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二戰美軍對日首次進攻戰:多方面模仿八路軍

原標題:二戰美軍對日首次進攻戰:多方面模仿八路軍

■ 美軍登陸組返回珍珠港后的合影

1942年夏,美軍決定對日軍佔據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發起代號「仙人掌」的進攻,這是二戰中美軍對日發起的首次攻勢作戰。為保證戰役勝利,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命令海軍陸戰隊第2突擊營突襲日軍佔領的馬金島,目的是轉移日軍注意力,減輕瓜島美軍的壓力,而這次行動就交給曾在當過軍事觀察員的卡爾遜中校指揮。

營長曾來華觀戰

實際上,尼米茲早在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期間就產生了襲擊日軍離島的想法,他認為,要配合即將進行的瓜島戰役,美軍有必要對日軍後方島嶼實施佯攻。經過斟酌,尼米茲決定拿吉爾伯特群島中的馬金島「開刀」,出動的部隊是海軍陸戰隊第2突擊營,他們要在「仙人掌」行動發起10天後對馬金島動手。

第2突擊營由卡爾遜中校指揮,此人曾作為軍事觀察員前往敵後根據地,與八路軍戰士同甘共苦,學習八路軍的游擊戰技巧。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羅斯福總統欽點卡爾遜出任第2突擊營指揮官,這是美國最早的特種部隊之一。卡爾遜將八路軍的戰術(例如「奇襲、不硬拼、打了就跑」等)灌輸給部下,與別的美軍作戰營編製不同,第2突擊營由6個步槍連組成,每個連有2個排,各排下屬的基本作戰單位不是班,而是模仿八路軍組建的三人火力小組。

接到突襲馬金島的任務后,卡爾遜面臨的難題不少,最突出的是保障兵力不足。為保證襲擊突然性,突擊營將由潛艇運送登陸,但尼米茲告訴卡爾遜:「我只能提供『舡魚』號和『鸚鵡螺』號潛艇,它們最快只能在突襲發起前兩天到位,與突擊營進行戰前合練。」更糟糕的是,這兩艘號稱當時美軍中裝載量最大的潛艇,仍然沒有足夠空間運送一整營的部隊,像「舡魚」號能運送134人,「鸚鵡螺」號能運送85人,這意味著卡爾遜只好將突擊營的55名官兵留在後方基地珍珠港。

在決定留守人選時,營長卡爾遜和副營長詹姆斯·羅斯福發生矛盾,後者是總統羅斯福之子,鑒於突襲任務的高風險,尼米茲和卡爾遜都傾向於把他留在珍珠港。但這個決定卻遭到小羅斯福的堅決反對,後者乾脆打電話給父親「走後門」。總統接到電話后,立即致電尼米茲:「我的兒子是那個營的軍官,如果他不能參加突襲,那麼其他人也不能參加。」結果,卡爾遜只好把小羅斯福帶上,並任命他擔任「舡魚」號潛艇登陸組的指揮官。

「麵包樹之戰」

1942年8月8日,「舡魚」號和「鸚鵡螺」號潛艇載兩組登陸部隊出發,任務是對馬金島南端的布塔里塔里環礁實施攻擊,最大限度地殺傷日軍,預計作戰將持續13個小時。8月17日凌晨,兩艘潛艇在布塔里塔里環礁附近浮出水面,此時海面上刮著大風,浪頭最高處有5米,突擊隊員們吃力地爬出潛艇,在狹窄濕滑的潛艇甲板上為登陸橡皮筏充氣。由於設計有缺陷,橡皮筏的外置馬達在運輸過程中大多損壞,隊員們不得不把船槳搬出來備用,他們幽默地稱為「輔助永動機」。

經過一個小時的準備,突擊隊分乘32艘橡皮筏離開潛艇,奮力向岸邊劃去。按計劃,突擊隊分成A連和B連,同時在環礁南岸的兩個登陸點登陸,但受風浪影響,這一協同無法完成,於是卡爾遜命令兩個連集中到同一地點登陸。

突擊隊陸續上岸后,為了收攏部隊,卡爾遜命令一名士兵鳴槍,清脆的槍聲擊碎了清晨的靜謐,偷襲已然不可能了。卡爾遜率部迅速向內陸推進,令他略感欣慰的是,此地曾是英國殖民地,土著居民大多會說點英語,美軍從他們口中得到準確的情報:日本軍營就在美軍登陸點的西南方向,兵力80-150人。

