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我不讓女兒讀《弟子規》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弟子規》成為很多父母給孩子的啟蒙讀物之一。我不讓女兒讀《弟子規》,在我看來這本讀物對孩子來說沒有價值,反而會把對孩子的教育引向歧途。

1.《弟子規》適合做幼教讀物嗎?

在讀了《弟子規》的相關的文字以後,我心中充滿著疑慮,書裡面充斥著大量對弟子和晚輩(主要是舊時代父權等級下的晚輩、弟子、學生等等)種種的「行為規範」,這樣那樣規則真的對孩子成長有用嗎?這裡面的規則要求孩子和晚輩對父母言聽計從,做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就好;無論父母或者長輩說什麼都要遵從,無論對還是錯;規則已經立好了,不要有異議和疑慮,只需遵從。書里包含著大量愚忠愚孝的陳腐思想,在不少父母那裡得到認同,讓我非常吃驚和詫異。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不就是一個沒有獨立思考、缺乏自主、對尊長唯命是從的孩子么?在這個追求自由、民主、人權的文明社會裡,這是一種嚴重的文化逆流。這麼一本充滿著奴性和嚴重不尊重個人權利的讀物為什麼會如此流行?在網上我看到了一篇文章:《弟子規》的傳播是場騙局?,這篇文章比較深入闡述了《弟子規》流行的原因,也對這本書給出了評價:

傳統蒙學是非常豐富的,《弟子規》頂多屬於其中「倫理類」文本里的一小部分,而且是不大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以為「兒童傳統文化教育」就是把一千多字的《弟子規》讀個五百遍一千遍的話,不要說不能培養一個合格的現代兒童,也遠遠不夠培養一個合格的古代兒童。這樣的小孩就是放到古代,也是一個只會複述一些僵化的道理,而不知道自然知識、生活常識、不會講故事,不懂得鑒賞詩歌,沒有用處,沒有趣味的人。他在古代也不會受歡迎的。

《人民日報》有篇批判文章-《「跪拜式」尊孔:對傳統文化缺乏認知》這樣寫到:「一些家長讓孩子背誦《弟子規》等所謂傳統開蒙讀物,卻不知道其中包含了一些培養奴性、罔顧人權的內容……一味對傳統文化頂禮膜拜,有害無益」。

林妙可著漢服攜北京國小生朗讀《弟子規》

我相信每個接受過現代化教育,有著獨立思考的父母都不會把《弟子規》的「規範」作為孩子學習的典範,讓孩子去研習,去模仿。

2.兒童真的需要國學教育嗎?

我不知道應該怎麼定義「國學」?這個我是外行,查詢網路資料,通用的說法是古代的經史子集。但時常有父母在微信圈和朋友圈裡貼出所謂國學的書,並不是通常定義的經史子集,而是諸如《弟子規》、《三字經》和《二十四孝》這類讀物。先不說這些是不是真正的經典讀物,我想問這些父母,你們自己認真看過這些書嗎?你們自己可以做到書裡面的規則么?甚至,有的學校在課外還開設了幼教國學班,穿漢服,讀的也是這一類的書,按我的理解,這些書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文化和歷史的經典,只是一些在民間流傳很廣的通俗讀物而已。對這些所謂「國學」的學習,我一直抱著謹慎的態度,甚至有點反感。孩子們被這些「偽國學」的書籍給誤導和灌輸,無疑是一種精神桎梏,甚至殘害。做父母最重要的是不要拿自己做不到的事去要求孩子。那麼古代的那些優秀經史子集,是不是適合孩子去讀呢?這個就仁者見仁了,我的看法是:暫緩去讀經史子集。那些晦澀的文言文,不要說兒童無法理解,就算一個完整接受了學校教育的成年人,也未必真正的理解,勉強讓孩子讀,就是囫圇吞棗,死記硬背了,有什麼意義?處於國小階段的孩子,語文的學習才剛剛開始,很初級的階段,能閱讀通俗簡單的文字,理解淺顯的道理,獲得簡單的閱讀快樂,能把文字寫通順,把事情講清楚,能把景物描繪得很生動,就是不低的要求了。如果我的女兒再大一些,比如上了國中、高中,將來對這些經史子集感興趣,我會鼓勵她去讀。

3.如何和孩子一起面對傳統文化?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台舉辦的第二屆中華詩詞大賽,作為一個節目,無疑收視率與影響是成功的,作為一個中學生,武藝姝的才華和形象都令人喜愛和佩服。但我的內心對這個節目總有些感覺不好,因為這樣的比賽讓詩詞欣賞變得功利,變成了緊張刺激和成王敗寇的遊戲,不再有那種舒緩、優美的寧靜,讓詩詞變得支離破碎,意境全無,讓詩詞的吟唱變成了劍拔弩張的記憶力競賽遊戲。這也是我不喜歡這種對待傳統文化的感覺:過於注重記憶,而忽略那種自然而然的詩意之美。詩詞的欣賞不在於你能記憶多少詩詞,重要的是你能從這些優美的詩詞里獲得美的熏陶和感染。很多小孩子在牙牙學語的時候,都會被父母或者幼稚園老師教一些詩詞,背詩詞也常常被當作孩子常規表演節目,用於博取父母親朋的喜愛,可很多時候在孩子頭腦里,只會背不知所云的詩句,對詩句的美毫無體會。

我個人覺得:對於國小階段的孩子來說,優秀的傳統文化(包括詩詞,歷史)可以稍稍地學習。學習的內容一定要精選,最好是簡單、易懂的。我需要強調是「稍稍」,就是淺顯地學習,簡單了解,入門即可,而不是大量地精學細讀,不需要,也基本做不到,因為難度太大,這些古文化(歷史)的年代離現在孩子生活的年代太久遠了;也不是大量地重複背誦或誦讀,枯燥無味,所得甚少。兒童的成長經歷和社會實踐都比較短,知識的積累也淺,無法很深入的理解這些傳統文化;這個階段的孩子重點關注是現代文明,用現代文明所創造的知識與科學,去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古代的傳統文化(歷史)都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必然具有歷史的局限性。比如古詩詞,是古人用古代的語言去描繪古代生活和事物,抒發古人的情感,但這些古詩詞無法描述現代社會出現的新事物和新思考;在情感的層面,古人和現代人有很多相通之處,古詩詞是現代人了解古人情懷的一座橋樑,但這座橋樑不是一個讓現代人走向未來文明的橋樑;古詩詞是了解古代的一個窗口,這個窗口最終目的不是要回到古代的生活,也不是模仿,而是為了更好地做一個現代人。因此一個生活在現代的孩子,為了成長,比學習古代文化更重要是學習與時俱進的現代文明。

閱讀對於我而言,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閱讀面盡量的擴大和廣泛,兼容並蓄,博採眾長,重點關注現代社會的新觀察和新思考。對於我女兒,我希望她通過閱讀各種優秀的讀物,獲取文化的滋養,獲得人生的真知,給心靈插上自由的翅膀,盡情翱翔,而不是讓所謂的「規則」來束縛她的思想和未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