劇。小說運用巧合的藝術手法,將事件發展推波助瀾,深刻地寫出了年輕人在都市打拚的艱難與無奈。

文似看山不喜平。小說開篇寫到,母親在給「我」寄的生日賀卡上錯將「心想事成」的「成」寫為「程」,引起同事們鬨笑。接著,上司王總給「我」來電,布置寫文案。而「我」想今晚約男友一塊吃火鍋——生日快到了,他說要給「我」一個生日驚喜。在火鍋店,王總又來電話,叫「我」連夜加班寫出文案來。「我」當即給她發信息,說爺爺去世,正趕回老家。誰知,第二天媽從溫州來電話,說有個叫王清憶的人一大早託人給爺爺送花圈。她就是王總啊!幾天後,媽媽又來電話,說爺爺去世了——「我」信口胡說的事竟然一語成讖。「我」只好又編了個男友住院的謊言請假奔喪。返回時,「我」給男友打電話,可無人接聽。第二天,「我」得知他真的是住院開刀了,於是趕忙去看他,可他卻說「我不在意他」。再次去醫院,看到他的前女友在。很快,他給「我」發簡訊,說他在南四環買了一套二手房,是送給「我」的生日驚喜,但他並不喜歡「我」……

巧合的手法在全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簡練而又精練地不斷將故事推向高潮。因「我」說謊,上司給爺爺送花圈,爺爺真的去世;「我」又胡說男友住院請假;而他真的做手術,我沒及時去看他而失去生日驚喜。可謂幸福的事情總相似,不幸的遭遇各有各的不幸。這是一個企業白領工作和情感生活的悲楚寫照,映照出都市生活的變幻不定和苦辣辛酸。然而「我」還要打拚下去,小說最後仍透出憧憬明天的亮色。

張翎《心想事成》,《天涯》2017年第2期

往期精選

1.從同質到異質:在對抗中建構

2.遲子建:最是滄桑起風情

3.暑假啦!葉嘉瑩給孩子推薦這些詩

4.世界那麼大,我要找到你

5.金波:好一個蕭萍

6.這是一袋拿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洋芋片,裡面有詩的味道

7.香港回歸20周年:一次次呼喚你,我的1997年

8.異常膽小的余華,敘述死亡時卻毫無恐懼之感

編輯 | 樊金鳳

圖片 | 網路

《文藝報》由作家協會主管主辦,每周一、三、五齣版。創辦於新成立前夕1949年9月25日,是展示名家風采,縱覽文學藝術新潮,讓世界了解文藝界的主要窗口之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