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新聞周刊】馬拉松替跑者

IT男董曉易32歲,跑齡一年半,卻已是名經驗豐富的馬拉松替跑者。

2015年9月,董曉易的替跑生涯從北京馬拉松上開啟,他在之後的一年多里,頂著別人名字,戴著別人的號碼布參加了14個全馬賽事和5個半程賽事,均安全完賽。他因此省下1000多元的報名費。

他是個耐力型選手,速度不快,全馬通常需要五個半小時至六小時完賽。對於替跑經歷,他從不諱言,在他看來,替跑馬拉松賽是件非常「正常」的事。

實際上,替跑在國內跑步圈裡,是再普遍不過的事。按照多位跑友的反饋,「約定俗成」的規矩包括轉讓賽事名額的費用一般不超過原價,甚至免費;成績屬於報名者,賽前領取的跑步裝備和完賽包、完賽獎牌屬於替跑者。他們覺得,這是個「不浪費比賽名額」圓滿的結果,且這些年來在圈內已形成默契。

直到2016年12月10日,廈門(海滄)半程馬拉松賽上,兩名跑者,倒地猝死,后查明其中一名是替跑者。儘管替跑與發生猝死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但兩者撞在一起時,發生了爆炸性效果,並從圈裡擴散至普通公眾。一時間,出現眾多對「馬拉松替跑」質疑的聲音。這些無法得名,又沒有利益交換,還備受詬病的「替跑者」,他們想從替跑中得到什麼?

「跑得快的人一般都自己跑」

董曉易從2015年7月開始跑步,他保持每周三四天、每天五到十公里的跑量。

在這過程中,他陸續認識其他跑步者,加入一些跑步微信群。距離北馬賽事越近,群中轉讓與求轉北馬參賽名額的人變多了。有個人北馬那天臨時出差,在群里問是否有人需要名額,很快有十幾個人回復「我需要」。

董曉易的參賽情緒被這樣的氛圍煽動起來。這個跑步才開始兩個月的年輕人把「求取名額」的消息發在這些群里,很快,一位女跑友找到他。女孩因為跑步腳受了傷,她想把名額轉出。董曉易免費拿到一名女性馬拉松參賽者名額。

女孩領了裝備后,轉交給董曉易,裝備包括:參賽指南、衣服、號碼布、腰包等比賽必需品。開賽那天,首次替跑的董曉易進場非常順利,「直接進,保安都不檢查。人山人海,存包都擠不進去,沒人關注你。」

董曉易喜歡馬拉松似大軍出征的氣氛。董曉易的首馬以5小時22分鐘完賽,他拿著紀念獎牌照拍了幾張照,成績欄寫的不是自己的名字,他並不介意,覺得「自己還年輕,機會多的是」。

女孩提出,在完賽后,要把獎牌給她。之前他覺得自己不在意獎牌,但去送獎牌的路上,他也在想如果它是自己的就好了。

尤其當他得知這塊北馬35周年的獎牌,在網上已經拍賣到5000元時,他感到了一些失落。

首馬完賽后,董曉易感受到了替跑的便利。正常渠道報名,需要交100元左右的報名費,填寫信息,有的還需提交健康證明等,程序較多,還可能中不到簽。替跑,對他來說,既省了錢,還給了他「說走就走的感覺」。

他盡量找免費轉讓的。替跑至少能省去報名的費用,19次替跑經歷中,除了5次以原價拿到名額外,其他都是免費獲得。他不在乎獎牌、參賽包等物品,只在乎比賽中人山人海的氣氛。

儘管他的速度不算快,但容易拿到轉讓名額,他認為源於自己的誠實守信。參加賽事的成績,他都會第一時間曬到群里和朋友圈。董曉易加了100個跑步群,他約跑步守時間,還協助其他跑友調劑名額。

董曉易對《新聞周刊》說,「跑得快的人一般都自己跑。找我,至少有個成績。」

「高手很多是沖著獎金去的」

比起董曉易這樣速度中等的替跑者,偶有高手替跑,更加直接的目標是獎金。

彭青是四川省某大學大三學生,跑齡一年左右。跑過三次全馬,個人最好成績是3小時14分鐘,是四川省的高手。過去一年,他參加過省內舉辦的十幾場半馬賽事,以及其他小型賽事。這類比賽一般取前三名或前八名,在絕大多數的比賽中,他都取得了名額,總計獎金有一萬多元,這很大程度上讓他的生活寬裕了不少。

對於他,身邊的替跑現象也是司空見慣的。每到賽事之前,各個跑步群里,都有人把名額公開求轉讓,有不少接應者。後來,這些馬拉松跑者甚至專門建了「馬拉松名額轉讓群」,人數達到100多人。

