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九一八」后三個月,張學良曾有機會翻盤,為啥最後錯失良機?

東三省的淪喪,是近代史上最大的恥辱。但鮮為人知的是,從「九一八」到張學良的主力撤出東北,中間相隔了3個多月。

這段寶貴的時間裡,人同仇敵愾、關東軍內外交困,本是東北軍翻盤的大好時機。

(九一八)

但張少帥經過深思熟慮、不惜抗命做的一個決定,卻讓奉系錯失良機,從此土崩瓦解。

這就是,錦州事件。

錦州事件前的東北局勢

「九一八」是關東軍的一次自作主張的行動,所以在之後很長時間裡,日軍在東北的兵力並不多,加上朝鮮援軍,一共5萬左右。

因為如此,到1932年初,日本人佔領的主要是遼寧、吉林的部分地區,黑龍江幾乎沒有淪陷。馬占山指揮的黑龍江抗日武裝約有3萬人,吉林也有3萬多正規軍在抵抗,而張學良的東北軍主力駐紮在錦州,是日本人的最大威脅,大約有10—20萬人。

(東北義勇軍抗戰)

相比之下,關東軍處境很不利。他們的行為過於冒險,國內的反對聲音很強。10月份,關東軍進攻錦州,就被參謀本部連下四道命令,要求撤回駐地。

關東軍內部也存在著爭論,保守派提出,佔領東北全境太不現實,佔領旅順、大連等「關東州」地區就可以了。

就連後來投降日本人的那些漢奸,當時也覺得勝負未可知,多數還在騎牆觀望。

堅守錦州有望翻盤

錦州是遼西重鎮,易守難攻。九一八事變的第三天,張學良就把軍政機關搬到錦州,大軍雲集,戰備物資和指揮機關一應俱全。

(民國時期的錦州)

守住錦州,不僅可以牽制日軍步伐,還有利於國際調停,所以南京政府想是明確要武力守住錦州的。蔣介石在1931年12月8日就致電張學良,下達了「勿撤退」的命令:

「錦州軍隊此時勿撤退。否則,外啟友邦之輕視,內遭人民之責備,外交因此愈陷絕境,將何辭以自解。

為了增強張的信心,南京還提議派中央軍、稅警部隊和空軍前來增援,並資助軍費。

(張、蔣二人對防守錦州的態度相左)

平心而論,東北軍如果主動進攻關東軍,不太可能打贏,但是依託地形打幾場防禦戰,還是有機會的。

而日本關東軍的弱點在於「輸不起」,他們要面對國內的壓力、游擊戰消耗,還要防備蘇俄等國的干預。如果一兩次受挫,很可能激化關東軍內部的矛盾,最後「高高舉起,輕輕落下」,還是要坐到談判桌前。

所以說,只要東北軍擺開架勢抵擋一陣,東三省就還有轉機。

張學良為何放棄錦州?

誰也沒想到,1932年1月,張學良沒放一槍就放棄了錦州,全軍撤回關內。關東軍兵不血刃,解除了最大的威脅。

佔領錦州后,關東軍旋即北上,擊破馬占山,各地抗日武裝孤立無援,被各個擊破,觀望的地方實力派紛紛投入日本人的懷抱,三省淪喪。

(日軍進錦州時被義勇軍襲擊,下車作戰)

而撤進關內的東北軍,士氣、鬥志土崩瓦解,在之後的抗戰中表現很差,奉系從此不復存在。

張學良回憶過為什麼放棄錦州,一是沒有中央支持,怕打不贏;二是不願意自己的部隊白白犧牲。

翻譯過來,其實是派系猜忌、保存實力。

(1932年1月,東北軍撤走後的錦州)

南京政府的承諾也許是空頭支票,但中央軍就是真的來了,張學良也不會讓他們進入自己視若禁臠的東北、華北。

張學良把部隊視為本錢,生怕受了損失,部下建議他小打兩仗,挫一挫敵人的銳氣,也洗刷東北軍不抵抗的罵名,他也不答應。

(中東路事件之後,張學良深信開戰必敗)

不是血性不足,是見識不夠

如果放在軍閥混戰時期,張的想法是正確的,死守錦州肯定會消耗實力,會讓中央軍有機可乘。

但他不明白,這是自己翻盤、迫使日本人讓步的最後機會,在民族大義面前,一個把家鄉父老丟給侵略者的大帥,有人槍也留不住人心。

換言之,張少帥的見識和經驗應付不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他既不了解日本人,也不相信自己人,這不是血性的問題,這是見識的問題。

多年後的「以空間換時間」、「論持久戰」,比他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總之,張學良的失敗,是舊軍閥在面對新變局時的「模板式失敗」,1937年以後,這一模板日後還會應驗在其他一些軍閥身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