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沒有終點,自主三強之爭未完待續 | 解勢 · 自主4+1

造車就是一場一直跑不完的馬拉松,不同階段每位參賽選手都有可能領先,然而更重要的是,誰能把握住每個賽段的優勢,並堅持到最後。

在行業中,大家時常把豪華品牌分為ABB一線陣營和二線豪華品牌,那麼倘若要把自主品牌分成陣營的話,也有一線和二線之說。按照2016年乘聯會狹義乘用車批售銷量排名來看,長安、長城、吉利已然組成了自主品牌的第一梯隊(撇開帶有合資性質的自主品牌上汽通用五菱)。

在目前的自主三強中,長安是唯一一家銷量破百萬的自主品牌,第二名的長城和排在第三的吉利,則與上一名有著15~20萬輛的距離。然而就是這三家汽車公司,其市場集中度已經佔據了整個自主品牌銷量的三分之一,自主三強也幾乎代表著整個自主品牌的發展水平和方向。

縱觀自主品牌的發展,自主三強變化多端,冠軍寶座的更替一波接一波,從夏利到奇瑞,從長城到長安,細數幾家自主品牌汽車公司間的比拼和格局,可以想見他們所經歷的陣痛和磨難,榮譽和風光。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無論是人生還是汽車公司的造車之路,都不可能始終順風順水,冠軍也並非不可戰勝,對於自主車企三強來說亦是如此。拿2015~2016年的自主三強來說,到了今年第一季度,三強格局就發生了變化。今年前三個月,吉利汽車連續3個單月銷量超過長城汽車,鎖定了一季度三強第二的勝局。而到了4月份,吉利又再單月的銷量上跑贏了長安和長城,奪得了這兩年來的首次冠軍的頭銜。

如今,自主三強之間面對15~20萬輛的年銷量差距,他們準備了哪些籌碼,去守住自己的市場地位,或者說去挑戰一下對手的實力?後起之秀能拿出怎樣的黑馬實力,拚命地往第一陣營靠攏呢?

十四年間

和德系三強ABB相比,在行業中「自主三強」這個名詞並有被叫得響亮。其中的原因也不難分析,一方面自主品牌發展時間並不久遠,更重要的是三強格局變化多端,不同階段站在自主三強位置上的汽車公司各不相同。《汽車公社》記者通過整理夏利、奇瑞、長城、吉利、長安、比亞迪6家汽車公司2003年以來的狹義乘用車年度批售數據發現,14年來自主三強格局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2003年至2005年間,自主三強為夏利、奇瑞、吉利。彼時,自主品牌才剛起步,擁有作為共和國長子的一汽既有政治實力,又有與大眾合資的技術實力,在普通汽車還未進入尋常百姓家的年代,夏利率先跑在了自主品牌前列。而作為奇瑞和吉利這樣由民營起步的汽車公司,艱難地取得了生產資質,通過推出親民的車型,大獲市場喜愛,也讓汽車從家庭生活的奢侈品變成必需品。

第二階段在2006年至2008年之間,這幾年裡,奇瑞通過產品線的擴張、多品牌戰略,發展成為了自主品牌中的老大。而之前的夏利由於產品更新速度慢、在計程車市場因各種小毛病而被詬病,隨著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相繼壯大,夏利的銷量逐年下滑,冠軍寶座被奇瑞趕超。這幾年中,自主三強分別為奇瑞、夏利和吉利。

到了2009年至2012年年間,雖然奇瑞在成長中遭遇到了煩惱,銷量也開始走下坡路,不過以當時奇瑞的產品和實力,其自主品牌龍頭地位仍然堅不可摧,只不過二三名之爭上,比亞迪通過F3和F0的放量趕超了上來,連續三年霸佔自主亞軍位置。在此期間,吉利也憑藉帝豪等優秀的產品,一直保持在第三的位置上。