2016年8月,彭青剛跑步不久,有朋友提出把他拉進轉讓群,為以後「圖個方便」,當時他是拒絕的。「我一般都自己報名,報名費也無所謂,比賽都可以拿名次,沒必要省這點錢。我也覺得替跑不安全,萬一出了什麼事故,查出來肯定也不好。」他參加馬拉松賽,最在乎能否拿到獎金,賽前他會根據參賽高手數量決定自己是否參加。

但三個月後,他開始主動尋找替跑名額。

2016年11月20日,約4000人賽事規模的瀘州半程馬拉松賽,是他唯一一次替跑。突然得知時間有空時,他已錯過了報名。這是瀘州首屆馬拉松,賽程規定,前50名都能夠獲得獎金。彭青清楚,這類地級市舉辦的賽事大多是本地選手參加,而本地高手基本相互知悉成績,以及誰報了名。以自己的成績,他估算自己這次名次可以排在20多名,他開始急著想得到一個參賽名額。

後來彭青以報名費半價拿到了替跑名額。雙方商定,若獲獎,獎金歸彭青,轉讓者通過中間人把錢轉給他。彭青很謹慎,先向朋友打聽了該跑者平時的為人,得到肯定回復后,才答應下來。

彭青在這次比賽中取得第16名。他向《新聞周刊》透露:「前50名有10個左右都是替跑的。很多是沖著800元獎金去的。」

名額的生意

事實上,馬拉松替跑者中還有相當數量是未中籤的新手,他們想感受大型賽事的氣氛,又因為是新人不容易中籤,替跑就成為一條捷徑。

有跑友向《新聞周刊》解釋,因為這兩年參賽者急劇增長,國內幾大馬拉松賽都不得不採取抽籤的形式。報名時,若曾有馬拉松賽事經歷,在廈馬、北馬等高等級賽事,則有較大幾率被抽中。如果報名成績在三個半小時或四個小時以內的,組委會會給這部分人直通名額。沒有官方成績的報名者,一般很難被抽中。但如果是像太原馬拉松這類新賽事,只要報名即可報上,也就較少出現替跑情況。

在僧多粥少的馬拉松賽上,名額的生意也應運而生。

董曉易介紹,每當有賽事臨近,微信群里求名額的人增多,也有人因此做起買賣名額的生意,他們把名額價格加到1000元,甚至2000元,但這種跑友最後都會被群主踢出群。「我覺得這樣的人不配跑步。原價或免費轉讓的,這才是真跑友。」董曉易說。

2017年1月6日傍晚,無錫馬拉松抽籤結果公布不到8小時,淘寶上就出現了「無錫男子全程名額」的商品,售價800元,比報名費高650元。

售者是無錫本地人,也是跑者。在家門口的賽事,他參加過兩次,今年也中籤了,但他改變了想法,「換錢多好。」他有自己的邏輯,「替跑本來就是小事,屬於跑者之間的正常交流。」淘寶上甚至有預售2017年上海馬拉松賽事名額,這名賣家是2016年上海馬拉松的精英跑者,今年他決定以1000元賣出名額。而預售2017年北京馬拉松賽名額的,則稱是和賽事有合作關係酒店工作人員的朋友,他有男、女各一個北馬直通名額,他打算以999元一個出售。而到時的操作方法是:若今年北馬報名網頁顯示未中籤,交錢后賣家會把未中籤者的信息發給相關的工作人員,他們會把這個信息和其他購買了酒店套餐選手的資料一起發給賽事組委會,組委會將把這些人的信息輸入改成「已中籤」。賣家補充道,「他們沒人查這個,只會查替跑。」

董曉易告訴《新聞周刊》,替跑者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有的跑友喜歡跑世界六大滿貫,但國際比賽的資格要求更為嚴格,其中最為嚴格的波士頓馬拉松,要求馬拉松參賽經歷必須達到330以內(3小時30秒)才有資格報名。想參加又資格不夠的就會在熟人間找替跑者,甚至在群里問「誰成績330以內,求認識!」他們把這類替跑者稱為「槍手」,「槍手」帶著雇者的裝備去參加一些不知名或篩查不嚴的比賽,為其刷資格。

也有一種跑友,是為了有「吹牛的本錢」而僱人跑步的。之後他們把寫著自己名字的「槍手」的成績曬在自己的社交網路中。

如果「准退」和「准入」一樣被重視

廈門馬拉松組委會工作人員陳女士告訴《新聞周刊》,2017年1月2日,廈門(建發)國際馬拉松賽,在賽前加強檢測升級了替跑篩查方式,和2016年年末替跑者猝死事件直接相關,為盡量減少替跑者混入比賽。