美軍突擊隊以列弗朗西奧斯中尉指揮的A連1排為先鋒,向西南方向疾進。約行進300米后,列弗朗西奧斯突然發現幾輛日軍卡車停在一片麵包樹林里,約20名日本兵正在下車集合,他立即命令用密集火力向敵人掃射,突襲馬金島行動中著名的「麵包樹之戰」隨之打響了。

由於事發突然,一些日軍士兵甚至騎上腳踏車沖向附近掩體躲避子彈,美軍迅速消滅眼前的日軍,順帶幹掉了四處機槍陣地,但躲在樹林里的日軍狙擊手也給美軍造成了一些傷亡。馬金島上的日軍前後向美軍發起三輪衝鋒,但均被美軍火力瓦解,日軍指揮官原本還指望停泊在馬金島的一艘巡邏艇能支援自己,但美軍「鸚鵡螺」號潛艇搶先發動攻擊,用艇外甲板炮將日艇擊沉。

無奈之下,馬金島日軍向附近瓜島的日軍指揮部請求支援。當天13時30分,12架日軍增援飛機抵達馬金島上空,其中包括兩架滿載增援日軍的水上飛機。當兩架水上飛機企圖降落時,遭遇美軍突擊隊員的「彈雨迎接」,它們被打得凌空爆炸。其餘日機掃射一番后,因為燃油快要耗盡而不得不返航。

差點進退兩難

戰至傍晚,由於攜帶的彈藥消耗大半,卡爾遜下達撤退命令,他自帶20餘人擔任後衛,其他人分乘來時的橡皮筏撤離,但由於風向不對,大家費了半天氣力,仍然靠不上停在深水區的潛艇,不得已退回岸上。更不幸的是,大多數人的武器都在與風浪搏鬥的過程中丟失了!

面對進退兩難的局面,卡爾遜一邊收攏隊伍,死守岸灘,一邊派出大量偵察兵了解敵情。經過再三核實,島上日軍確實所剩無幾。於是,卡爾遜自帶一支巡邏隊前去搜索,結果除了擊斃兩名落單的日本兵外,再未發現任何有威脅的目標,島上的日本軍營已是一片狼藉。美軍突擊隊員的膽氣更足了,他們仔細搜索日軍遺留的文件、地圖,同時分出人手破壞島上的日軍通信站、油庫等軍事設施。

8月18日一整天,日軍除了派出飛機對馬金島上的美軍突擊隊進行襲擾外,並無別的動作,卡爾遜也安下心來,與負責接應的兩艘潛艇取得了聯繫。當天晚上,「舡魚」號和「鸚鵡螺」號潛艇再度靠近岸邊。20時30分,卡爾遜登上最後一艘小艇,離開布塔里塔里環礁。23時30分,最後一批72名突擊隊員回到潛艇上,全體向珍珠港返航。

電影擴大宣傳

回到珍珠港的卡爾遜和他的突擊隊員們受到英雄般的歡迎,卡爾遜還獲得海軍十字勳章,被媒體廣為報道。據統計,美軍第2突擊營在行動中共有21人陣亡,擊斃了超過150名日軍,同時繳獲大量日軍機密文件,從戰術角度來說算得上一次成功的突襲戰鬥。

從戰略角度上來說,馬金島突襲對提升太平洋戰區美軍士氣產生積極的影響,並為以後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1942年11月至12月,卡爾遜率領的美軍第2突擊營參加瓜島地面作戰,面對躲進密林的2500名日軍,他們充分發揮機動靈活的戰術特點,殲滅了超過千餘名日軍,而己方僅陣亡16人。

有意思的是,1943年,好萊塢以馬金島突襲為藍本,拍攝了一部名為《Gung Ho》(中文片名譯為《喋血馬金島》)的電影。「Gung Ho」源於漢語「工合」,系當時敵後根據地里盛行的生產自救、支援抗戰運動,卡爾遜把這一精神融入美軍訓練中,當士兵們對命令齊聲回應「Gung Ho」時,就表示「一同奮戰,一定做到!」這一口號借著電影的東風,很快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訓練口號和座右銘。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