2013年至2016年的這四年間,自主前三強劇烈波動。先是2013年長城首次奪得自主品牌的銷量冠軍,奇瑞因為多品牌戰略的失敗,被追趕上來的長安擠出了前三強,從此無緣自主第一陣營。吉利則憑藉三大品牌戰略,成功位居自主品牌第二,只不過好景不長,跟奇瑞一樣,隨著多品牌戰略的失敗,吉利也走上了轉型期,在2014年跌出自主前三。

此刻長安汽車上位,憑藉「轎車+SUV+MPV」的全方位布局,穩固自主品牌老大的位置至今。而長城則憑藉國內SUV市場的爆發和在SUV方面專註,牢牢把控著自主第二的位置。從2015年開始,吉利則從「回歸一個吉利」的戰略中蘇醒過來,重回自主前三強賽道,並在3.0戰略的指引下,推出博瑞、博越等多款具備自主品牌較高造車水平的產品,向自主冠亞軍的位置發動進攻。

歲歲年年人不同,從2003年到2013年再到現在,短短十餘年的時間,自主三強的糾葛異常精彩,風光、陣痛、沒落、轉型、重生等辭彙構建起了自主品牌這十多年來發展的心路歷程。自主三強孰勝孰敗或許沒有定論,重要的是經歷時間和市場的洗禮,各家自主汽車公司能否深刻認清形勢,不忘初心,出發再戰。

冠軍沒有永遠

回望自主品牌發展的這十餘年,每個時期這些自主品牌汽車公司是如何崛起,又在怎樣的情況下遇到障礙,這些從起起伏伏的年銷量變化上就有跡可循,可以看得一清二楚。比如上述每一家自主品牌在發展起步階段,都擺脫不了逆向研發,無法迴避外觀上的模仿。到了中期,隨著市場對產品的檢驗,產品質量問題頻頻出現,於是外包設計和調教、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藝,讓自主品牌在發展方面少走很多彎路。

在這些歷史的經驗面前,自主品牌最終還是走上了正向研發的道路。無論是長安的「五國九地」研發布局,還是吉利全球的四大研發中心和造型中心,都足以說明正向研發的無比正確。

「正向研發不一定就能讓企業存活下來,但逆向開發一定會讓企業死掉!」在一次自主品牌車企舉辦的活動上,一位工程師聊到自主品牌的研發時,發出這樣的感嘆,他認為正向研發必將最大程度左右車企未來的競爭力,且將是唯一的正確之路。

當然在這塊全球最大而又特殊的市場上,SUV的出現也成為自主品牌向前發展的推動力之一。從2012年以來爆發增長的SUV熱銷浪潮,不僅成就了長安、長城和吉利,也成就了其他體量較小的自主品牌,更是成就了整個自主品牌。去年前十個月,整個自主品牌在乘用車市場的份額佔比重回40%,去年12月其份額更是達到了45%的歷史新高,從這些數據就不難看出,SUV市場已成為這一輪自主三強比拼的主戰場。

長安汽車的銷量雖然一直處於高位增長,但從2013年開始的增速正逐年放緩;雖然長城是國內SUV最強的汽車企業,但吉利無論是銷量士氣和增幅方面,都掩蓋掉了長城汽車的鋒芒。看上去,目前的自主前三強格局又將迎來洗牌時間。不過從三強中各家的2017年銷量目標、設計理念的升華、技術沉澱的積累以及品牌上的再突破等維度來看,依然很難判斷未來自主三強的人選是誰。

風頭正健的傳祺、上汽他們是否有機會追趕上來?或者以更長遠的時空維度來看,未來市場洗牌之後,剩下的自主品牌還有幾家?這一切都未完待續。

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CEO安聰慧有句話說得很到位:造車就是一場一直跑不完的馬拉松,不同階段每位參賽選手都有可能領先,然而更重要的是,誰能把握住每個賽段的優勢,並堅持到最後。

所以,冠軍沒有永遠,對自主品牌前三強來說,品牌之間的較量也好,與合資品牌的較量也好,良性競爭推動行業向前發展,是市場和消費者最情願看到的情況。而由銷量競爭帶來的產品實力和體系能力的強化與進化,這對自主品牌來說或許才是最難能可貴的。【EN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