田協就馬拉松賽事替跑行為出台了新的懲罰標準:「一經發現,終身禁賽」。2017年1月2日,廈門(建發)國際馬拉松賽,也因此升級了替跑篩查方式,不管是從賽前檢錄還是賽程監控,組委會方面都進行了嚴格的規範措施,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馬拉松賽。

儘管如此,董曉易還是成功混入了廈門馬拉松賽道中。

他是以原價從微信群中一名跑友那購入的名額。這名跑友,拜託另一名原本打算同去廈馬的跑友把身份證原件給了董曉易。領裝備當天,有兩道關卡,第一輪是「刷身份證,人臉識別」,董曉易先站在出口處拿著朋友領的參賽包,對工作人員說,自己有東西忘取了,得趕緊進去,而(人臉識別)入口處排隊人太多了。工作人員放他進去,他因此逃過機器刷臉檢測,直接進入第二輪當面檢測。

工作人員辨別他的樣子與身份證上的照片明顯不符。董曉易說,「這就是我。」對方讓他背出身份證號,董曉易張口背了出來,這就證明了自己是身份證上的人。

回憶起這次經歷,他以一個過來人的口吻頗為得意地說,「還好我經驗豐富,早已做好準備。」

今年廈馬在檢錄方面還首次啟用了分區檢錄。選手們被分為了ABCD四個區域進行檢錄,比賽當天,選手攜帶自己的號碼布先進行安檢,隨後進入號碼布上對應的檢錄區,工作人員會一一辨別號碼布上的首字母,以防參賽選手走錯檢錄區域。最後一關是晶元檢錄,進入到各個檢錄區域內的選手,需要把自己的計時晶元捆綁在鞋帶上,工作人員用專業的儀器對晶元信息和本人以及佩戴的號碼布信息進行核對,確認信息后選手才可以進入賽道。在晶元檢錄過程中也同時進行了全程錄像,確認選手參賽資格。

「比賽當日有號碼布和晶元就可以進。」董曉易告訴記者,整個進場過程,都沒有工作人員對自己表示懷疑。

儘管有賽程錄像、照片等可以一一找出替跑者,但陳女士向《新聞周刊》解釋,3萬多參賽者若一一比對,工作難度極大。

事實上,因為參賽人數太多,賽后篩查難度較大,目前國內大型馬拉松賽事主要通過在領取裝備時加強檢測來減少替跑行為。這種「堵」的方式,也是最普遍採用的防替跑方式。

錫馬承辦單位「匯跑賽事」研發總監終小南對《新聞周刊》說,「安檢進場可能只有二十分鐘,在這個環節對每個人做好控制不太可能。然後我們是採用領參賽包的當天和三天內核實參賽者的身份證的方式,看身份證照片是不是和本人相符。

從2016年第三屆無錫馬拉鬆開始,就規定領取裝備時,必須由本人來領,除了出示有效的身份證件,同時要給選手佩戴上一次性手環,作為身份識別的標識,比賽當天,憑藉手環進場,賽后憑此領取完賽包。完賽時候,會檢查參賽手環是不是完好,有無破損。如果只有號碼,卻無手環,「我們就會把他識別出來,會對他以兩年禁賽並上報田協追加處罰。」

終小南說,去年因為佩戴手環, 第一次出現放棄轉讓的聲音,「因為必須本人來取,本人戴著手環,他轉讓難度與偽造成本都很高。這是最主要的一點。」在他看來,馬拉松替跑行為與賽事熱度沒有關係,只與賽事組委會對替跑現象的重視程度有關。

他表示,查出替跑選手方法很多,但還要考慮到成本和操作起來的難度。如果一個方法無法對每一個人做到同一個標準的話,那這件事情是不可操作的,現在所採用的,只能說是用一種快速、簡單的方式,既能保證大家的參賽體驗,又能把這個事情做得相對比較好的方案。

他也坦承,無錫馬拉松所採取的方法,本質上只是增加了替跑者的成本,「僅此而已。目前來說,沒有這種百分百有效的手段」。比如去年領裝備那天,終小南在現場發現,不少人拿著身份證原件,但是長得卻與證件照嚴重不匹配,也抓到了一些人,該有的處罰都做了。但也有人長得很相似的,即使工作人員有懷疑,也無法拒絕這個人。

大眾賽事以嚴格的檢查作為門檻,這本身不是組織者想看到的結果。但組委會都不願去承擔一個潛在的更大的風險,比如說2016年底海滄馬拉松賽上出現的兩個猝死者,沒有人去指責替跑者和轉讓者的責任,都會把矛頭指向組委會。

2017年的無錫馬拉松,在國內同等級賽事中首次採用抽籤與退補同時進行。終小南告訴《新聞周刊》,「我們覺得,如果不讓大家退出的話,對運動員來說損失還是挺大的,就提出了這種機制。除了各種嚴格的檢查以外,會給你配套的服務,比如說,若不能來參賽,可退出,名額由系統自動順到后一位。從1月6號抽籤結果出來到1月9號,有接近300人申請了退款,這個窗口將一直持續到3月5號。離比賽時間越近,申請退出的人會更多。」

我們為什麼跑步?

