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原來老外眼裡的北京長這樣!

已經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對出現在各個場合的老外不再稀奇,說得一口倍兒溜的北京話,帶著標準兒化音的老外越來越多。自然而然的,他們就變成了你的鄰居,和你在電梯里聊著「今兒晚上吃什麼?」、「國安昨天那個進球太牛B!」甚至於你同事說他老婆回老家了,而他老婆的老家不是河南,而是荷蘭。

100個老外眼裡有100個北京,在背包客老外眼中眼裡,長城、故宮、天壇、三里屯、酒吧,北京的文化和歷史是他們津津樂道的高頻詞。而不同於背包客,定居在此的老外,北京的魅力不止於此。

他們眼裡的北京更加實際和真實,他們已經融入北京的生活軌跡,他們打打麻將、下下象棋、偶爾和自己國家的朋友聊起在歐洲或美國的家鄉,就像另一個世界,而北京才是故鄉。

▲ 圖片by 李一毛

在北京生活了5年的Frank Fradella就要離開北京回美國了,他搬回美國並不是因為北京的空氣和交通,雖然這是他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抱怨的事。當初來北京只是喜歡的文化,而在北京旅行的20天里,他做了一個決定「我想要留下,我愛上北京了。」

「我喜歡北京的原因是因為它太活力四射了。哪怕是擁擠和喧囂,好像每天都能在這裡找到新的樂趣。我喜歡北京朝氣蓬勃的或者說有點亂糟糟的飯店、酒吧及其現場音樂。」

除了酒吧和三里屯,Frank喜歡接地氣兒的北京,每個周末逛菜市場是最有樂趣的事。

「這裡非常的喧囂,充滿了推推搡搡的人,還有一些奇怪的氣味。雖然它太吵鬧了,我卻愛上了它,讓我有一種 『家』的感覺。」他最喜歡的時刻就是穿行在這些擁擠的小攤位里,特別是走過臭豆腐攤時被一些「老太太」擠來擠去。

讓Frank最不能割捨的是北京的美食——真正的美食。Frank講了一個老外吃遍北京美食的段子:一個老外大言不慚的說要吃遍北京美食,三年以後他還沒吃完北京的南城。

在老外眼中北京除了本地菜外,還有各個地方的不同菜系,除了美食外還有讓人目瞪口呆的「奇怪」的菜。

剛來北京的時候,跟北京人跑去吃豆汁兒、爆肚,他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居然能接受爆肚這種不可思議的食物,但當他聽說廣東人吃蛇肉、吃青蛙肉的時候,他整個人都不好了。

「在美國,所謂的菜經常只不過是一些宮爆雞丁、糖醋裡脊之類以及美國化的菜式。來到以後才發現,可能之前吃的都是假的宮爆雞丁吧。」

即將回美國的Frank認為這裡的文化已經融入到了自己的血液里,其中的一些東西再也無法分離。「當你還置身其中的時候請享受你的經歷。當你最終回到美國的時候毫無疑問你會非常珍惜它。」他還會再來北京,因為住在北京已經是他退休計劃中的一部分。

北京在每一個住在這裡的老外眼裡日新月異著,一個在北京衚衕里住了十年的美國學者Michael Meyer作為美國「和平隊」志願者首次來到,用自己十年的親身感受寫出《再會,老北京》這本書,並給出了一個老外對北京的觀察,和老北京的故事。

▲Michael Meyer作品《再會,老北京》

2005年,Meyer搬進了位於大柵欄楊梅竹斜街的一個大雜院里。院子里一共5間房,住了7個人,其中包括了邁克爾喊她「大娘」的老寡婦。

這個衚衕里的「大娘」體現了老北京人全部的熱情和氣質,總是給Meyer送來親手做的餃子、麵條,還向他展示了當地人最樸質的生活,「用肥皂水浸濕棉布,擦一遍窗戶,然後用折起來的報紙弄乾,像這樣。」Meyer的窗玻璃被報紙擦得乾淨地發亮。「現在把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捲起來,拿到『廢品王』那兒去,他會給你一兩毛錢。」

