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美味】這些東西才敢稱「古早味」,而且大都是素的!念念不忘,只想一口吃掉...

素食街 | ID :streetveg

1文故事、3文教煮素、7文好物推薦...

每天早上7點半準時奉上

進入純素商城

「古早味」這一概念起源於閩南語[go zha]。是閩南人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的一個詞,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

父母年代或是80后兒時常見的,現在卻被淡忘的美食或事物,都可以被形容為有古早味。通常有著深深的懷念意味。

懷念的味道

古早味美食

多強調食物的質樸滋味。早期化工食品產業不發達,料理做法比較單純,以簡單的調味料料理食物,不精緻但料好實在。現在常常被老饕們提及。

所謂古早,其實就是指有一些歷史了,比如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那個年代或是80后兒時的玩具或見過的建築,古早的東西一般就是那種年代的產物。

比如我們說起有古早味的玩具,像竹蜻蜓、打砣螺,或是老北京的豆汁兒。。。凡是在以前有,而現在沒有了或是被淡忘了的,都能說有古早味兒,但一般被說為有古早味兒的東西,一般是被人懷念的,值得人懷念的事情或東西。

北京

舊時的老北京人一大早兒便在早點攤兒前排起了隊,有一人來吃找座兒的、有拿著鍋盆兒往家打的,那景象好不熱鬧,那蒸汽竄著水霧,繚繞在各式各樣的吃食前,有種不起早就感受不到的愜意氛圍。北京的傳統早餐要求一定要有剛出鍋兒的熱乎勁兒,一定要有當天的新鮮勁兒。沒轍,要的就是這個京味兒。

豆汁配鹹菜、焦圈,豆腐腦配麻醬燒餅,老豆腐配火燒,餡餅配小米粥。這就是北京的古早味~

01

北京豆汁

有一個笑話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老北京,就把他打暈了,然後灌豆汁兒,要是起來就罵街,這人肯定不是北京人;要是起來就喊再來一碗,肯定是北京人。

豆汁兒是老北京的特色小吃,也是北京最具標誌性的小吃之一。豆汁兒實際上是製作綠豆澱粉或冬粉的下腳料。倘若不是北京人,要讓他第一次就喜歡上豆汁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咽,但是倘若多喝幾次,卻每每陷入其中,四處尋覓。老北京人愛喝豆汁兒,把它當做是一種享受,來一碗豆汁兒,再配一小碟鹹菜,兩個焦圈兒,是許多老北京人必備的早餐。

02

麻醬燒餅

麻醬燒餅,也是心心念念的古早味,麻醬燒餅北京人統稱燒餅,是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的,外皮多數帶有芝麻,也有不帶芝麻的,但不管表皮怎樣,中間都是以塗麻醬為酥層的。豆腐腦配麻醬燒餅~這就是懷念的味道~

03

焦圈

焦圈就是將鹽、鹼和少許礬用溫水化開,拌入適量麵粉以及水后,反覆壓揉形成麵糰,餳發后成型,入五成熱油鍋炸製成圓環狀,待整個焦圈炸至棗紅色即可撈出控油,焦圈一定要配著豆汁和鹹菜吃才能品出地道。

04

薄脆

薄脆北京地區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之一。薄脆,顧名思義,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北京吃早點,常向賣炸油餅的要個薄脆。老北京有"西直門外有三貴:火絨金糕大薄脆"的俗語。

廣東

在廣州「吃早餐」被叫做「飲早茶」或「嘆早茶」。時而有三五好友相約的、時而有全家人一同歡聚的;時而又有許久不見的老友偶遇的。

在這裡,你能看見各種其樂融融的影像如同幻燈片般呈現著。而桌上冒著各種熱氣騰騰的茶點,譬如:燒賣、粉果、芋角、馬蹄糕等。地道的老廣州們會一邊嘆著茶一邊食用各式各樣的點心。茶樓保留有廣州最原始的傳統狀態。

05

燒麥

燒麥是粵式點心四大天王排名第二,有說來自於包子的變形,起源於明末清初的茶館中,是由晉商傳入的「捎賣」。以燙麵皮包裹餡料而成,餡料的選擇十分豐富,好看的是,燒麥的頂端蓬鬆如綻放的花束,同樣也是一口一個的分量。

現在手藝和技術很全, 素燒麥自然也出現了!