「現在能跑馬拉松的人特別多。可總體來說,現在我們國人對跑馬拉松還處於比較盲目的一個階段。」前國家隊運動員孫英傑退役后,在2013年以業餘選手的身份參加了海南馬拉松。2014年5月11日成立了自己的跑步俱樂部。這期間,她試圖以一個專業的運動員眼光來研究跑步的理念,思考對於業餘跑者,怎麼樣不受傷,怎麼樣科學運動,怎麼樣進行不受傷害的跑步。

她發現,很多跑步愛好者不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盲目追求速度和跑量,去挑戰馬拉松,他們對馬拉松、 對長跑的理解一直存在較大的誤區。這促使孫英傑想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研究出適合跑步愛好者群體的理論知識。

很多跑者跑完后,愛曬朋友圈,今日打卡21公里,明日30公里。一個月跑量超過600公里,甚至800公里。孫英傑當運動員時,每天跑50-70公里,一星期達到四五百公里,儘管跑量巨大,但她有專業知識,又配備兩個營養師、幾位按摩師,身體能夠承受這樣的負荷。而普通的跑步愛好者月跑量600公里的情況下,身體已處於超負荷運動狀態,這給身體帶來免疫力下降等問題;同時,關節韌帶骨骼因為「運動記憶力」不足以支撐這個跑量,也容易受傷;心臟也吃不消。孫英傑認為,健康跑者一個月跑量在200到300公里足夠了,盡量不超過300公里。

當下業餘跑者有80%以上受到膝關節損傷,這主要因為不規範的跑步姿勢導致,尤其八字腳、非洲大步子、后撩腿過高三個動作對膝關節損傷較大。

俱樂部學員中,對於馬拉松及安全完賽的知識幾乎為零的不在少數。

孫英傑在國家隊時,熱身壓腿時,需要把腿抬到一個很高的台案上,身體能貼到腿上面去壓腿,因為一個靜態的拉伸,能給身體做一個大幅度喚醒,再奔跑起來就可能避免一些身體的損傷、拉傷包括抽筋等情況。但她發現,普通的跑步愛好者,他們肌肉韌帶都非常僵硬不靈活,也沒有「運動記憶力」。這讓他們在熱身時就常常拉伸不到位,導致容易出現抽筋等問題。

「他們比賽的時候,居然沒有幾個在前5公里喝水的。馬拉松的跑者,前5公里的喝水特別特別地關鍵,是否出現出現抽筋,能不能跑完,全在前五公里上,這是馬拉松第一次鬼門關。前25公里,每5公里就要去補水。而25公里之後,盡量喝賽事提供的甜味運動飲料,因為此時身體已經吸收不水分了,喝含糖飲料的話吸收率比白水要快得多。」孫英傑解釋道。

她表示,持之以恆地鍛煉,配合混合性的訓練計劃,包括核心訓練、肌肉的訓練,再加上長期的營養、慢跑,以提高我們心臟的功能和關節的運動,才能保證一個跑者完成一次安全健康的馬拉松。

「跑330,你這個年齡,或者你跑3小時以內,你覺得你還能為得一份榮譽嗎?你是能站在領獎台上面還是能跑過現在的我?如果都不能的話,你幹嗎去超負荷的運動給身體帶來免疫力的損傷呢?你跑步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希望你是能跑得更遠不是跑得更快。」孫英傑如此規勸馬拉松跑者。

「你參加大型的馬拉松賽,看見這麼多人,是會覺得激動和興奮,肯定就跑得很快。的馬拉松賽,像廈門馬拉松為什麼出現那樣的死亡,就是他們太想去拿成績了,可不知道自己在一開始的時候跑的特別快,出現了心臟的問題。」

孫英傑表示,應該問問所有的跑步愛好者,你們跑步為了什麼?是為了成績為了你的PB(個人最好成績)呢?還是為了健康和快樂?「我想大家都會回答,肯定為了健康和快樂。但是他們的行動偏離了這個想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