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思想界】徐曉冬叫板太極:「實戰性」是不是衡量傳統武術價值的標準?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武林「打假」鬥士徐曉冬和五四運動98周年。

從《少林寺》到《黃飛鴻》,從《霍元甲》到《葉問》,傳統武術的英雄傳奇通過文藝作品影響了幾代人,然而在民族主義熱血的渲染下,在個人英雄主義光環的映照下,對於傳統武術實戰性的質疑也一直未曾平息。在過去一周多的時間內,一位名叫徐曉冬的格鬥教練,再一次「攪亂」了早已漸漸逝去的「武林」,同時引發了許多關於傳統武術的討論。傳統武術究竟是一門注重實戰並以制勝為最終目的的身體技術,還是一種強調身心合一、追求全面發展的修身之道?傳統武術的沒落究竟是由於它不夠現代化,還是現代化得太過?

今年5月4日是五四運動爆發98周年紀念日,五四運動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化、思想、政治運動之一,影響了近100年。近20年以來,隨著「國學」和「儒家」地位的不斷攀升,學界對於五四運動的闡釋與評價也在發生變化,批判的聲音甚囂塵上,很多人認為:今天道德困境的始作俑者就是「五四」激進的「反孔」。同時,也有很多人主張對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五四」和作為政治運動的「五四」進行切割並分開評價。對今天的人而言,五四的思想資源究竟在發揮什麼作用?它具有參與推動社會變革的活力嗎?

徐曉冬「秒殺」太極拳師:

「實戰性」究竟是不是衡量傳統武術價值的標準?

4月27日,格鬥教練徐曉冬與太極拳師魏雷(雷雷)在成都亦禪道館進行了一場比武,20秒之內,魏雷就敗下陣來,持續了小半年的微博「約架」就此塵埃落定。這場所謂的「秒殺」視頻在網路上廣泛傳播,再次引發公眾質疑傳統武術實戰性。武術到底能不能打?在藝術再現與懷舊想象之外,現實中的習武之人究竟在這一百多年裡經歷了什麼?

徐曉冬與雷雷比武現場

《三聯生活周刊》的評論指出,要想理解武術,首先要探究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它如何自處於皇權社會,二是它如何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生存發展。從歷史演進的角度看,明清時期可謂是武術的「軸心時代」,在這一時期,武術逐漸從軍事訓練中脫離出來,發展為一門「技擊類」的本土體育項目。

與西方格鬥術的貴族騎士血統不同,武術基本由民間塑造,「俠以武犯禁」是皇權社會對武術的基本定論,政治層面的打壓,長期禁兵、禁武的政策,使得武術的「技擊性」始終受到限制,並未成為武術的主體價值。武術的本質還是一種身體修為之道——招法套路只是手段和形式,目的在於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發展。

上海體育學院的王崗教授認為,在武術的歷史中,以技擊技術為素材的比賽形式始終沒有出現,也沒有發展出明顯的、獨立的技擊對抗技術體系,而是在經過了原始技擊技術的積累、戰場決鬥的搏殺之後,直接進入了以「套路」為核心的藝術階段。而西方的格鬥術則不同,它由古代奧林匹克的「混斗」開始分化,逐漸向一元模式的技擊類體育項目發展,形成了以「打」為主的「拳擊」運動,以「摔」為主的「摔跤」運動,和以「劈、刺」為技術內容的「擊劍」運動,並進一步細化為「古典式摔跤」、「自由式摔跤」、「花劍」、「佩劍」等子項目。

甄子丹扮演的葉問

隨著的現代化進程,西方格鬥術的規則與技術也逐漸被引入,給武術的演變帶來了更多變數。武術百年現代化改造之路,也是一條武術的競技化之路,它不僅淡化了武術的文化內涵,更重要的是,它消解了武術身心合一的整體性,技術的部分被單獨抽離出來,形成了套路和散打兩個競技項目。套路和體操、跳水等項目,以追求難度和美感為目標;而散打則和拳擊、柔道一起,划入格鬥項群。可以說,「被分解的武術」,才是現代武術最典型的特徵。

鳳凰網的評論則認為,武術的衰落源於整個武術產業鏈的瓦解,而武術產業鏈的瓦解則源於古代社會的瓦解。清代中後期以來,武術的門派、拳法越來越多,套路越來越精,行業規矩越來越複雜,圈子也越來越小,這標誌著武術產業鏈的日臻完善,所有習武之人都互相認識,甚至是師兄弟,形成了圈子內部的互相扶持。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效應,由於大家都注重面子,比武格鬥越來越不動真格,往往點到為止。再往後發展,連伸手比劃比劃都省了,直接干聊,一聊便能分勝負。

武術產業鏈的真正瓦解開始於清末民初。一方面是社會大環境變化,古代習武之人可以開館授徒、做保鏢、考武舉做武將、從軍、出家等等,更多人的工作其實是做地主。近代以來,上述工作都逐漸走向邊緣,或者乾脆消失,洋務運動以來操練新軍,槍械日趨重要,傳統的地主階層也因社會動蕩、戰亂不斷而紛紛破產,很多習武之人被迫改行,做小買賣維生,有的甚至生計全無,不得不流落江湖。另一方面,則是武術進一步保守封閉,真功夫千金不傳,開武館也是傳男不傳女、傳里不傳外,這使得好功夫既脫離了實戰,又拒絕了傳承,即使傳下來了,也會被人質疑到底是不是真功夫。

電影《一代宗師》

民國時內憂外患,提倡「國術救國」,學生們在體育課上練國術;像國民革命軍二十九軍的大刀隊就請來傳統武術家做老師,專門應對日本人的刺刀;作家們則創作出大批的武俠小說,靠編造「打敗俄國大力士」來找回民族自信。這客觀上造就了武術產業的一次復興,但也為國人清醒認識武術蒙上了一層迷霧。

建國以來,武術逐漸成為了一種體育比賽,需要遵守各種規則,而規則設計得越複雜,就越脫離實戰,在職業比賽中,甚至有「打比賽就是打規則」的說法,擂台上的冠軍,未必是實戰中的高手。另一方面,在擂台上,像職業拳擊那樣的比賽和經紀人體系尚未引進,選手也缺乏科學訓練和良性的商業運作模式,想要建立新的武術產業鏈任重道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