Meyer喜歡這樣的衚衕生活,對他來說,這樣的北京非常有人情味兒。

「我通常都是從延壽街一家超市門口的一個女人那裡買晚報。延壽街就是學校附近那條繁忙的小商業街。儘管她身後賣烤鴨和糧食的攤主每天都打招呼叫我『梅老師』,賣報的女人還是堅持當面叫我『老外』。她的招呼雷打不動:『嘿,老外,我這兒有你的報紙』。」

衚衕對老外來說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想要了解最地道最傳統的北京人的生活,那就一定要住在衚衕。但一旦住進衚衕里的大雜院,就會對它又愛又恨。

「要是我作為專家或者官員被派到北京去看大柵欄,我會認為這裡是貧民窟。這裡的衚衕很窄,有時候你能看到救護車都不能進入,大家在旁邊很著急地喊。」

當Meyer在這裡住了兩三年後,他完全融入這裡的生活。「在這兒沒有陌生人,每個人都認識,他們所有的社交網路都在這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也包括我,我在這裡是梅老師,生活在衚衕里的每個人都像生活在一個舞台上。世界上好多城市規劃者總在想怎麼創造和規劃這種社交網路,但北京已經有了。」

Derek眼中的北京「Big. International,Big. Crowded, Big.」他用了三個Big來形容北京。雖然在美國的亞特蘭大就學過中文的他,來北京已經三年了,能說的中文依然不多,但這並不影響他在北京的生活。對他來說,北京和亞特蘭大很像,都是大城市,去哪,幹什麼都很方便。

只是在北京3年,他眼裡的北京變化的速度也讓他驚訝,「我經常去的一家西餐廳以前知道它的人很少,而且可選擇的食物也不多,而現在似乎有比以前更多的選擇。」

這些地道的外國餐廳越來越多,北京也越來越國際范兒。雖然這些變化並不如北京日新月異的建築,卻細小到他的生活中,北京在他眼裡一點一點的變化,從量變到質變。

雖然沒有住過衚衕,但他眼裡的衚衕安靜的一點也不像在城市中心;雖然他眼裡的故宮的每一個房間看起來都一樣,但他卻敬畏這一段深厚的歷史;雖然他覺得自己不夠酷,但他眼裡的798卻是一個非常酷的地方……

對Derek來說,北京很大,人很多,無時無刻不穿梭在人潮之中,不僅是Derek,很多剛來北京的外國人都會不習慣這麼洶湧的人潮,在捷運里,在超市,在餐廳……但慢慢他們會覺得這樣才是北京,這樣的生活其實很酷。

他們一邊在朋友圈裡吐槽北京的嘈雜,一邊又享受淹沒於人潮中的自在感。

@Jean

來北京2年,北京人真的非常友好,特別是老一代的北京人對你很熱情,會花時間去幫助你。在倫敦就不會這樣,人們都太忙了。而說起熱情,你應該去一次工體,在那裡你會見證北京人民如何展現他們熱情友好的「另一面」。

@Derek Kirkland

不上班的時候我喜歡和朋友在一起,我們通常會一起吃飯,也許在某個地方隨便待一段時間或者去騎騎腳踏車等等。北京對我們來說就像家一樣,很自在。

@Ricardo Akonso

誰發明的淘寶,簡直太方便了,只有你想不到,絕對沒有買不到的東西。只是唯一不方便的是,能不能做一個英文版的淘寶呢?

@Edouard R

動車實在是太方便了,半小時就能到天津,一個小時就能去另一個城市,不但快還很平穩。時速300公里,真是難以想象。

鼓樓:衚衕多,故事多,有北京味兒的鼓樓吸引了大票愛鑽衚衕的歪果仁。

三里屯:雖然鼓樓老外覺得泡三里屯的老外「沒文化」,但也不妨礙三里屯老外在這裡持續地「嗨」。

五道口:作為曾經的宇宙中心,五道口依然有實力,不過這裡的留學生相對多一些。

后沙峪:作為老外新的聚集地,雖然遠離北京城,但這的9個別墅區里住的基本都是國外的高端人群。

內容:由讀城原創出品

作者:Amy

編輯:松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