06

蛋撻

蛋撻同為粵式點心四大天王,蛋撻的歷史更為悠久。早在中世紀,英國人就已經利用材料做出了類似蛋撻的甜點,由砂糖和雞蛋混合成的蛋漿倒入餅皮入烤爐烤制,也根據餅皮的不同材料分為牛油蛋撻與酥皮蛋撻兩種,混合了雞蛋的鮮美與餅皮的酥脆,酥軟香醇。

無可否認、蛋奶是一些素食朋友(蛋奶素)的食譜里有的, 蛋撻就是其中在珠三角常見的甜品小吃。

07

腸粉

腸粉一種蒸制而成的米製品,白如雪,薄如紙,十分香滑。一種包裹餡料,另一種主要淋上芝麻醬,是廣東地區最普遍的早餐。傳說乾隆下江南時就曾受到紀曉嵐的慫恿專程去吃了腸粉,並被這爽滑鮮嫩驚艷。

廣州早茶老字號推薦:廣州酒家、陶陶居、泮溪酒家、南園酒家、北園酒家、蓮香樓、大同酒家。一定都有齋腸(羅漢齋腸)

08

潮汕草粿豆腐花

小時候,一到下午就會聽到遠處一輛腳踏車鈴鈴的聲音,擴音器播放著"豆腐花,草果「。每次都會趕緊的穿上鞋子,跑出去街巷,探出頭等著。就為了一盒熱騰騰的豆腐花~撒上紅糖~甚是懷念!

賣家賣草粿時操一把小鐵鏟,三下兩下刮幾片草粿盛於碗中,然後利索地將碗中的草粿用小鐵鏟「嚓、嚓」切花,撒上白砂糖,一碗熱氣騰騰夾著甜香的草粿就遞到你的手中,若湊巧碰上剛出爐的草粿,賣家多刮些凝結於上層的草粿皮吃,其膠綿柔韌性更勝一籌,是草粿中的上品。豆腐花則是用濃豆漿燒沸后,按1斤黃豆勾兌3至4兩地瓜粉的比例兌入粉漿,同時按每桶豆腐花半小茶杯石膏的比例加入石膏助凝結,豆腐花即告做成。剛做成的豆腐花特別嬌氣,20分鐘內不能移動它,否則就會反水變稀。

上海

上海灘的早點,可以用紛繁精緻來概括,而最典型的要屬「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粢飯。上海人對它們的執著程度由來已久,甚至已經超過了早餐本身的意義,成為了上海這座城市味道的回憶。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兩隻大餅,一根油條,一碗豆漿,加起來可能幾分錢,在當時看來卻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那時候大家都會拿一根筷子或者一隻淘籮,穿街走巷,就為了能買上熱騰騰的大餅,再裹著剛從油鍋里撈起的油條一起吃,絕配。

09

上海大餅

正宗的大餅是從爐子里烘出來的,分為咸甜兩種。甜大餅製作簡單,一點白砂糖和麵粉就是餡心,再撒上幾粒芝麻,香甜可口。鹹味的大餅做起來頗為費力,刷多少菜油,抹多少鹽花等都非常考驗師傅的手藝。

10

上海油條

油條是大餅的最佳拍檔,可單吃,也可斬成段佐泡飯、豆漿吃。早在宋朝年間,老百姓因痛恨陷害忠臣岳飛的奸人秦檜,想讓他入油鍋炸而食之,便用麵粉捏成一男一女兩個小人,並將它們背靠背粘在一起,丟進油鍋。卻不料,油條那麼好吃,一傳就是千年。

11

上海豆漿

對於豆漿咸甜這件事上,老上海人似乎更偏愛於咸漿,而且愛喝燙嘴的咸漿。如加上紫菜、榨菜等輔料,再淋上幾滴辣油,賞心悅目外,大熱天喝得滿頭大汗,過癮。

12

粢飯

粢飯也有甜咸之分,甜的裡面放豆沙、黑洋沙;鹹的則往往放榨菜等。不管哪種,最後都要包上根油條,然後團起來壓緊,邊捏邊吃,既實惠又可口。

1顆紅糖 = 1天好氣色

他,關愛身邊人,放棄一切只為研究

方便大家喝的紅糖

天然無添加

投稿、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素生活雜誌《素食街 ~ 盛夏》

閱讀原文 免費收看夏天 閃亮 活力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